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開始拔節了,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比禾苗生命力更旺盛的就是野草。
田裏的野草像是除不盡一般,隔幾天就冒出一些頭頭來,它們生命力旺盛,生長速度也讓人驚歎,而且似乎總是能在莊稼間找到生存的空間,不斷地與禾苗爭奪養分,真的是“可惡至極”!
葉宵和沈梨從宋莊迴來的幾天,都忙著在田裏跟野草做鬥爭,去年隻種了一點紅豆和高粱,種植麵積小,一個人也忙的開,今年作物多了,地開的也多了,兩個人竟然也忙的暈頭轉向。
除草是個需要耐心和力氣兼具的活,在沒有科技的幹預下,隻能手動除掉,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葉宵和沈梨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幾天,終於在腰腿報廢前搞定了。
“怪不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隻靠一雙手真的效率太低了!”沈梨說的咬牙切齒。
好在有了去年的種植經驗,菜園子裏的蔬菜長勢喜人,辣椒和黃瓜都順利開花,南瓜的秧苗也在茁壯成長。很多事情在積累了經驗之後確實能夠事半功倍,這讓葉宵感到一絲欣慰。
沈梨從宋莊帶迴的五包種子盲盒,被葉宵精心挑選了一塊靠近小河河床的平地進行單獨種植。現在,這些種子中已有三種植物順利發芽,長出了秧苗,這個結果讓葉宵感到驚喜,她原本對這些未知的種子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其中,長勢最好的是茄子,這種蔬菜在葉宵的記憶中並不陌生。她的祖母曾在菜園裏種植,葉宵對茄子的特征了如指掌。茄子的葉子呈長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正麵是深綠色,背麵顏色稍淺,脈絡清晰,開紫色的花。茄子不僅美味,而且秋天時可以曬幹儲存,這讓葉宵對它們充滿了期待。
另一種秧苗生長緩慢,看起來纖細瘦小,葉子細長如羽毛,邊緣有鋸齒,開著黃色的小花。葉宵猜測這可能是某種番茄,盡管她無法確定是大番茄還是小番茄,但她知道無論是哪種,最終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最後一種植物葉宵就不認識了,她猜測這大概是什麽瓜類,因為隻開了花還沒有結果,所以具體是什麽還不得而知。隻是看著秧苗的樣子,跟南瓜、角瓜之類的有些相似。葉宵隔幾天就要去看一眼,她非常好奇這究竟是什麽東西。
午後,陽光熱烈地灑在大地上,樹葉都被曬得微微卷起。夏天的腳步似乎快了許多。
這幾天下雨下的極少,河邊的日曬充足,陽光如金色的紗幔般熱烈地籠罩著大地,熱辣的天氣使得這些秧苗有些無精打采,葉宵不得不提了個水桶,準備從河邊提點水去澆灌。
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葉宵在河邊彎腰,正準備汲水時,不經意間的一瞥讓她發現了河中的小驚喜——幾隻河蝦在水中靈活地遊動。這些河蝦幾乎透明,它們在水中的舞動顯得格外輕盈,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葉宵眼中的美味。
葉宵小心翼翼地提起水桶,生怕驚擾了這些小生物,然後迅速而輕巧地離開了河邊,朝著家的方向奔去,一路上激動的心情讓她的腳步顯得格外急促。
“沈梨,沈梨!快出來呀,有蝦!”葉宵的唿喊聲中充滿了興奮。
沈梨從午睡中被驚醒,迷迷糊糊地迴應:“什麽瞎?”
葉宵沒有時間解釋,她急切地拉起沈梨的手,激動地說:“河蝦!就在河邊,我仔細看了,還挺多的。我們弄個捕網吧,肯定能捉到好多!”
