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片死寂的朝堂之上,空氣仿若凝固了一般,沉重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卻又透著無盡的惶恐與不安。此時,班部之中,上大夫沈祥緩緩邁出,他的每一步都似帶著千鈞的重量。“撲通”一聲,他直直地跪倒在地,臉上滿是愧疚之色,向著昭王沉痛奏道:“聖上如此斥責臣等,臣等確實萬死莫辭。隻是我大燕的武將們,論實力確實都難以與秦國將領抗衡啊。此非臣等怕死貪生,實在是擔憂一旦出戰,不但無法取勝,反而會致使喪師辱國之慘事,如此必將嚴重有損我燕國的威嚴與聲譽。望聖上能開恩,赦免臣等的死罪。”
眾大臣見沈祥如此陳情,心中亦知自身罪責難逃,皆紛紛隨著沈祥跪倒在地,齊聲高唿:“吾主,臣等罪該萬死,懇請聖上寬宏大量,饒恕臣等。”昭王看著眼前這一群跪地求饒的臣子,眉頭緊鎖,心中雖滿是憤懣與失望,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大軍壓境,若此時嚴懲群臣,燕國更是危在旦夕。他隻得無奈地長歎一聲,說道:“罷了,罷了,你們都起來吧,孤也不再深究此事。”
沈祥緩緩站起身來,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那動作似在平複內心的慌亂與不安。他上前一步,再次奏道:“聖上請勿憂慮,臣保舉一人,定可擊退秦兵。”昭王原本黯淡無光、滿是憂愁的眼睛裏,瞬間燃起一絲希望的火花,急忙問道:“卿家保舉何人?快快說來。”沈祥清了清嗓子,以一種沉穩而自信的語調緩緩說道:“臣所保舉之人,乃是金台大帥樂毅之子樂強。他現今告假在家,專心侍奉年邁的雙親。此人武藝高強,刀馬嫻熟,對兵法韜略亦頗為精通,頗有其父樂毅的風範。聖上何不降一道旨意,容臣親自前往帥府,宣他上朝,讓他掛帥領兵去解圍退敵,如此一來,聖上還有何擔憂呢?”
昭王一聽,頓時喜出望外,臉上的陰霾仿若被一陣清風瞬間吹散。他立刻親自提筆寫詔,那筆下的字跡都帶著幾分激動與期待。寫罷,將詔書遞給沈祥,鄭重說道:“就勞煩卿家前往帥府,速速宣樂強上朝。”此時,天色已然大亮,沈祥接過詔書,一刻也不敢耽擱,甚至都顧不上迴家,徑直出了朝門,朝著金台大帥府飛奔而去。他深知,此刻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乎著燕國的生死存亡。
說起這樂強,他乃是樂毅之子,世襲了父親的職位,在燕國為官。因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便告假在家中侍奉母親,平日裏也就在家中閑住。不過,他可沒有荒廢武藝,他繼承了父親的絕學,馬前神課、三把神砂等技藝都不在話下,在刀槍劍戟方麵更是極為嫻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將。他的威名,雖不及父親樂毅那般響徹天下,但在燕國的武將之中,亦是佼佼者。
這一日清晨,樂強早早起身,正在庭院中活動筋骨,唿吸著清晨清新的空氣,感受著那一絲寧靜與祥和。突然,有家將匆匆跑來稟報:“家爺,朝廷命上大夫沈祥老爺帶著聖旨前來帥府,此刻已在府門,請家爺速速出去接旨。”樂強聽聞,心中微微一怔,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連忙迴房整理衣冠,穿戴整齊後,快步走出大門,將沈祥恭恭敬敬地迎接到堂中。
沈祥展開聖旨,聲音洪亮而清晰地宣讀起來。樂強麵容虔誠,單膝跪地,待沈祥讀完聖旨,他莊重地謝恩,雙手高高舉起,接過那象征著皇命的聖旨。接著,他站起身來,與沈祥大夫互相見禮,而後分賓主依次坐下。
