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在一旁說:“好了好了,別光顧著說話,我去準備飯菜,今天咱一家人好好聚聚。”說著便往灶房走去。
田青青忙跟上去:“娘,我來幫您。”
李氏在灶房裏忙碌著,鍋裏燉著的老鴨竹筍湯正“咕嚕咕嚕”地翻滾著,濃鬱的香味彌漫在整個灶房。旁邊的案板上,切好的臘肉和蒜苗擺放得整整齊齊,色澤誘人。”
李氏轉身看了看閨女,臉上滿是笑意,“你這孩子,大過年的,迴來就該好好歇著。”
田青青卻已經熟練地在灶膛前蹲下,拿起火鉗開始撥弄柴火,“娘,我在家也常做飯呢,幫您幹些活,咱們還能聊聊天。”
李氏聽了,樂嗬嗬地點了點頭,然後一邊翻炒著臘肉,一邊和田青青聊著家常,“閨女,在婆家過得咋樣啊?女婿對你好不好?”
田青青往灶膛裏添了幾根柴,火苗躥得更高了,“娘,我跟你說,石頭哥可疼我了,家裏重活累活他都搶著幹。”
李氏笑著說:“那就好,別啥都自己扛,這男人啊,平日裏你就得多使喚使喚他,他才會疼媳婦。不過,你也得好好待人家,夫妻嘛,就得相互扶持。”
田青青點點頭:“娘,知道了,我心裏有著數呢。”
“娘,您這老鴨竹筍湯咋燉得這麽香啊,肯定有啥秘訣吧?”田青青好奇地問。
李氏笑了笑:“這湯啊,關鍵就在這老鴨子得先焯水去腥,竹筍得提前泡發好,然後燒開後用小火慢燉,把那鮮味都熬出來。
灶房裏,母女倆一邊忙碌著,一邊聊著家常。
這邊,趙石頭三人在屋裏也聊得熱火朝天。田老漢傳授著一些耕種的經驗:“女婿啊,這地啊,得勤翻著,肥料也得施足了,還有那莊稼的病蟲害,平日裏也得多留意……”
趙石頭認真地聽著,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疑問,田老漢都一一耐心解答。
而李大妮則在一旁整理著田青青帶來的東西,嘴裏念叨著:“這傻丫頭,就是心細,心裏惦記著咱們。”
不多時,飯菜做好了,香味便彌漫了整個屋子。田青青幫忙把菜端上桌,桌子上擺著一大碗老鴨燉竹筍,一大碗臘肉炒蒜苗,一大碗紅燒肉走了出上,一大碗餃子,一大碗炒白菜。
李氏最後端來一鍋大米飯放在桌子上:“青青,女婿,來嚐嚐這紅燒肉,這可是用你們剛買的五花肉做的。”
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心的吃著這頓團圓飯。田青青夾了一塊紅燒肉放到趙石頭碗裏:“石頭哥,你嚐嚐,娘做的紅燒肉可香了。”
趙石頭嚐了一口,讚歎道:“嶽母做的紅燒肉味道確實香,這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田家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飯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在屋內迴蕩,田家這頓初二的團圓飯吃得格外溫馨。
陽光正好,灑在田家的小院裏,透著絲絲暖意。田老漢坐在院子裏曬太陽,田勇和趙石頭陪著他,三個人繼續閑聊著。
趙石頭目光看向田勇,笑著問道:“大哥,你在縣裏周記拉麵館學了三個月的手藝,如今學得咋樣了?能不能開店當師傅啊?”
田勇微微挺直腰杆,臉上透著自信與沉穩:“妹夫啊,這拉麵的手藝,我雖不敢說已登峰造極,但也學了個七七八八。揉麵的勁道、熬湯的火候、調汁的訣竅,我都用心琢磨了。隻是,開店畢竟不是小事,需從長計議。我琢磨著,等這十五已過,就去鎮上擺個麵攤。一來,能多練練手,積累些人氣;二來,也可摸摸鎮上食客的口味喜好,為日後開店打好根基,也最為穩妥。”
趙石頭聽得連連點頭:“大哥所言極是。這做生意呀,穩妥為上。在鎮上擺麵攤,成本低,風險小,等有了穩定客源,再開店也不遲。”
言罷,趙石頭又轉向田老漢:“嶽父,我聽青青說,您打算建房子?到時候我過來幫忙,有啥事,您就盡管說,我定當竭盡全力。”
田老漢臉上笑意漸濃,樂嗬嗬地笑著說道:“對啊,眼看咱這日子越過越好了,如今這老房子雖說也能住,但畢竟破舊了些。我打算三月份就動工,到時候,建五間青磚大瓦房。以後咱一家人住得也寬敞舒適些,在村裏也算個體麵人家。”
趙石頭興致勃勃:“嶽父,建這青磚大瓦房可氣派。您對這房子的樣式、布局可有啥想法?”
