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天地之間,世間生靈以群聚之態存續繁衍。


    百人相聚,便結成一個個小小的群體,他們彼此扶持、協作,在生活的磨礪中共尋生機;


    萬人匯聚,則成一族,族中有著共同的血脈傳承、文化習俗,世代延續,守護著一方獨特的底蘊。


    而當萬萬人相融,那便匯聚成龐大的人類族群,不同的地域、風俗、信仰相互碰撞交織,卻又共同構成了人類這一整體類別。當放眼望去,將盡天下之人涵蓋其中,那便是人道的範疇了。


    人道,與人的存在息息相關。人若存活於世,憑借著自身的智慧、情感與創造力,在世間繁衍生息、開拓進取,那人道便能得以順暢施行,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無論是市井街巷的煙火日常,還是朝堂之上的家國治理,無一不是人道的具象化呈現。


    可一旦人走向滅亡,文明消散,那些曾經輝煌燦爛的人文痕跡逐漸被歲月塵封,人道也隨之泯滅,隻餘下曆史的殘垣斷壁供後人憑吊。”


    老者雖已白發此刻卻精神矍鑠的,麵對著陳十一,話語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來。


    而陳十一,雙眼緊緊地盯著老者,隨著老者的講述,眼中的光芒越發明媚。


    他盡情地汲取著老者言語中的智慧養分,今日,他仿若推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學到了一種截然不同、足以顛覆過往認知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一時間,他的大腦仿若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將老者所言與自己過往所學、所經曆的一切迅速地融會貫通。


    “真人,”


    陳十一滿心好奇,忍不住開口問道,


    “所以這世間的規則是能夠概況總結的嗎?”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期待,渴望著能借此徹底驅散迷霧。


    老者微微仰頭,目光望向遠方,似是穿透了無盡的時空,看到了宇宙的本源,片刻後,他緩緩開口:


    “當然是可以的,這世間大道四九,小道三千。”


    那語氣平淡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篤定,在訴說著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陳十一聽聞此言,心中一動,當下便將老者所言與自己熟讀的三界論中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


    在三界論的體係之中,靈界仿若一團神秘的迷霧,籠罩著諸多未知,根本無從知曉其中的真實規則。


    而此刻,陳十一敏銳地察覺到,身前這位老者對靈界之中規則的了解必定極為深刻。


    他心中的渴望愈發強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從老者口中知曉更多關於靈界、關於道的奧秘。


    “您可以告訴我有哪些道嗎?或者換個說法,有哪些規則嗎?”


    陳十一上前一步,微微欠身,眼神中滿是懇切。


    老者聞聽此言,臉上卻泛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輕輕地擺了擺頭,那動作雖輕柔,卻阻斷了陳十一的急切探尋。


    “小友,恕貧道不可言。”


    老者的聲音中透著幾分無奈與堅持,


    “不可言,但貧道已經將觀察道的方式教給了你,隻要假以時日,小友自當明晰世間所有運行的道。”


    陳十一見狀,雖滿心疑惑,不明白老者為何守口如瓶,不肯將所知的一切托盤而出,但他生性豁達,並沒有因此而懊惱沮喪。


    他再次整理衣衫,恭恭敬敬地向老者作揖,這一揖作得極深,將自己的感激之情全部傾注其中。


    “是我冒昧了,真人,方才您短短的幾句使我受益良多,感謝賜教。”


    他的話語誠懇真摯,迴蕩在這方靜謐的空間之中。


    自這一日起,老者所傳授給他的觀道之法,深深地紮根在了陳十一的心中,並在此後的漫長旅程中,不斷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這種能讓人站在雲端俯瞰大地、拔高自身角度觀察規則的方法,細細想來,竟在某種程度上與物理的整體觀察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者如同兩條殊途同歸的路徑,都引領著使用者撥開重重迷霧,摒棄事物表麵那些錯綜複雜、迷惑人心的掩飾,直達大道的本質核心。


    此之謂大道至簡,世間的一切繁雜,在這至高的道麵前,都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那簡潔而深邃的真理,方能永恆閃耀。


    待陳十一作揖結束,身姿盡顯謙遜之態,


    老者臉上笑意更濃,驅散了周遭的絲絲涼意。


    “小友可真是懂禮之人,”


    老者開口,聲音溫和醇厚,帶著幾分歉意,


    “簡短一敘,卻讓小友在門外站了許久,是貧道不知禮了,請入觀詳談。”


