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秦浩這麽萬能?
裝傻三年:從狀元郎到異姓王 作者:浴火新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茴的趁人之危之舉。
著實令人很頭疼。
隻希望迴茴看不懂大京百姓北遷,會有助於穩固北方邊關這一層意義。
否則,今年很可能和北方迴茴進行大規模戰爭。
已經連續兩年遭受天災的大京皇朝。
經不起折騰了。
即便是能打勝仗,至少三年再難應對戰事。
到那時候,南人北遷計劃也會擱置。
整個大京還不知道要休養多久。
要知道,大京麵對的可不隻是北方迴茴。
還有南邊的河疆、南詔,以及西邊的落日朗,他們都在虎視眈眈。
那些虎狼,都盯著大京中原富庶之地。
這才是不能隨便開戰的主要原因。
趙如風深吸口氣,說出思索良久的問題:“陛下,臣懇請不遺餘力優先北遷計劃。”
“北方炭火供應不足,完全是南方資源匱乏的原因。”
“隻要北方發展起來,北方林木眾多,以後邊關便不用擔心炭火不夠用。”
“即便是大規模使用炭火,也可隨時燒製木炭,並且北方州府離邊關較近,運送成本也相對低出許多。”
眾多大臣點頭。
趙如風僅僅幾句話點中命脈。
同時又說明了南人北遷的重要性。
不過眼下還是要先解決根本問題。
就在此時。
外麵有護衛前來稟報。
***前來見駕。
眾大臣很意外。
從***不再上早朝後。
他們有幾天沒見過***了。
此刻***過來的未免太巧合了。
隻有宣德帝知道怎麽迴事。
這個女兒,肯定又擅自看戰報了。
不過這也是他答應的女兒的,倒不算李清瑤瞎胡鬧。
“父皇,有辦法了!”李清瑤一進大殿,便急忙開口。
“什麽有辦法了?”宣德帝問。
“取暖有辦法了。”李清瑤言簡意賅:“秦浩有使用石炭的辦法,可開采石炭取暖。”
工部尚書聞言微微皺眉:“***殿下,石炭的確可以臨時用於取暖。”
“但石炭的煙霧大,毒性甚至高於木炭,根本無法長期使用。”
李清瑤被反駁也不生氣,道:“所以,我帶了樣品。”
“這是秦浩改良出來的粗糙樣品,已經能做到少煙燃燒。”
說話,李清瑤取下腰間的包包,裏麵取出幾塊兒像是被水浸泡的石炭。
說話,李清瑤將石炭放進一旁取暖的木炭盆裏麵。
帶水的石炭接觸木炭後,劈裏啪啦亂響。
但很快水分烤幹後。
石炭竟然在短時間內燃燒起來。
而且,石炭產生的煙霧,明顯很少。
工部尚書薛禮激動地幾步走過去。
他拿起火鉗夾起燃燒的石炭,瞪大眼觀察。
眾人也都等著工部尚書開口。
“是石炭,真的是石炭,為什麽煙霧這麽小,而且味道也不那麽刺鼻,還能燃燒得這麽好!”
工部尚書激動出聲。
眾人都震驚了。
石炭他們不是沒見過,但燒起來比木炭還好的石炭,他們是第一次見。
“清瑤,這是怎麽迴事。”宣德帝都站起身問。
“父皇,具體我也不懂。”李清瑤道:“反正秦浩說要將石炭破碎開,然後在溫水裏麵浸泡兩個時辰,之後,進行水洗提煉去雜質。”
“這些小塊兒是秦浩弄了一個時辰弄出來的,他說臨時製作的很粗糙。”
“但隻要人手足夠,他能在1-3天內出產大批石炭,供應燃燒。”
“而且比木炭耐燒,比木炭燃燒溫度還會更高。”
水洗?!
所有人都懵圈了。
怎麽燃燒的石炭還需要用水洗。
水洗過的東西,還能燃燒?
工部尚書薛禮卻激動起來:“***,您說幾天!”
“1-3天。”李清瑤重複道。
薛禮徹底激動了:“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最長三天,就能弄出比木炭更好的燃燒物!”
“要知道,燒製木炭,需要十四天左右慢燒,還需要五天左右來冷卻,才能完成。”
“石炭卻隻需要三天!”
“陛下,若是秦男爵所說不假,隻需要開采我們周圍的石炭山,那些石炭,就足夠供應北方將士冬季取暖所用!”
眾人也都反應過來。
大京的石炭山可是非常多的,一直被當做廢棄山脈,都賣不上價格,也沒人要。
所以很多石炭山都掌握在朝廷手裏,根本賣不出去。
趙如風連忙問:“***殿下,此事可不能兒戲?”
