清平樂
江風浩浩,雲聚天將曉。簾外風聲驚宿鳥,群賢堂內紛擾。
諸儒各展鋒芒,言辭好比刀槍。唇戰勢比龍虎,智謀盡顯榮光。
高談驚起波瀾,妙語能化穎難。孔明神機初現,江東傑士皆歎。
上迴書說到劉備令關公帶兩萬人馬守住夏口,自己和軍師孔明,張飛,賈詡同劉琦去了江夏,為犄角之勢,防禦曹操。
從新野到長阪之戰,劉備部下的兩萬餘人到夏口之後,銳減到隻剩四五千人。可謂是損失慘重。不過隻要劉備不死,信念常在;張飛不亡,軍心永固!
到了江夏以後,一眾文官開始配合劉琦重整軍心,張飛卻帶著夏侯涓穿梭於江夏豪門之間,終日與之契談闊宴,諸葛亮和賈詡,徐庶找他,門役隻說三將軍夫妻外岀未歸,隻有奶媽子帶著張苞少爺。
張飛夫妻拜訪豪門,整日遊曆於山水之間,烏騅寶馬與桃花馬也相繼為伴。它們也經常默默的跟著主人。一轉眼就過了除夕,新的一年又重新來臨,張苞劉禪也七八個月了。
他倆迴到江夏住處,張飛看著妻子嬌美的麵容,忽然按捺不住,他彎腰抱起妻子,直接走進臥室,隻見他將夏侯涓放在床上,立刻寬衣解帶,享受無比的風光,久別勝新婚,夏侯涓也極力配合,讓夫君得到了該得的一切。
這天下午,張飛到諸葛亮那裏去串門,正巧徐元直也在,二人知道張飛素來好酒,當下便令侍從人等備酒相待。大家邊飲邊談,為了知道張飛今後的動向,二人開始從黃巾起義聊起,他們二人對張飛說“以翼德你的勇武、謀略,你為什麽不自立一方,反要扶保主公”?
張飛對他們說“黃巾叛逆,是朝廷失政,十常侍賣官鬻爵,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地方官吏千方百計的把苛捐雜稅攤派到百姓身上,以至於民不聊生。然後呢,何進無謀,本來以他大將軍的權勢,搜捕十常侍不費吹灰之力,可是他偏偏聽人言語,召董卓進京除奸。
聊著聊著不覺到了初更時分。張飛接著說,諸侯擁兵自重就從那裏開始,而要想參與諸侯爭霸,必須要有二個條件。一是向曹操一樣,奉天子以討不臣,可以取得政治優勢;一是打岀漢室宗親身份,來匡君撫民才能凝聚民心。
而我大哥劉備走的正是第二條路線,所以我們三人在桃園結義後立誌匡扶漢室,還老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其中的過程不必給你倆明說。說到這裏,他見窗外的月光已經照射到屋裏,於是他邀孔明出院,又驗看天象。
諸葛亮和徐庶也跟著出來,到了院壩正中仰望星河燦爛的星空。隻見北方與江東主星明亮,西南方位的罡星開始漸漸的變亮起來,真的可以說是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孔明曰“翼德,前番觀象,與今夜有何變化嗎”
張飛仔細看了看,他說“劉表的將星已墜,西南天空又現罡星,應該是大哥興起的預兆”。徐庶擔心曹操勢大,劉備的發展會有阻礙。孔明對他說“元直但放寬心,該走的誰也留不住,該來的誰也阻止不了。據天象顯示,此次曹操南征勢必大敗,主公必會興起,三足鼎立”。
隻要我們規劃到位,定能夠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曆史上也會記上光輝的一頁。
三人又迴到屋裏坐下,孔明又提起家人的事,他問張飛“翼德,你為何會轉移我的家人”?張飛說是亙古以來的道理,如果曹操順利的占領了新野,收取了荊襄,他就不會尋別人的家人出氣。但他在新野吃了大虧,探知道是你出謀劃策後,隻要有機會,他就會用你的家人牽製於你,讓你心懸兩地,就會判斷失誤。造成大規模的損失,所以我預先就將所有官員的家眷先移往江夏,由元直看守。
“那主公的家眷呢?你為什麽不一同移走”?元直問道。“我早知道大哥命帶一劫,成大事者有時難以兼顧自己家人,如果把它們都安排走了,就會影響到軍心,所以我的二位嫂夫人必須留下安穩民心,至於生死與否,那就聽天由命而已”。
那今後該怎麽辦?元直問道。以後的事是孔明先生唱主角了,張飛說“很快江東會有人過江來試探,到時由孔明先生過江,相機說服孫權一同抗曹,先奠定三分之勢”。
