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姑娘神色溫和地問了句:“什麽時候來的?”
玉奴搖了搖頭:“奴婢不知。”
六姑娘忽然停下腳步,跟在後麵的玉奴,差一點就撞到了六姑娘的後背,“玉奴,你什麽時候,一問三不知了?”
她的語氣中,沒有一點責備,神色也沒有半分變化。
但,玉奴偏偏聽出了幾分,平淡的話語中,隱藏的失望。
她從小跟著六姑娘長大,她對六姑娘的脾氣,還是有幾分了解。
六姑娘看著對什麽事情都不上心,也不對什麽事情都不爭不搶。暗裏,六姑娘卻是個分毫不能出錯,做事考慮周全的人。
她能容忍她一次兩次出錯,完全是看在她從小伺候她的情分上。
若是換成了旁人……
玉奴不敢往下想,生生打了個冷戰,慌忙跪下賠禮:“奴婢錯了,請姑娘責罰。”
六姑娘歎息一聲:“罷了。”
她轉身往外走:“玉竹和我去吧,你今日就留在家裏,幫我照顧著院子吧。”
“是,”玉奴紅著眼眶站起來,站在院子裏,看著李姑娘帶著玉竹出去了。
“姑娘。”
去芙蓉院的路上,玉竹和李姑娘說話:
“您何必要罰玉奴姐姐?”
“這事,她是真的不知道。”
府上這麽多人,這麽多事,未必都事事知情。
總有疏忽的地方。
“她是我身邊的大丫頭,這府上一草一木,她都應該清楚。而不是我問了,她的迴答是不知道。”
這才是讓六姑娘生氣的地方。
這府上想要攀附巴結的人很多,隻要她稍稍留意些,就不會出現今日的紕漏。
玉竹有心替玉奴說情可說來說去,也隻是幹巴巴的一句:“興許,玉奴姐姐一時忙忘了,所以,所以,”
“你不必在為她解釋了。”
六姑娘目視前方,腳下不見絲毫淩亂:
“她是什麽性子,我最清楚不過了。”
“她啊,最近飄了。”
是啊,是掌家姑娘身邊最得臉的大丫頭。底下的人敬著、怕著,又巴結著。
讓玉奴的心境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如今,她借機用這事提醒提醒她,也是好的。
頓了頓,她又問道:“你呢?”
玉竹:“奴婢倒是知道一點。”
六姑娘:“說說看。”
玉竹:“聽說,這位姑娘是太太的養女。太太將她藏在了正院的小廚房裏,旁人都以為是府上稍微有點姿色的婢女。”
六姑娘眸色一沉:“還有嗎?”
玉竹搖了搖頭:“時間太短,其他的還沒打聽出來。”
隻是一瞬間,六姑娘的神色便又恢複如初,“這件事,到此為止。”
“為什麽?”
“這個所謂的養女,要麽,是專門給大哥準備。要麽,是按照父親的喜好,專門養出來的。這個養女,有點意思。”
六姑娘冷笑。
在大哥的身邊安插一個女子,既不顯眼,也不礙眼,還能幫著母親監視大哥,以及大哥後院的女人。
在父親身邊安插一個這樣的女子,不僅能分得父親的寵愛,還能拉起妾室之間的明爭暗鬥。到時,母親坐收漁翁之利。
母親步步為營,她要插一手,毀了母親的計劃,那便是不知好歹了。
玉竹葉似乎是明白了六姑娘話中的意思,應了一聲:“是,”便沉默地跟著六姑娘去了芙蓉院。
雖說這天氣不是很熱,可坐在芙蓉院正廳的管事們,熱的身上都是汗,濕噠噠地黏在身上,特別難受。
“這六姑娘什麽時候來啊?”
有人熱的吭哧吭哧,實在是受不住了,用袖子扇了幾下。
“應該快了吧?”
坐在門口,朝著外麵張望著的人,麵色發沉,對六姑娘的遲到,非常不滿。
又過了會兒,六姑娘才姍姍來遲:“我今日有事絆住了腳,來的晚了些。讓各位管事的久等了。”
六姑娘穩穩當當地坐在了正位上,接受了各位管事給他行禮:“見過六姑娘。”
“你們好。”
六姑娘說:
“眾位管事請坐。”
眾位管事依次落座。
“想必,姑娘已經看過了我們送過來的賬本了。”
坐在離六姑娘最近的那位管事,先開口說話:
“不知道,六姑娘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我們解答的。”
六姑娘喝了口茶,而後用帕子壓了壓唇角,“敢問,先生貴姓?”
