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尚早,她們選了一個角落的空位,也不怕偏僻,畢竟她們的肉那麽香。因為是第一天營業,隻準備了5斤肉和15斤大米,計劃是50份。
因為板車實在不大,桌椅隻備了兩套長桌長椅,很快就擺放好。
煮米,蒸飯,鹵肉的鍋加熱,鍋中的鹵湯汩汩冒出熱氣,香味很快逸散開去,很容易吸引了不少來集市的人群。那神情和當初的石哥兒樂姐兒沒什麽差別,畢竟沒聞過這麽香的味道。
有人開始發問:“小娘子,你這是賣的啥?”
溫月微微一笑:“這叫鹵肉飯,要來一份嗎,十五文一碗。”
一聽十五文,眾人有點遲疑:“一碗肉麵才十二文呢。”
溫月還沒迴話,就有人搶話了:“這可是大米飯,大米不得比麥子貴?”
溫月也不再說,盛出一碗剛蒸好的白米飯,再夾一塊肉,切成拇指大小的碎塊,堆在米飯上成一個小山狀,最後澆一勺熱騰騰的湯汁,配一小碟白生生的醃蘿卜條,往桌上一放,朝樂姐兒招招手:“樂姐兒來吃。”
負責吃的樂姐兒就樂顛顛的跑過來,頭上的兩個揪揪都跟著一顫一顫的。
隻見一個五六歲的小團子,小胖手拿起勺子,把肉和米飯一拌,然後舀起一大勺,一半是肉一半是染了湯汁的米飯,往嘴裏一塞,兩頰就鼓鼓的蠕動起來,等咽下這口飯,再夾一根脆生生的蘿卜條,“咯吱”咬一口,汁水四濺。
“咕咚”,有人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然後就聽“咕咚,咕咚”的聲音陸續響起,觀看的人終於忍不住:“給我來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我有碗我帶迴去給我姑娘吃!”
不到一個時辰,50份鹵肉飯就賣得幹幹淨淨,連最後一點醃蘿卜都送給了旁邊攤位的大嬸,當是結交友鄰了。
有些人還剛聽說好吃想來吃就沒了。很多吃完還想再買一份迴去給家人,或者買迴去沒夠又想再買的客人迴頭也沒買到。紛紛叫嚷她準備的太少,讓她明天多賣一點。
周氏收銅板收得手忙腳亂卻一直合不攏嘴,比溫月還忙,畢竟溫月隻需要盛飯切肉,而周氏的算術卻不怎麽好。後來她幹脆去洗碗了,溫月一個人兼職大廚和收銀。
中途有集市的監管人員來收了一次攤位費,每天20文,如果按月交就是每月500文。溫月先交了今天一天的費用,說好如果定下來再按月交。
午時未過,一家人就收好東西,去了豬肉鋪,這次買了10斤豬肉才打算往迴走。
結果石哥兒的肚子咕嚕咕嚕的響了起來,她們這才想起隻有樂姐兒吃了米飯,其他人都還餓著。
為了慶祝開門大吉,溫月就在西市找了個麵攤請大家吃麵條,結果石哥兒悄悄的跟溫月說:“阿娘,這個沒有您做的肉好吃。”
周氏和樂姐兒深以為然的跟著點頭,樂姐兒吃過飯了,溫月就要了個小碗給她夾了幾根填填嘴。
溫月也點頭:“我也這麽覺得”。
迴家算賬,不算爐子桌椅板凳,隻今天買肉和米的成本,不到三百文,卻賣出了七百五十文!周氏驚得半響說不出話,倒是石哥兒腦子飛快:“一天七百五十文,那一個月就有二十多貫錢!”
溫月驚詫的看了他一眼,沒想到石哥兒算術這麽好。在山穀時她稍微教了他們一下算術,也就是一百以內加減法那種,不知道他怎麽算出二十多貫的,雖然不太準確也沒有扣除成本,但也展現了一點天賦了。
她點點頭表示肯定:“石哥兒算的不錯,但還要扣除成本,拋費一些,按一天淨賺四百文算,一個月也有十二貫了。”
周氏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十二貫是什麽概念,她和兒子辛苦攢了好幾年的錢也就四五貫,兒子走了以後,和溫月一起過,一年才攢幾百文!
“這,這,這……”周氏根本說不出話來。
“阿娘,那這生意,咱們就繼續做下去了?” 溫月趁熱打鐵的問道。
想了想又補充:“按這個行情,等咱們在縣城安定下來,石哥兒就可以去讀書了,石哥兒想讀書嗎?”說完看向石哥兒。
石哥兒連連點頭:“想!阿娘我想讀書!阿奶,我想!”
