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藩王海外建國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精鹽生意?
朱棣突然有些小激動,欣喜的說道:
“掌櫃的,我悟了,既然精鹽生意在大明可以販賣,到時完全可以在殖民地也搞一個精鹽加工場。”
“然後大明駐紮的軍隊將領,時不時賞賜一些精鹽給當地統治者,最後通過精鹽生意賺錢。”
“那以後各地駐紮的軍隊在經濟上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甚至還會有餘錢交給大明。”
陳羽上下打量了一下朱棣,有些詫異的說道:
“不錯啊老朱,你現在終於開竅,懂得舉一反三了。”
開竅?
朱棣嘴角抽了抽,但不管怎麽說,這也算是第一次被陳羽這樣的大才誇讚。
心中還是有些高興。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主要是掌櫃的在賺錢上這麽有天賦,我們之間也算合作夥伴,如果財商不增加,那以後還怎麽一起發大財。”
陳羽聽見這句話,笑著說道:
“別,千萬不要說你這樣的財商是從我這裏學過來的。”
“軍隊經商,你是嫌大明腐敗的不夠快?!”
“如果永樂帝知道你獻出這樣的計策,估計就要遭老罪了。”
朱棣一愣,軍隊經商弊端他當然知道。
但那可是海外啊。
“海外也不行?”
陳羽直接擺了擺手說道:
“不管海外還是陸地,士卒歸根結底也是人,隻要是人那麽本性就不會變。”
“而且殖民地一定要實行財政分離。”
“可以建立起一個公司,這個公司一定要跟殖民地的統治者共同創辦,而公司的業務就是做貿易。”
“拉攏殖民地的統治者一起賺錢的目的很簡單,隻有共同賺錢,才能將一個生意做的長久,他們采取入股的方式,其實也相當於替自己賺錢,平常工作起來才會更加賣力。”
朱棣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在朱高煦身上深有體會。
當為自己做事的時候,確實會更加賣力!
說到這裏,陳羽忽然想起前世刷到的一個帖子。
大明前期龍氣爆發,出現罕見的五龍同朝。
永樂時期,有能力的藩王與皇子也不在少數。
就比如永樂帝的老二朱高煦與老三朱高燧。
如果讓這兩個家夥分封到海外,那麽以後世界上掀起大航海的時候,根本沒有歐洲國家的份了。
畢竟,這些皇子打下來的地盤,那可真是自己的。
對自己的事情,那能不盡心盡力的去做嗎?
就像靖難之役,朱高煦悍不畏死的英勇表現。
無非就是將自己當成未來的太子儲君。
為自己打天下,能不賣命嗎?
如果真這麽幹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明對該殖民地的控製會更加牢固。
畢竟,這些藩王皇子可都是一種象征。
陳羽忽然抬起頭來,看著朱棣問道:
“老朱,你從軍營裏退下來,那退下來之前,認不認識漢王朱高煦?”
刹那間,
朱棣與鄭和瞬間瞪大了眼睛,眼中全是驚駭。
難道……陳羽先生已經看破他們的真實身份了?
“那個小……漢王……可能……好像、認識……吧?”
朱棣結結巴巴的說道。
陳羽眨了眨眼,老朱說的這麽沒有底氣,那就是不認識了!
隨即繼續問道:“老朱,我看你家老二在軍營中好歹也是一個將領,不知道跟漢王關係好不好?”
經過短暫調整之後,朱棣已經靜下心來,認真的點了點頭道:
“認識,他們之間有過命的交情!”
話落,陳羽往朱棣那邊湊了湊,說道:
“過命交情,那就是很熟悉了!”
“既然這樣,以後你可以讓老二告訴漢王外海的種種好處,盡量給他埋下一個海外建立藩國的念想。”
“如果以後漢王再跟太子爭奪儲君之位失敗,也不用浪費了這身好本領。”
陳羽知道那些武將一般隻認可能在馬上打仗的猛人。
而不是在朝堂內誇誇其談的文官。
陳羽對自己的武力值還是有自知之明。
而且曆史上相傳朱高煦此人對文官集團非常厭惡。
論能力,朱高煦確實不錯。
‘霸王在世’可不是開玩笑的。
總不能以後真霸王扛鼎,第二代霸王舉缸?!
朱棣聽著陳羽的建議,心中猛地跳動。
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出:
海外建國!
那豈不是海外第二個大明?
這還了得!
朱棣急忙問道:
“如果這樣,那以後海外的藩王要打迴來,大明又該怎麽辦?”
