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臣願為陛下征伐漠北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噗通!”
李景隆當即跪下,哭喪著臉,幹嚎道: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
“臣知道,身為朝廷官員不理政務,反倒整天告病前往教坊司做樂,簡直有愧陛下隆恩。”
“臣願辭去朝中官職,以儆效尤!”
朱棣眉毛一挑,李景隆心中想的那些彎彎繞繞,怎可能瞞的過他。
李景隆見朱棣沒有迴話,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陛下,臣聽聞國庫缺錢,身為陛下臣子,臣願獻微薄之力,拿出三萬兩充盈國庫。”
李景隆可不敢跟朱棣搞砍價那一套。
他可是知道錦衣衛的可怕之處。
有一天,宋濂與幾個朋友在家中飲酒,第二天,朱元璋詢問宋濂家中來客的情況,問宋濂昨天有沒有喝酒,和誰喝的,配的什麽下酒菜?宋濂一五一十把昨天的場景,給朱元璋複述了一遍。
朱元璋聽後笑道:“確實如此,你沒有欺騙我。”
當時,這件事情在朝中傳開後,所有大臣全部背後嚇出一身冷汗。
李景隆猜測,自己府上的錦衣衛必然少不了。
對於家中財產情況,朱棣有可能比自己還要清楚。
所以,李景隆一點也不敢謊報。
三萬兩!幾乎是除去接下來家庭正常開銷後的全部家當。
“嗯。”朱棣淡淡的嗯了一聲。
收下了?!
李景隆心中一喜,這是不是代表著自己終於可以脫離朝堂?
畢竟朝中不管文臣還是武將,跟有病一樣,都喜歡參自己一道。
簡直該死!
整的自己整天擔驚受怕。
現在好了,熬出頭了……
李景隆本來就誌不在朝廷,又或者誌不在朱棣統治下的朝廷。
他出身貴胄,年輕時不僅很愛讀兵書,人又長得很帥。
其外貌豐神俊秀,舉止雍容,深得朱元璋喜愛。
有這顏值和家世雙buff加持,升官就像坐火箭一樣,一路開掛到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由此可見,出身好、長得帥,不分朝代哪哪都吃香!
不僅洪武一朝被器重,甚至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繼位,李景隆也是盛寵不衰。
建文帝更是視其為心腹,極為倚重。
後靖難之役,建文帝更是敢以五十萬傾國兵力相托李景隆北上平叛。
建文一朝受寵程度可見一斑。
隻不過到了永樂一朝所有的一切都變味了。
朱棣可不看這種徒有其表的東西。
要在朱棣手下辦差,必須要有真才實學。
李景龍這種草包,雖位列百官之首,實則手上沒有實權,每每上朝,沒了建文庇護,所有官員都要來踩他一‘腳’。
畢竟靖難時期,自己做的那些事,建文舊臣恨不得咬死自己;靖難之後,自己一個建文舊臣被封為第一功臣,‘靖難’來的那一幫臣子,恨不得剮了自己。
麵對這種情況,他天天請辭,朱棣就是不允。
李景隆心中懊悔道:
“早知道那點錢就可以擺平,白遭了那麽久的罪!”
“曹國公,你認為朕單獨來見你,隻為了這麽一點事,又或者這麽一點小錢?”
朱棣沉聲質問道。
李景隆微微頷首。
還有事?
朱棣將桌子上的幾份奏疏直接扔在地上,冷冷說道:
“自己看看,你做的好事。”
李景隆心中咯噔一聲,已經有了不好預感。
他撿起地上的奏疏,看了裏麵的內容之後,隻覺一股涼意直衝天靈蓋。
刑部尚書上奏彈劾自己,包藏禍心,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
將帥朱能和吏部尚書及其他文武大臣彈劾自己“逆謀有狀”;
六科中張信等人繼續補刀附議。
禮部尚書上奏稱自己在家中神氣活現,接受家奴朝拜,模仿朝堂禮節,大逆不道,包藏禍心,言行不軌。
尼瑪!