“我想!”樂姐兒也在旁邊奶聲奶氣的學舌。
“呃,你就等哥哥學了迴來教你好不好?石哥兒要認真學哦,不然就教不了樂姐兒了。”
“我一定認真!”石哥兒握緊小拳頭。
事已至此,周氏也終於點頭,也不再說考慮,答應了全家搬去縣城。
因著第一天都不夠賣,第二天他們就增加了分量,每天10斤肉配30斤米,和豬肉鋪的老板說好,每天早早的給他們預留了蹄膀肉。
鹵肉飯還額外增加了一個兩文錢加鹵蛋的選項,每天也就是不到兩個時辰就能賣光。再有客人叫不夠也不增加了,這個程度剛剛好。
這樣做了兩三天生意後,縣衙終於通知可以分地了。
林家停了一天的生意,帶著錢和戶籍,再次全家人出動去縣衙。
縣衙的人更多了,熱熱鬧鬧跟集市一樣。分了好幾個排隊的隊伍,打聽了一下,他們去到分房子那邊排隊。
輪到他們時,跟那負責的衙役報了自己家登記的編號,衙役翻到他們那一頁,看了一會才說:“上河村林氏,一家五口,戶主林浩,在西北軍服役。家中常駐人口四口,僅有周氏、林氏為成丁,可分地兩畝。你們要分地的話去那邊。”說完他指了指另外一隊。
溫月連忙說:“大人,我們想換成在縣城安家。”說完一家人的眼巴巴的看著他。
那衙役愣了一下反應過來,點頭到:“在縣城安家也可。你們兩畝地可抵扣8貫錢。”
又翻了另一本冊子,道:“按五口人算,你們可以分三~五間的屋子,要不同的屋子價格不同,要多大的?”
溫月當然想要大的,但也擔心錢不夠,趕緊迴道:“請問大人五間的多少錢?”
衙役遞出冊子指著幾個地址說:“這幾個地址你們選一個。”
溫月明白官府分配屋子不同於牙行,肯定是沒人帶你去看房的,自己能選地址已經不錯,房子好壞隻能憑運氣了。但她們也不識字,隻好又請衙役說了幾個位置,有一個平康坊,一個清和坊,一個福安坊。
因為板車實在不大,桌椅隻備了兩套長桌長椅,很快就擺放好。
煮米,蒸飯,鹵肉的鍋加熱,鍋中的鹵湯汩汩冒出熱氣,香味很快逸散開去,很容易吸引了不少來集市的人群。那神情和當初的石哥兒樂姐兒沒什麽差別,畢竟沒聞過這麽香的味道。
有人開始發問:“小娘子,你這是賣的啥?”
溫月微微一笑:“這叫鹵肉飯,要來一份嗎,十五文一碗。”
一聽十五文,眾人有點遲疑:“一碗肉麵才十二文呢。”
溫月還沒迴話,就有人搶話了:“這可是大米飯,大米不得比麥子貴?”
溫月也不再說,盛出一碗剛蒸好的白米飯,再夾一塊肉,切成拇指大小的碎塊,堆在米飯上成一個小山狀,最後澆一勺熱騰騰的湯汁,配一小碟白生生的醃蘿卜條,往桌上一放,朝樂姐兒招招手:“樂姐兒來吃。”
負責吃的樂姐兒就樂顛顛的跑過來,頭上的兩個揪揪都跟著一顫一顫的。
隻見一個五六歲的小團子,小胖手拿起勺子,把肉和米飯一拌,然後舀起一大勺,一半是肉一半是染了湯汁的米飯,往嘴裏一塞,兩頰就鼓鼓的蠕動起來,等咽下這口飯,再夾一根脆生生的蘿卜條,“咯吱”咬一口,汁水四濺。
“咕咚”,有人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然後就聽“咕咚,咕咚”的聲音陸續響起,觀看的人終於忍不住:“給我來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我有碗我帶迴去給我姑娘吃!”
