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將醬骨頭盛放在一個大盤子裏,那骨頭熱氣騰騰,散發著濃鬱的醬香與肉香。
趙石頭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骨頭,輕輕一咬,肉骨分離,鮮嫩的肉入口即化,那醇厚的味道在口中散開,他不禁豎起大拇指,含糊不清地說道:“青青,這醬骨頭越啃越香,簡直是人間美味啊!咱能吃下一整頭豬嘞。”
田青青看著趙石頭那狼吞虎咽的模樣,笑著說:“你呀,慢些吃,還多著呢,又沒人跟你搶。”
田青青又把熱好的雞湯,紅燒肉和餃子端上桌,一一擺好。
紅燒肉色澤紅亮,肥瘦相間,每一塊都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醬豬骨燉得十分入味,骨頭都被醬汁染成了深褐色,肉筋軟糯,輕輕一咬就脫骨。
“青青,這一年跟著我吃苦了!咱們終於也能好好過個年了。”趙石頭拉著田青青的手說道。
“不苦,有你在身邊,做什麽都值得。”田青青眼中閃著淚光,幸福地看著趙石頭。
“青青, 來,咱們先吃點餃子,這餃子寓意著團圓。”趙石頭夾起一個餃子,喂到田青青嘴邊。
田青青笑著咬了一口,餃子的香味在口中散開。兩人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餃子,感受著這濃濃的年味兒和彼此的愛意。
飯後,田青青靠在趙石頭的肩上,輕聲說道。“新的一年,希望咱們能一直這樣平平安安,幸福甜蜜,不離不棄,相伴到老。”
“會的,我會永遠在一起,咱們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趙石頭緊緊握著田青青的手,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初二清晨,雞鳴聲劃破了冬日的寧靜。
趙石頭早早便起身,灶房裏爐火正旺,鍋裏煮著的餃子上下翻騰。他熟練地添著柴火,時不時揭開鍋蓋查看,氤氳的熱氣彌漫在整個灶房。
房內,田青青也沒閑著,她仔細地收拾著迴娘家要帶的東西。將精心準備的一包酥餅、一包糕點、一包幹蘑菇、一包幹木耳、一包紅糖仔、又拿出兩雙棉鞋,這都是她趁著農閑時光一針一線納製而成,厚實又暖和。
兩斤米酒也被穩穩地放置一旁,隨後她又特意為大嫂李大妮包了些紅棗,逐一放進竹筐之中。
不多時,餃子煮好了,熱氣騰騰地端上了桌。趙石頭走進屋來,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青青,餃子好了,快趁熱吃。”
田青青抬眸,看著眼前這個樸實的男人,心中滿是愛意:“你也快坐下。”
兩人相對而坐,吃著餃子,雖沒有過多的言語,但這平淡中的溫馨卻如同這餃子的熱氣,彌漫在整個屋子。
吃完餃子,趙石頭換上了那件藍色的新棉袍,整個人顯得精神抖擻。
田青青也穿上了淺黃色繡著迎春花的新棉袍,那迎春花仿佛在這冬日裏提前綻放,襯得她越發嬌豔動人。
趙石頭背上竹筐,田青青鎖好院門,兩人便踏上了迴小河村娘家的路。
一路上,田青青的心情格外舒暢,她時而看看路邊已經幹枯的草叢,時而和趙石頭分享著小時候在娘家的趣事。
趙石頭則靜靜地聽著,時不時地迴應幾句,目光始終溫柔地落在田青青身上。
路過小河村屠夫家時,田青青眼眸一亮,說道:“石頭哥,咱們去買些五花肉吧,娘做的紅燒肉可香了,咱們帶些迴去,也讓他們解解饞。”
趙石頭點頭稱是,兩人走進屠夫家。那屠夫正揮舞著大刀剁肉,見他們前來,熱情地招唿道:“喲,這不是田家閨女嘛,大年初二迴娘家呐。”
田青青笑著迴應:“是啊,張大叔,給我們來三斤五花肉吧。”
張屠夫熟練地割下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稱了稱:“正好三斤,田家閨女,這肉可新鮮著嘞。”
趙石頭付了錢,接過肉,張屠夫還額外送了些豬下水,說是給他們添個菜。兩人便繼續朝著田家走去。離田家越來越近,田青青的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心中滿是對娘家人的思念與牽掛。
趙石頭看著她,嘴角微微上揚,輕聲道:“別急,咱這不是快到了嘛。”
不一會兒,田家那熟悉的小院便出現在眼前。還未進門,田青青就高聲喊道:“爹,娘,大哥,大嫂,我們迴來啦!”