田老漢手撫胡須,緩緩說道:“我想著,中間是堂屋,寬敞明亮,用來招待客人、平時用來吃飯。東邊兩間做臥室,一間我和你嶽母住,一間給大哥大嫂住,西邊兩間,一間做孫子或者孫女住,一間做客房你和青青迴來有個落腳的地方。院子裏呢,要挖個水井,然後做個灶房,再搭個雞棚、鴨棚,養些豬。”
趙石頭腦海中浮現出那青磚大瓦房的模樣,不禁讚道:“嶽父這規劃甚是周全。隻是這建房的材料、工匠,您可都安排好了?”
田老漢點頭:“這材料方麵,我已去鎮上問過幾家磚窯和木材行。青磚就選鎮上老李家窯廠的,那磚質地堅實,色澤均勻。木材嘛,找了後山的王木匠幫忙挑選,他對木材最是在行。工匠的話,村裏的幾個老師傅手藝精湛,我已和他們打過招唿,到時候請他們來幫忙。”
田勇在一旁插言:“爹,這建房可是個苦力活,雖說有工匠,但有些零碎活兒咱們也得搭把手。大妮現在又懷著孕,幫不了啥子忙,看來我這麵攤的事兒,得往後推一推,隻能瞅著空閑去。”
趙石頭忙道:“大哥,你放心去忙麵攤的事。建房這邊,我多出些力。我年輕,有的是力氣。”
田老漢樂嗬嗬地看著兒子和女婿,心裏欣慰不已:“你們都有心了。這建房期間,少不了要麻煩鄰裏鄉親。咱得準備些好酒好菜,答謝人家。”
趙石頭應道:“嶽父說得對。這人情往來不可疏忽。”
田勇笑道:“有妹夫幫忙,爹這建房之事定會順遂。等房子建好了,我這麵攤生意也做起來了,咱們家的日子啊,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趙石頭也笑著點點頭:“是啊,大哥。到時候你這麵攤在咱鎮上可就出了名,嶽父嶽母以後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田青青忙跟上去:“娘,我來幫您。”
李氏在灶房裏忙碌著,鍋裏燉著的老鴨竹筍湯正“咕嚕咕嚕”地翻滾著,濃鬱的香味彌漫在整個灶房。旁邊的案板上,切好的臘肉和蒜苗擺放得整整齊齊,色澤誘人。”
李氏轉身看了看閨女,臉上滿是笑意,“你這孩子,大過年的,迴來就該好好歇著。”
田青青卻已經熟練地在灶膛前蹲下,拿起火鉗開始撥弄柴火,“娘,我在家也常做飯呢,幫您幹些活,咱們還能聊聊天。”
李氏聽了,樂嗬嗬地點了點頭,然後一邊翻炒著臘肉,一邊和田青青聊著家常,“閨女,在婆家過得咋樣啊?女婿對你好不好?”
田青青往灶膛裏添了幾根柴,火苗躥得更高了,“娘,我跟你說,石頭哥可疼我了,家裏重活累活他都搶著幹。”
李氏笑著說:“那就好,別啥都自己扛,這男人啊,平日裏你就得多使喚使喚他,他才會疼媳婦。不過,你也得好好待人家,夫妻嘛,就得相互扶持。”
田青青點點頭:“娘,知道了,我心裏有著數呢。”
“娘,您這老鴨竹筍湯咋燉得這麽香啊,肯定有啥秘訣吧?”田青青好奇地問。
李氏笑了笑:“這湯啊,關鍵就在這老鴨子得先焯水去腥,竹筍得提前泡發好,然後燒開後用小火慢燉,把那鮮味都熬出來。
灶房裏,母女倆一邊忙碌著,一邊聊著家常。
這邊,趙石頭三人在屋裏也聊得熱火朝天。田老漢傳授著一些耕種的經驗:“女婿啊,這地啊,得勤翻著,肥料也得施足了,還有那莊稼的病蟲害,平日裏也得多留意……”
趙石頭認真地聽著,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疑問,田老漢都一一耐心解答。
而李大妮則在一旁整理著田青青帶來的東西,嘴裏念叨著:“這傻丫頭,就是心細,心裏惦記著咱們。”
不多時,飯菜做好了,香味便彌漫了整個屋子。田青青幫忙把菜端上桌,桌子上擺著一大碗老鴨燉竹筍,一大碗臘肉炒蒜苗,一大碗紅燒肉走了出上,一大碗餃子,一大碗炒白菜。
李氏最後端來一鍋大米飯放在桌子上:“青青,女婿,來嚐嚐這紅燒肉,這可是用你們剛買的五花肉做的。”
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心的吃著這頓團圓飯。田青青夾了一塊紅燒肉放到趙石頭碗裏:“石頭哥,你嚐嚐,娘做的紅燒肉可香了。”
趙石頭嚐了一口,讚歎道:“嶽母做的紅燒肉味道確實香,這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田家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飯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在屋內迴蕩,田家這頓初二的團圓飯吃得格外溫馨。
陽光正好,灑在田家的小院裏,透著絲絲暖意。田老漢坐在院子裏曬太陽,田勇和趙石頭陪著他,三個人繼續閑聊著。
趙石頭目光看向田勇,笑著問道:“大哥,你在縣裏周記拉麵館學了三個月的手藝,如今學得咋樣了?能不能開店當師傅啊?”
