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詐降與反詐降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羽繼續說道:“雖然損耗是相互的,可是對於被迫執行消耗戰略的一方來說,消耗所帶來的困難一般都遠勝對方。”
“基於以上原理,老朱你認為大明打不起消耗戰,可陳祖義就打得起?”
“你要知道陳祖義哪怕再厲害,獲取資源的方式也隻是海上掠奪船隻,而大明可是有著廣袤的土地作為支撐。”
“再迴到之前說的蛋糕問題,如果南洋的利益大明橫叉一腳,那相對應的陳祖義的利益就會減少,而且打消耗戰略拖垮對方的前提,很大程度上有雙方士卒的抗爭決心,若組織裏麵的士卒,缺乏這種抗爭到底的不屈意誌,即使在軍事上能獲得一時優勢,即使有外部不計成本的支援,也無法贏得勝利!
“老朱,你認為在抗戰意誌上,大明海軍與陳祖義海盜團夥相比,孰強孰弱?”
朱棣挑了挑眉,語氣有些不屑的說道:
“抗戰意誌,海盜能與大明士卒相比?”
陳羽點了點頭道:“不錯,所以消耗戰,海盜根本打不起,因為海盜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
“如果陳祖義不能帶海盜團夥獲利,甚至將海盜集團拖入與大明這樣龐然大物的鏖戰當中,這海盜團夥最終的結局隻會分崩離析。”
“海盜這方麵的尿性,陳祖義最清楚,所以他得到了大明海軍答應南洋諸國剿滅他的消息,估計此時也在急著思考策略。”
不得不佩服陳祖義的確是一個梟雄人物。
看見船隻,不管好壞,就搶你。
甚至倭寇也照搶不誤。
陳祖義不滿足隻搶劫一些小國家小商人,洪武時期就把目標放到了大明。
真是作死。
但梟雄畢竟是梟雄,實力還是有的。
起碼在洪武年間,朱元璋從來沒有抓住陳祖義。
沒辦法,朱元璋設置懸賞金,五十萬兩白銀。
以當時的購買力換算成如今的人民幣,五十萬兩就是兩億左右。
直到朱元璋駕崩,陳祖義也沒有被抓到。
但因海禁的緣故,大明並沒有受到陳祖義多少影響。
後來下西洋卻深受陳祖義困擾。
朱棣大手一揮,將懸賞定到了七百萬兩。
相當於大明國庫財政稅收的一半。
陳祖義在永樂年間,放眼整個世界,也算得上海賊王級別的頂級海賊了。
朱棣一臉驚訝的看著陳羽。
他常年行軍打仗,知道此時陳羽並不是簡單的製定策略,而是在剖析敵人的人性。
接著人性然後製定接下來的計策。
陳羽繼續分析道:“但老朱你要知道,大明在南洋可以輸,畢竟後方的基本盤還在,可陳祖義不能輸,他這些年在南洋樹敵這麽多,一旦有衰弱痕跡,那麽南洋所有勢力,都恨不得立馬撲上去搞死他。”
“所以陳祖義不僅不會避大明鋒芒,甚至還會主動出擊!”
“但是雙方的體量擺在這裏,陳祖義也知道,第一次交鋒必須給予了明軍重創,這個局勢他才能穩住。”
“所以對於陳祖義來說,首戰即決戰!”