沈梨一聽是河蝦,立刻精神了起來,她對這種鮮美的河鮮也是情有獨鍾。
兩人迅速行動起來,找來了製作捕蝦工具所需的材料。沈梨動作麻利,她找來一根粗樹枝,將樹枝的枝杈削去,使其變得光滑筆直,這樣網兜的把手就有了。葉宵挑了一塊廢棄的紗窗布,裁了一塊,用針線縫製成了一個網兜。沈梨將紗網固定在樹枝的一端,用繩子緊緊綁牢,一個簡易的捕蝦工具就這樣完成了。
帶著新製成的捕蝦網,她們滿懷期待地迴到了河邊。
沈梨挽起褲腿,拿著網踏入河中,河水的涼意讓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果然沒到三伏天河水還是很冰冷。她極為小心地緩緩涉水,每一個動作都輕緩至極,生怕把這些小東西們嚇跑了。葉宵在岸邊緊張地看著,小聲提醒道:“輕點,輕點,千萬別把它們嚇跑了。”沈梨微微抿著嘴,擺擺手,意思是“知道了知道了”。
河蝦喜歡藏匿在淺灘的石頭底下,沈梨的眼睛像探測儀一樣在水中搜尋著它們的蹤跡。突然,她發現一塊石頭旁的水草在微微晃動,定睛一看,幾隻透明的小河蝦正躲在水草下嬉戲。她緩緩地、極其輕柔地靠近,左手輕輕搬開石塊,右手迅速將捕網伸入水中。然而,河蝦們太過機靈,尾巴一擺,瞬間就溜走了。
沈梨心中掠過一絲懊惱,葉宵也露出遺憾的神色。
“我幫你搬開石頭,你隻負責撈就是了。”葉宵見沈梨沒有得手,決定也加入戰場,她一邊將褲腿挽到小腿上方,一邊向沈梨提議。
沈梨點頭同意,兩人一起低頭在河裏尋找河蝦。不久,葉宵發現了一群河蝦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嬉戲。她心中一陣狂喜,招招手對沈梨示意後,便慢慢地、悄悄地靠近。葉宵的每一個動作都謹慎到了極致,連唿吸都刻意放輕了許多。
當距離恰到好處時,葉宵小聲地開始了倒計時:“3、2、1!”
話音一落,葉宵迅速搬起石頭,沈梨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捕網猛地插入水中,然後又迅速提起。
雖然有兩條“漏網之蝦”機靈地跑走了,但是沈梨的網裏此次也有了收獲。
葉宵用河邊的水桶裏打了半桶水,將撈到的蝦丟了進去。
“1、2、3、4、5、6……”沈梨站在桶邊數著,“這一網竟然捕了六隻,收獲不錯啊!”
“再來兩網湊一盤!”葉宵已經在腦子裏閃過好幾種蝦的吃法了。
聽到葉宵說到煮蝦,沈梨瞬間就幹勁十足了,她抄起網兜,眼睛在河裏不斷掃視。
一直撈了小半桶蝦,二人才停下。沈梨覺得不過癮,又抄著網在河裏撈了一會,竟撈上來一兜小魚,其中有一些銀白色小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看起來非常漂亮。
“這是什麽魚?”葉宵看著網兜裏巴掌大亮閃閃的魚,問沈梨。
“大概是白條魚,繁殖能力強,肉多刺少,味道鮮美。以前因為太好抓,差點被人抓絕了。沒想到末世後,人少了,這種魚竟然多了起來,還長這麽大。”沈梨一邊說,一邊將魚也丟進水桶裏。
沈梨和葉宵帶著滿載而歸的水桶,開開心心地迴到了小屋。
沈梨在廚房裏找來一個盆,打了半盆水後,搬了個板凳坐在小屋門口,開始用剪刀熟練地處理起魚蝦。葉宵則忙碌著煮飯,兩人一如既往地分工合作,默契十足。
小屋前種植的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讓小屋變得更有“家”的感覺。
沈梨仔細地去除魚的鱗片、腮和內髒,蝦則去頭去殼,隻留下潔白的蝦肉。處理完畢後,沈梨將裝有魚蝦的盆交給了葉宵。
葉宵穿上那件洗得發白的碎花的布圍裙,上麵還沾著些舊日的油漬。她把新鮮的魚肉和蝦肉放在了老榆木的案板上。魚肉潔白細膩,蝦肉淡粉且富有彈性,新鮮可見。她拿起菜刀,刀與菜板碰撞,發出節奏分明的“當當當”,像是舊時鍾樓裏的鍾聲,節奏分明,鏗鏘有力。幾下的功夫,那些魚肉就被切成了均勻的小塊。