院子裏頓時熱鬧起來,田老漢從屋裏走出來,臉上帶著笑:“哎呀,閨女,女婿,你們可算迴來了。”
李氏也迎了出來,拉著田青青的手,嗔怪道:“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閨女啊,可把娘想壞了,這一路冷不冷啊?”
田勇和李大妮也從屋裏出來,大哥田勇笑著說:“妹夫,一路辛苦了。”
趙石頭忙不迭地行禮:“嶽父嶽母,大哥大嫂,新年好。”
李大妮笑了笑,又嗔怪道:“妹妹,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這一路冷不冷啊?”
田青青笑著搖頭,趙石頭則趕忙將竹筐取下,遞上禮物,說道:“爹,娘,這是我們給您二位帶的一點心意。”
眾人簇擁著田青青和趙石頭進了屋。
田青青將竹筐裏的東西一一拿出來:“爹,這是給您的棉鞋,娘,這是您的,還有這酥餅、糕點、紅糖,娘您平日裏多喝點紅糖水。大哥,這酒給您,大嫂,這紅棗您拿著。”
眾人看著這些禮物,心裏滿是歡喜。田老漢笑著說:“閨女啊,迴來就好,還帶這麽多東西。”
李大妮走上前,拉著田青青的手說:“青青啊,你這新棉袍可真好看,這繡工,怕是費了不少心思吧。”
田青青笑著說:“大嫂,這是我自己繡著玩的,您要是喜歡,我下次也給您繡一件。”
李大妮忙擺手:“大嫂可沒你水靈靈的模樣,你這一穿啊,整個人都跟仙女似的。”
田勇看著趙石頭說:“妹夫,今年收成咋樣啊?”
趙石頭笑著道:“大哥,托您的福,今年收成還不錯,地裏的莊稼長得都挺好,日子也算過得去。”
田勇點點頭:“那就好,咱莊稼人,就盼著地裏有個好收成。”
趙石頭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骨頭,輕輕一咬,肉骨分離,鮮嫩的肉入口即化,那醇厚的味道在口中散開,他不禁豎起大拇指,含糊不清地說道:“青青,這醬骨頭越啃越香,簡直是人間美味啊!咱能吃下一整頭豬嘞。”
田青青看著趙石頭那狼吞虎咽的模樣,笑著說:“你呀,慢些吃,還多著呢,又沒人跟你搶。”
田青青又把熱好的雞湯,紅燒肉和餃子端上桌,一一擺好。
紅燒肉色澤紅亮,肥瘦相間,每一塊都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醬豬骨燉得十分入味,骨頭都被醬汁染成了深褐色,肉筋軟糯,輕輕一咬就脫骨。
“青青,這一年跟著我吃苦了!咱們終於也能好好過個年了。”趙石頭拉著田青青的手說道。
“不苦,有你在身邊,做什麽都值得。”田青青眼中閃著淚光,幸福地看著趙石頭。
“青青, 來,咱們先吃點餃子,這餃子寓意著團圓。”趙石頭夾起一個餃子,喂到田青青嘴邊。
田青青笑著咬了一口,餃子的香味在口中散開。兩人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餃子,感受著這濃濃的年味兒和彼此的愛意。
飯後,田青青靠在趙石頭的肩上,輕聲說道。“新的一年,希望咱們能一直這樣平平安安,幸福甜蜜,不離不棄,相伴到老。”
“會的,我會永遠在一起,咱們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趙石頭緊緊握著田青青的手,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初二清晨,雞鳴聲劃破了冬日的寧靜。
趙石頭早早便起身,灶房裏爐火正旺,鍋裏煮著的餃子上下翻騰。他熟練地添著柴火,時不時揭開鍋蓋查看,氤氳的熱氣彌漫在整個灶房。
房內,田青青也沒閑著,她仔細地收拾著迴娘家要帶的東西。將精心準備的一包酥餅、一包糕點、一包幹蘑菇、一包幹木耳、一包紅糖仔、又拿出兩雙棉鞋,這都是她趁著農閑時光一針一線納製而成,厚實又暖和。