朱棣眯著眼睛思考起來。
目前來說,陳羽分析的沒錯。
這跟在陸地上雙方交戰是一個道理。
在打消耗戰的時候,如果一方糧草即將見底,那這一方定會主動出擊。
尋找一個決戰的機會。
陳羽沒有理會朱棣臉上的表情變化,而是自顧自的又喝了一口酒,隨後慢悠悠的說道:
“給予以上分析,要想解決陳祖義那可真是太好辦了,首先向南洋放出消息,大明作為南洋天朝上國,有擔當,更有維護南洋海上安定的責任。”
力量占優勢的一方,可以通過軍事實力上的優勢,對弱勢一方進行封鎖,從而讓弱勢的一方心中焦急。
“第二條,再放出消息,大肆鼓吹這一次下西洋的總指揮鄭和,當然主要宣揚鄭和在陸地上靖難之役中的英勇,這樣做並不會嚇退陳祖義,反倒會讓陳祖義輕視鄭和。”
朱棣認同的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畢竟陸地作戰與海上作戰差別還是很大的。
陳祖義怎麽說也獨霸南洋幾十年。
哪怕鄭和陸地作戰多麽厲害,海上作戰經驗為零。
在陳祖義眼中,就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畢竟大明自洪武時期實行海禁以來,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海上作戰。
這也是朱棣比較擔心的一點。
畢竟鄭和隻是學習理論,沒有用到實戰。
陳羽繼續說道:“最後,就該為陳祖義遞一個台階了,大明向陳祖義所在的海盜集團發布一個招降令,然後許諾豐厚報酬,反正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引子,越豐厚越好,又不用兌現。”
“對於陳祖義這種獲得了海蛟龍稱號的梟雄來說,招安是絕對行不通,隻能打服。”
“陳祖義能從一個普通人,幾十年間搖身一變成了製霸南洋的海蛟龍,其梟雄屬性可見一斑,就像當年陳友諒一樣,定然會借著招降的機會,來一出詐降,然後趁著大明放鬆戒備之時,發起進攻。”
“可招降總歸先表達一下誠意,然後才能帶著大明走進他布置好的陷阱,趁著大明與陳祖義見麵的機會,直接幹他不就完了,畢竟海盜都是一些燒殺搶掠的亡命之徒,跟他們沒道理可講!”
“對於陳祖義的海盜集團來說,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陳祖義這個梟雄展開,如果陳祖義被捕,那陳祖義的手下,自然就會潰散,他所經營的勢力也隻會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聽完了這一番話,朱棣眼睛一亮。
不愧是陳兄弟,這計策妙啊!
頂級的謀略計策,往往需要洞察他人動機、人性。
例如三國時期軍事謀略中的‘空城計’。
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實施這一計策,是因為他對司馬懿性格和動機有深刻的理解。
司馬懿深知諸葛亮一生謹慎,當看到城門大開,他會懷疑城中有埋伏。
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馬懿這種多疑的性格和求穩的動機,才使得空城計得以成功。
而陳羽則是利用了陳祖義著急想與大明來一場決戰的心理,用招安反套路陳祖義的詐降!
朱棣此時感覺,陳羽在軍事謀略上也有著極高的天賦。
尼瑪!
這簡直就是全能型人才,各個方麵全麵開花!
但此時朱棣與鄭和心中,對陳羽更多的還是震撼。
畢竟,他們二人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朝中文武大臣也沒誰能拿出一個好辦法出來。
但陳羽一頓飯的功夫,就沒有絲毫壓力的將策略說出。
就好像灑灑水那樣輕鬆。
踏馬的!
這人跟人怎麽有這麽大的差距。
鄭和忍不住對著陳羽說道:
“掌櫃的,你這樣的大才,真算得上是天下年輕人的榜樣,我服了,徹底服了。”
陳羽接連喝了幾杯酒,態度徹底放開了,但還是一臉謙虛的說道:
“老馬,咱哥幾個就是正常吃飯閑聊,我知道你們對我很崇拜,但是我這個人交朋友,一向主張平等。”
“哪怕我知道自己的眼界,學識,智商,謀略可以略勝你與老朱幾籌,但更重要的一點還長的帥,你說氣不氣人!”
“可是上天非要賜我天降大任之才,我也沒辦法,但以後咱哥以後還是以平常心交往。”
陳羽接下來又巴拉巴拉一番,說的朱棣都有些哭笑不得。
也不知是隨著他們友情的深交,還是因陳掌櫃喝醉的緣故。
此時朱棣真正看到了陳掌櫃的性格。
“基於以上原理,老朱你認為大明打不起消耗戰,可陳祖義就打得起?”