接著,葉宵從櫥櫃中取出石臼,她將切好的魚塊和蝦肉放入其中,用石杵反複搗碎,直至變成細膩的肉泥。她用手指輕輕一抹,檢查肉泥的質地,那手感如同上好的綢緞,讓她感到滿意。
葉宵在西廂房的小爐子上生起火,將小鍋坐在爐圈上,鍋中加水並放入泡發的香菇塊。爐火旺盛,像是貪婪的舌頭,舔舐著鍋底,鍋中的水很快開始沸騰。
她開始搓丸子,用手擠出一個個均勻、光滑的丸子,輕輕放入微冒泡的水中。那些丸子在水中翻滾,逐漸變得緊實,像是有了生命,漂浮在鍋裏。接著,葉宵加入了一把洗好的茭菜葉子,待水再次沸騰,一鍋香菇丸子野菜湯便完成了。
沈梨和葉宵每人六個丸子,裝在兩個敞口的鬥笠型大花碗裏,端上了桌。魚丸湯冒著熱氣,散發出魚肉的鮮美,引人垂涎。這頓簡單的晚餐,不僅填飽了肚子,更溫暖了心靈,是對他們辛勤勞作最好的迴報。
丸湯在碗裏冒著熱氣,每一縷都帶著魚肉鮮嫩的氣味,勾著沈梨的味蕾。她用嘴輕輕吹了吹,然後用勺子舀起一個魚丸,那魚丸彈性十足,帶著河蝦的鮮美,讓她忍不住閉上了眼睛,細細品味。
湯鮮味美,沈梨和葉宵吃的忘乎所以。
今年的夏天,沈梨幾乎沒有下網去撈魚,主要原因是現階段她們沒有多餘的鹽用來醃製肉類,一次性捕捉太多的魚很難儲存。所以她每日隻是下幾個魚籠子碰運氣,所以今天的魚丸對於沈梨和葉宵來說,是很久沒吃過的美味了。
自從上次采參後,沈梨對其他事情都失去了興趣,去年天天早出晚歸的往山裏鑽下套索獵雞捕兔,今年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種田和采參上麵。
醫院老先生給的那兩頁“采參秘籍”沈梨幾乎快倒背如流了,她甚至不知道從哪裏找出來了去年獵的那頭雪鹿的一塊骨頭,磨了幾根挖參的簽子——看起來像簪子一樣的,隻是更扁一點。至於好不好用,那就得試試才知道了。
一轉眼又過去了三天,跟賣洗發水的小黎約定取鬆油燈的日子就快到了。沈梨和葉宵又去了一次南山——就是上次他們采參的地方。這次她們帶了帳篷和一些鍋具,她們計劃著如果找到參就在外麵住一夜,畢竟按照上次的經驗來說,其實挖參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精細活。
得益於上次采參的經驗以及老先生的技術指導,這次的找參過程比之前順利了許多。在上次挖參地點附近的短坡下,沈梨再次發現了人參的蹤跡。她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撥開周圍的雜草,生怕損傷到人參的任何一根須根。隨後,沈梨取出準備好的鹿骨簽子,開始極其謹慎地清理人參周圍的泥土。
她全神貫注地一點一點地摳著地上的泥土,動作細致得如同進行一場精細的手術。長時間的專注讓她的眼睛感到疲勞,她不得不時不時停下來休息片刻。
“換我來吧!”葉宵戴上手套,走上前。
沈梨默默將手裏的鹿骨簽子遞給葉宵,然後坐在一邊打開隨身攜帶的水壺喝水休息。
沈梨和葉宵輪流上陣,挖了將近半天時間,仍沒完成。葉宵隻能在不遠處搭起了帳篷生了火,沈梨則用帶來的鍋具打水。兩人短暫休息後,趁著天色尚未完全暗下來,又繼續忙碌了一會兒。
晚上的森林危機四伏,時不時有狼熊之類的野獸,沈梨和葉宵輪流休息,幸運地度過了一晚。
經過兩天的不懈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們成功挖到了兩根野參,看大小與上次賣掉的人參相仿,沈梨根據老先生給的采參秘籍斷定這也是兩根八九年的參。
由於挖參技術的提升,這次的挖掘工作不僅更快,而且更加完整,沈梨有信心能賣更多的錢。
她們用濕苔蘚將人參包裹好,然後返迴了小屋。在河邊,吃過晚飯的二人清洗著這兩天穿髒的衣服。
沈梨一邊揉搓著衣服,一邊幻想著如何使用即將到手的卡幣,仿佛它們已經在口袋一般。葉宵無奈地搖頭。
第二天一早,她們帶上人參就出發去了宋莊。
田裏的野草像是除不盡一般,隔幾天就冒出一些頭頭來,它們生命力旺盛,生長速度也讓人驚歎,而且似乎總是能在莊稼間找到生存的空間,不斷地與禾苗爭奪養分,真的是“可惡至極”!
