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烽火島上鎖龍井
華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 作者:裴氏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碼頭上燈火通明,仍舊亂哄哄的,扛包的苦力穿行來去,將很多木桶、米袋搬運到一艘大船上,船舷揚起一麵繡有龍形的藍色大旗,竟然是艘官船。
俞元洲率領眾衙役,將一十九名留學生連同三位禮部官員護送上這條官船,與其說是護送,不如說是押送。堪堪木桶、米袋裝載完畢,立即催促起航。
那些留學生和禮部官員麵麵相覷,都不明所以,心下納罕:“這到底著個什麽急?”
再看岸上俞元洲眾衙役,依舊麵無表情。大家這才又注意大船上的景象,隻見水手眾多,因為剛剛起航,都跑來跑去,忙忙碌碌。
眾人剛才都喝了些酒,此時正是興奮的時候,便在甲板上三三兩兩聊著天,看著夜晚海景。船駛出不到一個時辰,大家都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閃亮處,開始奇怪起來,議論紛紛。
祖天養叫過一個年老的水手,問道:“船老大,你看那邊有燈火的地方是哪裏?倒不像是其他船發出來的。”
那老水手迴道:“那是烽火島,往來船隻全靠它指引方向。我們第一站,就到那裏。”
眾人一聽,又感奇怪,祖天養又問道:“這大船不是帶我們去日出國天都城嗎?為什麽中途要停這裏一站?”
“你們不知道,”隻聽那水手道:“這烽火島很邪門的,一般小船不敢靠近,靠近就有風險,必須官家的大船才能順風順水的停靠住。烽火島上有一人把守,很久沒送水和糧食了,我們這趟先給他送去補養要緊。”
“原來如此。”眾人這才明白了一點。
很快,大船停靠在烽火島附近,水手又忙亂地把那些木桶、米袋搬運下來,因為船太大,不能完全靠近小島,隻能用繩子將貨物吊到下邊,再由水手在海中劃動小舟接著,倒運到島上。
此時已經子夜時分,但島上一座高台,台上點燃了巨大的篝火,將方圓幾裏都映襯的十分明亮。那座高台石壁上,清晰地出現“烽堠寶山”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眾留學生仍舊興致高漲,看的分明,便由祖天養帶頭,大家又棄船登舟,要到島上遊覽一番。
大家齊心協力,劃動小舟,隨著搬運物資的另一艘小舟,終於停靠在小島岸邊,那裏早有一個人手持一盞馬燈迎著眾人,隻見他披著一件厚實的蓑衣,背著一頂鬥笠,挽著褲腳,在海邊慌亂走動著,顯得非常不安。
“快點!快點!”那人感覺很著急,連連催促:“過了子夜,神仙也難救!”
眾人看此人,卻是位六十多歲精瘦老人,一張馬臉,皮膚黝黑,簡直黑裏發亮,一雙豆大的眼睛瞪的圓圓的,急得脖頸上的黑筋暴起。
剛才和留學生對話的老水手對他笑道:“你這老黑,看把你急的,跟黑猩猩一樣!”跟著來的人一起哄笑起來。
那些水手們又將水桶和米袋一件件抬到島上,眾留學生好奇心旺盛,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們感覺小島不大,隻有一座石頭壘砌的房子,當是守島人的住所,繞過石房,不遠即是一個很陡的土坡,多虧兩側圍繞土坡有一圈彎曲的坡路,上了土坡之上,便是烽火島的中央,亦是圓柱形的篝火高台,站在巨型篝火之下,如同白晝,異常明亮。
但見高台前有一口井,兩條巨型鐵索從井中探出,一直延伸至高台底部,圍繞多圈,因年深日久,高台附近的鐵索已被苔蘚覆蓋,鏽跡斑斑。水手們將水桶裏的水、米袋裏的米一件件傾倒井中,隻留下一部分,放在老黑腳邊,看來剩下這些,是給這守島人留的給養。
眾留學生跟隨著水手們一路走來,見他們不用人指導,很熟練的操作著,看來這些水手是時常來此送給養的,熟門熟路,幹完後,便又走迴海邊去了。
這些留學生中,雖有個別人是各省主管選派時,經過賄賂或者直接選擇自己人上位,但也不乏全國各省挑出的棟梁之才,其中來自中原省的康弘大便是從小愛好各種史料文獻的,早聽說過有這個烽火島,仰頭看著高台上的字說道:“這難道就是當年共侯親筆所書的——‘烽堠寶山’四個字,並嚴令後世人們‘晝則舉煙,夜則明火’,今日,終於見到真跡了。”
眾人聽他說後,都一齊看向高台上的巨大神龍族古體字。
來自滇池省的牧光輝奇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運來的物資,又是水又是米,為什麽要倒進這口井裏?”