不表三人閑下議論,且說曹操追擊劉備,在漢津路途中遭到關公,甘寧,文聘的相繼襲擊之後。他沒有再繼續追擊劉備,而是采取先攻取荊州的錢糧重地江陵,怕它落於玄德之手。經過不分晝夜的奔襲,終於趕到了江陵城下。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知道襄陽已歸降了丞相,於是也開城投降。
曹操入城之後,先是岀榜安民,後又釋放了韓嵩,並封他為大鴻臚。他對眾文武說道“劉備已跑到了江夏,恐結連東吳孫權,諸公有何良策,用什麽計策可破”?荀攸建議說“丞相可大振兵威,傳檄東吳孫權,約他會獵於江夏,共同擒拿劉備。平分荊襄之地,共結盟好。孫權會驚懼來降,那我們的南征之事就可以劃個段落了。
曹操聽從了荀攸建議,派人傳檄文到東吳,一麵整合馬步水陸大軍,共有八十三萬人馬。詐稱百萬大軍,水陸並進,騎船雙行,沿江東下。西連三峽,荊州;東達蘄州、黃州。寨柵連接三百餘裏。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江東孫權屯兵柴桑,他聽說曹操大軍到了襄陽,劉琮投降後被曹操詐送青州為官,卻暗中派於禁帶人殺死劉琮之事,又聽說曹操派人日夜疾行,已經得了江陵。連忙召集文臣武將商議禦守之策。
魯肅言道“荊州與國相連,江山險固。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是帝王興起的資本,現在劉表已亡,劉備新敗。我願意請命往江夏去與劉表吊孝,相機勸說劉備與劉琦共同合兵以抗曹操,如果劉備等人同意,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孫權從其言,當下遣魯肅齎禮往江夏吊喪而去。卻說劉備在江夏與孔明,劉琦正在談論有什麽好的辦法。孔明說他願往東吳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對抗曹操,隻要曹操與孫權交兵,劉備就可暫作壁上觀,孫權若勝,劉備可以整備兵馬以劉琦的名義收取荊州為基業以抗曹操;如果孫權敗了,劉備也可以趁機岀兵擴大江夏周圍的地盤。就是巴掌大的一塊地也好,與曹操慢慢的周旋。
劉備說,“江東奇人異士不少,必然有長遠的見識,先生此去不易成功”。孔明笑著說,現在曹操陳兵百萬,虎據江、漢,孫權也會派人來打探信息的。若真有人來,亮借一船順風,直至江東,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江東對抗曹操,使南北兩軍火並。
正在議論之時,張飛忽然進來,他先向劉備一抱拳“見過兄長”。然後又向諸葛亮一點頭,“孔明先生,和劉琦公子好”。三人答禮以畢,張飛問起他們議論什麽,劉備把三人商議的事情說了一遍。劉琦也叫他一聲三叔,您看這事該怎麽辦?
翼德曰“江東孫仲謀很快會差人以為劉荊州吊喪為名,來江夏探聽情況,而來使必是魯肅。因為隻有他是主張抗曹之人,到時隻要孔明先生隨他東下便行,因為碧眼小兒承父兄之業,統領江東大片土地,他必不甘受製於曹操之下,先生過江申明我們的抗曹決心,有魯肅和一班開國老將,特別是大都督周瑜更是不會輕易認輸之人。此行定能圓滿成功。
隔了幾日,果然士兵來報說“孫權派參軍魯肅魯大人來與劉荊州吊喪,船已經靠岸了。孔朋看了張飛一眼,會意一笑曰“果不出翼德所料,如今大事濟也”。他對劉琦問道“當年孫策亡時,襄陽派人去吊喪嗎”?劉琦說“沒有!孫家與荊州有殺父之,不會行慶吊之禮的”。孔明說魯肅此來並不是真的吊喪,而是為刺探軍情而來。
張飛對劉備說“等下魯肅來時,他會問起曹操的動靜,兄長隻推不知;他如再三問時,兄長叫他隻問諸葛亮便可”!三人會議已定,馬上差人迎接魯肅。肅入城吊喪,劉琦令人收下了禮物。他請魯肅與玄德相見,禮畢,邀入後堂飲酒。魯肅對劉備說“久聞皇叔之大名,都無緣拜會,今日得以相見,實為欽慰。近來聽說曹操與皇叔會戰,想必知道些曹軍的虛實,敢問一下,曹操的人馬有多少”?