陳羽擺了擺手道:
“還記得之前談論的藩王宗室製度改革嗎?對於藩王,皇帝對他們擁有一票否決權。”
“尚善治國的藩王,就派遣到殖民地所在公司當會長,幫大明賺錢。”
“擅長打仗,在殖民地建立初期,帶領軍隊參與殖民地的‘肢解’過程。”
“漢王此人打仗的能力,在大明也是排的上號,將其用在海外擴張,又不會影響到大明本土皇帝,反而漢王打的越猛,越有助於擴大大明的影響力。”
“藩王戰爭中所需要的器具與獲利的陶瓷等,都由大明本土掌握。”
“沒錢,還是在異地,能掀起什麽風浪?”
聽完這一番話,朱棣深有體會。
行軍打仗,打的就是哪一個的國庫,打的就是後勤。
後勤包括的可不止是糧草,而有軍用器械。
尤其是下西洋的那些堅船利炮。
這樣一來,按照陳羽先前說的‘’,他們肯定會更加賣力,畢竟也算是為了自己以後宗室晉升。
陳羽沉吟了片刻之後,壓低了聲音說道:
“老朱,拋開上麵的都不談,你要知道,哪怕這個藩王心有反意,但是造反是需要士兵的啊!他手下的士卒全家老小全部在大明!”
“恐怕藩王在暴露反意第一時間,大明士卒害怕遭到牽連,不等皇帝發布命令,他們都會先將造反藩王剁成肉泥。”
朱棣猛地抬起頭。
尼瑪,怎麽將這一點忘了!
果然,陳羽這樣的大才,說出來的計策怎會有那麽明顯的漏洞。
光是最後一條,藩王造反就不可能存在。
陳羽再次淡淡的開口道:
“老朱,你還記得之前我們在談論宗室問題中說過的,不出一百年,大明朝堂就要被文官集團徹底占領?”
朱棣想了想之後說道:
“掌櫃的,這句話我記得深刻。”
“你說過大明無法重複靖難與開國,導致武將集團沒有晉升渠道,而文官集團卻有三年一次的科舉!”
“所以會導致朝堂中的平衡失常!”
陳羽點了點頭,正色道:
“不錯,但武將集團的靖難與開口建立功勳的機會不是沒有,隻是不在陸地。”
“換句話說就是今後維持大明尚武的地方在大航海!”
朱棣突然有些小激動,欣喜的說道:
“掌櫃的,我悟了,既然精鹽生意在大明可以販賣,到時完全可以在殖民地也搞一個精鹽加工場。”
“然後大明駐紮的軍隊將領,時不時賞賜一些精鹽給當地統治者,最後通過精鹽生意賺錢。”
“那以後各地駐紮的軍隊在經濟上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甚至還會有餘錢交給大明。”
陳羽上下打量了一下朱棣,有些詫異的說道:
“不錯啊老朱,你現在終於開竅,懂得舉一反三了。”
開竅?
朱棣嘴角抽了抽,但不管怎麽說,這也算是第一次被陳羽這樣的大才誇讚。
心中還是有些高興。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主要是掌櫃的在賺錢上這麽有天賦,我們之間也算合作夥伴,如果財商不增加,那以後還怎麽一起發大財。”
陳羽聽見這句話,笑著說道:
“別,千萬不要說你這樣的財商是從我這裏學過來的。”
“軍隊經商,你是嫌大明腐敗的不夠快?!”
“如果永樂帝知道你獻出這樣的計策,估計就要遭老罪了。”
朱棣一愣,軍隊經商弊端他當然知道。
但那可是海外啊。
“海外也不行?”
陳羽直接擺了擺手說道:
“不管海外還是陸地,士卒歸根結底也是人,隻要是人那麽本性就不會變。”
“而且殖民地一定要實行財政分離。”
“可以建立起一個公司,這個公司一定要跟殖民地的統治者共同創辦,而公司的業務就是做貿易。”
“拉攏殖民地的統治者一起賺錢的目的很簡單,隻有共同賺錢,才能將一個生意做的長久,他們采取入股的方式,其實也相當於替自己賺錢,平常工作起來才會更加賣力。”
朱棣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在朱高煦身上深有體會。
當為自己做事的時候,確實會更加賣力!
說到這裏,陳羽忽然想起前世刷到的一個帖子。
大明前期龍氣爆發,出現罕見的五龍同朝。
永樂時期,有能力的藩王與皇子也不在少數。
就比如永樂帝的老二朱高煦與老三朱高燧。
如果讓這兩個家夥分封到海外,那麽以後世界上掀起大航海的時候,根本沒有歐洲國家的份了。
畢竟,這些皇子打下來的地盤,那可真是自己的。
對自己的事情,那能不盡心盡力的去做嗎?