眾人都是好奇心起,這才發現,這個島上主要的部分絕不是那烽火高台,而是這口詭異的,不該存在的深井,便齊刷刷看向守島人——老黑。
“你們這群小赤佬,什麽都不曉得。”老黑那黑白分明的眼睛骨碌碌轉動著,並不理會他們,隻是拿著馬燈,不住地向井裏探望,可是又什麽都看不出來。
眾留學生七嘴八舌,纏的他不可開交。
老黑無法,這才詭秘一笑,說道:“嘿嘿,其實要說,我也是來這裏後,才聽我前任說起的。”
“哦?說起什麽?”
“世人都說烽火島上的烽火台,是為黑夜中往來艦船指明方向的,更有人揣測是為預防日出國入侵我們才存在的報警台,近幾年日出國時常有倭寇騷擾我們近海地區,這麽說也沒什麽不對,但它真正的使命其實是座監獄,監禁著……一條龍!”
“龍!”眾留學生無不好奇。
“是的。源自神龍山脈、流經六省的大江,其實就是一條水龍,入海口即是龍頭,這烽火島以前不叫這名兒,叫做‘困龍枯’,‘枯竭’的‘枯’,島上一滴能喝的水沒有,但卻出現在大江入海處,堵截著大江匯往大海,這明擺著,就是要困死那條水龍的,傳說水龍入海,顛覆神龍族社稷,天下必然大亂!
“而這個井,也不是普通的井呀,那就是個鎖龍井,傳說那水龍入不得海,反被這座島‘困龍枯’困住了!呶,你們看那大粗鐵鏈,絕不是鎖一般事物的。古人鑿井,當然會祈求個風調雨順,井中養龍,猶供水神,有水神鎮井,可保千年不枯。”
眾人被他說的一驚,又都去看那口井,連那井口的鎖鏈仿佛也在拉動起來了。
“老黑爺爺,您說的這個‘鎖龍井’,我小時候聽鄉親們說過。”來自江淮省的韋正清瘦高挑身材,站在那裏如個棍兒一般,一板一眼地道:“鄉親們都說,那是開國功臣共侯為治理洪水泛濫,擒住了上古蛟龍,並在烽火島上深挖一口井,打造一根粗若臂膀的鐵鏈,將上古蛟龍鎖在井中的,這才鎮住大江洪災肆虐。可這些都是傳說罷了。”
同是來自江淮省的沈涵衍卻說:“這個傳說我也聽說過,但我深信不疑。”
韋正清道:“這個你也信,那你說說看,這井有多深?鎖鏈有多長?那條蛟龍可還活著嗎?”
“自然活著!”沈涵衍信誓旦旦地說。
話音未了,高台頂部的烽火台,本是燃起的篝火,突然爆起一股電光石火,竟然熄滅了,繼而出現一團藍色火焰,初始很渺小,藍色火焰很微弱,不久卻盛大起來,那藍色也越發滲人。
眾人都看到了,不明所以,又都看向老黑。
老黑卻是驚恐莫名,一張黑臉,瞪的眼睛都要冒出來了,驚唿道:“鬼火!”
