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屋吃過早飯,溫月拉過楚一山的手把脈,一邊問:“哥,你平時有沒有頭疼過?”
楚一山搖頭,有些警惕的看她:“沒有呀,我不用吃藥。”
之前學的“季九針”裏麵,有一種針法就是通過對腦部穴位的刺激促進腦神經的修複,但最好是在剛剛受損的時候。現在已經20多年了,也不知還有沒有效。
她想了想,現編了一個故事,對老爺子說:“爺爺,其實我大學的時候救了一個老大夫,跟他學了好幾年的中醫。”
說完,又拉過老爺子的手,也給他把了一次脈。
老爺子身子倒是還好,但因為常年幹活,吃的又比較節省,有一點輕微的營養不良,另外就是口鼻有些長期的炎症,偶爾會無故發癢和打噴嚏,以後通過藥膳慢慢調養也就行了。
溫月先說了老爺子的情況,老爺子聽她說的都對,倒是眼神一亮。
她又繼續說:“那個老大夫有一種針灸法,叫‘季九針’,其中一種針法可以一定程度的修複腦神經,您看,要不要給哥哥……”
“試試”兩個字有些說不出口,誰願意拿家人試試呢。
老爺子卻鄭重了起來,嚴肅的問:“你有幾成把握?”
溫月搖頭:“不知道。”
老爺子想了想,又換了種問法:“會治壞嗎?”
溫月仔細想了一遍,然後肯定的搖頭:“不會。”
針灸隻是通過穴位刺激腦神經生長,但並不會碰觸到神經,加上她有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對自己的手法也有信心,不會失誤。
就這樣,溫月就帶楚一山去剃了光頭,果然,真正的帥哥光頭也很帥。
針刺並不太疼,反而是起作用時會出現麻、脹、酸、痛的感覺,楚一山一邊玩著手機,一邊任由溫月給他紮針,老爺子嚴肅的在一旁觀看。
楚一山略微有些不舒服,但溫月針灸前就跟他說過不能摸頭,加上忙著玩遊戲,也就忍著沒動,直到半小時後,溫月拔下了針,問他還有沒有不舒服?
他疑惑的摸摸光溜溜的腦袋:“剛才有,現在沒有了。”
溫月製定了5日針灸一次的頻率,同時又開始給楚一山做補腦的藥膳,他這個情況吃藥的效果不大了,藥膳能充分補充營養反而更好。
同時又在手機上下了幾個益智的小遊戲,每天早晚都玩一會,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智商。
因為光頭出去老是被人問,溫月就給他帶個帽子,久了大家就習慣了。
楚家果園開始忙活起來,村裏這時也終於注意到了他們家的動作。這都是他們家和村裏交流不多,而且果園也偏遠的原因。
不少人來圍觀,問他們家怎麽突然要建大棚了?
溫月見慶堂伯和新叔也在這群人裏麵,先問了好,才笑著說了今天看的新聞,擔心酸雨把果樹淋壞。
大家倒不是不信,但大家都覺得這大棚的錢賺不迴來。
“你家這果子一年最多也就賣幾千塊吧?十幾萬要種多少年果子?”
“就是就是,你們做了這大棚就要白幹二十年。”
溫月也不生氣,隻跟他們細細的分析:“叔可不能這麽說,如果全國都下酸雨,到時候果子就緊俏了,價格也就跟原來不一樣了。更何況,如果果樹淋壞了,那得值多少錢,您算算?”
糧食蔬果也一樣,讓他們自己決定。
那大棚廠家也趕緊說,最近有很多人都擔心這個酸雨,訂做大棚的也多了不少。
溫月又拉了慶堂伯和新叔,叫他們要做就早點定,等過段時間想做的人多了就要排隊了。
新叔家也是一片果園,而慶堂伯家比較靠近山下,就是在地裏種菜,沒有建大棚。
新叔也心疼自家果樹,決定要做,慶堂伯則是覺得地裏的菜收了就行,沒果樹那麽值錢,還在猶豫。
村裏人多是中老年,但有些還是腦子活的,知道什麽東西稀罕了,價格自然就貴了,最後也有十幾戶願意做大棚,其中就包括新叔,其他人還想再考慮考慮。
那大棚廠家大喜,說要給溫月迴扣,溫月拒絕了,她想了想說:“要不你們把我家後院也做個大棚吧,算是贈品如何?”