“你要知道陳祖義哪怕再厲害,獲取資源的方式也隻是海上掠奪船隻,而大明可是有著廣袤的土地作為支撐。”
“再迴到之前說的蛋糕問題,如果南洋的利益大明橫叉一腳,那相對應的陳祖義的利益就會減少,而且打消耗戰略拖垮對方的前提,很大程度上有雙方士卒的抗爭決心,若組織裏麵的士卒,缺乏這種抗爭到底的不屈意誌,即使在軍事上能獲得一時優勢,即使有外部不計成本的支援,也無法贏得勝利!
“老朱,你認為在抗戰意誌上,大明海軍與陳祖義海盜團夥相比,孰強孰弱?”
朱棣挑了挑眉,語氣有些不屑的說道:
“抗戰意誌,海盜能與大明士卒相比?”
陳羽點了點頭道:“不錯,所以消耗戰,海盜根本打不起,因為海盜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
“如果陳祖義不能帶海盜團夥獲利,甚至將海盜集團拖入與大明這樣龐然大物的鏖戰當中,這海盜團夥最終的結局隻會分崩離析。”
“海盜這方麵的尿性,陳祖義最清楚,所以他得到了大明海軍答應南洋諸國剿滅他的消息,估計此時也在急著思考策略。”
不得不佩服陳祖義的確是一個梟雄人物。
看見船隻,不管好壞,就搶你。
甚至倭寇也照搶不誤。
陳祖義不滿足隻搶劫一些小國家小商人,洪武時期就把目標放到了大明。
真是作死。
但梟雄畢竟是梟雄,實力還是有的。
起碼在洪武年間,朱元璋從來沒有抓住陳祖義。
沒辦法,朱元璋設置懸賞金,五十萬兩白銀。
以當時的購買力換算成如今的人民幣,五十萬兩就是兩億左右。
直到朱元璋駕崩,陳祖義也沒有被抓到。
但因海禁的緣故,大明並沒有受到陳祖義多少影響。
後來下西洋卻深受陳祖義困擾。
朱棣大手一揮,將懸賞定到了七百萬兩。
相當於大明國庫財政稅收的一半。
陳祖義在永樂年間,放眼整個世界,也算得上海賊王級別的頂級海賊了。
朱棣一臉驚訝的看著陳羽。
他常年行軍打仗,知道此時陳羽並不是簡單的製定策略,而是在剖析敵人的人性。
接著人性然後製定接下來的計策。
陳羽繼續分析道:“但老朱你要知道,大明在南洋可以輸,畢竟後方的基本盤還在,可陳祖義不能輸,他這些年在南洋樹敵這麽多,一旦有衰弱痕跡,那麽南洋所有勢力,都恨不得立馬撲上去搞死他。”
“所以陳祖義不僅不會避大明鋒芒,甚至還會主動出擊!”
“但是雙方的體量擺在這裏,陳祖義也知道,第一次交鋒必須給予了明軍重創,這個局勢他才能穩住。”
“所以對於陳祖義來說,首戰即決戰!”