玄德說道“我們兵少將寡,一聽說曹兵來了,馬上就走,所以不知道他的虛實”。魯肅說“聽說皇叔用孔明之謀,兩場大火把曹兵燒得魂飛魄散,為何推說不知”?劉備說“此事除非去問孔明,否則不會知道情況的”。魯肅問道“那麽孔明現在哪裏?能不能請他一見”。劉備迴言“可以”。他馬上令人去請孔明。
孔明來見過魯肅,互通過名姓之後,自然免不了一陣嘴上交鋒,最終魯肅略輸半籌,他誠心相邀孔明過江去拜見孫權,商討聯盟破曹大計。劉備卻又出來打岔,說自己離不開軍師,諸葛亮向他再三請命,劉備才勉強答應他與魯肅一同乘船去江東拜會孫權。
魯肅告別了劉備、劉琦,與孔明一道登船,往柴桑而來。途中兩個人在船艙中共同商議,魯肅對孔明說“先生見了我家主公,千萬別說起曹操兵多將廣之事”。
孔明說“我自己知道,不須要子敬兄提醒,不多時船已到柴桑,傍岸停泊。二人下船上岸,魯肅先把孔明安置在館驛安歇,自己去見孫權。孫權此時正在大廳與眾文武商議禦曹大事,他聽說魯肅已經從江夏迴來,連忙叫人快請他進來。
魯肅拜見了孫權。孫權問他說“子敬前往江夏,可探訪到虛實怎樣”?魯肅迴答說,“啟上將軍,我已打探清楚了一切情況,等下會對你說明一切。
孫權將曹操的檄文遞與魯肅說“曹操前日派人傳來檄文,孤先打發了使者,現在召集眾卿商議,但還沒有確定下來。魯肅接文觀看,隻見上麵寫著:
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劉表殞命,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現在統帶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孫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望將軍見孤手紮,早做準備,若遷遲時日,後果難料,將軍切勿以觀望視之,若遵孤意,早速迴音。
當下魯肅看吧,他問孫權,“主公意下如何”?權曰“尚無定論”。當時五官中郎將張昭出班對孫權說“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的名義討伐四方,若抗拒他便是不順。並且主公所倚仗抗曹,不過是長江天險,現在他占領了荊襄,已經與江東共有了長江之險。我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以我之意,不如納降,方能保江東無虞。這才是萬全之策。眾謀士齊說“張大人所見不差”。
孫權沉吟不語。張昭又說道“主公不必遲疑,如果投曹丞相,則東吳民安,江東六郡可保無事”。孫權還是低頭不語,不多時,孫權起身更衣,魯肅跟在他的身後,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他問魯肅意下如何?
魯肅對他說“剛才眾人所言,不是為你,而是誤你。任何人都可投曹操,將軍你切不可投”。權曰“何也”?魯肅迴答說“眾人投降之後,以他們的能力,能夠保住自家的財富,並且能夠繼續為官;將軍你一旦放棄兵權,歸順曹操之後,你不但不能再執掌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縣,也許身家性命都沒有保障,劉琮投降便是先例。如果劉琮不聽他人之言,率荊襄之眾抵抗曹操,最多是死,但死得其所,可是這樣投降後身死,卻是死得窩囊。不過這是主公你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你自己考慮”。
孫權說子敬你的看法跟我想的差不多,你就是上天恩賜與我的賢才,諸人之議大失孤望。但是曹操早收青州之兵,得了四州袁紹之眾,最近呢又得了荊州人馬,我是擔心勢大難敵,最終怕玉石俱焚。肅曰“吾至江夏,引諸葛瑾參軍之弟諸葛亮來此,主公可召他來一問,便知虛實”。孫權又問莫非就是臥龍先生嗎?魯肅說正是孔明。他正在館驛休息,
孫權說“今天天時已晚,明天早上你引他來先見帳下諸多文武,然後再升堂議事”,魯肅答應而出。
第二天,魯肅來驛館邀孔明去見孫權,他又交代孔明千萬不要對孫權提說曹操兵多將廣之事,孔明說我知道了。吾會隨機應變,絕不誤足下,魯肅先把他引到大廳幕下,隻見江東一二十俊傑早在那裏等候了。
當時大家互通了姓名,一場記於史冊的嘴仗拉開了帷幕。張昭首先發言,他對孔明說,我聽說先生你高臥隆中之時,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是真的嗎?孔明點頭說有這迴事。張昭立刻發起攻擊,他說,劉皇叔三顧茅廬請你出山,自詡如魚得水,意欲席卷荊襄,可是現在荊襄已落入曹操之手,先生有何主見?孔明迴答說,我若要取漢上之地,易如翻掌,隻因我主大仁大義,不想奪同宗基業;劉琮年幼無知,妄信蔡瑁等人佞言,暗自投降,才讓曹操如此猖獗,現在我家主公屯兵江夏,他的意圖也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
張昭站起身來,在堂下邊踱步邊說,孔明先生此言差矣!你自比管、樂。殊不知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而樂毅力扶弱燕,連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他們都有經世之才,而劉豫州沒得先生之前,也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自從得先生之後,卻是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所以劉豫州自從得了先生,卻反不如前,請問管仲樂毅是真的是這樣嗎?