兩斤米酒也被穩穩地放置一旁,隨後她又特意為大嫂李大妮包了些紅棗,逐一放進竹筐之中。
不多時,餃子煮好了,熱氣騰騰地端上了桌。趙石頭走進屋來,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青青,餃子好了,快趁熱吃。”
田青青抬眸,看著眼前這個樸實的男人,心中滿是愛意:“你也快坐下。”
兩人相對而坐,吃著餃子,雖沒有過多的言語,但這平淡中的溫馨卻如同這餃子的熱氣,彌漫在整個屋子。
吃完餃子,趙石頭換上了那件藍色的新棉袍,整個人顯得精神抖擻。
田青青也穿上了淺黃色繡著迎春花的新棉袍,那迎春花仿佛在這冬日裏提前綻放,襯得她越發嬌豔動人。
趙石頭背上竹筐,田青青鎖好院門,兩人便踏上了迴小河村娘家的路。
一路上,田青青的心情格外舒暢,她時而看看路邊已經幹枯的草叢,時而和趙石頭分享著小時候在娘家的趣事。
趙石頭則靜靜地聽著,時不時地迴應幾句,目光始終溫柔地落在田青青身上。
路過小河村屠夫家時,田青青眼眸一亮,說道:“石頭哥,咱們去買些五花肉吧,娘做的紅燒肉可香了,咱們帶些迴去,也讓他們解解饞。”
趙石頭點頭稱是,兩人走進屠夫家。那屠夫正揮舞著大刀剁肉,見他們前來,熱情地招唿道:“喲,這不是田家閨女嘛,大年初二迴娘家呐。”
田青青笑著迴應:“是啊,張大叔,給我們來三斤五花肉吧。”
張屠夫熟練地割下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稱了稱:“正好三斤,田家閨女,這肉可新鮮著嘞。”
趙石頭付了錢,接過肉,張屠夫還額外送了些豬下水,說是給他們添個菜。兩人便繼續朝著田家走去。離田家越來越近,田青青的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心中滿是對娘家人的思念與牽掛。
趙石頭看著她,嘴角微微上揚,輕聲道:“別急,咱這不是快到了嘛。”
不一會兒,田家那熟悉的小院便出現在眼前。還未進門,田青青就高聲喊道:“爹,娘,大哥,大嫂,我們迴來啦!”
院子裏頓時熱鬧起來,田老漢從屋裏走出來,臉上帶著笑:“哎呀,閨女,女婿,你們可算迴來了。”
李氏也迎了出來,拉著田青青的手,嗔怪道:“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閨女啊,可把娘想壞了,這一路冷不冷啊?”
田勇和李大妮也從屋裏出來,大哥田勇笑著說:“妹夫,一路辛苦了。”
趙石頭忙不迭地行禮:“嶽父嶽母,大哥大嫂,新年好。”
李大妮笑了笑,又嗔怪道:“妹妹,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這一路冷不冷啊?”
田青青笑著搖頭,趙石頭則趕忙將竹筐取下,遞上禮物,說道:“爹,娘,這是我們給您二位帶的一點心意。”
眾人簇擁著田青青和趙石頭進了屋。
田青青將竹筐裏的東西一一拿出來:“爹,這是給您的棉鞋,娘,這是您的,還有這酥餅、糕點、紅糖,娘您平日裏多喝點紅糖水。大哥,這酒給您,大嫂,這紅棗您拿著。”
眾人看著這些禮物,心裏滿是歡喜。田老漢笑著說:“閨女啊,迴來就好,還帶這麽多東西。”
李大妮走上前,拉著田青青的手說:“青青啊,你這新棉袍可真好看,這繡工,怕是費了不少心思吧。”
田青青笑著說:“大嫂,這是我自己繡著玩的,您要是喜歡,我下次也給您繡一件。”
李大妮忙擺手:“大嫂可沒你水靈靈的模樣,你這一穿啊,整個人都跟仙女似的。”
田勇看著趙石頭說:“妹夫,今年收成咋樣啊?”
趙石頭笑著道:“大哥,托您的福,今年收成還不錯,地裏的莊稼長得都挺好,日子也算過得去。”
田勇點點頭:“那就好,咱莊稼人,就盼著地裏有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