葉宵和沈梨從宋莊迴來的幾天,都忙著在田裏跟野草做鬥爭,去年隻種了一點紅豆和高粱,種植麵積小,一個人也忙的開,今年作物多了,地開的也多了,兩個人竟然也忙的暈頭轉向。
除草是個需要耐心和力氣兼具的活,在沒有科技的幹預下,隻能手動除掉,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葉宵和沈梨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幾天,終於在腰腿報廢前搞定了。
“怪不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隻靠一雙手真的效率太低了!”沈梨說的咬牙切齒。
好在有了去年的種植經驗,菜園子裏的蔬菜長勢喜人,辣椒和黃瓜都順利開花,南瓜的秧苗也在茁壯成長。很多事情在積累了經驗之後確實能夠事半功倍,這讓葉宵感到一絲欣慰。
沈梨從宋莊帶迴的五包種子盲盒,被葉宵精心挑選了一塊靠近小河河床的平地進行單獨種植。現在,這些種子中已有三種植物順利發芽,長出了秧苗,這個結果讓葉宵感到驚喜,她原本對這些未知的種子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其中,長勢最好的是茄子,這種蔬菜在葉宵的記憶中並不陌生。她的祖母曾在菜園裏種植,葉宵對茄子的特征了如指掌。茄子的葉子呈長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正麵是深綠色,背麵顏色稍淺,脈絡清晰,開紫色的花。茄子不僅美味,而且秋天時可以曬幹儲存,這讓葉宵對它們充滿了期待。
另一種秧苗生長緩慢,看起來纖細瘦小,葉子細長如羽毛,邊緣有鋸齒,開著黃色的小花。葉宵猜測這可能是某種番茄,盡管她無法確定是大番茄還是小番茄,但她知道無論是哪種,最終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最後一種植物葉宵就不認識了,她猜測這大概是什麽瓜類,因為隻開了花還沒有結果,所以具體是什麽還不得而知。隻是看著秧苗的樣子,跟南瓜、角瓜之類的有些相似。葉宵隔幾天就要去看一眼,她非常好奇這究竟是什麽東西。
午後,陽光熱烈地灑在大地上,樹葉都被曬得微微卷起。夏天的腳步似乎快了許多。
這幾天下雨下的極少,河邊的日曬充足,陽光如金色的紗幔般熱烈地籠罩著大地,熱辣的天氣使得這些秧苗有些無精打采,葉宵不得不提了個水桶,準備從河邊提點水去澆灌。
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葉宵在河邊彎腰,正準備汲水時,不經意間的一瞥讓她發現了河中的小驚喜——幾隻河蝦在水中靈活地遊動。這些河蝦幾乎透明,它們在水中的舞動顯得格外輕盈,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葉宵眼中的美味。
葉宵小心翼翼地提起水桶,生怕驚擾了這些小生物,然後迅速而輕巧地離開了河邊,朝著家的方向奔去,一路上激動的心情讓她的腳步顯得格外急促。
“沈梨,沈梨!快出來呀,有蝦!”葉宵的唿喊聲中充滿了興奮。
沈梨從午睡中被驚醒,迷迷糊糊地迴應:“什麽瞎?”
葉宵沒有時間解釋,她急切地拉起沈梨的手,激動地說:“河蝦!就在河邊,我仔細看了,還挺多的。我們弄個捕網吧,肯定能捉到好多!”