孔明聽的微微一笑說,張昭大人聽了,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我在隆中若遇見病重垂危之人,先是讓他服下有營養的食物,待他身體有所恢複後,再以猛藥攻之,所以他的病很快就得到了遏製,好得也很快。同樣的道理,我主劉豫州在汝南之敗後,到新野暫居,兵不過幾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新野是偏僻小縣,人民稀少,甲兵不完,城池不固,糧食也供應不上,而我以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令曹仁,夏侯惇等心驚膽戰,傷亡慘重。這種情況既是管樂再生,他又能比這更高明嗎?至於劉琮降曹,我主不知,而且他不忍奪同宗的基業,這就是大仁大義的舉動,當初漢高祖同樣的久敗於項羽,而在垓下一戰成功,難道不是靠韓信的謀略嗎?這種比誇辨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不得了,臨時胸中無一謀劃的人好得多吧?張子布先生,你看呢,當時張昭啞口無言,沒有迴答。
這時虞翻也開口發難,他說曹公引百馬大軍龍驤虎視,欲平吞江夏,公認為可以不?孔明對他說,曹操收袁紹螻蟻之兵及劉琮烏合之眾,雖有百萬也不足為懼。那虞翻冷笑著說,你們敗當陽,計窮於夏口,又來求救於人,反說不怕曹公,這不是大言欺人嗎?孔明對他說你給我聽好了,我主以數千仁義之師,敵不過曹兵百萬殘暴之眾有什麽丟人的呢?今我主退守夏口,就是在等待時機。
可是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險,而有些人卻勸主降賊,不顧天下人恥笑,這樣看來我主當不失為不懼曹操之人也。這種人呢還有什麽資格嘲笑我們乎?當下虞翻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步騭也開口發難,他問孔明,你是想學蘇秦,張儀用一張嘴就能說動我東吳嗎?孔明迴答說步子山你別以為蘇秦張儀隻是靠一張嘴,人家同樣是當世豪傑。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而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人家都有匡扶社稷之能,不是畏強淩弱,懼刀畏劍的膽小鬼。而那些被曹操幾句大話就嚇得畏懼請降的人,還有什麽資格嘲笑蘇秦,張儀嗎?步子山也垂頭喪氣,無言以對。
這時薛琮問諸葛亮,你認為曹操是什麽樣的人?孔明不耐煩的對他說,曹操就是一個漢賊,你還問他做什麽?薛敬文說孔明你錯了,而且錯得離譜。漢朝傳到如今,已是天數將終,今天曹公已有三分天下之其二,人皆歸心了,劉備不識天時,強欲與爭,當然是以卵擊石,豈有不敗的道理!
當下孔明站起身來,手指著他大聲責罵道,薛敬文,你休出此無君無父之言!人生在天地之間,本應該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你即為漢家臣子,如果遇到不臣之人,當集天下人共討之,共誅之。今天曹操祖宗叨食漢家俸祿,不思報效漢室,反懷篡逆之心,這是天下人所共憤的事情,你卻以天數胡說一通,真是一個無君無父的小人,不配與我等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吧!薜琮當時滿麵羞慚,無話可說了。
這時陸績替薛琮出頭,他問孔明,曹公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卻無可稽考,眼見到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怎能與曹丞相對抗?孔明也沒有給他好臉色,當下對他說,你應該是當年在袁術座前偷桔子的陸郎嗎?好好的坐下,聽我一言,你既說曹操是相國曹參之後,那麽就是世為漢臣了,可是他今天的所作所為,不但欺君罔上,而且蔑視祖宗。不但是漢室亂臣賊子,還是曹氏門中的不肖子孫。我主劉豫州堂堂的漢室之胄,當今天子按家譜賜爵,親口稱為皇叔,豈叫無可稽考?況且當年漢高祖起身也不過一個亭長,但最終卻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天下,你該怎麽看?織席販履自食其力,有什麽丟人?你這個連一個桔子都要的人,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在嘴上又輸與了孔明。要知群儒該是怎樣的繼續發難,請看下文分解!