就在此時,島中央那口井中隱隱傳上來轟隆隆的響聲,震得鐵鏈都發起抖來,眾人這才感覺害怕,大家不由自主的拔出禦賜短劍,緊緊盯住鎖龍井。
轟隆隆聲響越來越大,不一刻,鐵鏈向上急速運動,冥冥中不知道什麽力量在拉扯鐵鏈,速度越來越快,在眾人驚唿中,一條水晶斑斕的蛟龍衝出井口,伴隨著一股水霧,向天飛去,越飛越高,隱匿於黑色夜空裏。那條鐵鏈也被掙脫,甩下來重迴井中。
過了一會,水霧消散,鐵鏈仍舊深入井中,烽火台上的藍色火焰重又燃起篝火,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剛才的一幕隻不過是眾人幻想出來的一般。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驚異不已。
沈涵衍又對韋正清道:“看到了吧,我說是活著的。”
“唉!”那邊老黑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隨天去吧!”
韋正清不依不饒,追問他道:“老黑爺爺,您這是什麽意思呀?”
老黑道:“我的前任跟我交代過,自古以來,每月初一和十五烽火島都會十分危機,鎖龍井中都會傳出異響,所以必須要向其中傾倒清水和大米,算是貢品,這樣才會恢複正常,但最近幾年,那種異響會時常發出,所以有了突發狀況,我都會燃起篝火,讓大陸速速派船送來水和米,每次都很緊急。我知道遲早有一天會發生剛才的事,水龍衝出鎖龍井,以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我們會經曆什麽事?沒有人知道!”
老黑說著說著,突然看向他們,道:“我一把年紀了,年輕時做過很多壞事,早知道會有遭報應的時候,我倒是不怕什麽,可憐了你們這些孩子,年紀輕輕,可能就會經曆苦難,人生就是這樣。沒想到曆經那麽多代人苦心經營的一件事情,會到我們這裏終結……”
老黑無力地坐了下來,靠在一處石頭上,說道:“也好,以後省了我操心井裏的響動,嗬嗬。”
眾年輕人圍繞著他,看他露出一個笑容,比哭還難看。
這時,遠處過來一人,正是那老水手,問他們道:“剛才發生了什麽?”見大家不迴答,又說道:“船要開了,都趕快上船吧。”
眾人這才收劍入鞘,跟著到海邊,劃動小舟登上大船,繼續向東起航。
烽火島上,老黑坐了很久很久很久,看著烽火台上的篝火出神。
俞元洲率領眾衙役,將一十九名留學生連同三位禮部官員護送上這條官船,與其說是護送,不如說是押送。堪堪木桶、米袋裝載完畢,立即催促起航。
那些留學生和禮部官員麵麵相覷,都不明所以,心下納罕:“這到底著個什麽急?”
再看岸上俞元洲眾衙役,依舊麵無表情。大家這才又注意大船上的景象,隻見水手眾多,因為剛剛起航,都跑來跑去,忙忙碌碌。
眾人剛才都喝了些酒,此時正是興奮的時候,便在甲板上三三兩兩聊著天,看著夜晚海景。船駛出不到一個時辰,大家都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閃亮處,開始奇怪起來,議論紛紛。
祖天養叫過一個年老的水手,問道:“船老大,你看那邊有燈火的地方是哪裏?倒不像是其他船發出來的。”
那老水手迴道:“那是烽火島,往來船隻全靠它指引方向。我們第一站,就到那裏。”
眾人一聽,又感奇怪,祖天養又問道:“這大船不是帶我們去日出國天都城嗎?為什麽中途要停這裏一站?”
“你們不知道,”隻聽那水手道:“這烽火島很邪門的,一般小船不敢靠近,靠近就有風險,必須官家的大船才能順風順水的停靠住。烽火島上有一人把守,很久沒送水和糧食了,我們這趟先給他送去補養要緊。”
“原來如此。”眾人這才明白了一點。
很快,大船停靠在烽火島附近,水手又忙亂地把那些木桶、米袋搬運下來,因為船太大,不能完全靠近小島,隻能用繩子將貨物吊到下邊,再由水手在海中劃動小舟接著,倒運到島上。
此時已經子夜時分,但島上一座高台,台上點燃了巨大的篝火,將方圓幾裏都映襯的十分明亮。那座高台石壁上,清晰地出現“烽堠寶山”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眾留學生仍舊興致高漲,看的分明,便由祖天養帶頭,大家又棄船登舟,要到島上遊覽一番。
大家齊心協力,劃動小舟,隨著搬運物資的另一艘小舟,終於停靠在小島岸邊,那裏早有一個人手持一盞馬燈迎著眾人,隻見他披著一件厚實的蓑衣,背著一頂鬥笠,挽著褲腳,在海邊慌亂走動著,顯得非常不安。
“快點!快點!”那人感覺很著急,連連催促:“過了子夜,神仙也難救!”