後院大概有一畝多點,養了五隻雞,一小片空地上搭了個葡萄架子,其他都是種的蔬菜,溫月之前確實是算漏了後院的菜園子。
一畝多地的大棚隻需要幾千塊,廠家的成本還更低,他們很痛快的答應了。
至於山下的水田為什麽不做,那是因為全村的地都在一起,溫月一家做了太顯眼了,反正他們家也不缺糧食,還是隨大流吧。
18畝地的大棚,其實是5個棚子。廠家派了3個小隊來加緊建造,最快也要三十天。
怕山上流下來的酸水浸入他們果園的土壤,溫月又和老爺子商量,在果園外圍挖了一圈半米多深的排水溝,她還去縣城買了幾車磚塊和水泥,和老爺子還有楚一山一起,砌磚塊抹水泥,將水溝糊得平整嚴實。
隨著時間漸漸過去,酸雨雲開始擴散向全球,一周多後,新聞越來越多的提到酸雨,開始提倡大家多建大棚了。
村裏又有更多的人想要做大棚,但這時候各大大棚廠家都接到了不少訂單,他們要做就得排隊,至少要一個月後才能輪到他們。
有些人咬牙答應了,有些人卻等不了,想去問問別的廠家,或者又覺得可能沒那麽嚴重,幹脆就不做了。
就在這段時間,那些從沿海撤離的人終於也出現在了平金縣。
全國有一億多人從沿海撤離,聽說國家還給了一些補助。
雖然以後還會重建城市,但那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大城市遷移,但也有一些小城市和村鎮的人願意到他們這種小縣城來。
要麽是有親戚朋友在這邊,要麽是來過,有什麽緣由覺得還不錯,總之,平金縣也來了不少人,縣城熱鬧了不少。
甚至連靠坡村都多了3戶人家。有兩戶是以前賺了錢遷出去的,現在又想迴來了。
國家對這些撤離的人有扶持政策,他們很快就落了戶迴來,還申請了宅基地準備建房。
楚一山搖頭,有些警惕的看她:“沒有呀,我不用吃藥。”
之前學的“季九針”裏麵,有一種針法就是通過對腦部穴位的刺激促進腦神經的修複,但最好是在剛剛受損的時候。現在已經20多年了,也不知還有沒有效。
她想了想,現編了一個故事,對老爺子說:“爺爺,其實我大學的時候救了一個老大夫,跟他學了好幾年的中醫。”
說完,又拉過老爺子的手,也給他把了一次脈。
老爺子身子倒是還好,但因為常年幹活,吃的又比較節省,有一點輕微的營養不良,另外就是口鼻有些長期的炎症,偶爾會無故發癢和打噴嚏,以後通過藥膳慢慢調養也就行了。
溫月先說了老爺子的情況,老爺子聽她說的都對,倒是眼神一亮。
她又繼續說:“那個老大夫有一種針灸法,叫‘季九針’,其中一種針法可以一定程度的修複腦神經,您看,要不要給哥哥……”
“試試”兩個字有些說不出口,誰願意拿家人試試呢。
老爺子卻鄭重了起來,嚴肅的問:“你有幾成把握?”
溫月搖頭:“不知道。”
老爺子想了想,又換了種問法:“會治壞嗎?”
溫月仔細想了一遍,然後肯定的搖頭:“不會。”
針灸隻是通過穴位刺激腦神經生長,但並不會碰觸到神經,加上她有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對自己的手法也有信心,不會失誤。
就這樣,溫月就帶楚一山去剃了光頭,果然,真正的帥哥光頭也很帥。
針刺並不太疼,反而是起作用時會出現麻、脹、酸、痛的感覺,楚一山一邊玩著手機,一邊任由溫月給他紮針,老爺子嚴肅的在一旁觀看。
楚一山略微有些不舒服,但溫月針灸前就跟他說過不能摸頭,加上忙著玩遊戲,也就忍著沒動,直到半小時後,溫月拔下了針,問他還有沒有不舒服?