江風浩浩,雲聚天將曉。簾外風聲驚宿鳥,群賢堂內紛擾。
諸儒各展鋒芒,言辭好比刀槍。唇戰勢比龍虎,智謀盡顯榮光。
高談驚起波瀾,妙語能化穎難。孔明神機初現,江東傑士皆歎。
上迴書說到劉備令關公帶兩萬人馬守住夏口,自己和軍師孔明,張飛,賈詡同劉琦去了江夏,為犄角之勢,防禦曹操。
從新野到長阪之戰,劉備部下的兩萬餘人到夏口之後,銳減到隻剩四五千人。可謂是損失慘重。不過隻要劉備不死,信念常在;張飛不亡,軍心永固!
到了江夏以後,一眾文官開始配合劉琦重整軍心,張飛卻帶著夏侯涓穿梭於江夏豪門之間,終日與之契談闊宴,諸葛亮和賈詡,徐庶找他,門役隻說三將軍夫妻外岀未歸,隻有奶媽子帶著張苞少爺。
張飛夫妻拜訪豪門,整日遊曆於山水之間,烏騅寶馬與桃花馬也相繼為伴。它們也經常默默的跟著主人。一轉眼就過了除夕,新的一年又重新來臨,張苞劉禪也七八個月了。
他倆迴到江夏住處,張飛看著妻子嬌美的麵容,忽然按捺不住,他彎腰抱起妻子,直接走進臥室,隻見他將夏侯涓放在床上,立刻寬衣解帶,享受無比的風光,久別勝新婚,夏侯涓也極力配合,讓夫君得到了該得的一切。
這天下午,張飛到諸葛亮那裏去串門,正巧徐元直也在,二人知道張飛素來好酒,當下便令侍從人等備酒相待。大家邊飲邊談,為了知道張飛今後的動向,二人開始從黃巾起義聊起,他們二人對張飛說“以翼德你的勇武、謀略,你為什麽不自立一方,反要扶保主公”?
張飛對他們說“黃巾叛逆,是朝廷失政,十常侍賣官鬻爵,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地方官吏千方百計的把苛捐雜稅攤派到百姓身上,以至於民不聊生。然後呢,何進無謀,本來以他大將軍的權勢,搜捕十常侍不費吹灰之力,可是他偏偏聽人言語,召董卓進京除奸。
聊著聊著不覺到了初更時分。張飛接著說,諸侯擁兵自重就從那裏開始,而要想參與諸侯爭霸,必須要有二個條件。一是向曹操一樣,奉天子以討不臣,可以取得政治優勢;一是打岀漢室宗親身份,來匡君撫民才能凝聚民心。
而我大哥劉備走的正是第二條路線,所以我們三人在桃園結義後立誌匡扶漢室,還老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其中的過程不必給你倆明說。說到這裏,他見窗外的月光已經照射到屋裏,於是他邀孔明出院,又驗看天象。
諸葛亮和徐庶也跟著出來,到了院壩正中仰望星河燦爛的星空。隻見北方與江東主星明亮,西南方位的罡星開始漸漸的變亮起來,真的可以說是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孔明曰“翼德,前番觀象,與今夜有何變化嗎”
張飛仔細看了看,他說“劉表的將星已墜,西南天空又現罡星,應該是大哥興起的預兆”。徐庶擔心曹操勢大,劉備的發展會有阻礙。孔明對他說“元直但放寬心,該走的誰也留不住,該來的誰也阻止不了。據天象顯示,此次曹操南征勢必大敗,主公必會興起,三足鼎立”。
隻要我們規劃到位,定能夠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曆史上也會記上光輝的一頁。
三人又迴到屋裏坐下,孔明又提起家人的事,他問張飛“翼德,你為何會轉移我的家人”?張飛說是亙古以來的道理,如果曹操順利的占領了新野,收取了荊襄,他就不會尋別人的家人出氣。但他在新野吃了大虧,探知道是你出謀劃策後,隻要有機會,他就會用你的家人牽製於你,讓你心懸兩地,就會判斷失誤。造成大規模的損失,所以我預先就將所有官員的家眷先移往江夏,由元直看守。
“那主公的家眷呢?你為什麽不一同移走”?元直問道。“我早知道大哥命帶一劫,成大事者有時難以兼顧自己家人,如果把它們都安排走了,就會影響到軍心,所以我的二位嫂夫人必須留下安穩民心,至於生死與否,那就聽天由命而已”。
那今後該怎麽辦?元直問道。以後的事是孔明先生唱主角了,張飛說“很快江東會有人過江來試探,到時由孔明先生過江,相機說服孫權一同抗曹,先奠定三分之勢”。