這是不弄死自己,不甘心的節奏啊!
還踏馬是奔著誅十族去的!
李景隆腦瓜子頓時一陣嗡鳴聲,人傻了。
可強大的求生欲硬是其拉迴現實,他聲淚俱下的哭訴道:
“陛下,你是知道臣的,臣發誓跟建文餘孽絕對沒有任何聯係,而且那種豢養死侍的話,更無稽之談,是誹謗,是赤裸裸的誹謗。”
“臣什麽能力,陛下最清楚,雖是名將之後,可在靖難一役中,對陛下行軍打仗本領徹底服了。”
李景隆越哭越來勁,畢竟再不賣力,可真死路一條。
“陛下,臣滿門忠烈,始終堅信日月有明,國無二日!”
“臣之前是做了一些錯事,可後來才發現,陛下才是臣心中那一顆太陽啊!”
“好在及時懸崖勒馬,才有了如今大明新的盛世!”
朱棣耐著性子聽李景隆哭訴完忠心,看著他渾身上下全都透露出‘忠誠’二字,淡淡的說道:
“這些奏疏朕也不相信,否則你來的地方就不是這間茶樓,而是錦衣衛昭獄了!”
還在哭哭唧唧,時不時抹一把鼻涕的李景隆聞言,頓時止住了哭聲,心中暗道:
表叔果然還是向著我的!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的兒子,而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因此李景隆和朱棣是表親關係。
具體來說,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
到了這個時候,他當然看出來了,接下來的事情,才是朱棣私下裏單獨見他的重點。
李景隆的表情表情有些滑稽,急忙說道:
“陛下,你就放心吧,不就是漠北不老實!”
“臣雖不是陛下對手,可對於行軍打仗,還是有一些獨到見解。”
“陛下,給臣二十萬大軍,與漢王兵分兩路,保證在征伐漠北中,打出明軍威武!”
李景隆自認治國不行,但好歹也是將門虎子。
私下裏複盤了靖難之役後,李景隆感覺自己對行軍打仗有了更加深層次的進步。
他感覺自己現在強的可怕!
在李景隆看來,朱棣先前鎮守邊疆。
如今成了皇帝,總不可能放著國事不顧,跑去做征伐漠北的大將軍吧!
哪怕也是馬上打天下的洪武帝朱元璋,在天下安定之後,也是選擇讓朝中武將外出作戰,自己則留守後方,坐鎮朝堂。
朱棣看著自我感覺良好的李景隆,直接出言打斷道:
“朕來找你,不是行軍打仗的事。”
李景隆一怔。
除此之外,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其他事情。
難道要給自己封地,避開朝中輿論漩渦?!
表叔愛我!!
想到這,李景隆吸了吸鼻子,小臉一紅,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臣……全憑陛下做主。”
朱棣眉毛一挑,看著表情極為豐富的李景隆,想了想還是將販賣精鹽的事情,全部說給了他聽。
雖然朝中大臣在弄死李景隆的事情上,達成了統一戰線。
但‘曹國公’的影響力與人脈,還是非常深厚。
有許多人,都受過李景隆父親李文忠的恩惠。
隻不過礙於局勢不好發作。
而且李景隆在南京城中各方麵都吃得開,有背景,會講話,會來事。
簡直是販賣‘奢飾品’最好的苗子。
誰知,李景隆聽見這話之後,當即委屈巴巴的說道:
“陛下,臣是武將世家啊,怎能流落到與商賈爭利?”
“臣要是這樣做了,那麽死後,還有何臉麵見李家鼎列祖列宗!”
“陛下,臣不要三十萬大軍,隻給臣二十萬,如果征伐漠北失敗,那麽臣願意以死謝罪!”
朱棣看著突然硬氣起來的李景隆,冷冷道:
“沒得談?”
朱棣說完,不等李景隆反應,直接對著外麵招唿道:
“紀綱!”
