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後,第九年,沈梨和葉宵終於又用上了電。
雖然隻有一盞充電式的led節能燈,但是已經讓沈梨和葉宵足夠欣慰了。
秋收之前,沈梨和葉宵進山去采了幾次草藥。給葛老先生送藥材時,她們驚訝的發現,宋莊的家家戶戶早都通了電,還用上了自來水。
“是什麽時候的事?”葉宵在市集上買鹽糖的時候,順便問了賣糖的大姐這件事。
大姐笑容滿麵,熱情地迴應:“白露前才大規模普及的呢。聽說是搞了一種新型能源,能用草料發電,咱也不太懂。不過電費可不便宜,一般人家也就是用來照明,可不敢隨便用大家電喲。”
大姐愛說愛笑,嘴一張就停不下來,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關於宋莊的事情。
比如,宋莊,如今已經更名宋城。
因為穩定,這裏的常駐人口已經是去年的兩倍還多。而在夏季的汛澇災害後,又有了一些難民的加入。
現在,宋城連原來小黎家那個偏僻的區域都住滿了人。
“人多了,糧食需求也大。今年年景不好,鬧了澇災,真不知道這個冬天該怎麽過喲。”說到這兒,大姐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臉上的肌肉微微下垂,眉頭緊緊擰成一個 “川” 字,眼神裏滿是憂慮。
來宋城的路上,葉宵已然目睹了洪災過後泥水橫流的那片狼藉,不難想象莊稼地遭受的重創。
“應該也不至於顆粒無收吧?”葉宵輕聲搭話。
大姐擺擺手:“那倒不至於!下大雨最厲害的時候,用了好幾個水泵機去抽水呢!不過確實減產不少,具體啥程度咱也不清楚。”說著,大姐撇了撇嘴。
“沒事的,應該會從其他省市的聚集區買糧食的。再多給我來一包鹽吧!這世道都不好說。”葉宵微笑著安慰眼前的大姐。
大姐一聽葉宵又多買一包鹽,頓時喜笑顏開笑,眼角的魚尾紋都多出兩條來。她麻利地從架子上抽下一包鹽,塞進塑料袋子裏,說:“咱平頭老百姓哪知道那些,反正老天餓不死瞎家雀,走一步看一步唄!喏,你買的鹽拿好,再送你兩小塊冰糖嚐嚐。”
一隻胖嘟嘟、肉乎乎的手從櫃台裏伸出來,手中提著一個塑料袋子,裏麵裝著鹽和一個小小的紙包。
葉宵接過袋子,連忙道謝:“謝謝姐!下次還來您這兒買。”
“那下次再給你算便宜點!”
買完鹽糖,葉宵又幫小黎買了一斤花椒,順便在市集上逛了逛,她在一個無人問津的攤位前看中了一個炭火銅火鍋,很久以前,沈梨一直很想要一個這樣的鍋。
“多少錢?”
“160卡。”賣鍋的是一個胡子花白的老大爺。
因為人口的激增,積分製做出了改革,現在的卡幣匯率也早就發生了變化。如果說以前的卡幣換算起來跟人民幣和韓元的匯率差不多,那現在的卡幣就跟港幣相近了。
“便宜點吧,150怎麽樣?”葉宵試探性的講了講價。
“行!”大爺痛快的將鍋遞給葉宵。
葉宵心理 “咯噔” 一下,暗自叫苦,完蛋,大概是還價還少了。不過話都說出口了,也隻能硬著頭皮認了。
這銅鍋有兩個把手,鋥光瓦亮的,在日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看上去品質著實不錯。
大爺見葉宵麵露猶豫,便伸出那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敲了敲鍋體,高聲解釋道:“瞧見沒,這可是純銅的,全新的呢!隻是現在沒什麽人買這類東西,所以才便宜賣。”
葉宵接過鍋,再次仔細端詳,越看越滿意,便不再猶豫,爽快地付了錢。
出了市集,葉宵來到中心廣場,她跟去中醫院送藥材的沈梨約定好了,要在廣場會合。
廣場中心多了一個很大的牌坊,牌坊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告示。
“化肥廠招工,做四休三,薪酬從優,詳詢管理中心四樓501。”
“中醫院常年收各自中藥藥材,量大可長期合作。”
“關於第三季電工培訓的通知。”
“希望小學秋招自9月份啟動。”
沈梨還沒來,葉宵百無聊賴,便一張又一張地讀著告示。告示的內容五花八門,幾乎各行各業的信息都有涉及,整個宋城呈現出一片百廢待興的景象,看起來未來形勢一片大好。
“嘿!”左肩被人大力拍了一下,葉宵下意識地看向右邊,一眼就看到了沈梨那熟悉的笑臉。
“為什麽拍你左邊,你要看向右邊呢?你怎麽不按套路出牌?”沈梨滿臉疑惑,歪著頭問道。
葉宵淡淡一笑,“我還不了解你?”