不表三人閑下議論,且說曹操追擊劉備,在漢津路途中遭到關公,甘寧,文聘的相繼襲擊之後。他沒有再繼續追擊劉備,而是采取先攻取荊州的錢糧重地江陵,怕它落於玄德之手。經過不分晝夜的奔襲,終於趕到了江陵城下。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知道襄陽已歸降了丞相,於是也開城投降。
曹操入城之後,先是岀榜安民,後又釋放了韓嵩,並封他為大鴻臚。他對眾文武說道“劉備已跑到了江夏,恐結連東吳孫權,諸公有何良策,用什麽計策可破”?荀攸建議說“丞相可大振兵威,傳檄東吳孫權,約他會獵於江夏,共同擒拿劉備。平分荊襄之地,共結盟好。孫權會驚懼來降,那我們的南征之事就可以劃個段落了。
曹操聽從了荀攸建議,派人傳檄文到東吳,一麵整合馬步水陸大軍,共有八十三萬人馬。詐稱百萬大軍,水陸並進,騎船雙行,沿江東下。西連三峽,荊州;東達蘄州、黃州。寨柵連接三百餘裏。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江東孫權屯兵柴桑,他聽說曹操大軍到了襄陽,劉琮投降後被曹操詐送青州為官,卻暗中派於禁帶人殺死劉琮之事,又聽說曹操派人日夜疾行,已經得了江陵。連忙召集文臣武將商議禦守之策。
魯肅言道“荊州與國相連,江山險固。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是帝王興起的資本,現在劉表已亡,劉備新敗。我願意請命往江夏去與劉表吊孝,相機勸說劉備與劉琦共同合兵以抗曹操,如果劉備等人同意,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孫權從其言,當下遣魯肅齎禮往江夏吊喪而去。卻說劉備在江夏與孔明,劉琦正在談論有什麽好的辦法。孔明說他願往東吳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對抗曹操,隻要曹操與孫權交兵,劉備就可暫作壁上觀,孫權若勝,劉備可以整備兵馬以劉琦的名義收取荊州為基業以抗曹操;如果孫權敗了,劉備也可以趁機岀兵擴大江夏周圍的地盤。就是巴掌大的一塊地也好,與曹操慢慢的周旋。
劉備說,“江東奇人異士不少,必然有長遠的見識,先生此去不易成功”。孔明笑著說,現在曹操陳兵百萬,虎據江、漢,孫權也會派人來打探信息的。若真有人來,亮借一船順風,直至江東,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江東對抗曹操,使南北兩軍火並。
正在議論之時,張飛忽然進來,他先向劉備一抱拳“見過兄長”。然後又向諸葛亮一點頭,“孔明先生,和劉琦公子好”。三人答禮以畢,張飛問起他們議論什麽,劉備把三人商議的事情說了一遍。劉琦也叫他一聲三叔,您看這事該怎麽辦?
翼德曰“江東孫仲謀很快會差人以為劉荊州吊喪為名,來江夏探聽情況,而來使必是魯肅。因為隻有他是主張抗曹之人,到時隻要孔明先生隨他東下便行,因為碧眼小兒承父兄之業,統領江東大片土地,他必不甘受製於曹操之下,先生過江申明我們的抗曹決心,有魯肅和一班開國老將,特別是大都督周瑜更是不會輕易認輸之人。此行定能圓滿成功。
隔了幾日,果然士兵來報說“孫權派參軍魯肅魯大人來與劉荊州吊喪,船已經靠岸了。孔朋看了張飛一眼,會意一笑曰“果不出翼德所料,如今大事濟也”。他對劉琦問道“當年孫策亡時,襄陽派人去吊喪嗎”?劉琦說“沒有!孫家與荊州有殺父之,不會行慶吊之禮的”。孔明說魯肅此來並不是真的吊喪,而是為刺探軍情而來。
張飛對劉備說“等下魯肅來時,他會問起曹操的動靜,兄長隻推不知;他如再三問時,兄長叫他隻問諸葛亮便可”!三人會議已定,馬上差人迎接魯肅。肅入城吊喪,劉琦令人收下了禮物。他請魯肅與玄德相見,禮畢,邀入後堂飲酒。魯肅對劉備說“久聞皇叔之大名,都無緣拜會,今日得以相見,實為欽慰。近來聽說曹操與皇叔會戰,想必知道些曹軍的虛實,敢問一下,曹操的人馬有多少”?