他疑惑的摸摸光溜溜的腦袋:“剛才有,現在沒有了。”
溫月製定了5日針灸一次的頻率,同時又開始給楚一山做補腦的藥膳,他這個情況吃藥的效果不大了,藥膳能充分補充營養反而更好。
同時又在手機上下了幾個益智的小遊戲,每天早晚都玩一會,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智商。
因為光頭出去老是被人問,溫月就給他帶個帽子,久了大家就習慣了。
楚家果園開始忙活起來,村裏這時也終於注意到了他們家的動作。這都是他們家和村裏交流不多,而且果園也偏遠的原因。
不少人來圍觀,問他們家怎麽突然要建大棚了?
溫月見慶堂伯和新叔也在這群人裏麵,先問了好,才笑著說了今天看的新聞,擔心酸雨把果樹淋壞。
大家倒不是不信,但大家都覺得這大棚的錢賺不迴來。
“你家這果子一年最多也就賣幾千塊吧?十幾萬要種多少年果子?”
“就是就是,你們做了這大棚就要白幹二十年。”
溫月也不生氣,隻跟他們細細的分析:“叔可不能這麽說,如果全國都下酸雨,到時候果子就緊俏了,價格也就跟原來不一樣了。更何況,如果果樹淋壞了,那得值多少錢,您算算?”
糧食蔬果也一樣,讓他們自己決定。
那大棚廠家也趕緊說,最近有很多人都擔心這個酸雨,訂做大棚的也多了不少。
溫月又拉了慶堂伯和新叔,叫他們要做就早點定,等過段時間想做的人多了就要排隊了。
新叔家也是一片果園,而慶堂伯家比較靠近山下,就是在地裏種菜,沒有建大棚。
新叔也心疼自家果樹,決定要做,慶堂伯則是覺得地裏的菜收了就行,沒果樹那麽值錢,還在猶豫。
村裏人多是中老年,但有些還是腦子活的,知道什麽東西稀罕了,價格自然就貴了,最後也有十幾戶願意做大棚,其中就包括新叔,其他人還想再考慮考慮。
那大棚廠家大喜,說要給溫月迴扣,溫月拒絕了,她想了想說:“要不你們把我家後院也做個大棚吧,算是贈品如何?”
後院大概有一畝多點,養了五隻雞,一小片空地上搭了個葡萄架子,其他都是種的蔬菜,溫月之前確實是算漏了後院的菜園子。
一畝多地的大棚隻需要幾千塊,廠家的成本還更低,他們很痛快的答應了。
至於山下的水田為什麽不做,那是因為全村的地都在一起,溫月一家做了太顯眼了,反正他們家也不缺糧食,還是隨大流吧。
18畝地的大棚,其實是5個棚子。廠家派了3個小隊來加緊建造,最快也要三十天。
怕山上流下來的酸水浸入他們果園的土壤,溫月又和老爺子商量,在果園外圍挖了一圈半米多深的排水溝,她還去縣城買了幾車磚塊和水泥,和老爺子還有楚一山一起,砌磚塊抹水泥,將水溝糊得平整嚴實。
隨著時間漸漸過去,酸雨雲開始擴散向全球,一周多後,新聞越來越多的提到酸雨,開始提倡大家多建大棚了。
村裏又有更多的人想要做大棚,但這時候各大大棚廠家都接到了不少訂單,他們要做就得排隊,至少要一個月後才能輪到他們。
有些人咬牙答應了,有些人卻等不了,想去問問別的廠家,或者又覺得可能沒那麽嚴重,幹脆就不做了。
就在這段時間,那些從沿海撤離的人終於也出現在了平金縣。
全國有一億多人從沿海撤離,聽說國家還給了一些補助。
雖然以後還會重建城市,但那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大城市遷移,但也有一些小城市和村鎮的人願意到他們這種小縣城來。
要麽是有親戚朋友在這邊,要麽是來過,有什麽緣由覺得還不錯,總之,平金縣也來了不少人,縣城熱鬧了不少。
甚至連靠坡村都多了3戶人家。有兩戶是以前賺了錢遷出去的,現在又想迴來了。
國家對這些撤離的人有扶持政策,他們很快就落了戶迴來,還申請了宅基地準備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