就像靖難之役,朱高煦悍不畏死的英勇表現。
無非就是將自己當成未來的太子儲君。
為自己打天下,能不賣命嗎?
如果真這麽幹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明對該殖民地的控製會更加牢固。
畢竟,這些藩王皇子可都是一種象征。
陳羽忽然抬起頭來,看著朱棣問道:
“老朱,你從軍營裏退下來,那退下來之前,認不認識漢王朱高煦?”
刹那間,
朱棣與鄭和瞬間瞪大了眼睛,眼中全是驚駭。
難道……陳羽先生已經看破他們的真實身份了?
“那個小……漢王……可能……好像、認識……吧?”
朱棣結結巴巴的說道。
陳羽眨了眨眼,老朱說的這麽沒有底氣,那就是不認識了!
隨即繼續問道:“老朱,我看你家老二在軍營中好歹也是一個將領,不知道跟漢王關係好不好?”
經過短暫調整之後,朱棣已經靜下心來,認真的點了點頭道:
“認識,他們之間有過命的交情!”
話落,陳羽往朱棣那邊湊了湊,說道:
“過命交情,那就是很熟悉了!”
“既然這樣,以後你可以讓老二告訴漢王外海的種種好處,盡量給他埋下一個海外建立藩國的念想。”
“如果以後漢王再跟太子爭奪儲君之位失敗,也不用浪費了這身好本領。”
陳羽知道那些武將一般隻認可能在馬上打仗的猛人。
而不是在朝堂內誇誇其談的文官。
陳羽對自己的武力值還是有自知之明。
而且曆史上相傳朱高煦此人對文官集團非常厭惡。
論能力,朱高煦確實不錯。
‘霸王在世’可不是開玩笑的。
總不能以後真霸王扛鼎,第二代霸王舉缸?!
朱棣聽著陳羽的建議,心中猛地跳動。
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出:
海外建國!
那豈不是海外第二個大明?
這還了得!
朱棣急忙問道:
“如果這樣,那以後海外的藩王要打迴來,大明又該怎麽辦?”
陳羽擺了擺手道:
“還記得之前談論的藩王宗室製度改革嗎?對於藩王,皇帝對他們擁有一票否決權。”
“尚善治國的藩王,就派遣到殖民地所在公司當會長,幫大明賺錢。”
“擅長打仗,在殖民地建立初期,帶領軍隊參與殖民地的‘肢解’過程。”
“漢王此人打仗的能力,在大明也是排的上號,將其用在海外擴張,又不會影響到大明本土皇帝,反而漢王打的越猛,越有助於擴大大明的影響力。”
“藩王戰爭中所需要的器具與獲利的陶瓷等,都由大明本土掌握。”
“沒錢,還是在異地,能掀起什麽風浪?”
聽完這一番話,朱棣深有體會。
行軍打仗,打的就是哪一個的國庫,打的就是後勤。
後勤包括的可不止是糧草,而有軍用器械。
尤其是下西洋的那些堅船利炮。
這樣一來,按照陳羽先前說的‘’,他們肯定會更加賣力,畢竟也算是為了自己以後宗室晉升。
陳羽沉吟了片刻之後,壓低了聲音說道:
“老朱,拋開上麵的都不談,你要知道,哪怕這個藩王心有反意,但是造反是需要士兵的啊!他手下的士卒全家老小全部在大明!”
“恐怕藩王在暴露反意第一時間,大明士卒害怕遭到牽連,不等皇帝發布命令,他們都會先將造反藩王剁成肉泥。”
朱棣猛地抬起頭。
尼瑪,怎麽將這一點忘了!
果然,陳羽這樣的大才,說出來的計策怎會有那麽明顯的漏洞。
光是最後一條,藩王造反就不可能存在。
陳羽再次淡淡的開口道:
“老朱,你還記得之前我們在談論宗室問題中說過的,不出一百年,大明朝堂就要被文官集團徹底占領?”
朱棣想了想之後說道:
“掌櫃的,這句話我記得深刻。”
“你說過大明無法重複靖難與開國,導致武將集團沒有晉升渠道,而文官集團卻有三年一次的科舉!”
“所以會導致朝堂中的平衡失常!”
陳羽點了點頭,正色道:
“不錯,但武將集團的靖難與開口建立功勳的機會不是沒有,隻是不在陸地。”
“換句話說就是今後維持大明尚武的地方在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