李清瑤當即學著秦浩的口吻道:“連個洗石炭都不會,怎麽大京的工匠這麽笨。”
“難道他們不知道,石炭燃燒的溫度要高過木炭近千度。”
“用石炭燒火打造的兵器都比木炭打造的兵器要更有韌性。”
“真服了,哪天讓工部的人都過來跟我學習,連基本的資源利用都做不到,還談什麽進步。”
趙如風幾名見過秦浩的大臣都能想象得出秦浩說話時候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而且秦浩都這麽說了,那肯定是有確鑿辦法。
翼國公和鄭國公都麵露喜色。
秦浩真是又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們真的很懷疑,還有什麽是這小子不會的!
隻有楊國公心中憋悶。
怎麽又是秦浩!
秦浩先弄出來酒精,又有名酒。
現在還能讓石炭變廢為寶。
秦浩萬能的麽,怎麽什麽都會。
要知道。
隻要石炭真如秦浩所說,那此次北方取暖的問題可就解決了,絕對是大功一件。
而且以後冬天北方將士都能用取之不竭的石炭來取暖。
可謂又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功勞。
嚴世蕃當即開口道:“陛下,還請下旨,讓秦男爵帶領工部官員開采石炭。”
“若是三天就能出第一批可燃燒石炭,那足以解決北方將士取暖問題。”
“就連北遷的百姓,都有更多炭火取暖。”
宣德帝道:“薛禮聽旨,隨***一同出發去見秦浩,盡快學會製作石炭之法。”
薛禮激動道:“臣領旨。”
旋即***帶上薛禮一起離開。
但這次好奇的眾大臣不能一起去。
雖說最關鍵問題的取暖有了解決之法,但他們還要繼續商議北方戰事。
楊國公總有些心不在焉的。
他原本都想對秦浩出手了。
誰想到,秦浩又被委以重任。
在這麽拖下去,秦浩參加完春闈,無論是否高中,都必定在朝中有一席之位。
到時候會更麻煩。
***府。
隨著秦浩和工部尚書接洽。
秦浩又看到了一個執著的瘋子。
雖說薛禮是薛家人。
可薛禮本身就和斷清源一樣,是個純粹的人,他對工匠之事,非常狂熱。
所以,薛禮在薛家,非常不受歡迎。
誰都知道,工部尚書一位,雖然官位不低,可這是苦力活。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有事兒工部幹,工部還沒實權。
事情幹壞了,工部還要擔責,所以工部,很多人都不願意去。
反倒是薛禮的表現,讓秦浩很看重。
他現在不就缺這樣的人才。
於是。
秦浩忽然就認真起來了。
連續兩天。
他不辭辛苦,陪著薛禮,在京師外最近的石炭礦山配合搭建石炭工坊。
薛禮在確定石炭的確可以燃燒,還能代替木炭後,立刻上報。
這一下,北方將士取暖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問秦浩要不要自己建立個石炭工坊。
但秦浩的答案,是否定的。
秦浩不打算用石炭賺錢。
因為沒必要。
況且石炭也賺不了幾個錢。
石炭和酒精不一樣。
酒精在當下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酒精不普及到民間,也是擔心被周邊國家學了去。
但相比較,洗石炭的技藝卻很簡單,無需隱瞞。
石炭能大規模推廣開,百姓取暖的成本也會降低許多。
所以秦浩隻有一個要求,石炭全國普及後,一定要最低價格供應給百姓。
至於周邊國家想用石炭,也無所謂,他們又沒有那麽多的石炭礦山。
大京皇朝完全可以高價出口石炭,增強國力。
隻是。
原本。
一切都很順利。
可到第三天,秦浩計劃要休息。
卻出意外了。
是工部去雇傭百姓做工這個環節,出問題了。
大京國家建設很多都需要百姓服徭役。
而且臨近年關,百姓自己家裏還忙不過來,又被臨時抽調百姓服徭役。
這一下可好。
百姓鬧起來了。
據說是,工部侍郎徐宏圖帶人臨時征收徭役。
許多百姓年前都在忙自己家裏事情。
突然被征調,麵對官兵,都是敢怒不敢言。
誰想到。
其中一名服徭役的百姓家中老母因為重病去世了。
