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倭寇使者來訪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紀綱推門而入。
“地上這些奏疏,朕壓許久,總歸要有個交代,讓錦衣衛嚴查,一定要還‘曹國公’一個公道!”
“遵旨!”
紀綱走上前去,想要將散落在地上的奏疏撿起。
這時,李景隆突然一本正經的說道:
“陛下,臣覺得商賈之事可行!”
“這是充盈內帑的事情,必須由皇帝信任的人去做。”
“皇帝每天處理國事日理萬機,內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障皇帝生活,這樣皇帝才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
“陛下,為了大明,這件事就交由臣來做吧!”
錦衣衛?!
讓錦衣衛查自己,不死也要扒層皮。
而且皇帝私下裏找你談論販賣精鹽之事,隻要沒同意,那肯定留你不得了。
這可算知道皇帝的秘密,還踏馬是皇帝小金庫的秘密。
永樂帝缺錢嗎?
缺,非常缺!
朱棣繼位之後,可不像建文一樣循序漸進,而是直接大刀闊斧的做事。
花錢如流水!
李景隆知道,販賣精鹽隻是一個開始。
隻要踏上了這條船,那麽以後還會有其它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要賣。
自己堂堂一個名將之後,不讓領兵作戰,反倒成了一個商賈?
但以後好歹不需要擔驚受怕了。
總的來說,有喜也有憂!
朱棣揮了揮手,示意紀綱出去。
等紀綱出去後,朱棣本來冷漠的臉色也緩和起來,淡淡的說道:
“如果你在販賣精鹽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去找漢王。”
李景隆聞言,頓時麵露詫異之色。
朱高煦那個莽夫?
他懂做生意嗎?!
不僅莽,長的連自己一半英俊都沒有。
……
“阿嚏~!”
正在軍營中吃烤肉的朱高煦,突然打了一個噴嚏。
“姥姥的,誰在背後蛐蛐我!”
在腦海中,將有可能的人過一遍之後,他撒了一點精鹽,大罵道:
“肯定是李景隆,戰場上打不過,被我追著砍,就知道事後嚼舌根。”
“姥姥,你可千萬不要落到我的手裏!”
……
現在有了朱棣撐腰,再加上李景隆本身底蘊,可以說放眼整個大明,幾乎沒有對手。
李景隆看不起漢王,但還是點了點頭,皇帝說話,作為臣子的能不反駁就不反駁。
朱棣繼續說道:
“朕的精鹽可是集大智慧加工而成,成本極高,大約十兩一斤。”
“你自己看著賣,賺錢了,少不了你的好處。”
十兩成本?
尼瑪!
李景隆心態炸了。
這踏馬能賺錢!
朱棣留下一袋精鹽與一句看好你就離開了。
等李景隆淺嚐了一下精鹽之後,眼睛泛光的說道:
“十兩成本,值!”
“發財了,我要發財了!”
隨後,他神情落寞的說道:
“不對,是陛下發財了!”
………………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永樂公司’那邊不斷傳來有官員被捕事情,朝中包括禦史在內的文官集團上書漢王朱高煦有結黨營私一事。
這裏麵的原因朱棣清楚,所以就壓下來,並沒有理會。
畢竟,他還等著以後‘永樂公司’實現賦稅改革。
至於李景隆那邊,據說幹起活來也是非常積極。
已經找好了對精鹽實行量產的產地,人手也都是先前從靖難之役中因傷退伍下來的老兵。
忠臣保密程度直接拉滿。
而且那些傷殘老兵,雖然失去了上馬殺敵的可能,但從另一個方麵也算是找到了一份有保障的生活。
多拿出一些精鹽利潤來養活陳羽口中產業鏈的工人,朱棣還是願意的,更何況是先前為大明流過血的老兵。
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業,但是朱棣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好處。
以後,傷殘老兵總算是有了一個去處。
這一點,李景隆做的倒是很得朱棣心意。
然後正在禦書房處理政務的朱棣,突然間收到了日本使者前來覲見的消息,而且還攜帶了倭寇國王國書。
這一點倒是出乎朱棣的意料。
畢竟,朱棣登基以來,周邊的國家都派遣使臣前來覲見,並早早的呈上了願意做大明藩屬國的國書。
可是如今倭寇竟然這個時候才來?!
朱棣目前可是已經知道了倭寇那所謂的狗屁‘神風’,無非就是常見的自然災害。
而且陳羽已經提出了破解之法。
不僅如此,朱棣還知道了倭寇本土上,有數百萬斤級別的銀礦。
說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並且,朱棣知道,上一次跟朱高煦說完此事之後,朱高煦私下裏已經開始派遣接觸倭寇商人,開始了解倭寇本土國情。
這說白了,就是為下西洋後奪迴大明銀礦做準備。
這個時候,倭寇反倒跑過來送國書,這倒讓朱棣反倒有些拿捏不準倭寇的想法。
難道是朱高煦做的讓倭寇方麵有所察覺?
