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貴由因罪被廢成太監之後,忽必烈的生活看似進入了一段難得的愜意時期。
貴由的痛失小弟,使得他不再覬覦華箏,而窩闊台一脈的內部混亂也讓忽必烈的處境相對穩定。
不過,忽必烈的“愜意”並不隻是單純的享受生活,而是充滿了小心翼翼和步步為營的謀劃。他知道,貴由的殺人之舉,直接導致窩闊台一脈與耶律家族徹底翻臉。
盡管表麵上維持平靜,但耶律楚材父子表麵虛與委蛇,實際上對貴由恨之入骨。而這一點,忽必烈比貴由的那些愚笨兄弟看得清楚。
於是,忽必烈多次向耶律家族暗中送禮,以“祭奠耶律炫”的名義表示安撫,同時保持絕對低調。
至於耶律炫因爭奪海迷失而死的真相,外界無人知曉,忽必烈也對此守口如瓶,甚至連蒙哥和阿裏不哥等兄弟都隱瞞了。他深知,一旦說漏嘴,後果不堪設想。
耶律炫死後不久,忽必烈接到了一個更為震撼的消息:窩闊台的嫡子闊出在長安戰死,全軍覆沒。這一戰,闊出的上萬精銳盡數被宋軍所殲滅。消息傳來,震動了整個草原。
草原上的貴族們幾乎都不相信這個戰報,認為宋軍不足以有如此實力。
然而,忽必烈卻對此深信不疑,因為隻有他知道,楊過身懷係統,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對於楊過的勝利,他並不感到意外。
闊出戰死,對窩闊台一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闊出原本是窩闊台最看重的汗位繼承人,他的死讓窩闊台的其他子嗣紛紛認為自己有了機會,於是窩闊台的幾個兒子開始分化為小團體,相互爭鬥,搶占資源。窩闊台一脈陷入了長達數月的混亂與內耗。
直到西邊傳來窩闊台準備班師迴草原的消息時,忽必烈意識到:決斷的時刻到了。
忽必烈的母親唆魯禾帖尼,早早投靠了拔都一派的赤木力量,得到了拔都的庇護,而拔都對忽必烈和他的兄弟們也相當照顧。
在這段時間裏,忽必烈通過係統外掛完成了一係列任務,借機招兵買馬,麾下已經擁有近一千精銳蒙古騎兵。這支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訓練有素,戰鬥力驚人,已成為忽必烈的“原始資本”。
此時此刻,忽必烈心中清楚:草原上的局勢瞬息萬變,留在草原可能會被窩闊台一脈的爭鬥波及,若是現在不抓住機會行動,將來恐怕再無生路。
忽必烈決定主動出擊。他派人召喚兄長蒙哥與弟弟阿裏不哥到自己的帳篷中商議。
蒙哥和阿裏不哥正在訓練軍士,接到忽必烈的傳喚時都有些疑惑。如今草原局勢混亂,人人都小心翼翼,繃緊神經,忽必烈突然召集他們,顯然有重要的事。
兩人匆匆趕到帳篷,卻看到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場景:
忽必烈坐在帳中,悠然自得,仿佛外界的混亂與他無關。他手中把玩著一塊雞蛋大小的玉石,而身旁的華箏則像一個賢惠的妻子一樣,正在為他製作糌粑。
帳中的氣氛溫暖而平靜,與外麵的危機四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阿裏不哥一走進帳篷,見到這一幕,頓時火冒三丈。
他本以為忽必烈召集他們,是為了商討大事,結果卻發現忽必烈一副悠閑的模樣,心中自然不痛快。
他怒氣衝衝地走上前,想奪過忽必烈手中的玉石,語氣中帶著不滿:“四哥!我們都在拚命練兵,你倒好,還在這兒玩玉石!到底有什麽事,直說吧!”
忽必烈卻不慌不忙,手指輕輕一轉,將玉石放在桌上,淡淡一笑:“阿裏不哥,急什麽?坐下再說。”
阿裏不哥氣得眉頭直跳,剛想再發作,卻被蒙哥拉住。蒙哥比阿裏不哥穩重許多,他看出了忽必烈的態度非比尋常,便沉聲說道:“四弟,既然你叫我們來,肯定有要緊事。我們聽著呢。
忽必烈緩緩起身,環視著帳內的兩位兄弟,目光深邃而堅定。他語氣低沉有力,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然:“大哥,七弟,如今草原局勢混亂,窩闊台一脈內鬥不休,早已沒有未來。我已經為我們兄弟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隻要我們離開這片草原,便可天高任鳥飛,再不用困於此地。各位兄弟,可願隨我同去?”