沈梨一聽是河蝦,立刻精神了起來,她對這種鮮美的河鮮也是情有獨鍾。
兩人迅速行動起來,找來了製作捕蝦工具所需的材料。沈梨動作麻利,她找來一根粗樹枝,將樹枝的枝杈削去,使其變得光滑筆直,這樣網兜的把手就有了。葉宵挑了一塊廢棄的紗窗布,裁了一塊,用針線縫製成了一個網兜。沈梨將紗網固定在樹枝的一端,用繩子緊緊綁牢,一個簡易的捕蝦工具就這樣完成了。
帶著新製成的捕蝦網,她們滿懷期待地迴到了河邊。
沈梨挽起褲腿,拿著網踏入河中,河水的涼意讓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果然沒到三伏天河水還是很冰冷。她極為小心地緩緩涉水,每一個動作都輕緩至極,生怕把這些小東西們嚇跑了。葉宵在岸邊緊張地看著,小聲提醒道:“輕點,輕點,千萬別把它們嚇跑了。”沈梨微微抿著嘴,擺擺手,意思是“知道了知道了”。
河蝦喜歡藏匿在淺灘的石頭底下,沈梨的眼睛像探測儀一樣在水中搜尋著它們的蹤跡。突然,她發現一塊石頭旁的水草在微微晃動,定睛一看,幾隻透明的小河蝦正躲在水草下嬉戲。她緩緩地、極其輕柔地靠近,左手輕輕搬開石塊,右手迅速將捕網伸入水中。然而,河蝦們太過機靈,尾巴一擺,瞬間就溜走了。
沈梨心中掠過一絲懊惱,葉宵也露出遺憾的神色。
“我幫你搬開石頭,你隻負責撈就是了。”葉宵見沈梨沒有得手,決定也加入戰場,她一邊將褲腿挽到小腿上方,一邊向沈梨提議。
沈梨點頭同意,兩人一起低頭在河裏尋找河蝦。不久,葉宵發現了一群河蝦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嬉戲。她心中一陣狂喜,招招手對沈梨示意後,便慢慢地、悄悄地靠近。葉宵的每一個動作都謹慎到了極致,連唿吸都刻意放輕了許多。
當距離恰到好處時,葉宵小聲地開始了倒計時:“3、2、1!”
話音一落,葉宵迅速搬起石頭,沈梨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捕網猛地插入水中,然後又迅速提起。
雖然有兩條“漏網之蝦”機靈地跑走了,但是沈梨的網裏此次也有了收獲。
葉宵用河邊的水桶裏打了半桶水,將撈到的蝦丟了進去。
“1、2、3、4、5、6……”沈梨站在桶邊數著,“這一網竟然捕了六隻,收獲不錯啊!”
“再來兩網湊一盤!”葉宵已經在腦子裏閃過好幾種蝦的吃法了。
聽到葉宵說到煮蝦,沈梨瞬間就幹勁十足了,她抄起網兜,眼睛在河裏不斷掃視。
一直撈了小半桶蝦,二人才停下。沈梨覺得不過癮,又抄著網在河裏撈了一會,竟撈上來一兜小魚,其中有一些銀白色小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看起來非常漂亮。
“這是什麽魚?”葉宵看著網兜裏巴掌大亮閃閃的魚,問沈梨。
“大概是白條魚,繁殖能力強,肉多刺少,味道鮮美。以前因為太好抓,差點被人抓絕了。沒想到末世後,人少了,這種魚竟然多了起來,還長這麽大。”沈梨一邊說,一邊將魚也丟進水桶裏。
沈梨和葉宵帶著滿載而歸的水桶,開開心心地迴到了小屋。
沈梨在廚房裏找來一個盆,打了半盆水後,搬了個板凳坐在小屋門口,開始用剪刀熟練地處理起魚蝦。葉宵則忙碌著煮飯,兩人一如既往地分工合作,默契十足。
小屋前種植的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讓小屋變得更有“家”的感覺。
沈梨仔細地去除魚的鱗片、腮和內髒,蝦則去頭去殼,隻留下潔白的蝦肉。處理完畢後,沈梨將裝有魚蝦的盆交給了葉宵。
葉宵穿上那件洗得發白的碎花的布圍裙,上麵還沾著些舊日的油漬。她把新鮮的魚肉和蝦肉放在了老榆木的案板上。魚肉潔白細膩,蝦肉淡粉且富有彈性,新鮮可見。她拿起菜刀,刀與菜板碰撞,發出節奏分明的“當當當”,像是舊時鍾樓裏的鍾聲,節奏分明,鏗鏘有力。幾下的功夫,那些魚肉就被切成了均勻的小塊。