樂強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憂慮與糾結,緩緩開口說道:“樂某承蒙國家的深厚恩澤,此等大恩大德,便是窮盡一生,也難以報答。隻是我家中尚有年邁的老母親在堂,我若遵旨離去,實在難以放心。”沈祥聽了,輕輕搖了搖頭,表情嚴肅地說道:“元帥,您這話可就不對了。自古以來,便有雲‘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身為臣子,在國家麵臨危難之時卻袖手旁觀,那便是不忠之舉啊。”
就在二人正談論之間,一名家人急匆匆地跑進來,雙膝跪地,稟報道:“老夫人出堂了。”沈祥下意識地抬頭望去,隻見屏風之後,一位老人在數十名侍女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出堂來。老夫人頭發潔白如雪,麵容雖顯蒼老,卻透著一股威嚴與慈愛。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卻也沉澱了一份從容與淡定。沈祥見狀,連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夫人行了大禮。樂老太夫人微微點頭示意,隨後便請沈祥坐下。樂強則靜靜地侍立在老夫人身旁,身姿挺拔,卻難掩臉上的愁緒。
老夫人目光溫和地看向沈祥,輕聲問道:“沈大夫,聖上此番降下旨意,宣我兒上朝,所為何事呀?”沈祥趕忙站起身來,向老夫人深施一禮,然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老夫人,那秦國來勢洶洶,已然攻破了界牌關,孫操父子在戰場上英勇陣亡。如今,秦國大軍正圍困著易州,而朝中卻缺乏得力的將領。形勢危急萬分啊!”
老夫人聽完,轉過頭來,看著樂強,語重心長地說道:“吾兒啊,你切不可因老身而有所顧慮。咱們樂家世代承蒙國家的恩情,如今國家有難,怎可坐視不管呢?自古以來,盡忠與盡孝就難以兩全,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你若能奮勇殺敵,保家衛國,那便是對為娘最大的孝順了。你速速跟隨沈大夫上朝麵見聖上,領軍出城,擊退秦兵,此乃國家社稷與萬千百姓之幸事啊。若能如此,老身也會深感榮耀。我兒,快去收拾行裝吧。”
樂強麵露難色,向前一步,急切地說道:“母親,並非孩兒不想盡忠報國,隻是您年事已高,而戰場兇險萬分,孩兒實在放心不下。這忠孝之間,實在難以找到雙全之法,所以孩兒才猶豫不想出陣啊。”
老夫人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厲聲道:“休得胡說!你快快隨沈大夫上朝。若是你因留戀老身而誤了國家大事,那老身便死在你麵前,也好斷了你的牽掛。”說罷,老夫人猛地立起身來,作勢就要往階下撞去。那決絕的姿態,讓在場之人皆大驚失色。
樂強見老夫人欲往階下撞去,頓時嚇得臉色煞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急切地說道:“母親息怒啊!孩兒願去退敵便是,萬不敢再違抗聖命,讓母親憂心。”老夫人聞聽此言,臉上的怒容瞬間轉為欣慰與喜悅,她微微點頭,滿是欣慰地說道:“這才像是我樂家的好兒郎!”說罷,便轉頭對沈祥說道:“恕老身不能相陪了。”言罷,在侍女的攙扶下,緩緩走進內堂。