眾人看此人,卻是位六十多歲精瘦老人,一張馬臉,皮膚黝黑,簡直黑裏發亮,一雙豆大的眼睛瞪的圓圓的,急得脖頸上的黑筋暴起。
剛才和留學生對話的老水手對他笑道:“你這老黑,看把你急的,跟黑猩猩一樣!”跟著來的人一起哄笑起來。
那些水手們又將水桶和米袋一件件抬到島上,眾留學生好奇心旺盛,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們感覺小島不大,隻有一座石頭壘砌的房子,當是守島人的住所,繞過石房,不遠即是一個很陡的土坡,多虧兩側圍繞土坡有一圈彎曲的坡路,上了土坡之上,便是烽火島的中央,亦是圓柱形的篝火高台,站在巨型篝火之下,如同白晝,異常明亮。
但見高台前有一口井,兩條巨型鐵索從井中探出,一直延伸至高台底部,圍繞多圈,因年深日久,高台附近的鐵索已被苔蘚覆蓋,鏽跡斑斑。水手們將水桶裏的水、米袋裏的米一件件傾倒井中,隻留下一部分,放在老黑腳邊,看來剩下這些,是給這守島人留的給養。
眾留學生跟隨著水手們一路走來,見他們不用人指導,很熟練的操作著,看來這些水手是時常來此送給養的,熟門熟路,幹完後,便又走迴海邊去了。
這些留學生中,雖有個別人是各省主管選派時,經過賄賂或者直接選擇自己人上位,但也不乏全國各省挑出的棟梁之才,其中來自中原省的康弘大便是從小愛好各種史料文獻的,早聽說過有這個烽火島,仰頭看著高台上的字說道:“這難道就是當年共侯親筆所書的——‘烽堠寶山’四個字,並嚴令後世人們‘晝則舉煙,夜則明火’,今日,終於見到真跡了。”
眾人聽他說後,都一齊看向高台上的巨大神龍族古體字。
來自滇池省的牧光輝奇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運來的物資,又是水又是米,為什麽要倒進這口井裏?”
眾人都是好奇心起,這才發現,這個島上主要的部分絕不是那烽火高台,而是這口詭異的,不該存在的深井,便齊刷刷看向守島人——老黑。
“你們這群小赤佬,什麽都不曉得。”老黑那黑白分明的眼睛骨碌碌轉動著,並不理會他們,隻是拿著馬燈,不住地向井裏探望,可是又什麽都看不出來。
眾留學生七嘴八舌,纏的他不可開交。
老黑無法,這才詭秘一笑,說道:“嘿嘿,其實要說,我也是來這裏後,才聽我前任說起的。”
“哦?說起什麽?”
“世人都說烽火島上的烽火台,是為黑夜中往來艦船指明方向的,更有人揣測是為預防日出國入侵我們才存在的報警台,近幾年日出國時常有倭寇騷擾我們近海地區,這麽說也沒什麽不對,但它真正的使命其實是座監獄,監禁著……一條龍!”
“龍!”眾留學生無不好奇。
“是的。源自神龍山脈、流經六省的大江,其實就是一條水龍,入海口即是龍頭,這烽火島以前不叫這名兒,叫做‘困龍枯’,‘枯竭’的‘枯’,島上一滴能喝的水沒有,但卻出現在大江入海處,堵截著大江匯往大海,這明擺著,就是要困死那條水龍的,傳說水龍入海,顛覆神龍族社稷,天下必然大亂!