    言罷,老者鬆開那隻一直杵著竹帚的手,那竹帚本就因歲月的摩挲而光滑溫潤,此刻在老者手中輕輕一晃,似也在應和著主人的邀請之意。


    老者微微側身,向著陳十一擺出了一個極為標準的請的手勢,那寬大的衣袖隨之輕輕擺動。


    陳十一見狀,心下知曉這是難得的機緣,自然卻之不恭。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激動的心情,而後穩步向前,邁步跨過那略顯古樸厚重的門扉。


    跨過門檻之時,他身姿輕盈,態度誠懇依舊,不過仔細瞧去,便能發現他的動作之中相較之前,竟悄然多了一絲先前未有的熟絡與放鬆,這道觀內有某種無形的力量,讓他瞬間拉近了與這裏的距離。


    入觀之後,陳十一抬眼望去,隻見內部構造果然是規整的四合院結構,青瓦灰牆,錯落有致,透著古樸而典雅的韻味。


    目光流轉,他發現這道觀大門所對的方向正是一處開闊的道場,隻是此刻道場大門緊鎖,那厚重的銅鎖在日光下泛著幽冷的光,守護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道場大門之上,高懸著一塊朱紅底色的牌匾,上書 “紫雲觀” 三個燙金大字,字體雄渾大氣,筆鋒剛勁有力,蘊含著無盡的道家氣韻,此刻雖然光線不強,卻仍舊熠熠生輝。


    在道場兩側,有著長長的廊道靠著道觀牆體蜿蜒延伸過去,廊道的欄杆雕琢精美,花鳥魚蟲栩栩如生。


    此時的老者正處在道場與道觀大門之間的那片露天空地之上,身影被日光拉得修長,好似與這道觀融為一體。


    隻是在這個間隙,陳十一不經意間抬眸,卻發現老者與先前竟有了不同。


    在陳十一跨入門扉之後,他的直覺如同敏銳的觸角,告訴他有些異樣。


    老者的眼神恍惚了那麽一瞬,目光穿過了陳十一,望向了某個遙遠的時空,似是在看他,又好似不是在看他。


    在這一瞬間,陳十一先前因這清幽環境帶來的澄澈心境,莫名地湧現出一絲悲涼之意。


    或許陳十一自己都未曾發覺,在此時他的眼眸深處,悄然湧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藍色,而他純白的靈中那一絲藍點,受到了某種感召,也微微顫動了一下,似是在傳遞著什麽神秘的信息。


    而此時目不轉睛看著老者的陳十一,陷入了一場奇異的幻境,竟也仿佛出現了錯覺。


    他在那一刹那,分明在老者的眼中看見了五彩斑斕、似彩虹一般的光點,那些光點閃爍跳躍,隻是在下一瞬,它們便消逝不見,仿若從未出現過,取而代之的是老者意味深長的笑容。


    “小友,”


    老者率先打破了這短暫的靜謐,


    “對了,貧道還有個疑問,我這地方可是有點偏僻哦,”


    老者微微抬手,指了指四周的山林,“知道這地方的應該可不多,”


    他頓了頓,目光帶著幾分探尋看向陳十一,“如果我猜的不錯的了話,應該是王林告訴你的吧,他最近還好嗎?”


    在說完這句話後,老者的眼神之中,毫無掩飾地流露出一種陳十一都能輕易看出的名為懷念的神情。


    往昔的歲月如潮水般湧來,讓老者仿若瞬間從超凡脫俗的修行者變成了一位普普通通、會為往事動容的老人。


    或許真是如此,陳十一隱隱感覺到,老者應該是在他身上看到了王林的影子,所以才會這般觸景生情。


    “是師傅讓我來找您的,”


    陳十一連忙迴應,聲音清脆響亮,


    “在我離開的時候,他的身體也很好,他也很關心您的身體狀態,還讓我來問您觀裏缺什麽物件不。”


    陳十一說著,目光誠懇地看向老者。


    老者仍是笑了笑,用著和煦的語氣迴答道:“不缺,不缺,他不是經常寄東西給村裏人,讓給我帶過來嘛,這個孩子,總是如此,”


    老者微微搖頭,眼中滿是感慨,


    “可惜的是一命,二運,三風水,他的命本該如此。”


    看著老者慈祥的麵容,聽著老者的話語,陳十一不由想起了師傅囑咐自己的話語,那些話在耳邊迴響,此刻卻又多了幾分難以言說的厚重感,讓他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禦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黯淡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黯淡星月並收藏最後的禦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