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清晨的陽光穿過輕薄的窗簾,溫柔地灑在李小白的臥室裏。李小白伸了個懶腰,剛從床上坐起,就聽到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朝房間走來。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他的兒子李逍遙滿臉好奇地探進頭來。
“爸!”李逍遙的聲音清脆響亮,“初三有啥習俗啊?我昨天聽同學說初三不能出門拜年,好奇怪。”
李小白笑著示意兒子坐下,一邊整理著睡衣一邊說道:“初三的習俗可多著呢。來,咱爺倆慢慢聊。”
李逍遙一屁股坐在床邊,眼睛亮晶晶的,充滿期待。李小白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就說這不能出門拜年吧,初三又稱‘赤狗日’。傳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易引發口角,所以人們為了避免招惹是非,通常就不外出拜年了,選擇留在家中。”
“啊?還有這麽神奇的說法。”李逍遙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那除了不能出門拜年,還有別的嗎?”
“當然有。”李小白興致勃勃地繼續講,“舊時啊,人們會在初三夜裏,將年節時的鬆柏枝以及春節期間所掛的門神門箋等一同焚燒。這叫燒門神紙,意味著年已過完,即將開始新一年的生活與工作,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呢。”
“燒了這些就能開始新一年啦?”李逍遙撓撓頭,“感覺有點像告別過去,迎接新開始。”
“你理解得沒錯。”李小白讚許地點點頭,“就像我們過去一年不管經曆了什麽,燒了門神紙,就都翻篇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
“那吃的方麵有啥特別的嗎?”李逍遙對美食總是格外關注。
“在華北地區,正月初三有吃合子的傳統。”李小白說道,“合子通常由兩張薄餅包裹餡料後捏合成半月形狀,然後煎或蒸熟,形狀類似元寶,寓意招財進寶、家庭和睦。”
“哇,我好像吃過!原來初三吃還有這寓意。”李逍遙興奮地拍了下大腿,“那咱今天吃合子不?”
“行,一會兒讓你媽給咱做。”李小白笑著答應,“對了,還有送灶神。從臘月二十三請迴灶神爺貼在灶台中間,並擺放供品供奉,到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寓意保佑家裏麵五穀豐登等。”
“灶神真能保佑五穀豐登啊?”李逍遙半信半疑。
“這更多是一種美好的期盼。”李小白耐心解釋,“過去人們靠天吃飯,就希望灶神能護佑家裏農事順利,有個好收成。這也是一種傳統信仰,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來是這樣。”李逍遙若有所思,“那晚上呢,初三晚上有啥講究?”
“初三晚上是民間所說的老鼠娶親的日子。”李小白說道,“一般人家會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鼠輩,還會在屋角灑一些米粒、糕點等,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哈哈,給老鼠分錢,真有意思。”李逍遙忍不住笑出聲,“這老鼠還挺幸福。”
“這也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的一種詼諧態度。”李小白笑著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老鼠不要破壞糧食,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那有沒有和大掃除有關的習俗啊?”李逍遙想起家裏每年都會進行的大掃除。
“有些地方會在初三進行大掃除,將家中的晦氣、貧困清掃出門。”李小白迴答,“清掃時從外往裏掃,寓意聚財進寶、送走貧窮和晦氣。”
“我知道,我知道!”李逍遙搶著說,“就像把不好的東西都趕出去,把好的都留下來。”
“對嘍,你小子領悟得挺快。”李小白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還有啊,在陝西省寶雞的鳳翔縣,大年初三有隆重的五色剪紙迎財神儀式。人們把剪紙染成五種顏色,貼在六六三十六格的窗戶上,象征六六大順,窗戶四個角貼紅色,象征一年四季紅紅火火。”
“哇,好有儀式感。”李逍遙滿臉羨慕,“咱這兒咋沒有這種特別的剪紙習俗呢?”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李小白耐心解釋,“雖然我們這兒沒有這種五色剪紙迎財神,但這些傳統習俗的核心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熱火朝天。不知不覺,李逍遙對初三的習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不禁感歎道:“沒想到初三有這麽多講究,以前我都不知道。”