接著,葉宵從櫥櫃中取出石臼,她將切好的魚塊和蝦肉放入其中,用石杵反複搗碎,直至變成細膩的肉泥。她用手指輕輕一抹,檢查肉泥的質地,那手感如同上好的綢緞,讓她感到滿意。
葉宵在西廂房的小爐子上生起火,將小鍋坐在爐圈上,鍋中加水並放入泡發的香菇塊。爐火旺盛,像是貪婪的舌頭,舔舐著鍋底,鍋中的水很快開始沸騰。
她開始搓丸子,用手擠出一個個均勻、光滑的丸子,輕輕放入微冒泡的水中。那些丸子在水中翻滾,逐漸變得緊實,像是有了生命,漂浮在鍋裏。接著,葉宵加入了一把洗好的茭菜葉子,待水再次沸騰,一鍋香菇丸子野菜湯便完成了。
沈梨和葉宵每人六個丸子,裝在兩個敞口的鬥笠型大花碗裏,端上了桌。魚丸湯冒著熱氣,散發出魚肉的鮮美,引人垂涎。這頓簡單的晚餐,不僅填飽了肚子,更溫暖了心靈,是對他們辛勤勞作最好的迴報。
丸湯在碗裏冒著熱氣,每一縷都帶著魚肉鮮嫩的氣味,勾著沈梨的味蕾。她用嘴輕輕吹了吹,然後用勺子舀起一個魚丸,那魚丸彈性十足,帶著河蝦的鮮美,讓她忍不住閉上了眼睛,細細品味。
湯鮮味美,沈梨和葉宵吃的忘乎所以。
今年的夏天,沈梨幾乎沒有下網去撈魚,主要原因是現階段她們沒有多餘的鹽用來醃製肉類,一次性捕捉太多的魚很難儲存。所以她每日隻是下幾個魚籠子碰運氣,所以今天的魚丸對於沈梨和葉宵來說,是很久沒吃過的美味了。
自從上次采參後,沈梨對其他事情都失去了興趣,去年天天早出晚歸的往山裏鑽下套索獵雞捕兔,今年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種田和采參上麵。
醫院老先生給的那兩頁“采參秘籍”沈梨幾乎快倒背如流了,她甚至不知道從哪裏找出來了去年獵的那頭雪鹿的一塊骨頭,磨了幾根挖參的簽子——看起來像簪子一樣的,隻是更扁一點。至於好不好用,那就得試試才知道了。
一轉眼又過去了三天,跟賣洗發水的小黎約定取鬆油燈的日子就快到了。沈梨和葉宵又去了一次南山——就是上次他們采參的地方。這次她們帶了帳篷和一些鍋具,她們計劃著如果找到參就在外麵住一夜,畢竟按照上次的經驗來說,其實挖參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精細活。
得益於上次采參的經驗以及老先生的技術指導,這次的找參過程比之前順利了許多。在上次挖參地點附近的短坡下,沈梨再次發現了人參的蹤跡。她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撥開周圍的雜草,生怕損傷到人參的任何一根須根。隨後,沈梨取出準備好的鹿骨簽子,開始極其謹慎地清理人參周圍的泥土。
她全神貫注地一點一點地摳著地上的泥土,動作細致得如同進行一場精細的手術。長時間的專注讓她的眼睛感到疲勞,她不得不時不時停下來休息片刻。
“換我來吧!”葉宵戴上手套,走上前。
沈梨默默將手裏的鹿骨簽子遞給葉宵,然後坐在一邊打開隨身攜帶的水壺喝水休息。
沈梨和葉宵輪流上陣,挖了將近半天時間,仍沒完成。葉宵隻能在不遠處搭起了帳篷生了火,沈梨則用帶來的鍋具打水。兩人短暫休息後,趁著天色尚未完全暗下來,又繼續忙碌了一會兒。
晚上的森林危機四伏,時不時有狼熊之類的野獸,沈梨和葉宵輪流休息,幸運地度過了一晚。
經過兩天的不懈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們成功挖到了兩根野參,看大小與上次賣掉的人參相仿,沈梨根據老先生給的采參秘籍斷定這也是兩根八九年的參。
由於挖參技術的提升,這次的挖掘工作不僅更快,而且更加完整,沈梨有信心能賣更多的錢。
她們用濕苔蘚將人參包裹好,然後返迴了小屋。在河邊,吃過晚飯的二人清洗著這兩天穿髒的衣服。
沈梨一邊揉搓著衣服,一邊幻想著如何使用即將到手的卡幣,仿佛它們已經在口袋一般。葉宵無奈地搖頭。
第二天一早,她們帶上人參就出發去了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