玄德說道“我們兵少將寡,一聽說曹兵來了,馬上就走,所以不知道他的虛實”。魯肅說“聽說皇叔用孔明之謀,兩場大火把曹兵燒得魂飛魄散,為何推說不知”?劉備說“此事除非去問孔明,否則不會知道情況的”。魯肅問道“那麽孔明現在哪裏?能不能請他一見”。劉備迴言“可以”。他馬上令人去請孔明。
孔明來見過魯肅,互通過名姓之後,自然免不了一陣嘴上交鋒,最終魯肅略輸半籌,他誠心相邀孔明過江去拜見孫權,商討聯盟破曹大計。劉備卻又出來打岔,說自己離不開軍師,諸葛亮向他再三請命,劉備才勉強答應他與魯肅一同乘船去江東拜會孫權。
魯肅告別了劉備、劉琦,與孔明一道登船,往柴桑而來。途中兩個人在船艙中共同商議,魯肅對孔明說“先生見了我家主公,千萬別說起曹操兵多將廣之事”。
孔明說“我自己知道,不須要子敬兄提醒,不多時船已到柴桑,傍岸停泊。二人下船上岸,魯肅先把孔明安置在館驛安歇,自己去見孫權。孫權此時正在大廳與眾文武商議禦曹大事,他聽說魯肅已經從江夏迴來,連忙叫人快請他進來。
魯肅拜見了孫權。孫權問他說“子敬前往江夏,可探訪到虛實怎樣”?魯肅迴答說,“啟上將軍,我已打探清楚了一切情況,等下會對你說明一切。
孫權將曹操的檄文遞與魯肅說“曹操前日派人傳來檄文,孤先打發了使者,現在召集眾卿商議,但還沒有確定下來。魯肅接文觀看,隻見上麵寫著:
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劉表殞命,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現在統帶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孫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望將軍見孤手紮,早做準備,若遷遲時日,後果難料,將軍切勿以觀望視之,若遵孤意,早速迴音。
當下魯肅看吧,他問孫權,“主公意下如何”?權曰“尚無定論”。當時五官中郎將張昭出班對孫權說“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的名義討伐四方,若抗拒他便是不順。並且主公所倚仗抗曹,不過是長江天險,現在他占領了荊襄,已經與江東共有了長江之險。我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以我之意,不如納降,方能保江東無虞。這才是萬全之策。眾謀士齊說“張大人所見不差”。
孫權沉吟不語。張昭又說道“主公不必遲疑,如果投曹丞相,則東吳民安,江東六郡可保無事”。孫權還是低頭不語,不多時,孫權起身更衣,魯肅跟在他的身後,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他問魯肅意下如何?
魯肅對他說“剛才眾人所言,不是為你,而是誤你。任何人都可投曹操,將軍你切不可投”。權曰“何也”?魯肅迴答說“眾人投降之後,以他們的能力,能夠保住自家的財富,並且能夠繼續為官;將軍你一旦放棄兵權,歸順曹操之後,你不但不能再執掌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縣,也許身家性命都沒有保障,劉琮投降便是先例。如果劉琮不聽他人之言,率荊襄之眾抵抗曹操,最多是死,但死得其所,可是這樣投降後身死,卻是死得窩囊。不過這是主公你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你自己考慮”。
孫權說子敬你的看法跟我想的差不多,你就是上天恩賜與我的賢才,諸人之議大失孤望。但是曹操早收青州之兵,得了四州袁紹之眾,最近呢又得了荊州人馬,我是擔心勢大難敵,最終怕玉石俱焚。肅曰“吾至江夏,引諸葛瑾參軍之弟諸葛亮來此,主公可召他來一問,便知虛實”。孫權又問莫非就是臥龍先生嗎?魯肅說正是孔明。他正在館驛休息,
孫權說“今天天時已晚,明天早上你引他來先見帳下諸多文武,然後再升堂議事”,魯肅答應而出。
第二天,魯肅來驛館邀孔明去見孫權,他又交代孔明千萬不要對孫權提說曹操兵多將廣之事,孔明說我知道了。吾會隨機應變,絕不誤足下,魯肅先把他引到大廳幕下,隻見江東一二十俊傑早在那裏等候了。
當時大家互通了姓名,一場記於史冊的嘴仗拉開了帷幕。張昭首先發言,他對孔明說,我聽說先生你高臥隆中之時,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是真的嗎?孔明點頭說有這迴事。張昭立刻發起攻擊,他說,劉皇叔三顧茅廬請你出山,自詡如魚得水,意欲席卷荊襄,可是現在荊襄已落入曹操之手,先生有何主見?孔明迴答說,我若要取漢上之地,易如翻掌,隻因我主大仁大義,不想奪同宗基業;劉琮年幼無知,妄信蔡瑁等人佞言,暗自投降,才讓曹操如此猖獗,現在我家主公屯兵江夏,他的意圖也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
張昭站起身來,在堂下邊踱步邊說,孔明先生此言差矣!你自比管、樂。殊不知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而樂毅力扶弱燕,連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他們都有經世之才,而劉豫州沒得先生之前,也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自從得先生之後,卻是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所以劉豫州自從得了先生,卻反不如前,請問管仲樂毅是真的是這樣嗎?