不到一個時辰,50份鹵肉飯就賣得幹幹淨淨,連最後一點醃蘿卜都送給了旁邊攤位的大嬸,當是結交友鄰了。
有些人還剛聽說好吃想來吃就沒了。很多吃完還想再買一份迴去給家人,或者買迴去沒夠又想再買的客人迴頭也沒買到。紛紛叫嚷她準備的太少,讓她明天多賣一點。
周氏收銅板收得手忙腳亂卻一直合不攏嘴,比溫月還忙,畢竟溫月隻需要盛飯切肉,而周氏的算術卻不怎麽好。後來她幹脆去洗碗了,溫月一個人兼職大廚和收銀。
中途有集市的監管人員來收了一次攤位費,每天20文,如果按月交就是每月500文。溫月先交了今天一天的費用,說好如果定下來再按月交。
午時未過,一家人就收好東西,去了豬肉鋪,這次買了10斤豬肉才打算往迴走。
結果石哥兒的肚子咕嚕咕嚕的響了起來,她們這才想起隻有樂姐兒吃了米飯,其他人都還餓著。
為了慶祝開門大吉,溫月就在西市找了個麵攤請大家吃麵條,結果石哥兒悄悄的跟溫月說:“阿娘,這個沒有您做的肉好吃。”
周氏和樂姐兒深以為然的跟著點頭,樂姐兒吃過飯了,溫月就要了個小碗給她夾了幾根填填嘴。
溫月也點頭:“我也這麽覺得”。
迴家算賬,不算爐子桌椅板凳,隻今天買肉和米的成本,不到三百文,卻賣出了七百五十文!周氏驚得半響說不出話,倒是石哥兒腦子飛快:“一天七百五十文,那一個月就有二十多貫錢!”
溫月驚詫的看了他一眼,沒想到石哥兒算術這麽好。在山穀時她稍微教了他們一下算術,也就是一百以內加減法那種,不知道他怎麽算出二十多貫的,雖然不太準確也沒有扣除成本,但也展現了一點天賦了。
她點點頭表示肯定:“石哥兒算的不錯,但還要扣除成本,拋費一些,按一天淨賺四百文算,一個月也有十二貫了。”
周氏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十二貫是什麽概念,她和兒子辛苦攢了好幾年的錢也就四五貫,兒子走了以後,和溫月一起過,一年才攢幾百文!
“這,這,這……”周氏根本說不出話來。
“阿娘,那這生意,咱們就繼續做下去了?” 溫月趁熱打鐵的問道。
想了想又補充:“按這個行情,等咱們在縣城安定下來,石哥兒就可以去讀書了,石哥兒想讀書嗎?”說完看向石哥兒。
石哥兒連連點頭:“想!阿娘我想讀書!阿奶,我想!”
“我想!”樂姐兒也在旁邊奶聲奶氣的學舌。
“呃,你就等哥哥學了迴來教你好不好?石哥兒要認真學哦,不然就教不了樂姐兒了。”
“我一定認真!”石哥兒握緊小拳頭。
事已至此,周氏也終於點頭,也不再說考慮,答應了全家搬去縣城。
因著第一天都不夠賣,第二天他們就增加了分量,每天10斤肉配30斤米,和豬肉鋪的老板說好,每天早早的給他們預留了蹄膀肉。
鹵肉飯還額外增加了一個兩文錢加鹵蛋的選項,每天也就是不到兩個時辰就能賣光。再有客人叫不夠也不增加了,這個程度剛剛好。
這樣做了兩三天生意後,縣衙終於通知可以分地了。
林家停了一天的生意,帶著錢和戶籍,再次全家人出動去縣衙。
縣衙的人更多了,熱熱鬧鬧跟集市一樣。分了好幾個排隊的隊伍,打聽了一下,他們去到分房子那邊排隊。
輪到他們時,跟那負責的衙役報了自己家登記的編號,衙役翻到他們那一頁,看了一會才說:“上河村林氏,一家五口,戶主林浩,在西北軍服役。家中常駐人口四口,僅有周氏、林氏為成丁,可分地兩畝。你們要分地的話去那邊。”說完他指了指另外一隊。
溫月連忙說:“大人,我們想換成在縣城安家。”說完一家人的眼巴巴的看著他。
那衙役愣了一下反應過來,點頭到:“在縣城安家也可。你們兩畝地可抵扣8貫錢。”
又翻了另一本冊子,道:“按五口人算,你們可以分三~五間的屋子,要不同的屋子價格不同,要多大的?”
溫月當然想要大的,但也擔心錢不夠,趕緊迴道:“請問大人五間的多少錢?”
衙役遞出冊子指著幾個地址說:“這幾個地址你們選一個。”
溫月明白官府分配屋子不同於牙行,肯定是沒人帶你去看房的,自己能選地址已經不錯,房子好壞隻能憑運氣了。但她們也不識字,隻好又請衙役說了幾個位置,有一個平康坊,一個清和坊,一個福安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