李景隆當即跪下,哭喪著臉,幹嚎道: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
“臣知道,身為朝廷官員不理政務,反倒整天告病前往教坊司做樂,簡直有愧陛下隆恩。”
“臣願辭去朝中官職,以儆效尤!”
朱棣眉毛一挑,李景隆心中想的那些彎彎繞繞,怎可能瞞的過他。
李景隆見朱棣沒有迴話,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陛下,臣聽聞國庫缺錢,身為陛下臣子,臣願獻微薄之力,拿出三萬兩充盈國庫。”
李景隆可不敢跟朱棣搞砍價那一套。
他可是知道錦衣衛的可怕之處。
有一天,宋濂與幾個朋友在家中飲酒,第二天,朱元璋詢問宋濂家中來客的情況,問宋濂昨天有沒有喝酒,和誰喝的,配的什麽下酒菜?宋濂一五一十把昨天的場景,給朱元璋複述了一遍。
朱元璋聽後笑道:“確實如此,你沒有欺騙我。”
當時,這件事情在朝中傳開後,所有大臣全部背後嚇出一身冷汗。
李景隆猜測,自己府上的錦衣衛必然少不了。
對於家中財產情況,朱棣有可能比自己還要清楚。
所以,李景隆一點也不敢謊報。
三萬兩!幾乎是除去接下來家庭正常開銷後的全部家當。
“嗯。”朱棣淡淡的嗯了一聲。
收下了?!
李景隆心中一喜,這是不是代表著自己終於可以脫離朝堂?
畢竟朝中不管文臣還是武將,跟有病一樣,都喜歡參自己一道。
簡直該死!
整的自己整天擔驚受怕。
現在好了,熬出頭了……
李景隆本來就誌不在朝廷,又或者誌不在朱棣統治下的朝廷。
他出身貴胄,年輕時不僅很愛讀兵書,人又長得很帥。
其外貌豐神俊秀,舉止雍容,深得朱元璋喜愛。
有這顏值和家世雙buff加持,升官就像坐火箭一樣,一路開掛到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由此可見,出身好、長得帥,不分朝代哪哪都吃香!
不僅洪武一朝被器重,甚至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繼位,李景隆也是盛寵不衰。
建文帝更是視其為心腹,極為倚重。
後靖難之役,建文帝更是敢以五十萬傾國兵力相托李景隆北上平叛。
建文一朝受寵程度可見一斑。
隻不過到了永樂一朝所有的一切都變味了。
朱棣可不看這種徒有其表的東西。
要在朱棣手下辦差,必須要有真才實學。
李景龍這種草包,雖位列百官之首,實則手上沒有實權,每每上朝,沒了建文庇護,所有官員都要來踩他一‘腳’。
畢竟靖難時期,自己做的那些事,建文舊臣恨不得咬死自己;靖難之後,自己一個建文舊臣被封為第一功臣,‘靖難’來的那一幫臣子,恨不得剮了自己。
麵對這種情況,他天天請辭,朱棣就是不允。
李景隆心中懊悔道:
“早知道那點錢就可以擺平,白遭了那麽久的罪!”
“曹國公,你認為朕單獨來見你,隻為了這麽一點事,又或者這麽一點小錢?”
朱棣沉聲質問道。
李景隆微微頷首。
還有事?
朱棣將桌子上的幾份奏疏直接扔在地上,冷冷說道:
“自己看看,你做的好事。”
李景隆心中咯噔一聲,已經有了不好預感。
他撿起地上的奏疏,看了裏麵的內容之後,隻覺一股涼意直衝天靈蓋。
刑部尚書上奏彈劾自己,包藏禍心,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
將帥朱能和吏部尚書及其他文武大臣彈劾自己“逆謀有狀”;
六科中張信等人繼續補刀附議。
禮部尚書上奏稱自己在家中神氣活現,接受家奴朝拜,模仿朝堂禮節,大逆不道,包藏禍心,言行不軌。
尼瑪!