朱棣眯著眼睛思考起來。
目前來說,陳羽分析的沒錯。
這跟在陸地上雙方交戰是一個道理。
在打消耗戰的時候,如果一方糧草即將見底,那這一方定會主動出擊。
尋找一個決戰的機會。
陳羽沒有理會朱棣臉上的表情變化,而是自顧自的又喝了一口酒,隨後慢悠悠的說道:
“給予以上分析,要想解決陳祖義那可真是太好辦了,首先向南洋放出消息,大明作為南洋天朝上國,有擔當,更有維護南洋海上安定的責任。”
力量占優勢的一方,可以通過軍事實力上的優勢,對弱勢一方進行封鎖,從而讓弱勢的一方心中焦急。
“第二條,再放出消息,大肆鼓吹這一次下西洋的總指揮鄭和,當然主要宣揚鄭和在陸地上靖難之役中的英勇,這樣做並不會嚇退陳祖義,反倒會讓陳祖義輕視鄭和。”
朱棣認同的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畢竟陸地作戰與海上作戰差別還是很大的。
陳祖義怎麽說也獨霸南洋幾十年。
哪怕鄭和陸地作戰多麽厲害,海上作戰經驗為零。
在陳祖義眼中,就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畢竟大明自洪武時期實行海禁以來,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海上作戰。
這也是朱棣比較擔心的一點。
畢竟鄭和隻是學習理論,沒有用到實戰。
陳羽繼續說道:“最後,就該為陳祖義遞一個台階了,大明向陳祖義所在的海盜集團發布一個招降令,然後許諾豐厚報酬,反正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引子,越豐厚越好,又不用兌現。”
“對於陳祖義這種獲得了海蛟龍稱號的梟雄來說,招安是絕對行不通,隻能打服。”
“陳祖義能從一個普通人,幾十年間搖身一變成了製霸南洋的海蛟龍,其梟雄屬性可見一斑,就像當年陳友諒一樣,定然會借著招降的機會,來一出詐降,然後趁著大明放鬆戒備之時,發起進攻。”
“可招降總歸先表達一下誠意,然後才能帶著大明走進他布置好的陷阱,趁著大明與陳祖義見麵的機會,直接幹他不就完了,畢竟海盜都是一些燒殺搶掠的亡命之徒,跟他們沒道理可講!”
“對於陳祖義的海盜集團來說,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陳祖義這個梟雄展開,如果陳祖義被捕,那陳祖義的手下,自然就會潰散,他所經營的勢力也隻會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聽完了這一番話,朱棣眼睛一亮。
不愧是陳兄弟,這計策妙啊!
頂級的謀略計策,往往需要洞察他人動機、人性。
例如三國時期軍事謀略中的‘空城計’。
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實施這一計策,是因為他對司馬懿性格和動機有深刻的理解。
司馬懿深知諸葛亮一生謹慎,當看到城門大開,他會懷疑城中有埋伏。
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馬懿這種多疑的性格和求穩的動機,才使得空城計得以成功。
而陳羽則是利用了陳祖義著急想與大明來一場決戰的心理,用招安反套路陳祖義的詐降!
朱棣此時感覺,陳羽在軍事謀略上也有著極高的天賦。
尼瑪!
這簡直就是全能型人才,各個方麵全麵開花!
但此時朱棣與鄭和心中,對陳羽更多的還是震撼。
畢竟,他們二人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朝中文武大臣也沒誰能拿出一個好辦法出來。
但陳羽一頓飯的功夫,就沒有絲毫壓力的將策略說出。
就好像灑灑水那樣輕鬆。
踏馬的!
這人跟人怎麽有這麽大的差距。
鄭和忍不住對著陳羽說道:
“掌櫃的,你這樣的大才,真算得上是天下年輕人的榜樣,我服了,徹底服了。”
陳羽接連喝了幾杯酒,態度徹底放開了,但還是一臉謙虛的說道:
“老馬,咱哥幾個就是正常吃飯閑聊,我知道你們對我很崇拜,但是我這個人交朋友,一向主張平等。”
“哪怕我知道自己的眼界,學識,智商,謀略可以略勝你與老朱幾籌,但更重要的一點還長的帥,你說氣不氣人!”
“可是上天非要賜我天降大任之才,我也沒辦法,但以後咱哥以後還是以平常心交往。”
陳羽接下來又巴拉巴拉一番,說的朱棣都有些哭笑不得。
也不知是隨著他們友情的深交,還是因陳掌櫃喝醉的緣故。
此時朱棣真正看到了陳掌櫃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