“而這個井,也不是普通的井呀,那就是個鎖龍井,傳說那水龍入不得海,反被這座島‘困龍枯’困住了!呶,你們看那大粗鐵鏈,絕不是鎖一般事物的。古人鑿井,當然會祈求個風調雨順,井中養龍,猶供水神,有水神鎮井,可保千年不枯。”
眾人被他說的一驚,又都去看那口井,連那井口的鎖鏈仿佛也在拉動起來了。
“老黑爺爺,您說的這個‘鎖龍井’,我小時候聽鄉親們說過。”來自江淮省的韋正清瘦高挑身材,站在那裏如個棍兒一般,一板一眼地道:“鄉親們都說,那是開國功臣共侯為治理洪水泛濫,擒住了上古蛟龍,並在烽火島上深挖一口井,打造一根粗若臂膀的鐵鏈,將上古蛟龍鎖在井中的,這才鎮住大江洪災肆虐。可這些都是傳說罷了。”
同是來自江淮省的沈涵衍卻說:“這個傳說我也聽說過,但我深信不疑。”
韋正清道:“這個你也信,那你說說看,這井有多深?鎖鏈有多長?那條蛟龍可還活著嗎?”
“自然活著!”沈涵衍信誓旦旦地說。
話音未了,高台頂部的烽火台,本是燃起的篝火,突然爆起一股電光石火,竟然熄滅了,繼而出現一團藍色火焰,初始很渺小,藍色火焰很微弱,不久卻盛大起來,那藍色也越發滲人。
眾人都看到了,不明所以,又都看向老黑。
老黑卻是驚恐莫名,一張黑臉,瞪的眼睛都要冒出來了,驚唿道:“鬼火!”
就在此時,島中央那口井中隱隱傳上來轟隆隆的響聲,震得鐵鏈都發起抖來,眾人這才感覺害怕,大家不由自主的拔出禦賜短劍,緊緊盯住鎖龍井。
轟隆隆聲響越來越大,不一刻,鐵鏈向上急速運動,冥冥中不知道什麽力量在拉扯鐵鏈,速度越來越快,在眾人驚唿中,一條水晶斑斕的蛟龍衝出井口,伴隨著一股水霧,向天飛去,越飛越高,隱匿於黑色夜空裏。那條鐵鏈也被掙脫,甩下來重迴井中。
過了一會,水霧消散,鐵鏈仍舊深入井中,烽火台上的藍色火焰重又燃起篝火,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剛才的一幕隻不過是眾人幻想出來的一般。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驚異不已。
沈涵衍又對韋正清道:“看到了吧,我說是活著的。”
“唉!”那邊老黑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隨天去吧!”
韋正清不依不饒,追問他道:“老黑爺爺,您這是什麽意思呀?”
老黑道:“我的前任跟我交代過,自古以來,每月初一和十五烽火島都會十分危機,鎖龍井中都會傳出異響,所以必須要向其中傾倒清水和大米,算是貢品,這樣才會恢複正常,但最近幾年,那種異響會時常發出,所以有了突發狀況,我都會燃起篝火,讓大陸速速派船送來水和米,每次都很緊急。我知道遲早有一天會發生剛才的事,水龍衝出鎖龍井,以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我們會經曆什麽事?沒有人知道!”
老黑說著說著,突然看向他們,道:“我一把年紀了,年輕時做過很多壞事,早知道會有遭報應的時候,我倒是不怕什麽,可憐了你們這些孩子,年紀輕輕,可能就會經曆苦難,人生就是這樣。沒想到曆經那麽多代人苦心經營的一件事情,會到我們這裏終結……”
老黑無力地坐了下來,靠在一處石頭上,說道:“也好,以後省了我操心井裏的響動,嗬嗬。”
眾年輕人圍繞著他,看他露出一個笑容,比哭還難看。
這時,遠處過來一人,正是那老水手,問他們道:“剛才發生了什麽?”見大家不迴答,又說道:“船要開了,都趕快上船吧。”
眾人這才收劍入鞘,跟著到海邊,劃動小舟登上大船,繼續向東起航。
烽火島上,老黑坐了很久很久很久,看著烽火台上的篝火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