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降雨不是免費的,不說飛機的使用要損耗設備和油,就是溫月的實驗室也是需要成本的。這幾家鄉紳也承諾,今年的糧稅會多送一成到杜家軍。
別說隻是一次降雨不值一成,一是兩三個小時的降雨是挑多少天的水都比不上的,二是現在各省軍閥割據,他們本來也要資助杜家軍,保全自己的同時也能和杜家軍交好。
忙碌了大半年後,檢驗收成的時刻到了,農收到了。
平時大太陽天不下雨讓人煩惱,農收時的太陽卻讓人歡喜。太陽大,麥穗很快就能曬幹,不用擔心麥子爛在地裏或者倉庫裏。
小麥收完不久就是水稻,接著又是玉米、小米等,雲家今年種的水稻少,玉米和小米卻比較多,總量看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雲家莊今年的收成不算特別好,但已經比去年好了很多,溫月前後幫著降了四五次雨,再加上夏日裏也下過一兩次小雨,勉強算是小豐收。
但雲家的其他莊子就不太好看了,佃戶們交完糧後,隻能維持溫飽,不用餓著肚子去逃荒罷了。這還是在今年雲家莊調整了作物種植比例,多種玉米小米的情況下,否則連填飽肚子都難。
不過雲家向來善待佃戶,在比較艱難的年頭,要麽就少收租糧,要麽就會在其他方麵給一些補助,比如雇傭短工做活,所以佃戶們向來都以能在雲家租地為榮。
收完糧後,雲家送了兩成的糧到杜家軍。
不是不想多送,而是今年的收成不好,雲父和杜元帥商量過,擔心糧價會上漲引起百姓慌亂。
雲家在北西省立足已經三百多年,糧食從不賣給糧商,都是在自己鋪子裏賣,年頭不好的時候也會稍有上漲,但都在正常的範圍內。
因為雲家是省內最大的糧食供應源,其他的糧鋪都隻能跟著他們的價格走,直接起到了平抑糧價的作用。那些買低賣高,投機取巧的糧商在北西省從來討不到好。
前朝未滅的時候,每到糧價不穩的時候,掌舵一州的知府、都督們都會請雲家商議控製糧價的事,這也是為什麽雲家無人參政卻能在此地立足三百多年不倒的原因。
今年也是一樣,會漲一些,但不會讓人吃不起飯。
當北西省勉強在連續兩年的旱情下保住收成的時候,周邊幾個省卻已經鬧起了饑荒,陸續有災民跋山涉水的渡過邊界線,來到了北西省。
這天溫月剛和家人一起吃完早飯,管家就來找雲父,說是莊子外來了不少鄰省的災民,問怎麽處理?
雲父還沒說話,雲母就道:“哎喲真是可憐,還是照往常給他們施粥吧?”
雲父正要點頭同意,溫月插話道:“這樣不好。”
大家都轉頭看向溫月,就聽她繼續說:“往年隻是個別特別窮的人家吃不上飯,施些粥也就罷了,但這兩年大旱,報紙上都說了,鄰近好幾個省都欠收,今年的災民怕是不會少,我們家的糧食雖然不少,但能供多少人吃,供多久?”
溫月的庶出大姐雲晚晴也忍不住出聲了:“那總不能不管他們吧,我們雲家往年都是有施粥的。”
溫月沒有迴答這個問題,而是先說了個故事:“有個富人每天早上都給一個乞丐十文錢買饅頭,乞丐剛開始非常感激他,後來也就習慣了沒什麽感覺了,有一天富人出門忘了帶錢,就沒給那個乞丐,乞丐破口大罵,說他明知道自己沒有那十文錢就會餓肚子卻不帶錢,安的是什麽心,是不是想餓死他?”
大家聽完都若有所思,好半晌,雲父才問:“那你覺得應該怎麽做?”