沈梨掏出挎包裏的幾張鈔票,遞給葉宵。
“要買點啥不?好像多了些店鋪。”
葉宵剛剛也路過了那一排商鋪,有賣小家電的,還有一些自行車電動車之類的,看來是電力恢複的功勞。隻是每家店鋪都門可羅雀,似乎是沒什麽人光顧。
二人挨家逛了逛,才發現沒人來買果然是有原因的。店裏的東西都是全新的,雖然看起來也是末世前生產的存貨,但畢竟比二手貨強多了,隻是價格貴的令人咋舌,一輛電動車竟然要5000卡,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費起的。
葉宵拉著沈梨灰溜溜的出來了。
“算了算了,不逛了,今天送藥和買鹽糖的主線任務已經完成,趕緊迴家吧!”
葉宵惦記著家裏的蘑菇和糧食還在曬著,萬一一會下雨了可就遭了。今年糧食隻收了三分之二不到,可不能再有什麽損失。
才剛早秋,但野外的景象卻仿佛提前步入了寒冬。枯黃的植物隨處可見,它們無力地耷拉著腦袋,在風中搖搖欲墜,與稀稀疏疏的綠色相互交織,像人花白的頭發,又似一幅衰敗的油畫。
但是葉宵不怕,她看了一眼手裏的鹽和糖,又看了一眼不遠處蹦蹦噠噠的沈梨,她對明天,一如既往地抱有期待。
雖然隻有一盞充電式的led節能燈,但是已經讓沈梨和葉宵足夠欣慰了。
秋收之前,沈梨和葉宵進山去采了幾次草藥。給葛老先生送藥材時,她們驚訝的發現,宋莊的家家戶戶早都通了電,還用上了自來水。
“是什麽時候的事?”葉宵在市集上買鹽糖的時候,順便問了賣糖的大姐這件事。
大姐笑容滿麵,熱情地迴應:“白露前才大規模普及的呢。聽說是搞了一種新型能源,能用草料發電,咱也不太懂。不過電費可不便宜,一般人家也就是用來照明,可不敢隨便用大家電喲。”
大姐愛說愛笑,嘴一張就停不下來,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關於宋莊的事情。
比如,宋莊,如今已經更名宋城。
因為穩定,這裏的常駐人口已經是去年的兩倍還多。而在夏季的汛澇災害後,又有了一些難民的加入。
現在,宋城連原來小黎家那個偏僻的區域都住滿了人。
“人多了,糧食需求也大。今年年景不好,鬧了澇災,真不知道這個冬天該怎麽過喲。”說到這兒,大姐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臉上的肌肉微微下垂,眉頭緊緊擰成一個 “川” 字,眼神裏滿是憂慮。
來宋城的路上,葉宵已然目睹了洪災過後泥水橫流的那片狼藉,不難想象莊稼地遭受的重創。
“應該也不至於顆粒無收吧?”葉宵輕聲搭話。
大姐擺擺手:“那倒不至於!下大雨最厲害的時候,用了好幾個水泵機去抽水呢!不過確實減產不少,具體啥程度咱也不清楚。”說著,大姐撇了撇嘴。
“沒事的,應該會從其他省市的聚集區買糧食的。再多給我來一包鹽吧!這世道都不好說。”葉宵微笑著安慰眼前的大姐。
大姐一聽葉宵又多買一包鹽,頓時喜笑顏開笑,眼角的魚尾紋都多出兩條來。她麻利地從架子上抽下一包鹽,塞進塑料袋子裏,說:“咱平頭老百姓哪知道那些,反正老天餓不死瞎家雀,走一步看一步唄!喏,你買的鹽拿好,再送你兩小塊冰糖嚐嚐。”
一隻胖嘟嘟、肉乎乎的手從櫃台裏伸出來,手中提著一個塑料袋子,裏麵裝著鹽和一個小小的紙包。
葉宵接過袋子,連忙道謝:“謝謝姐!下次還來您這兒買。”
“那下次再給你算便宜點!”
