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父聽了溫月的話,就拉上趙何兩家,一起去了兵丁那邊,表示願意免費提供青磚,幫他們重新建幾個磚房。


    幾人聽了果然眉開眼笑,連說那怎麽好意思?季父直說應該的,你們在這邊陪著我們吃苦受累,之前這土屋也是暫時住的,現在上麵同意燒磚,肯定要給你們住的地方也建好,咱們整個村都一樣嘛。


    兵丁的臉色就好了,也允許大家輪流去修路,不然全村人都湧上去修路,不能家裏啥也不管吧,燒磚建房子都不能停呢。


    那村道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條兩三米寬的土路,也就清理雜草灌木,搬開稍大的石頭,有坑就填平,做成能走人的平整道路就行,婦女老人都能幹。


    官府發的五鬥糧肯定是不夠吃的,很多人家添上一半野菜混著吃也都快吃沒了。給溫月家幫工是沒錢的,但中午提供兩個餅子一碗素菜,也是很好的一頓了。除了去修村道的,各家都有一兩個青壯來幫季家建房。


    三哥畫好了範圍和標記,溫月跑來跑去的傳達指令,十幾二十個人一起動手,打地基、砌牆……隻用了一個月,季家的屋子都準備上梁了!每天都看著那牆一截截往上漲,真的很有成就感啊。就連幫忙的人也覺得不虧,他們都學到了磚房怎麽打地基和砌牆,原來磚屋的地基是這樣做的,砌磚要砌丁字形,學到了學到了!


    等到趙書吏再來的時候,就看到沿河都是一塊塊方方正正的水田,離河遠些的地方也有些旱田,青青的禾苗筆直成列的立在水田中,映著波光粼粼的水麵格外漂亮。


    還有季家的房子已經有一丈高了,在一片荒地中尤其顯眼。這是堪比城裏的房子啊,幾時見過農家的屋子建這麽高的?趙書吏不由得有些酸的想,他自家的屋子都沒這麽好,至少沒這麽大。


    這個月又燒了幾萬匹磚出來,季父問趙書吏是每個月都收一批,還是等村裏都建完了一起收?趙書吏想了想,反正上麵也沒催,還是一起收吧,每個月收豈不是每個月都得麻煩一次?


    那可好,現在趙家和何家就一起動工了。季家這邊上梁後就是做屋頂,不需要那麽多人手了。不過屋頂就沒有瓦了,做瓦的工序太複雜,買瓦又沒那麽快,而且很多人都買不起,最後就打算用木板。


    其實就是用木板鋸成小塊做的木瓦,在木屋建築也比較常見。隻是青磚和木屋頂的結合似乎有些奇怪,不過青磚牆配上原木色的木屋頂,倒也別有風味,顯出些溫馨和諧。


    還好有個村民會些木工活,他之前就幫著季家做了木窗木門等,二哥和三哥有些興趣,也跟著學了些,幾人一起又忙了近一個月,才堪堪完成了這屋頂。


    季家建房之後,大家又來幫兵丁建房了。這次更快,因為就是幾個簡單的小房間,不需要什麽堂屋廂房,隻用了半個多月,季家的屋頂還沒做完,幾個兵丁的屋子倒是先建好了。


    溫月的土豆和藥材也長勢良好,土豆長得很快,季父非常奇怪這是什麽藥材,怎麽從未見過。溫月暗暗偷笑,心想你見過才怪了。


    不過他對其他幾種倒是有些猜測,說是有點像田七、砂仁和藿香。還說這幾種確實是喜歡潮濕溫暖的氣候,怪不得能養活。


    在到達嶺南的五個月後,季家的農家大院建好了!


    除了幾個兵丁建在村口的幾間小屋,這是全村第一個建好的青磚大院,就連院子都用青磚圍了一米多高的鏤空圍牆,又漂亮又氣派。


    此時村裏人因為燒磚和建房子都熟悉了起來,大家都來參加了季家的喬遷宴。


    有人送一塊布,有人送半袋糧,有人送一把青菜,還有人就帶著今早采的野菜,反正是沒空手。季家也不嫌棄,隻要來了的都好好招待。


    不過這時候全村人都還沒房子,更沒有桌椅板凳,季家的碗筷也不夠,最後溫月出了個自助餐的主意。來的人都自帶碗筷,季家就做幾鍋大鍋菜,還到城裏買了不少新鮮的燒雞烤鴨和叉燒肉,放在院子裏臨時做的幾個木長桌上,請大家排隊自行取用。


    雖然有些不倫不類的,但也很豐盛了,不說窮人家幾個月都沒吃過肉,有些人家甚至連官府借的五鬥糧都吃完了,早就已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就是趙家何家等,流放時身上也沒藏多少錢,現在都用的差不多了。


    溫月要不是有空間,季家也早就吃不上飯了,真以為搜身的人那麽笨?搜出來自己都是有份的,誰會不盡心。


    所以這一頓還是吃得大家眉開眼笑,再加上看著漂亮氣派青磚房,想著沒兩月自家也能住上這樣的屋子,就忍不住樂。有些人甚至流放前都沒住過這麽好的屋子。


    熱熱鬧鬧的吃完這頓喬遷席,季家終於拆掉了那幾間樹枝搭的窩棚,搬入了新家。


    新家外表雖然漂亮,裏麵還是空蕩蕩的。


    這也沒辦法,他們還是犯人呢,去城裏買家具不太合適,也不確定官府會不會同意。而且花錢太多了,他們家雖然還有500兩銀子,但季父想留到關鍵時候用,也不想太招眼。


    好在二哥和三哥說已經學會了一點木工,打算就自己砍樹慢慢做,先做吃飯的桌子,再把床做出來,日常生活也就夠了。


    村裏的村道也終於修好了。這個月趙書吏來的時候,還給他們拉了一個石碾子過來,用來碾穀子的,這之前要先把曬穀場碾得紮紮實實。


    進入了如火的六月,全村人再次放下所有事進入農忙,連兩個嫂嫂都去地裏幫忙捆稻穗了。但家裏人都不讓溫月下地,說她還沒嫁人呢,不能給曬黑了。


    一年兩熟雖然能多收糧,但也確實累。為了晚稻插秧方便,稻田裏的水不能排空,到了中午,水熱的發燙,還不時有螞蟥竄出來把腿腳咬得千瘡百孔。熱到中暑,也隻能在樹下稍微休息會。


    隻有三個哥哥下了水,其他人就跟著把稻穗捆好,再慢慢用板車運到曬穀場去曬,運穀子一般也是重勞力幹的,不過大家實在心疼哥哥們,就一邊捆一邊慢慢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現代修真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容逐漸消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容逐漸消失並收藏快穿之現代修真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