但工部的官兵卻不讓其離開。
這才犯了眾怒。
然後數百名百姓就鬧起來了。
隻差一點,就爆發衝突了。
徐宏圖也是實在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去求援,希望用兵鎮壓暴民。
秦浩和李清瑤聞訊恐生民變,便立刻趕過去。
著實令人很頭疼。
隻希望迴茴看不懂大京百姓北遷,會有助於穩固北方邊關這一層意義。
否則,今年很可能和北方迴茴進行大規模戰爭。
已經連續兩年遭受天災的大京皇朝。
經不起折騰了。
即便是能打勝仗,至少三年再難應對戰事。
到那時候,南人北遷計劃也會擱置。
整個大京還不知道要休養多久。
要知道,大京麵對的可不隻是北方迴茴。
還有南邊的河疆、南詔,以及西邊的落日朗,他們都在虎視眈眈。
那些虎狼,都盯著大京中原富庶之地。
這才是不能隨便開戰的主要原因。
趙如風深吸口氣,說出思索良久的問題:“陛下,臣懇請不遺餘力優先北遷計劃。”
“北方炭火供應不足,完全是南方資源匱乏的原因。”
“隻要北方發展起來,北方林木眾多,以後邊關便不用擔心炭火不夠用。”
“即便是大規模使用炭火,也可隨時燒製木炭,並且北方州府離邊關較近,運送成本也相對低出許多。”
眾多大臣點頭。
趙如風僅僅幾句話點中命脈。
同時又說明了南人北遷的重要性。
不過眼下還是要先解決根本問題。
就在此時。
外麵有護衛前來稟報。
***前來見駕。
眾大臣很意外。
從***不再上早朝後。
他們有幾天沒見過***了。
此刻***過來的未免太巧合了。
隻有宣德帝知道怎麽迴事。
這個女兒,肯定又擅自看戰報了。
不過這也是他答應的女兒的,倒不算李清瑤瞎胡鬧。
“父皇,有辦法了!”李清瑤一進大殿,便急忙開口。
“什麽有辦法了?”宣德帝問。
“取暖有辦法了。”李清瑤言簡意賅:“秦浩有使用石炭的辦法,可開采石炭取暖。”
工部尚書聞言微微皺眉:“***殿下,石炭的確可以臨時用於取暖。”
“但石炭的煙霧大,毒性甚至高於木炭,根本無法長期使用。”
李清瑤被反駁也不生氣,道:“所以,我帶了樣品。”
“這是秦浩改良出來的粗糙樣品,已經能做到少煙燃燒。”
說話,李清瑤取下腰間的包包,裏麵取出幾塊兒像是被水浸泡的石炭。
說話,李清瑤將石炭放進一旁取暖的木炭盆裏麵。
帶水的石炭接觸木炭後,劈裏啪啦亂響。
但很快水分烤幹後。
石炭竟然在短時間內燃燒起來。
而且,石炭產生的煙霧,明顯很少。
工部尚書薛禮激動地幾步走過去。
他拿起火鉗夾起燃燒的石炭,瞪大眼觀察。
眾人也都等著工部尚書開口。
“是石炭,真的是石炭,為什麽煙霧這麽小,而且味道也不那麽刺鼻,還能燃燒得這麽好!”
工部尚書激動出聲。
眾人都震驚了。
石炭他們不是沒見過,但燒起來比木炭還好的石炭,他們是第一次見。
“清瑤,這是怎麽迴事。”宣德帝都站起身問。
“父皇,具體我也不懂。”李清瑤道:“反正秦浩說要將石炭破碎開,然後在溫水裏麵浸泡兩個時辰,之後,進行水洗提煉去雜質。”
“這些小塊兒是秦浩弄了一個時辰弄出來的,他說臨時製作的很粗糙。”
“但隻要人手足夠,他能在1-3天內出產大批石炭,供應燃燒。”
“而且比木炭耐燒,比木炭燃燒溫度還會更高。”
水洗?!
所有人都懵圈了。
怎麽燃燒的石炭還需要用水洗。
水洗過的東西,還能燃燒?
工部尚書薛禮卻激動起來:“***,您說幾天!”
“1-3天。”李清瑤重複道。
薛禮徹底激動了:“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最長三天,就能弄出比木炭更好的燃燒物!”
“要知道,燒製木炭,需要十四天左右慢燒,還需要五天左右來冷卻,才能完成。”
“石炭卻隻需要三天!”
“陛下,若是秦男爵所說不假,隻需要開采我們周圍的石炭山,那些石炭,就足夠供應北方將士冬季取暖所用!”
眾人也都反應過來。
大京的石炭山可是非常多的,一直被當做廢棄山脈,都賣不上價格,也沒人要。
所以很多石炭山都掌握在朝廷手裏,根本賣不出去。
趙如風連忙問:“***殿下,此事可不能兒戲?”