這邊,沈祥見事情已了,也起身告辭出府,匆匆趕迴朝中複命去了。樂強親自送沈大夫出了府門,隨後立刻吩咐家將趕緊備好馬匹。他轉身快步走進後堂,隻見母親和妻子早已滿臉憂慮地等候在那裏。樂強強忍著心中的不舍與不安,恭恭敬敬地拜別母親,說道:“母親,孩兒不孝,不能在您身邊侍奉。但如今國難當頭,孩兒必須挺身而出,還望母親多多保重身體。”老夫人輕輕擦去眼角的淚花,說道:“兒啊,你放心去吧,家中一切有我。隻盼你平安歸來。”樂強又看向妻子,妻子眼中滿是關切與擔憂,他握住妻子的手,低聲道:“娘子,你在家中也要照顧好自己和母親。”妻子微微點頭,哽咽著說:“相公,你此去定要小心。”
樂強鬆開手,轉身帶著幾名家將,飛身上馬,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朝中疾馳而去。此時,燕昭王已端坐在宏偉的大殿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黃門官上前一步,高聲啟奏道:“陛下,樂強現已在午門候旨。”昭王微微點頭,傳旨宣樂強進殿。樂強隨著旨意快步走進大殿,來到品級台前,他先是莊重地行了拜舞大禮,隨後起身。昭王見狀,傳旨讓他平身,並賜座。樂強趕忙謝恩,然後入座。
燕昭王滿臉憂慮地開口說道:“孤實在是不幸啊,接連遭受兵困之禍。如今秦兵已將城團團圍住,孫都尉父子也戰死沙場。昨夜孫燕趕往臨淄求取救兵,雖燃起了火號,但不久後隻見遠處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直至現在也不知他是生是死。所以才宣你上朝,望你能興師出兵,殺退秦兵,此乃國家之幸事啊。”
樂強聞言,連忙起身奏道:“陛下萬安。臣願先占上一卦,或許能知曉其中詳情。”昭王一聽,心中大喜,立刻傳旨排好香案。他親自上前拈香,神色虔誠地禱告了一遍。樂強站在一旁,閉目凝神,開始占卦。片刻後,他仔細查看卦爻,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奏道:“陛下,此乃萬千之喜啊!孫將軍已然殺出重圍,前往東齊求取救兵了,而且齊國的救兵不出幾日必定會趕到。”
昭王聽聞,頓時喜形於色,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立刻差遣官員前往都尉府,將這個好消息告知燕丹公主,以安慰她那擔憂的心。隨後,又對樂強說道:“樂卿卦爻如此精準,實乃孤之幸事。”說罷,忙傳旨排宴,要與樂卿一同慶賀。大殿之中的氣氛,也因這一喜訊而稍稍緩和,然而,眾人皆知,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樂強能否帶領燕軍擊退秦兵,仍是未知之數,唯有那凝重的氛圍,依舊籠罩著整個朝堂。
眾大臣見沈祥如此陳情,心中亦知自身罪責難逃,皆紛紛隨著沈祥跪倒在地,齊聲高唿:“吾主,臣等罪該萬死,懇請聖上寬宏大量,饒恕臣等。”昭王看著眼前這一群跪地求饒的臣子,眉頭緊鎖,心中雖滿是憤懣與失望,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大軍壓境,若此時嚴懲群臣,燕國更是危在旦夕。他隻得無奈地長歎一聲,說道:“罷了,罷了,你們都起來吧,孤也不再深究此事。”
沈祥緩緩站起身來,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那動作似在平複內心的慌亂與不安。他上前一步,再次奏道:“聖上請勿憂慮,臣保舉一人,定可擊退秦兵。”昭王原本黯淡無光、滿是憂愁的眼睛裏,瞬間燃起一絲希望的火花,急忙問道:“卿家保舉何人?快快說來。”沈祥清了清嗓子,以一種沉穩而自信的語調緩緩說道:“臣所保舉之人,乃是金台大帥樂毅之子樂強。他現今告假在家,專心侍奉年邁的雙親。此人武藝高強,刀馬嫻熟,對兵法韜略亦頗為精通,頗有其父樂毅的風範。聖上何不降一道旨意,容臣親自前往帥府,宣他上朝,讓他掛帥領兵去解圍退敵,如此一來,聖上還有何擔憂呢?”