可不管怎麽說,見還是要見的。
畢竟,此時在南京城的不僅有倭寇使臣,還有大明周邊的藩屬國,早早的派遣來了使臣。
想要在大明中元節的時候,為大明送上各地國王的祝賀與賀禮。
如果不見,那豈不是讓大明落了口舌。
…………
禦書房內,
召開朝會之前,朱棣單獨先拉來了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楊士奇、楊榮、解縉簡單的商討一下。
本來應該還有夏原吉,但因他後期有大作用,所以目前在牢獄中並未放出。
“對於這次倭寇使者攜國書來訪,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話落,朱高煦第一個開口說道:
“陛下登基兩年,倭寇才呈遞國書,簡直不把大明放在眼裏。”
“而且,近期大明周遭海域海盜頻頻侵犯,而那些海盜大多都是倭寇組織,漁民與百姓苦不堪言。”
“什麽倭寇使臣,要我說直接砍了算了,然後攻入日本,讓倭寇看看大明的寶劍,到底利不利!”
楊士奇瞥了一眼朱高煦,隨後開口道:
“陛下,不管倭寇如何,可他們這次都是作為使者前來,大明作為天朝上國,自然該擺出禮儀之邦的友好。”
“而且侵擾大明海疆的隻是海盜,並不是日本,大明並未與倭寇全麵開戰,如果全麵開戰,大明恐怕損失的更多!”
楊榮也在一旁附和道:
“不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自當雅量,大明豈能跟蠻夷一樣。”
朱高燧詫異的看了朱高煦一眼。
二哥,你難道不知道倭寇‘神風’!
也就近期不知為什麽老爺子偏向你。
這才在爭奪儲君中占據了上風。
抓捕許多太子黨的官員。
可這腦子……要想坐上那個位置,恐怕隻能武了!
朱高煦張了張嘴,最後還是選擇了沉默。
解縉等眾人想發言的都發言了,這才緩緩開口道:
“治理國家與行軍打仗一樣艱難,倭寇這次來的時間確實有古怪,但我們首先應搞到對我們有利的情報。”
“這種邊疆海盜的事情,倭寇已與大明從洪武時期開始扯皮,現在有結果了?”
朱高煦有些惱火。
姥姥的,都來反駁我。
三弟今天也不幫我說說話。
他直接生氣的對解縉說道:
“那你倒說說,你掌握了什麽有效信息?”
朱棣目光深邃的看著大明這位大才子,等著解縉的下文。
解縉正色道:
“陛下,倭寇使者手上將要呈遞給大明的國書,是假的!”
“地上這些奏疏,朕壓許久,總歸要有個交代,讓錦衣衛嚴查,一定要還‘曹國公’一個公道!”
“遵旨!”
紀綱走上前去,想要將散落在地上的奏疏撿起。
這時,李景隆突然一本正經的說道:
“陛下,臣覺得商賈之事可行!”
“這是充盈內帑的事情,必須由皇帝信任的人去做。”
“皇帝每天處理國事日理萬機,內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障皇帝生活,這樣皇帝才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
“陛下,為了大明,這件事就交由臣來做吧!”
錦衣衛?!
讓錦衣衛查自己,不死也要扒層皮。
而且皇帝私下裏找你談論販賣精鹽之事,隻要沒同意,那肯定留你不得了。
這可算知道皇帝的秘密,還踏馬是皇帝小金庫的秘密。
永樂帝缺錢嗎?
缺,非常缺!
朱棣繼位之後,可不像建文一樣循序漸進,而是直接大刀闊斧的做事。
花錢如流水!
李景隆知道,販賣精鹽隻是一個開始。
隻要踏上了這條船,那麽以後還會有其它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要賣。
自己堂堂一個名將之後,不讓領兵作戰,反倒成了一個商賈?
但以後好歹不需要擔驚受怕了。
總的來說,有喜也有憂!
朱棣揮了揮手,示意紀綱出去。
等紀綱出去後,朱棣本來冷漠的臉色也緩和起來,淡淡的說道:
“如果你在販賣精鹽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去找漢王。”
李景隆聞言,頓時麵露詫異之色。
朱高煦那個莽夫?
他懂做生意嗎?!
不僅莽,長的連自己一半英俊都沒有。
……
“阿嚏~!”
正在軍營中吃烤肉的朱高煦,突然打了一個噴嚏。
“姥姥的,誰在背後蛐蛐我!”
在腦海中,將有可能的人過一遍之後,他撒了一點精鹽,大罵道:
“肯定是李景隆,戰場上打不過,被我追著砍,就知道事後嚼舌根。”
“姥姥,你可千萬不要落到我的手裏!”
……
現在有了朱棣撐腰,再加上李景隆本身底蘊,可以說放眼整個大明,幾乎沒有對手。
李景隆看不起漢王,但還是點了點頭,皇帝說話,作為臣子的能不反駁就不反駁。
朱棣繼續說道:
“朕的精鹽可是集大智慧加工而成,成本極高,大約十兩一斤。”
“你自己看著賣,賺錢了,少不了你的好處。”
十兩成本?