溫月道:“以工代賑。他們想吃飯可以,得用勞力來換,多做多得,少做少得,這樣就算我家哪天拿不出糧了,他們至少不會怨恨我們。”
“可是,”大哥也說話了,“如果災民真的很多的話,我們也沒那麽多活幹啊。”
“修路、修圍牆、開荒,不拘什麽活都行,隻要不讓他們白吃飯。咱們家也別覺得這些事不需要做,就當是施粥救人了,隻是換個形式。”
她想了想那場動亂,又猶豫著補充道:“還有,災民多的話,我擔心會有流民搶劫佃戶,咱們要不要讓護院加強巡邏,在莊子邊界修個厚實的石牆?就按著城牆的標準修,這幾年亂的很,要是遇到什麽不好的事,也能算個防禦。”
溫月這是暗示,萬一北西省被攻破,遇到更大的危險呢,隻是這事不吉,不好明說。
雲父想了想,這事比較大,要召集族老一起商量才行。
幾日後,雲家莊外的災民已經有幾百人了,大家都知道這種大戶偶爾會招工,或者遇到大災也會施粥,所以走到這裏,就有些人停下來在外麵熬著,看有沒有什麽活下去的辦法。
雲家莊外的空地上,已經開始有人搭建粥棚。災民們都麵帶喜色,覺得他們賭對了,這是要施粥了。甚至有勤快的還上去幫忙,雲家的下人也不拒絕,等他們幫忙完成後還會給幾個土豆作為酬謝。
粥棚終於搭建好,這天雲家唿啦啦出來一群人,有人用車推著糧食和鍋、水桶等,還有些人搬桌凳,拿著筆墨紙硯,難道還要登記?
“當當當!”一個管事站到桌子上開始敲鑼,召集眾人上前,大聲說道:“雲家今日收豬羊牛草各20筐,每筐可換一碗粥;收幹柴100捆,每捆可換一碗粥;招短工50人,挖溝壕築圍牆,每人每天發兩個雜糧餅,一碗粥;另外無限收築牆用的石頭,每筐可換一碗粥。”說完指了指對麵不遠處的石頭山,“對麵山上的石頭都可以采。”
最後又補充道:“另外,有會讀寫的,有鐵匠、木匠及其他特殊技能的,都可以到我這登記報名,另有工作安排。”
災民們聽完就紛紛議論起來。確實有些是想做短工的,但也有人是想白吃的啊,怎麽沒聽見有免費的呢?
管事聽到眾人的議論不禁冷笑:“雲家沒有免費的東西,就算是老人孩子,能走到這的也不是動不了,打筐豬草總是能的吧?”說完也不管眾人反應,徑自走到放好紙筆的桌前,等著人來登記。
別說隻是一次降雨不值一成,一是兩三個小時的降雨是挑多少天的水都比不上的,二是現在各省軍閥割據,他們本來也要資助杜家軍,保全自己的同時也能和杜家軍交好。
忙碌了大半年後,檢驗收成的時刻到了,農收到了。
平時大太陽天不下雨讓人煩惱,農收時的太陽卻讓人歡喜。太陽大,麥穗很快就能曬幹,不用擔心麥子爛在地裏或者倉庫裏。
小麥收完不久就是水稻,接著又是玉米、小米等,雲家今年種的水稻少,玉米和小米卻比較多,總量看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雲家莊今年的收成不算特別好,但已經比去年好了很多,溫月前後幫著降了四五次雨,再加上夏日裏也下過一兩次小雨,勉強算是小豐收。
但雲家的其他莊子就不太好看了,佃戶們交完糧後,隻能維持溫飽,不用餓著肚子去逃荒罷了。這還是在今年雲家莊調整了作物種植比例,多種玉米小米的情況下,否則連填飽肚子都難。
不過雲家向來善待佃戶,在比較艱難的年頭,要麽就少收租糧,要麽就會在其他方麵給一些補助,比如雇傭短工做活,所以佃戶們向來都以能在雲家租地為榮。
收完糧後,雲家送了兩成的糧到杜家軍。
不是不想多送,而是今年的收成不好,雲父和杜元帥商量過,擔心糧價會上漲引起百姓慌亂。
雲家在北西省立足已經三百多年,糧食從不賣給糧商,都是在自己鋪子裏賣,年頭不好的時候也會稍有上漲,但都在正常的範圍內。
因為雲家是省內最大的糧食供應源,其他的糧鋪都隻能跟著他們的價格走,直接起到了平抑糧價的作用。那些買低賣高,投機取巧的糧商在北西省從來討不到好。
前朝未滅的時候,每到糧價不穩的時候,掌舵一州的知府、都督們都會請雲家商議控製糧價的事,這也是為什麽雲家無人參政卻能在此地立足三百多年不倒的原因。
今年也是一樣,會漲一些,但不會讓人吃不起飯。
當北西省勉強在連續兩年的旱情下保住收成的時候,周邊幾個省卻已經鬧起了饑荒,陸續有災民跋山涉水的渡過邊界線,來到了北西省。
這天溫月剛和家人一起吃完早飯,管家就來找雲父,說是莊子外來了不少鄰省的災民,問怎麽處理?