男人道:“免貴姓宋,是江南謝記布莊的掌櫃。”
六姑娘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我昨晚,剛好看到了布莊的賬本,有一事不明,需要您來解惑。”
宋掌櫃:“姑娘請說。”
六姑娘從春桃捧著的賬本中,挑出了布莊的賬本,隨意翻了兩頁:
“我看這上麵寫著,今年二月份,江南暴雪,導致布匹積壓。布莊在二月份入賬,不過千兩。”
“可是,我翻看了朝堂上管著記錄各地天氣的冊子,並未發現江南暴雪一事。”
“而且。”
六姑娘又把其餘幾本賬冊拿過來,攤開了在幾位管事麵前。
指著寫在同一處,卻在不同頁的記錄內容,
“這裏記載的二月,這裏記載的是三月,而這裏,寫的是去歲十月和十二月。”
“江南、嶺南都下了雪。”
“可這朝廷記錄天氣的月份中,江南和嶺南,天幹物燥,什麽事情都沒有。”
六姑娘抬眸,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
“你們想要說,店裏的生意不好,但也要尋個別的理由才是。”
“何苦,讓茶室、食肆、酒坊,都用一樣的借口呢?”
眼見他們自己編織的借口,已經被六姑娘戳破,幾個人的臉上並不見慌張,“姑娘覺得,我們故意這麽寫,是為了做出那等昧下銀子的事情來?亦或者,是覺得我們做了兩個賬本,故意糊弄姑娘。”
他語氣沉了下去,似乎是夾雜著了許多的不滿和質問。
六姑娘輕笑:“我從未這麽想過。幾位管事,都是府上的老人。從老太爺在時,就幫著打理鋪子了。對於幾位管事,父親信得過,那我便信得過。”
聽到六姑娘這麽說,幾個人懸著的心便落下了,“這上麵寫的事情,都是真的。”
坐在宋管事身側,臉上滿是絡腮胡子,說話特別大聲的中年男人,高聲說道:“這幾年,江南那邊確實頻發天災。但不知為何,朝廷這邊卻一直粉飾太平。”
廟堂上的事情,不是他們幾個平民百姓能夠想明白。
“聽聞,江南知州上了許多折子,都杳無音信。”
他隨口提了一句。
六姑娘卻入了耳。
忽然想到了,晗哥兒昨日說的,他們寫了許多文章。但文章的內容大多是關於今上製定的國策。
那這國策上,有沒有可能是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消息?
玉奴搖了搖頭:“奴婢不知。”
六姑娘忽然停下腳步,跟在後麵的玉奴,差一點就撞到了六姑娘的後背,“玉奴,你什麽時候,一問三不知了?”
她的語氣中,沒有一點責備,神色也沒有半分變化。
但,玉奴偏偏聽出了幾分,平淡的話語中,隱藏的失望。
她從小跟著六姑娘長大,她對六姑娘的脾氣,還是有幾分了解。
六姑娘看著對什麽事情都不上心,也不對什麽事情都不爭不搶。暗裏,六姑娘卻是個分毫不能出錯,做事考慮周全的人。
她能容忍她一次兩次出錯,完全是看在她從小伺候她的情分上。
若是換成了旁人……
玉奴不敢往下想,生生打了個冷戰,慌忙跪下賠禮:“奴婢錯了,請姑娘責罰。”
六姑娘歎息一聲:“罷了。”
她轉身往外走:“玉竹和我去吧,你今日就留在家裏,幫我照顧著院子吧。”
“是,”玉奴紅著眼眶站起來,站在院子裏,看著李姑娘帶著玉竹出去了。
“姑娘。”
去芙蓉院的路上,玉竹和李姑娘說話:
“您何必要罰玉奴姐姐?”
“這事,她是真的不知道。”
府上這麽多人,這麽多事,未必都事事知情。
總有疏忽的地方。
“她是我身邊的大丫頭,這府上一草一木,她都應該清楚。而不是我問了,她的迴答是不知道。”
這才是讓六姑娘生氣的地方。
這府上想要攀附巴結的人很多,隻要她稍稍留意些,就不會出現今日的紕漏。
玉竹有心替玉奴說情可說來說去,也隻是幹巴巴的一句:“興許,玉奴姐姐一時忙忘了,所以,所以,”
“你不必在為她解釋了。”
六姑娘目視前方,腳下不見絲毫淩亂:
“她是什麽性子,我最清楚不過了。”
“她啊,最近飄了。”
是啊,是掌家姑娘身邊最得臉的大丫頭。底下的人敬著、怕著,又巴結著。
讓玉奴的心境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如今,她借機用這事提醒提醒她,也是好的。
頓了頓,她又問道:“你呢?”