尼瑪!
李景隆心態炸了。
這踏馬能賺錢!
朱棣留下一袋精鹽與一句看好你就離開了。
等李景隆淺嚐了一下精鹽之後,眼睛泛光的說道:
“十兩成本,值!”
“發財了,我要發財了!”
隨後,他神情落寞的說道:
“不對,是陛下發財了!”
………………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永樂公司’那邊不斷傳來有官員被捕事情,朝中包括禦史在內的文官集團上書漢王朱高煦有結黨營私一事。
這裏麵的原因朱棣清楚,所以就壓下來,並沒有理會。
畢竟,他還等著以後‘永樂公司’實現賦稅改革。
至於李景隆那邊,據說幹起活來也是非常積極。
已經找好了對精鹽實行量產的產地,人手也都是先前從靖難之役中因傷退伍下來的老兵。
忠臣保密程度直接拉滿。
而且那些傷殘老兵,雖然失去了上馬殺敵的可能,但從另一個方麵也算是找到了一份有保障的生活。
多拿出一些精鹽利潤來養活陳羽口中產業鏈的工人,朱棣還是願意的,更何況是先前為大明流過血的老兵。
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業,但是朱棣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好處。
以後,傷殘老兵總算是有了一個去處。
這一點,李景隆做的倒是很得朱棣心意。
然後正在禦書房處理政務的朱棣,突然間收到了日本使者前來覲見的消息,而且還攜帶了倭寇國王國書。
這一點倒是出乎朱棣的意料。
畢竟,朱棣登基以來,周邊的國家都派遣使臣前來覲見,並早早的呈上了願意做大明藩屬國的國書。
可是如今倭寇竟然這個時候才來?!
朱棣目前可是已經知道了倭寇那所謂的狗屁‘神風’,無非就是常見的自然災害。
而且陳羽已經提出了破解之法。
不僅如此,朱棣還知道了倭寇本土上,有數百萬斤級別的銀礦。
說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並且,朱棣知道,上一次跟朱高煦說完此事之後,朱高煦私下裏已經開始派遣接觸倭寇商人,開始了解倭寇本土國情。
這說白了,就是為下西洋後奪迴大明銀礦做準備。
這個時候,倭寇反倒跑過來送國書,這倒讓朱棣反倒有些拿捏不準倭寇的想法。
難道是朱高煦做的讓倭寇方麵有所察覺?
可不管怎麽說,見還是要見的。
畢竟,此時在南京城的不僅有倭寇使臣,還有大明周邊的藩屬國,早早的派遣來了使臣。
想要在大明中元節的時候,為大明送上各地國王的祝賀與賀禮。
如果不見,那豈不是讓大明落了口舌。
…………
禦書房內,
召開朝會之前,朱棣單獨先拉來了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楊士奇、楊榮、解縉簡單的商討一下。
本來應該還有夏原吉,但因他後期有大作用,所以目前在牢獄中並未放出。
“對於這次倭寇使者攜國書來訪,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話落,朱高煦第一個開口說道:
“陛下登基兩年,倭寇才呈遞國書,簡直不把大明放在眼裏。”
“而且,近期大明周遭海域海盜頻頻侵犯,而那些海盜大多都是倭寇組織,漁民與百姓苦不堪言。”
“什麽倭寇使臣,要我說直接砍了算了,然後攻入日本,讓倭寇看看大明的寶劍,到底利不利!”
楊士奇瞥了一眼朱高煦,隨後開口道:
“陛下,不管倭寇如何,可他們這次都是作為使者前來,大明作為天朝上國,自然該擺出禮儀之邦的友好。”
“而且侵擾大明海疆的隻是海盜,並不是日本,大明並未與倭寇全麵開戰,如果全麵開戰,大明恐怕損失的更多!”
楊榮也在一旁附和道:
“不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自當雅量,大明豈能跟蠻夷一樣。”
朱高燧詫異的看了朱高煦一眼。
二哥,你難道不知道倭寇‘神風’!
也就近期不知為什麽老爺子偏向你。
這才在爭奪儲君中占據了上風。
抓捕許多太子黨的官員。
可這腦子……要想坐上那個位置,恐怕隻能武了!
朱高煦張了張嘴,最後還是選擇了沉默。
解縉等眾人想發言的都發言了,這才緩緩開口道:
“治理國家與行軍打仗一樣艱難,倭寇這次來的時間確實有古怪,但我們首先應搞到對我們有利的情報。”
“這種邊疆海盜的事情,倭寇已與大明從洪武時期開始扯皮,現在有結果了?”
朱高煦有些惱火。
姥姥的,都來反駁我。
三弟今天也不幫我說說話。
他直接生氣的對解縉說道:
“那你倒說說,你掌握了什麽有效信息?”
朱棣目光深邃的看著大明這位大才子,等著解縉的下文。
解縉正色道:
“陛下,倭寇使者手上將要呈遞給大明的國書,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