“這些傳統習俗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李小白語重心長地說,“每一個習俗背後都有著獨特的寓意和故事,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爸,你這麽一說,我覺得這些習俗好有意思。”李逍遙眼中閃爍著光芒,“我以後也要把這些習俗講給我的小夥伴們聽。”
“好啊,這就是傳承。”李小白欣慰地笑了,“把這些傳統習俗一代一代傳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記住我們的傳統文化。”
聊著聊著,李小白突然靈感迸發,他起身走到書桌前,拿起紙筆,奮筆疾書起來。李逍遙好奇地湊過去,隻見父親寫下了《望海潮·初三風俗》。
李小白寫完後,李逍遙迫不及待地拿起詞讀了起來:
《望海潮·初三風俗》
新春初三,華光煥彩,民間風俗繁嘉。鬆柏火焚,年光漸遠,新程自此萌芽。合子似金瓜,寓招財進寶,家睦情賒。赤狗當值,閉門貼紅避紛嘩。
灶神護佑桑麻,自冬殘迎至,今又還家。燈暗鼠行,銀錢悄撒,祈望豐歲如霞。帚動掃窮邪。更鳳翔剪紙,五色交加。願此良辰盛景,歲歲綻繁花。
讀完後,他一臉崇拜地看著父親:“爸,你寫得太好了!這裏麵把我們剛才說的習俗都寫進去了。”
“是啊。”李小白笑著說,“我把這些習俗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也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初三的文化。來,咱一起探討探討。”
李逍遙興奮地點點頭。李小白指著第一句“新春初三,華光煥彩,民間風俗繁嘉”說道:“我開篇點明時間是新春初三,描繪出新年裏光輝燦爛的景象,‘華光煥彩’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民間風俗繁嘉’則直接表明初三有著豐富多樣的傳統習俗,為全詞定下了民俗風情的基調。”
“嗯,我一下子就感覺到那種熱鬧的過年氣氛了。”李逍遙認真地點頭。
接著,李小白又解釋道:“鬆柏火焚,年光漸遠,新程自此萌芽。‘鬆柏火焚’是一種傳統儀式,象征著送走舊的一年,隨著燃燒的鬆柏,過去的時光漸漸遠去,而新的生活曆程從初三開始萌芽,蘊含著辭舊迎新、展望未來的寓意 。”
“我懂了,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燒門神紙,告別過去,迎接新的一年。”李逍遙搶著說。
“對,你理解得很對。”李小白讚許地看著兒子,“再看這句‘合子似金瓜,寓招財進寶,家睦情賒’。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我把合子比作金瓜,形象地描繪出合子的形狀,同時點明吃合子蘊含著招財進寶的美好願望,也體現出家庭和睦、親情深厚,‘家睦情賒’將家庭的溫馨氛圍渲染得恰到好處。”
“我覺得這句寫得特別生動,感覺合子好像真的變成金瓜了。”李逍遙笑著說。
“赤狗當值,閉門貼紅避紛嘩。”李小白繼續講解,“在傳統民俗中,初三被認為是赤狗日,赤狗有不吉之意,人們選擇閉門不出,張貼紅色的東西來躲避災禍紛擾,‘閉門貼紅’的行為生動展現了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和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原來赤狗日還有這麽多講究。”李逍遙感慨道,“以前我還以為隻是隨便說說呢。”
“灶神護佑桑麻,自冬殘迎至,今又還家。”李小白說,“灶神在民間信仰中主管一家禍福,保佑農事。從冬天結束時人們迎接灶神,到如今初三灶神又迴到家中,體現了人們對灶神的敬重以及對灶神庇護生活、保佑農事順遂的期盼。”
“我現在明白了,這些習俗裏都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李逍遙若有所思地說。
“沒錯。”李小白點頭,“燈暗鼠行,銀錢悄撒,祈望豐歲如霞。‘燈暗鼠行’描繪出夜晚安靜的場景,人們在此時悄悄撒下銀錢,這一行為被稱為‘老鼠分錢’,寓意著希望老鼠不要破壞糧食,來年能夠豐收,‘祈望豐歲如霞’直白地表達出對豐收年景的美好祈願。”
“這句寫得好有意境,感覺真的能看到老鼠在夜裏出來,人們悄悄撒錢的畫麵。”李逍遙一臉陶醉。
“帚動掃窮邪。更鳳翔剪紙,五色交加。”李小白說,“用掃帚清掃,寓意掃除貧窮和邪氣,將不好的東西都清除出去。‘鳳翔剪紙,五色交加’則描繪出精美的剪紙藝術,色彩斑斕的鳳凰剪紙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也展現了民間藝術的魅力。”
“我好想親眼看看那種五色剪紙啊。”李逍遙滿臉向往。
“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鳳翔縣看看。”李小白笑著說,“最後這句‘願此良辰盛景,歲歲綻繁花’,我是想直抒胸臆,表達希望這樣美好的時光和熱鬧的景象,每年都能如繁花般綻放,年年歲歲都充滿幸福與歡樂,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爸,你寫得真好,把初三的習俗都寫活了。”李逍遙由衷地讚歎。
“這些習俗本身就充滿了魅力。”李小白說,“我們要好好傳承和發揚這些傳統文化,讓後人也能感受到它們的魅力。”
“嗯,我一定會的!”李逍遙堅定地說。
就在這時,李逍遙的媽媽在廚房喊道:“你們爺倆聊啥呢,這麽熱鬧,快來吃合子啦!”