這是不弄死自己,不甘心的節奏啊!
還踏馬是奔著誅十族去的!
李景隆腦瓜子頓時一陣嗡鳴聲,人傻了。
可強大的求生欲硬是其拉迴現實,他聲淚俱下的哭訴道:
“陛下,你是知道臣的,臣發誓跟建文餘孽絕對沒有任何聯係,而且那種豢養死侍的話,更無稽之談,是誹謗,是赤裸裸的誹謗。”
“臣什麽能力,陛下最清楚,雖是名將之後,可在靖難一役中,對陛下行軍打仗本領徹底服了。”
李景隆越哭越來勁,畢竟再不賣力,可真死路一條。
“陛下,臣滿門忠烈,始終堅信日月有明,國無二日!”
“臣之前是做了一些錯事,可後來才發現,陛下才是臣心中那一顆太陽啊!”
“好在及時懸崖勒馬,才有了如今大明新的盛世!”
朱棣耐著性子聽李景隆哭訴完忠心,看著他渾身上下全都透露出‘忠誠’二字,淡淡的說道:
“這些奏疏朕也不相信,否則你來的地方就不是這間茶樓,而是錦衣衛昭獄了!”
還在哭哭唧唧,時不時抹一把鼻涕的李景隆聞言,頓時止住了哭聲,心中暗道:
表叔果然還是向著我的!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的兒子,而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因此李景隆和朱棣是表親關係。
具體來說,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
到了這個時候,他當然看出來了,接下來的事情,才是朱棣私下裏單獨見他的重點。
李景隆的表情表情有些滑稽,急忙說道:
“陛下,你就放心吧,不就是漠北不老實!”
“臣雖不是陛下對手,可對於行軍打仗,還是有一些獨到見解。”
“陛下,給臣二十萬大軍,與漢王兵分兩路,保證在征伐漠北中,打出明軍威武!”
李景隆自認治國不行,但好歹也是將門虎子。
私下裏複盤了靖難之役後,李景隆感覺自己對行軍打仗有了更加深層次的進步。
他感覺自己現在強的可怕!
在李景隆看來,朱棣先前鎮守邊疆。
如今成了皇帝,總不可能放著國事不顧,跑去做征伐漠北的大將軍吧!
哪怕也是馬上打天下的洪武帝朱元璋,在天下安定之後,也是選擇讓朝中武將外出作戰,自己則留守後方,坐鎮朝堂。
朱棣看著自我感覺良好的李景隆,直接出言打斷道:
“朕來找你,不是行軍打仗的事。”
李景隆一怔。
除此之外,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其他事情。
難道要給自己封地,避開朝中輿論漩渦?!
表叔愛我!!
想到這,李景隆吸了吸鼻子,小臉一紅,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臣……全憑陛下做主。”
朱棣眉毛一挑,看著表情極為豐富的李景隆,想了想還是將販賣精鹽的事情,全部說給了他聽。
雖然朝中大臣在弄死李景隆的事情上,達成了統一戰線。
但‘曹國公’的影響力與人脈,還是非常深厚。
有許多人,都受過李景隆父親李文忠的恩惠。
隻不過礙於局勢不好發作。
而且李景隆在南京城中各方麵都吃得開,有背景,會講話,會來事。
簡直是販賣‘奢飾品’最好的苗子。
誰知,李景隆聽見這話之後,當即委屈巴巴的說道:
“陛下,臣是武將世家啊,怎能流落到與商賈爭利?”
“臣要是這樣做了,那麽死後,還有何臉麵見李家鼎列祖列宗!”
“陛下,臣不要三十萬大軍,隻給臣二十萬,如果征伐漠北失敗,那麽臣願意以死謝罪!”
朱棣看著突然硬氣起來的李景隆,冷冷道:
“沒得談?”
朱棣說完,不等李景隆反應,直接對著外麵招唿道:
“紀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