李清瑤當即學著秦浩的口吻道:“連個洗石炭都不會,怎麽大京的工匠這麽笨。”
“難道他們不知道,石炭燃燒的溫度要高過木炭近千度。”
“用石炭燒火打造的兵器都比木炭打造的兵器要更有韌性。”
“真服了,哪天讓工部的人都過來跟我學習,連基本的資源利用都做不到,還談什麽進步。”
趙如風幾名見過秦浩的大臣都能想象得出秦浩說話時候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而且秦浩都這麽說了,那肯定是有確鑿辦法。
翼國公和鄭國公都麵露喜色。
秦浩真是又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們真的很懷疑,還有什麽是這小子不會的!
隻有楊國公心中憋悶。
怎麽又是秦浩!
秦浩先弄出來酒精,又有名酒。
現在還能讓石炭變廢為寶。
秦浩萬能的麽,怎麽什麽都會。
要知道。
隻要石炭真如秦浩所說,那此次北方取暖的問題可就解決了,絕對是大功一件。
而且以後冬天北方將士都能用取之不竭的石炭來取暖。
可謂又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功勞。
嚴世蕃當即開口道:“陛下,還請下旨,讓秦男爵帶領工部官員開采石炭。”
“若是三天就能出第一批可燃燒石炭,那足以解決北方將士取暖問題。”
“就連北遷的百姓,都有更多炭火取暖。”
宣德帝道:“薛禮聽旨,隨***一同出發去見秦浩,盡快學會製作石炭之法。”
薛禮激動道:“臣領旨。”
旋即***帶上薛禮一起離開。
但這次好奇的眾大臣不能一起去。
雖說最關鍵問題的取暖有了解決之法,但他們還要繼續商議北方戰事。
楊國公總有些心不在焉的。
他原本都想對秦浩出手了。
誰想到,秦浩又被委以重任。
在這麽拖下去,秦浩參加完春闈,無論是否高中,都必定在朝中有一席之位。
到時候會更麻煩。
***府。
隨著秦浩和工部尚書接洽。
秦浩又看到了一個執著的瘋子。
雖說薛禮是薛家人。
可薛禮本身就和斷清源一樣,是個純粹的人,他對工匠之事,非常狂熱。
所以,薛禮在薛家,非常不受歡迎。
誰都知道,工部尚書一位,雖然官位不低,可這是苦力活。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有事兒工部幹,工部還沒實權。
事情幹壞了,工部還要擔責,所以工部,很多人都不願意去。
反倒是薛禮的表現,讓秦浩很看重。
他現在不就缺這樣的人才。
於是。
秦浩忽然就認真起來了。
連續兩天。
他不辭辛苦,陪著薛禮,在京師外最近的石炭礦山配合搭建石炭工坊。
薛禮在確定石炭的確可以燃燒,還能代替木炭後,立刻上報。
這一下,北方將士取暖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問秦浩要不要自己建立個石炭工坊。
但秦浩的答案,是否定的。
秦浩不打算用石炭賺錢。
因為沒必要。
況且石炭也賺不了幾個錢。
石炭和酒精不一樣。
酒精在當下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酒精不普及到民間,也是擔心被周邊國家學了去。
但相比較,洗石炭的技藝卻很簡單,無需隱瞞。
石炭能大規模推廣開,百姓取暖的成本也會降低許多。
所以秦浩隻有一個要求,石炭全國普及後,一定要最低價格供應給百姓。
至於周邊國家想用石炭,也無所謂,他們又沒有那麽多的石炭礦山。
大京皇朝完全可以高價出口石炭,增強國力。
隻是。
原本。
一切都很順利。
可到第三天,秦浩計劃要休息。
卻出意外了。
是工部去雇傭百姓做工這個環節,出問題了。
大京國家建設很多都需要百姓服徭役。
而且臨近年關,百姓自己家裏還忙不過來,又被臨時抽調百姓服徭役。
這一下可好。
百姓鬧起來了。
據說是,工部侍郎徐宏圖帶人臨時征收徭役。
許多百姓年前都在忙自己家裏事情。
突然被征調,麵對官兵,都是敢怒不敢言。
誰想到。
其中一名服徭役的百姓家中老母因為重病去世了。
但工部的官兵卻不讓其離開。
這才犯了眾怒。
然後數百名百姓就鬧起來了。
隻差一點,就爆發衝突了。
徐宏圖也是實在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去求援,希望用兵鎮壓暴民。
秦浩和李清瑤聞訊恐生民變,便立刻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