雲父還沒說話,雲母就道:“哎喲真是可憐,還是照往常給他們施粥吧?”
雲父正要點頭同意,溫月插話道:“這樣不好。”
大家都轉頭看向溫月,就聽她繼續說:“往年隻是個別特別窮的人家吃不上飯,施些粥也就罷了,但這兩年大旱,報紙上都說了,鄰近好幾個省都欠收,今年的災民怕是不會少,我們家的糧食雖然不少,但能供多少人吃,供多久?”
溫月的庶出大姐雲晚晴也忍不住出聲了:“那總不能不管他們吧,我們雲家往年都是有施粥的。”
溫月沒有迴答這個問題,而是先說了個故事:“有個富人每天早上都給一個乞丐十文錢買饅頭,乞丐剛開始非常感激他,後來也就習慣了沒什麽感覺了,有一天富人出門忘了帶錢,就沒給那個乞丐,乞丐破口大罵,說他明知道自己沒有那十文錢就會餓肚子卻不帶錢,安的是什麽心,是不是想餓死他?”
大家聽完都若有所思,好半晌,雲父才問:“那你覺得應該怎麽做?”
溫月道:“以工代賑。他們想吃飯可以,得用勞力來換,多做多得,少做少得,這樣就算我家哪天拿不出糧了,他們至少不會怨恨我們。”
“可是,”大哥也說話了,“如果災民真的很多的話,我們也沒那麽多活幹啊。”
“修路、修圍牆、開荒,不拘什麽活都行,隻要不讓他們白吃飯。咱們家也別覺得這些事不需要做,就當是施粥救人了,隻是換個形式。”
她想了想那場動亂,又猶豫著補充道:“還有,災民多的話,我擔心會有流民搶劫佃戶,咱們要不要讓護院加強巡邏,在莊子邊界修個厚實的石牆?就按著城牆的標準修,這幾年亂的很,要是遇到什麽不好的事,也能算個防禦。”
溫月這是暗示,萬一北西省被攻破,遇到更大的危險呢,隻是這事不吉,不好明說。
雲父想了想,這事比較大,要召集族老一起商量才行。
幾日後,雲家莊外的災民已經有幾百人了,大家都知道這種大戶偶爾會招工,或者遇到大災也會施粥,所以走到這裏,就有些人停下來在外麵熬著,看有沒有什麽活下去的辦法。
雲家莊外的空地上,已經開始有人搭建粥棚。災民們都麵帶喜色,覺得他們賭對了,這是要施粥了。甚至有勤快的還上去幫忙,雲家的下人也不拒絕,等他們幫忙完成後還會給幾個土豆作為酬謝。
粥棚終於搭建好,這天雲家唿啦啦出來一群人,有人用車推著糧食和鍋、水桶等,還有些人搬桌凳,拿著筆墨紙硯,難道還要登記?
“當當當!”一個管事站到桌子上開始敲鑼,召集眾人上前,大聲說道:“雲家今日收豬羊牛草各20筐,每筐可換一碗粥;收幹柴100捆,每捆可換一碗粥;招短工50人,挖溝壕築圍牆,每人每天發兩個雜糧餅,一碗粥;另外無限收築牆用的石頭,每筐可換一碗粥。”說完指了指對麵不遠處的石頭山,“對麵山上的石頭都可以采。”
最後又補充道:“另外,有會讀寫的,有鐵匠、木匠及其他特殊技能的,都可以到我這登記報名,另有工作安排。”
災民們聽完就紛紛議論起來。確實有些是想做短工的,但也有人是想白吃的啊,怎麽沒聽見有免費的呢?
管事聽到眾人的議論不禁冷笑:“雲家沒有免費的東西,就算是老人孩子,能走到這的也不是動不了,打筐豬草總是能的吧?”說完也不管眾人反應,徑自走到放好紙筆的桌前,等著人來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