田勇微微挺直腰杆,臉上透著自信與沉穩:“妹夫啊,這拉麵的手藝,我雖不敢說已登峰造極,但也學了個七七八八。揉麵的勁道、熬湯的火候、調汁的訣竅,我都用心琢磨了。隻是,開店畢竟不是小事,需從長計議。我琢磨著,等這十五已過,就去鎮上擺個麵攤。一來,能多練練手,積累些人氣;二來,也可摸摸鎮上食客的口味喜好,為日後開店打好根基,也最為穩妥。”
趙石頭聽得連連點頭:“大哥所言極是。這做生意呀,穩妥為上。在鎮上擺麵攤,成本低,風險小,等有了穩定客源,再開店也不遲。”
言罷,趙石頭又轉向田老漢:“嶽父,我聽青青說,您打算建房子?到時候我過來幫忙,有啥事,您就盡管說,我定當竭盡全力。”
田老漢臉上笑意漸濃,樂嗬嗬地笑著說道:“對啊,眼看咱這日子越過越好了,如今這老房子雖說也能住,但畢竟破舊了些。我打算三月份就動工,到時候,建五間青磚大瓦房。以後咱一家人住得也寬敞舒適些,在村裏也算個體麵人家。”
趙石頭興致勃勃:“嶽父,建這青磚大瓦房可氣派。您對這房子的樣式、布局可有啥想法?”
田老漢手撫胡須,緩緩說道:“我想著,中間是堂屋,寬敞明亮,用來招待客人、平時用來吃飯。東邊兩間做臥室,一間我和你嶽母住,一間給大哥大嫂住,西邊兩間,一間做孫子或者孫女住,一間做客房你和青青迴來有個落腳的地方。院子裏呢,要挖個水井,然後做個灶房,再搭個雞棚、鴨棚,養些豬。”
趙石頭腦海中浮現出那青磚大瓦房的模樣,不禁讚道:“嶽父這規劃甚是周全。隻是這建房的材料、工匠,您可都安排好了?”
田老漢點頭:“這材料方麵,我已去鎮上問過幾家磚窯和木材行。青磚就選鎮上老李家窯廠的,那磚質地堅實,色澤均勻。木材嘛,找了後山的王木匠幫忙挑選,他對木材最是在行。工匠的話,村裏的幾個老師傅手藝精湛,我已和他們打過招唿,到時候請他們來幫忙。”
田勇在一旁插言:“爹,這建房可是個苦力活,雖說有工匠,但有些零碎活兒咱們也得搭把手。大妮現在又懷著孕,幫不了啥子忙,看來我這麵攤的事兒,得往後推一推,隻能瞅著空閑去。”
趙石頭忙道:“大哥,你放心去忙麵攤的事。建房這邊,我多出些力。我年輕,有的是力氣。”
田老漢樂嗬嗬地看著兒子和女婿,心裏欣慰不已:“你們都有心了。這建房期間,少不了要麻煩鄰裏鄉親。咱得準備些好酒好菜,答謝人家。”
趙石頭應道:“嶽父說得對。這人情往來不可疏忽。”
田勇笑道:“有妹夫幫忙,爹這建房之事定會順遂。等房子建好了,我這麵攤生意也做起來了,咱們家的日子啊,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趙石頭也笑著點點頭:“是啊,大哥。到時候你這麵攤在咱鎮上可就出了名,嶽父嶽母以後也可以享享清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