昭王一聽,頓時喜出望外,臉上的陰霾仿若被一陣清風瞬間吹散。他立刻親自提筆寫詔,那筆下的字跡都帶著幾分激動與期待。寫罷,將詔書遞給沈祥,鄭重說道:“就勞煩卿家前往帥府,速速宣樂強上朝。”此時,天色已然大亮,沈祥接過詔書,一刻也不敢耽擱,甚至都顧不上迴家,徑直出了朝門,朝著金台大帥府飛奔而去。他深知,此刻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乎著燕國的生死存亡。
說起這樂強,他乃是樂毅之子,世襲了父親的職位,在燕國為官。因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便告假在家中侍奉母親,平日裏也就在家中閑住。不過,他可沒有荒廢武藝,他繼承了父親的絕學,馬前神課、三把神砂等技藝都不在話下,在刀槍劍戟方麵更是極為嫻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將。他的威名,雖不及父親樂毅那般響徹天下,但在燕國的武將之中,亦是佼佼者。
這一日清晨,樂強早早起身,正在庭院中活動筋骨,唿吸著清晨清新的空氣,感受著那一絲寧靜與祥和。突然,有家將匆匆跑來稟報:“家爺,朝廷命上大夫沈祥老爺帶著聖旨前來帥府,此刻已在府門,請家爺速速出去接旨。”樂強聽聞,心中微微一怔,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連忙迴房整理衣冠,穿戴整齊後,快步走出大門,將沈祥恭恭敬敬地迎接到堂中。
沈祥展開聖旨,聲音洪亮而清晰地宣讀起來。樂強麵容虔誠,單膝跪地,待沈祥讀完聖旨,他莊重地謝恩,雙手高高舉起,接過那象征著皇命的聖旨。接著,他站起身來,與沈祥大夫互相見禮,而後分賓主依次坐下。
樂強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憂慮與糾結,緩緩開口說道:“樂某承蒙國家的深厚恩澤,此等大恩大德,便是窮盡一生,也難以報答。隻是我家中尚有年邁的老母親在堂,我若遵旨離去,實在難以放心。”沈祥聽了,輕輕搖了搖頭,表情嚴肅地說道:“元帥,您這話可就不對了。自古以來,便有雲‘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身為臣子,在國家麵臨危難之時卻袖手旁觀,那便是不忠之舉啊。”
就在二人正談論之間,一名家人急匆匆地跑進來,雙膝跪地,稟報道:“老夫人出堂了。”沈祥下意識地抬頭望去,隻見屏風之後,一位老人在數十名侍女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出堂來。老夫人頭發潔白如雪,麵容雖顯蒼老,卻透著一股威嚴與慈愛。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卻也沉澱了一份從容與淡定。沈祥見狀,連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夫人行了大禮。樂老太夫人微微點頭示意,隨後便請沈祥坐下。樂強則靜靜地侍立在老夫人身旁,身姿挺拔,卻難掩臉上的愁緒。
老夫人目光溫和地看向沈祥,輕聲問道:“沈大夫,聖上此番降下旨意,宣我兒上朝,所為何事呀?”沈祥趕忙站起身來,向老夫人深施一禮,然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老夫人,那秦國來勢洶洶,已然攻破了界牌關,孫操父子在戰場上英勇陣亡。如今,秦國大軍正圍困著易州,而朝中卻缺乏得力的將領。形勢危急萬分啊!”