阿裏不哥聽罷,眉頭緊皺,語氣中充滿不可置信:“走?我們才剛開始在草原上站穩腳跟,為何要走?”
忽必烈毫不動搖,目光更加堅毅:“草原雖然是我們的根,但窩闊台一脈已經自毀長城。他們的爭鬥不會有贏家,留下來,我們隻會被卷入這場無盡的紛爭,最終被拖垮。你們難道還想這樣,一輩子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蒙哥沉思片刻,終於抬起頭看向忽必烈:“四弟,你心中已有定計,你且說來聽聽。”
顯然蒙哥被忽必烈的典型的傳銷性質的口氣給忽悠到了。
忽必烈深吸一口氣,語出驚人:“我們帶上所有的兵馬、母親以及所有的親人,投靠宋庭,去汴梁!”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安靜下來。連在一旁專心製作糌粑的華箏,也愣在了原地。她一向知道忽必烈的謀劃不凡,但今日這話實在太過驚世駭俗。投靠宋庭?這可是整個草原未曾有人敢想的事。
阿裏不哥聞言,瞬間暴跳如雷,直接指著忽必烈的鼻子大罵:“四哥,你是不是瘋了?投靠宋庭?我們是蒙古人!你忘了我們祖宗如何打下這些疆土的嗎?蒙古和宋人是敵人,你竟敢叛出草原,投奔漢人?”
忽必烈沒有動怒,而是冷冷地打斷阿裏不哥的話:“蒙古人和漢人,本都是華夏傳承的一部分。我們都是黃種人,何來敵人一說?漢人比我們早幾千年立國,如今不過是因為時運不濟才落入劣勢罷了。”
阿裏不哥聽得一頭霧水,什麽“黃種人”他根本不懂,甚至覺得忽必烈在胡說八道。他剛想繼續爭辯,卻被蒙哥一把拉住。
蒙哥穩重得多,眉頭緊鎖,思索著問道:“四弟,你既說為我們鋪好了路,莫非你早就與漢人暗中有了聯係?”
忽必烈點頭,語氣淡然,卻透著幾分得意:“沒錯,那殺掉闊出一萬精銳的將領,就是我的朋友。這場戲,便是我們合夥安排的。”
貴由的痛失小弟,使得他不再覬覦華箏,而窩闊台一脈的內部混亂也讓忽必烈的處境相對穩定。
不過,忽必烈的“愜意”並不隻是單純的享受生活,而是充滿了小心翼翼和步步為營的謀劃。他知道,貴由的殺人之舉,直接導致窩闊台一脈與耶律家族徹底翻臉。
盡管表麵上維持平靜,但耶律楚材父子表麵虛與委蛇,實際上對貴由恨之入骨。而這一點,忽必烈比貴由的那些愚笨兄弟看得清楚。
於是,忽必烈多次向耶律家族暗中送禮,以“祭奠耶律炫”的名義表示安撫,同時保持絕對低調。
至於耶律炫因爭奪海迷失而死的真相,外界無人知曉,忽必烈也對此守口如瓶,甚至連蒙哥和阿裏不哥等兄弟都隱瞞了。他深知,一旦說漏嘴,後果不堪設想。
耶律炫死後不久,忽必烈接到了一個更為震撼的消息:窩闊台的嫡子闊出在長安戰死,全軍覆沒。這一戰,闊出的上萬精銳盡數被宋軍所殲滅。消息傳來,震動了整個草原。
草原上的貴族們幾乎都不相信這個戰報,認為宋軍不足以有如此實力。
然而,忽必烈卻對此深信不疑,因為隻有他知道,楊過身懷係統,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對於楊過的勝利,他並不感到意外。
闊出戰死,對窩闊台一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闊出原本是窩闊台最看重的汗位繼承人,他的死讓窩闊台的其他子嗣紛紛認為自己有了機會,於是窩闊台的幾個兒子開始分化為小團體,相互爭鬥,搶占資源。窩闊台一脈陷入了長達數月的混亂與內耗。
直到西邊傳來窩闊台準備班師迴草原的消息時,忽必烈意識到:決斷的時刻到了。
忽必烈的母親唆魯禾帖尼,早早投靠了拔都一派的赤木力量,得到了拔都的庇護,而拔都對忽必烈和他的兄弟們也相當照顧。
在這段時間裏,忽必烈通過係統外掛完成了一係列任務,借機招兵買馬,麾下已經擁有近一千精銳蒙古騎兵。這支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訓練有素,戰鬥力驚人,已成為忽必烈的“原始資本”。