玉竹:“奴婢倒是知道一點。”
六姑娘:“說說看。”
玉竹:“聽說,這位姑娘是太太的養女。太太將她藏在了正院的小廚房裏,旁人都以為是府上稍微有點姿色的婢女。”
六姑娘眸色一沉:“還有嗎?”
玉竹搖了搖頭:“時間太短,其他的還沒打聽出來。”
隻是一瞬間,六姑娘的神色便又恢複如初,“這件事,到此為止。”
“為什麽?”
“這個所謂的養女,要麽,是專門給大哥準備。要麽,是按照父親的喜好,專門養出來的。這個養女,有點意思。”
六姑娘冷笑。
在大哥的身邊安插一個女子,既不顯眼,也不礙眼,還能幫著母親監視大哥,以及大哥後院的女人。
在父親身邊安插一個這樣的女子,不僅能分得父親的寵愛,還能拉起妾室之間的明爭暗鬥。到時,母親坐收漁翁之利。
母親步步為營,她要插一手,毀了母親的計劃,那便是不知好歹了。
玉竹葉似乎是明白了六姑娘話中的意思,應了一聲:“是,”便沉默地跟著六姑娘去了芙蓉院。
雖說這天氣不是很熱,可坐在芙蓉院正廳的管事們,熱的身上都是汗,濕噠噠地黏在身上,特別難受。
“這六姑娘什麽時候來啊?”
有人熱的吭哧吭哧,實在是受不住了,用袖子扇了幾下。
“應該快了吧?”
坐在門口,朝著外麵張望著的人,麵色發沉,對六姑娘的遲到,非常不滿。
又過了會兒,六姑娘才姍姍來遲:“我今日有事絆住了腳,來的晚了些。讓各位管事的久等了。”
六姑娘穩穩當當地坐在了正位上,接受了各位管事給他行禮:“見過六姑娘。”
“你們好。”
六姑娘說:
“眾位管事請坐。”
眾位管事依次落座。
“想必,姑娘已經看過了我們送過來的賬本了。”
坐在離六姑娘最近的那位管事,先開口說話:
“不知道,六姑娘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我們解答的。”
六姑娘喝了口茶,而後用帕子壓了壓唇角,“敢問,先生貴姓?”
男人道:“免貴姓宋,是江南謝記布莊的掌櫃。”
六姑娘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我昨晚,剛好看到了布莊的賬本,有一事不明,需要您來解惑。”
宋掌櫃:“姑娘請說。”
六姑娘從春桃捧著的賬本中,挑出了布莊的賬本,隨意翻了兩頁:
“我看這上麵寫著,今年二月份,江南暴雪,導致布匹積壓。布莊在二月份入賬,不過千兩。”
“可是,我翻看了朝堂上管著記錄各地天氣的冊子,並未發現江南暴雪一事。”
“而且。”
六姑娘又把其餘幾本賬冊拿過來,攤開了在幾位管事麵前。
指著寫在同一處,卻在不同頁的記錄內容,
“這裏記載的二月,這裏記載的是三月,而這裏,寫的是去歲十月和十二月。”
“江南、嶺南都下了雪。”
“可這朝廷記錄天氣的月份中,江南和嶺南,天幹物燥,什麽事情都沒有。”
六姑娘抬眸,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
“你們想要說,店裏的生意不好,但也要尋個別的理由才是。”
“何苦,讓茶室、食肆、酒坊,都用一樣的借口呢?”
眼見他們自己編織的借口,已經被六姑娘戳破,幾個人的臉上並不見慌張,“姑娘覺得,我們故意這麽寫,是為了做出那等昧下銀子的事情來?亦或者,是覺得我們做了兩個賬本,故意糊弄姑娘。”
他語氣沉了下去,似乎是夾雜著了許多的不滿和質問。
六姑娘輕笑:“我從未這麽想過。幾位管事,都是府上的老人。從老太爺在時,就幫著打理鋪子了。對於幾位管事,父親信得過,那我便信得過。”
聽到六姑娘這麽說,幾個人懸著的心便落下了,“這上麵寫的事情,都是真的。”
坐在宋管事身側,臉上滿是絡腮胡子,說話特別大聲的中年男人,高聲說道:“這幾年,江南那邊確實頻發天災。但不知為何,朝廷這邊卻一直粉飾太平。”
廟堂上的事情,不是他們幾個平民百姓能夠想明白。
“聽聞,江南知州上了許多折子,都杳無音信。”
他隨口提了一句。
六姑娘卻入了耳。
忽然想到了,晗哥兒昨日說的,他們寫了許多文章。但文章的內容大多是關於今上製定的國策。
那這國策上,有沒有可能是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