孔明聽的微微一笑說,張昭大人聽了,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我在隆中若遇見病重垂危之人,先是讓他服下有營養的食物,待他身體有所恢複後,再以猛藥攻之,所以他的病很快就得到了遏製,好得也很快。同樣的道理,我主劉豫州在汝南之敗後,到新野暫居,兵不過幾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新野是偏僻小縣,人民稀少,甲兵不完,城池不固,糧食也供應不上,而我以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令曹仁,夏侯惇等心驚膽戰,傷亡慘重。這種情況既是管樂再生,他又能比這更高明嗎?至於劉琮降曹,我主不知,而且他不忍奪同宗的基業,這就是大仁大義的舉動,當初漢高祖同樣的久敗於項羽,而在垓下一戰成功,難道不是靠韓信的謀略嗎?這種比誇辨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不得了,臨時胸中無一謀劃的人好得多吧?張子布先生,你看呢,當時張昭啞口無言,沒有迴答。
這時虞翻也開口發難,他說曹公引百馬大軍龍驤虎視,欲平吞江夏,公認為可以不?孔明對他說,曹操收袁紹螻蟻之兵及劉琮烏合之眾,雖有百萬也不足為懼。那虞翻冷笑著說,你們敗當陽,計窮於夏口,又來求救於人,反說不怕曹公,這不是大言欺人嗎?孔明對他說你給我聽好了,我主以數千仁義之師,敵不過曹兵百萬殘暴之眾有什麽丟人的呢?今我主退守夏口,就是在等待時機。
可是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險,而有些人卻勸主降賊,不顧天下人恥笑,這樣看來我主當不失為不懼曹操之人也。這種人呢還有什麽資格嘲笑我們乎?當下虞翻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步騭也開口發難,他問孔明,你是想學蘇秦,張儀用一張嘴就能說動我東吳嗎?孔明迴答說步子山你別以為蘇秦張儀隻是靠一張嘴,人家同樣是當世豪傑。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而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人家都有匡扶社稷之能,不是畏強淩弱,懼刀畏劍的膽小鬼。而那些被曹操幾句大話就嚇得畏懼請降的人,還有什麽資格嘲笑蘇秦,張儀嗎?步子山也垂頭喪氣,無言以對。
這時薛琮問諸葛亮,你認為曹操是什麽樣的人?孔明不耐煩的對他說,曹操就是一個漢賊,你還問他做什麽?薛敬文說孔明你錯了,而且錯得離譜。漢朝傳到如今,已是天數將終,今天曹公已有三分天下之其二,人皆歸心了,劉備不識天時,強欲與爭,當然是以卵擊石,豈有不敗的道理!
當下孔明站起身來,手指著他大聲責罵道,薛敬文,你休出此無君無父之言!人生在天地之間,本應該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你即為漢家臣子,如果遇到不臣之人,當集天下人共討之,共誅之。今天曹操祖宗叨食漢家俸祿,不思報效漢室,反懷篡逆之心,這是天下人所共憤的事情,你卻以天數胡說一通,真是一個無君無父的小人,不配與我等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吧!薜琮當時滿麵羞慚,無話可說了。
這時陸績替薛琮出頭,他問孔明,曹公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卻無可稽考,眼見到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怎能與曹丞相對抗?孔明也沒有給他好臉色,當下對他說,你應該是當年在袁術座前偷桔子的陸郎嗎?好好的坐下,聽我一言,你既說曹操是相國曹參之後,那麽就是世為漢臣了,可是他今天的所作所為,不但欺君罔上,而且蔑視祖宗。不但是漢室亂臣賊子,還是曹氏門中的不肖子孫。我主劉豫州堂堂的漢室之胄,當今天子按家譜賜爵,親口稱為皇叔,豈叫無可稽考?況且當年漢高祖起身也不過一個亭長,但最終卻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天下,你該怎麽看?織席販履自食其力,有什麽丟人?你這個連一個桔子都要的人,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在嘴上又輸與了孔明。要知群儒該是怎樣的繼續發難,請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