此時此刻,忽必烈心中清楚:草原上的局勢瞬息萬變,留在草原可能會被窩闊台一脈的爭鬥波及,若是現在不抓住機會行動,將來恐怕再無生路。
忽必烈決定主動出擊。他派人召喚兄長蒙哥與弟弟阿裏不哥到自己的帳篷中商議。
蒙哥和阿裏不哥正在訓練軍士,接到忽必烈的傳喚時都有些疑惑。如今草原局勢混亂,人人都小心翼翼,繃緊神經,忽必烈突然召集他們,顯然有重要的事。
兩人匆匆趕到帳篷,卻看到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場景:
忽必烈坐在帳中,悠然自得,仿佛外界的混亂與他無關。他手中把玩著一塊雞蛋大小的玉石,而身旁的華箏則像一個賢惠的妻子一樣,正在為他製作糌粑。
帳中的氣氛溫暖而平靜,與外麵的危機四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阿裏不哥一走進帳篷,見到這一幕,頓時火冒三丈。
他本以為忽必烈召集他們,是為了商討大事,結果卻發現忽必烈一副悠閑的模樣,心中自然不痛快。
他怒氣衝衝地走上前,想奪過忽必烈手中的玉石,語氣中帶著不滿:“四哥!我們都在拚命練兵,你倒好,還在這兒玩玉石!到底有什麽事,直說吧!”
忽必烈卻不慌不忙,手指輕輕一轉,將玉石放在桌上,淡淡一笑:“阿裏不哥,急什麽?坐下再說。”
阿裏不哥氣得眉頭直跳,剛想再發作,卻被蒙哥拉住。蒙哥比阿裏不哥穩重許多,他看出了忽必烈的態度非比尋常,便沉聲說道:“四弟,既然你叫我們來,肯定有要緊事。我們聽著呢。
忽必烈緩緩起身,環視著帳內的兩位兄弟,目光深邃而堅定。他語氣低沉有力,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然:“大哥,七弟,如今草原局勢混亂,窩闊台一脈內鬥不休,早已沒有未來。我已經為我們兄弟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隻要我們離開這片草原,便可天高任鳥飛,再不用困於此地。各位兄弟,可願隨我同去?”
阿裏不哥聽罷,眉頭緊皺,語氣中充滿不可置信:“走?我們才剛開始在草原上站穩腳跟,為何要走?”
忽必烈毫不動搖,目光更加堅毅:“草原雖然是我們的根,但窩闊台一脈已經自毀長城。他們的爭鬥不會有贏家,留下來,我們隻會被卷入這場無盡的紛爭,最終被拖垮。你們難道還想這樣,一輩子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蒙哥沉思片刻,終於抬起頭看向忽必烈:“四弟,你心中已有定計,你且說來聽聽。”
顯然蒙哥被忽必烈的典型的傳銷性質的口氣給忽悠到了。
忽必烈深吸一口氣,語出驚人:“我們帶上所有的兵馬、母親以及所有的親人,投靠宋庭,去汴梁!”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安靜下來。連在一旁專心製作糌粑的華箏,也愣在了原地。她一向知道忽必烈的謀劃不凡,但今日這話實在太過驚世駭俗。投靠宋庭?這可是整個草原未曾有人敢想的事。
阿裏不哥聞言,瞬間暴跳如雷,直接指著忽必烈的鼻子大罵:“四哥,你是不是瘋了?投靠宋庭?我們是蒙古人!你忘了我們祖宗如何打下這些疆土的嗎?蒙古和宋人是敵人,你竟敢叛出草原,投奔漢人?”
忽必烈沒有動怒,而是冷冷地打斷阿裏不哥的話:“蒙古人和漢人,本都是華夏傳承的一部分。我們都是黃種人,何來敵人一說?漢人比我們早幾千年立國,如今不過是因為時運不濟才落入劣勢罷了。”
阿裏不哥聽得一頭霧水,什麽“黃種人”他根本不懂,甚至覺得忽必烈在胡說八道。他剛想繼續爭辯,卻被蒙哥一把拉住。
蒙哥穩重得多,眉頭緊鎖,思索著問道:“四弟,你既說為我們鋪好了路,莫非你早就與漢人暗中有了聯係?”
忽必烈點頭,語氣淡然,卻透著幾分得意:“沒錯,那殺掉闊出一萬精銳的將領,就是我的朋友。這場戲,便是我們合夥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