老夫人聽完,轉過頭來,看著樂強,語重心長地說道:“吾兒啊,你切不可因老身而有所顧慮。咱們樂家世代承蒙國家的恩情,如今國家有難,怎可坐視不管呢?自古以來,盡忠與盡孝就難以兩全,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你若能奮勇殺敵,保家衛國,那便是對為娘最大的孝順了。你速速跟隨沈大夫上朝麵見聖上,領軍出城,擊退秦兵,此乃國家社稷與萬千百姓之幸事啊。若能如此,老身也會深感榮耀。我兒,快去收拾行裝吧。”
樂強麵露難色,向前一步,急切地說道:“母親,並非孩兒不想盡忠報國,隻是您年事已高,而戰場兇險萬分,孩兒實在放心不下。這忠孝之間,實在難以找到雙全之法,所以孩兒才猶豫不想出陣啊。”
老夫人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厲聲道:“休得胡說!你快快隨沈大夫上朝。若是你因留戀老身而誤了國家大事,那老身便死在你麵前,也好斷了你的牽掛。”說罷,老夫人猛地立起身來,作勢就要往階下撞去。那決絕的姿態,讓在場之人皆大驚失色。
樂強見老夫人欲往階下撞去,頓時嚇得臉色煞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急切地說道:“母親息怒啊!孩兒願去退敵便是,萬不敢再違抗聖命,讓母親憂心。”老夫人聞聽此言,臉上的怒容瞬間轉為欣慰與喜悅,她微微點頭,滿是欣慰地說道:“這才像是我樂家的好兒郎!”說罷,便轉頭對沈祥說道:“恕老身不能相陪了。”言罷,在侍女的攙扶下,緩緩走進內堂。
這邊,沈祥見事情已了,也起身告辭出府,匆匆趕迴朝中複命去了。樂強親自送沈大夫出了府門,隨後立刻吩咐家將趕緊備好馬匹。他轉身快步走進後堂,隻見母親和妻子早已滿臉憂慮地等候在那裏。樂強強忍著心中的不舍與不安,恭恭敬敬地拜別母親,說道:“母親,孩兒不孝,不能在您身邊侍奉。但如今國難當頭,孩兒必須挺身而出,還望母親多多保重身體。”老夫人輕輕擦去眼角的淚花,說道:“兒啊,你放心去吧,家中一切有我。隻盼你平安歸來。”樂強又看向妻子,妻子眼中滿是關切與擔憂,他握住妻子的手,低聲道:“娘子,你在家中也要照顧好自己和母親。”妻子微微點頭,哽咽著說:“相公,你此去定要小心。”
樂強鬆開手,轉身帶著幾名家將,飛身上馬,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朝中疾馳而去。此時,燕昭王已端坐在宏偉的大殿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黃門官上前一步,高聲啟奏道:“陛下,樂強現已在午門候旨。”昭王微微點頭,傳旨宣樂強進殿。樂強隨著旨意快步走進大殿,來到品級台前,他先是莊重地行了拜舞大禮,隨後起身。昭王見狀,傳旨讓他平身,並賜座。樂強趕忙謝恩,然後入座。
燕昭王滿臉憂慮地開口說道:“孤實在是不幸啊,接連遭受兵困之禍。如今秦兵已將城團團圍住,孫都尉父子也戰死沙場。昨夜孫燕趕往臨淄求取救兵,雖燃起了火號,但不久後隻見遠處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直至現在也不知他是生是死。所以才宣你上朝,望你能興師出兵,殺退秦兵,此乃國家之幸事啊。”
樂強聞言,連忙起身奏道:“陛下萬安。臣願先占上一卦,或許能知曉其中詳情。”昭王一聽,心中大喜,立刻傳旨排好香案。他親自上前拈香,神色虔誠地禱告了一遍。樂強站在一旁,閉目凝神,開始占卦。片刻後,他仔細查看卦爻,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奏道:“陛下,此乃萬千之喜啊!孫將軍已然殺出重圍,前往東齊求取救兵了,而且齊國的救兵不出幾日必定會趕到。”
昭王聽聞,頓時喜形於色,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立刻差遣官員前往都尉府,將這個好消息告知燕丹公主,以安慰她那擔憂的心。隨後,又對樂強說道:“樂卿卦爻如此精準,實乃孤之幸事。”說罷,忙傳旨排宴,要與樂卿一同慶賀。大殿之中的氣氛,也因這一喜訊而稍稍緩和,然而,眾人皆知,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樂強能否帶領燕軍擊退秦兵,仍是未知之數,唯有那凝重的氛圍,依舊籠罩著整個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