買完鹽糖,葉宵又幫小黎買了一斤花椒,順便在市集上逛了逛,她在一個無人問津的攤位前看中了一個炭火銅火鍋,很久以前,沈梨一直很想要一個這樣的鍋。
“多少錢?”
“160卡。”賣鍋的是一個胡子花白的老大爺。
因為人口的激增,積分製做出了改革,現在的卡幣匯率也早就發生了變化。如果說以前的卡幣換算起來跟人民幣和韓元的匯率差不多,那現在的卡幣就跟港幣相近了。
“便宜點吧,150怎麽樣?”葉宵試探性的講了講價。
“行!”大爺痛快的將鍋遞給葉宵。
葉宵心理 “咯噔” 一下,暗自叫苦,完蛋,大概是還價還少了。不過話都說出口了,也隻能硬著頭皮認了。
這銅鍋有兩個把手,鋥光瓦亮的,在日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看上去品質著實不錯。
大爺見葉宵麵露猶豫,便伸出那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敲了敲鍋體,高聲解釋道:“瞧見沒,這可是純銅的,全新的呢!隻是現在沒什麽人買這類東西,所以才便宜賣。”
葉宵接過鍋,再次仔細端詳,越看越滿意,便不再猶豫,爽快地付了錢。
出了市集,葉宵來到中心廣場,她跟去中醫院送藥材的沈梨約定好了,要在廣場會合。
廣場中心多了一個很大的牌坊,牌坊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告示。
“化肥廠招工,做四休三,薪酬從優,詳詢管理中心四樓501。”
“中醫院常年收各自中藥藥材,量大可長期合作。”
“關於第三季電工培訓的通知。”
“希望小學秋招自9月份啟動。”
沈梨還沒來,葉宵百無聊賴,便一張又一張地讀著告示。告示的內容五花八門,幾乎各行各業的信息都有涉及,整個宋城呈現出一片百廢待興的景象,看起來未來形勢一片大好。
“嘿!”左肩被人大力拍了一下,葉宵下意識地看向右邊,一眼就看到了沈梨那熟悉的笑臉。
“為什麽拍你左邊,你要看向右邊呢?你怎麽不按套路出牌?”沈梨滿臉疑惑,歪著頭問道。
葉宵淡淡一笑,“我還不了解你?”
沈梨掏出挎包裏的幾張鈔票,遞給葉宵。
“要買點啥不?好像多了些店鋪。”
葉宵剛剛也路過了那一排商鋪,有賣小家電的,還有一些自行車電動車之類的,看來是電力恢複的功勞。隻是每家店鋪都門可羅雀,似乎是沒什麽人光顧。
二人挨家逛了逛,才發現沒人來買果然是有原因的。店裏的東西都是全新的,雖然看起來也是末世前生產的存貨,但畢竟比二手貨強多了,隻是價格貴的令人咋舌,一輛電動車竟然要5000卡,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費起的。
葉宵拉著沈梨灰溜溜的出來了。
“算了算了,不逛了,今天送藥和買鹽糖的主線任務已經完成,趕緊迴家吧!”
葉宵惦記著家裏的蘑菇和糧食還在曬著,萬一一會下雨了可就遭了。今年糧食隻收了三分之二不到,可不能再有什麽損失。
才剛早秋,但野外的景象卻仿佛提前步入了寒冬。枯黃的植物隨處可見,它們無力地耷拉著腦袋,在風中搖搖欲墜,與稀稀疏疏的綠色相互交織,像人花白的頭發,又似一幅衰敗的油畫。
但是葉宵不怕,她看了一眼手裏的鹽和糖,又看了一眼不遠處蹦蹦噠噠的沈梨,她對明天,一如既往地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