父子倆相視一笑,起身向廚房走去,在歡聲笑語中,他們開啟了充滿傳統韻味的大年初三。
“爸!”李逍遙的聲音清脆響亮,“初三有啥習俗啊?我昨天聽同學說初三不能出門拜年,好奇怪。”
李小白笑著示意兒子坐下,一邊整理著睡衣一邊說道:“初三的習俗可多著呢。來,咱爺倆慢慢聊。”
李逍遙一屁股坐在床邊,眼睛亮晶晶的,充滿期待。李小白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就說這不能出門拜年吧,初三又稱‘赤狗日’。傳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易引發口角,所以人們為了避免招惹是非,通常就不外出拜年了,選擇留在家中。”
“啊?還有這麽神奇的說法。”李逍遙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那除了不能出門拜年,還有別的嗎?”
“當然有。”李小白興致勃勃地繼續講,“舊時啊,人們會在初三夜裏,將年節時的鬆柏枝以及春節期間所掛的門神門箋等一同焚燒。這叫燒門神紙,意味著年已過完,即將開始新一年的生活與工作,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呢。”
“燒了這些就能開始新一年啦?”李逍遙撓撓頭,“感覺有點像告別過去,迎接新開始。”
“你理解得沒錯。”李小白讚許地點點頭,“就像我們過去一年不管經曆了什麽,燒了門神紙,就都翻篇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
“那吃的方麵有啥特別的嗎?”李逍遙對美食總是格外關注。
“在華北地區,正月初三有吃合子的傳統。”李小白說道,“合子通常由兩張薄餅包裹餡料後捏合成半月形狀,然後煎或蒸熟,形狀類似元寶,寓意招財進寶、家庭和睦。”
“哇,我好像吃過!原來初三吃還有這寓意。”李逍遙興奮地拍了下大腿,“那咱今天吃合子不?”
“行,一會兒讓你媽給咱做。”李小白笑著答應,“對了,還有送灶神。從臘月二十三請迴灶神爺貼在灶台中間,並擺放供品供奉,到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寓意保佑家裏麵五穀豐登等。”
“灶神真能保佑五穀豐登啊?”李逍遙半信半疑。
“這更多是一種美好的期盼。”李小白耐心解釋,“過去人們靠天吃飯,就希望灶神能護佑家裏農事順利,有個好收成。這也是一種傳統信仰,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來是這樣。”李逍遙若有所思,“那晚上呢,初三晚上有啥講究?”
“初三晚上是民間所說的老鼠娶親的日子。”李小白說道,“一般人家會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鼠輩,還會在屋角灑一些米粒、糕點等,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哈哈,給老鼠分錢,真有意思。”李逍遙忍不住笑出聲,“這老鼠還挺幸福。”
“這也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的一種詼諧態度。”李小白笑著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老鼠不要破壞糧食,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那有沒有和大掃除有關的習俗啊?”李逍遙想起家裏每年都會進行的大掃除。
“有些地方會在初三進行大掃除,將家中的晦氣、貧困清掃出門。”李小白迴答,“清掃時從外往裏掃,寓意聚財進寶、送走貧窮和晦氣。”
“我知道,我知道!”李逍遙搶著說,“就像把不好的東西都趕出去,把好的都留下來。”
“對嘍,你小子領悟得挺快。”李小白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還有啊,在陝西省寶雞的鳳翔縣,大年初三有隆重的五色剪紙迎財神儀式。人們把剪紙染成五種顏色,貼在六六三十六格的窗戶上,象征六六大順,窗戶四個角貼紅色,象征一年四季紅紅火火。”
“哇,好有儀式感。”李逍遙滿臉羨慕,“咱這兒咋沒有這種特別的剪紙習俗呢?”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李小白耐心解釋,“雖然我們這兒沒有這種五色剪紙迎財神,但這些傳統習俗的核心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熱火朝天。不知不覺,李逍遙對初三的習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不禁感歎道:“沒想到初三有這麽多講究,以前我都不知道。”
“這些傳統習俗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李小白語重心長地說,“每一個習俗背後都有著獨特的寓意和故事,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爸,你這麽一說,我覺得這些習俗好有意思。”李逍遙眼中閃爍著光芒,“我以後也要把這些習俗講給我的小夥伴們聽。”
“好啊,這就是傳承。”李小白欣慰地笑了,“把這些傳統習俗一代一代傳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記住我們的傳統文化。”
聊著聊著,李小白突然靈感迸發,他起身走到書桌前,拿起紙筆,奮筆疾書起來。李逍遙好奇地湊過去,隻見父親寫下了《望海潮·初三風俗》。
李小白寫完後,李逍遙迫不及待地拿起詞讀了起來:
《望海潮·初三風俗》
新春初三,華光煥彩,民間風俗繁嘉。鬆柏火焚,年光漸遠,新程自此萌芽。合子似金瓜,寓招財進寶,家睦情賒。赤狗當值,閉門貼紅避紛嘩。
灶神護佑桑麻,自冬殘迎至,今又還家。燈暗鼠行,銀錢悄撒,祈望豐歲如霞。帚動掃窮邪。更鳳翔剪紙,五色交加。願此良辰盛景,歲歲綻繁花。
讀完後,他一臉崇拜地看著父親:“爸,你寫得太好了!這裏麵把我們剛才說的習俗都寫進去了。”
“是啊。”李小白笑著說,“我把這些習俗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也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初三的文化。來,咱一起探討探討。”
李逍遙興奮地點點頭。李小白指著第一句“新春初三,華光煥彩,民間風俗繁嘉”說道:“我開篇點明時間是新春初三,描繪出新年裏光輝燦爛的景象,‘華光煥彩’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民間風俗繁嘉’則直接表明初三有著豐富多樣的傳統習俗,為全詞定下了民俗風情的基調。”
“嗯,我一下子就感覺到那種熱鬧的過年氣氛了。”李逍遙認真地點頭。
接著,李小白又解釋道:“鬆柏火焚,年光漸遠,新程自此萌芽。‘鬆柏火焚’是一種傳統儀式,象征著送走舊的一年,隨著燃燒的鬆柏,過去的時光漸漸遠去,而新的生活曆程從初三開始萌芽,蘊含著辭舊迎新、展望未來的寓意 。”
“我懂了,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燒門神紙,告別過去,迎接新的一年。”李逍遙搶著說。
“對,你理解得很對。”李小白讚許地看著兒子,“再看這句‘合子似金瓜,寓招財進寶,家睦情賒’。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我把合子比作金瓜,形象地描繪出合子的形狀,同時點明吃合子蘊含著招財進寶的美好願望,也體現出家庭和睦、親情深厚,‘家睦情賒’將家庭的溫馨氛圍渲染得恰到好處。”
“我覺得這句寫得特別生動,感覺合子好像真的變成金瓜了。”李逍遙笑著說。
“赤狗當值,閉門貼紅避紛嘩。”李小白繼續講解,“在傳統民俗中,初三被認為是赤狗日,赤狗有不吉之意,人們選擇閉門不出,張貼紅色的東西來躲避災禍紛擾,‘閉門貼紅’的行為生動展現了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和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原來赤狗日還有這麽多講究。”李逍遙感慨道,“以前我還以為隻是隨便說說呢。”
“灶神護佑桑麻,自冬殘迎至,今又還家。”李小白說,“灶神在民間信仰中主管一家禍福,保佑農事。從冬天結束時人們迎接灶神,到如今初三灶神又迴到家中,體現了人們對灶神的敬重以及對灶神庇護生活、保佑農事順遂的期盼。”
“我現在明白了,這些習俗裏都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李逍遙若有所思地說。
“沒錯。”李小白點頭,“燈暗鼠行,銀錢悄撒,祈望豐歲如霞。‘燈暗鼠行’描繪出夜晚安靜的場景,人們在此時悄悄撒下銀錢,這一行為被稱為‘老鼠分錢’,寓意著希望老鼠不要破壞糧食,來年能夠豐收,‘祈望豐歲如霞’直白地表達出對豐收年景的美好祈願。”
“這句寫得好有意境,感覺真的能看到老鼠在夜裏出來,人們悄悄撒錢的畫麵。”李逍遙一臉陶醉。
“帚動掃窮邪。更鳳翔剪紙,五色交加。”李小白說,“用掃帚清掃,寓意掃除貧窮和邪氣,將不好的東西都清除出去。‘鳳翔剪紙,五色交加’則描繪出精美的剪紙藝術,色彩斑斕的鳳凰剪紙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也展現了民間藝術的魅力。”
“我好想親眼看看那種五色剪紙啊。”李逍遙滿臉向往。
“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鳳翔縣看看。”李小白笑著說,“最後這句‘願此良辰盛景,歲歲綻繁花’,我是想直抒胸臆,表達希望這樣美好的時光和熱鬧的景象,每年都能如繁花般綻放,年年歲歲都充滿幸福與歡樂,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爸,你寫得真好,把初三的習俗都寫活了。”李逍遙由衷地讚歎。
“這些習俗本身就充滿了魅力。”李小白說,“我們要好好傳承和發揚這些傳統文化,讓後人也能感受到它們的魅力。”
“嗯,我一定會的!”李逍遙堅定地說。
就在這時,李逍遙的媽媽在廚房喊道:“你們爺倆聊啥呢,這麽熱鬧,快來吃合子啦!”
父子倆相視一笑,起身向廚房走去,在歡聲笑語中,他們開啟了充滿傳統韻味的大年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