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評價


    姚崇作為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對國家的貢獻,在曆史上受到了高度評價。從李隆基到現代學者毛澤東,曆代人物對姚崇的評價反映了他在中國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 李隆基:唐玄宗認為如果姚崇還在世,平定叛亂將不是問題,這體現了姚崇在處理國家危機方麵的才能。


    - 張說:稱讚姚崇為“梁文貞公”,認為他是輔佐皇帝的四輔之一,才華橫溢,言行舉止皆為世人的楷模,是一個應運而生的傑出人才。


    - 柳芳:肯定了姚崇等賢臣在維護唐朝穩定和發展中的作用,他們以清明的政治策略確保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 李巽:指出姚崇等人或輔政立功,或舍身救國,成就了中興大業。


    - 崔群:對比了玄宗朝用人得失,認為初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時國家治理良好,而後期任用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則導致混亂。


    - 元稹:讚揚姚崇與宋璟鋪陳大法,維持紀律,為唐朝中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 崔植:強調姚崇和宋璟二人日夜操勞,致力於使君主遵循正道,是天生的俊傑人物。


    - 杜牧:稱頌姚崇輔助玄宗振興中興事業長達三十年,期間幾乎無人因犯罪入獄,體現了其治下社會的和諧安定。


    - 李蔚:將姚崇視為先天、開元時期的賢哲,與天後、高宗朝的狄仁傑並列。


    - 劉昫:雖然認為在艱難時期更容易發現良臣,但在太平盛世下姚崇和宋璟的表現同樣出色,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保持名聲清白。


    - 宋祁:詳細分析了姚崇和宋璟的不同特點,前者善於應對變化,後者則堅守原則,兩者共同助力唐朝從中興走向強盛。


    - 司馬光:多次提及姚崇,不僅讚賞其行政效率,還特別提到了他在軍事事務上的記憶力以及與宋璟合作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評論了姚崇的性格特征及其對其他宰相的影響。


    - 蘇轍:將姚崇與其他名臣比較,認為盡管他們未能完全媲美房玄齡和杜如晦,但都是各自時代的佼佼者,促進了開元、元和時期的繁榮。


    - 歸有光:認可姚崇在整頓吏治、修複製度方麵所做的努力,並指出他擅長根據個人能力選擇合適的官員,因此被譽為通達之人。


    - 蔡東藩:一方麵肯定了姚崇的才識,另一方麵也批評了他的度量不足,特別是在排擠政敵方麵表現出的手段。


    - 毛澤東:高度評價姚崇為“大政治家、唯物論者”,認為他提出的十條政治綱領簡單明了,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姚崇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形象複雜多麵,既有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實際貢獻,也不乏存著一些爭議之處。然而,無可否認的是,他在推動唐朝走向鼎盛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被後人廣泛銘記和討論。


    軼事典故


    儉樸持家


    姚崇先後在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任過宰相,無論是政績還是資曆,時人幾乎無人能比。然而,這位資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貪為寶”,“以廉慎為師”;即便在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個人官位達到至極的開元時期,他依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由於他的清廉,所以買不起京城市區的房子,全家人隻得住在離朝廷較偏遠的郊區。


    佛在心中


    姚崇先後兩次參與造像活動,並留下了《姚元之造像記》和《極南洞造窟碑》兩通造像記,在《姚元之造像記》中,他除了感激母親的養育之恩外,還祈願母親早登佛地,並希望天下人都能領會到佛之真諦。在《極南洞造窟碑》中,他祝願所有姚氏親屬都能健康長大、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子子孫孫常保安樂。他認為佛就在在心中,不須外求。人之生老乃平常之事。隻要發自內心,以平等慈悲為懷,行善棄惡,即可獲得福報。


    力保百官


    武則天曾與侍臣談論起周興、來俊臣主持刑獄,朝臣反逆案件頗多一事,懷疑其中是否有冤獄。姚崇進言道:“垂拱以來因謀反罪被處決的人,大多都是由於周興等羅織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勞造成的。陛下派親近大臣去查問,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裏還敢動搖他們的結論。被問之人如果翻供,又懼怕慘遭毒刑,與其那樣不如早托生。如今酷吏誅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擔保,今後朝廷內外大臣不會再有謀反的人。若是稍有謀反之實,我願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責。”武則天聽後大悅道:“以前的宰相都順從周興等人,使酷吏得逞,讓朕成為濫用刑罰的君主。聽到你說的話,很合朕心意。”於是賞賜了姚崇白銀千兩。


    泣辭武皇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百官都為唐朝複辟而相互稱慶,隻有姚崇哭泣不止。張柬之對他道:“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恐怕您從此要大禍臨頭了。”姚崇道:“我長期侍奉則天皇帝,現在突然辭別,感到悲痛難忍。我隨你們誅除兇逆,是盡臣子本分,今日泣辭舊主,也是人臣應有的節操,就算因此獲罪,也心甘情願。”


    疏汏僧尼


    唐中宗時期,貴戚競相營建佛寺,濫度僧尼。很多富戶強丁也趁機削發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執政後,進言道:“佛圖澄、鳩摩羅什號稱高僧,也不能挽救後趙、後秦的滅亡。齊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卻未能免除災殃。陛下隻要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佛身,無需剃度奸詐之徒,讓他們敗壞佛法!”唐玄宗采納了他的建議,命官員篩選淘汰全國僧尼,因弄虛作假被勒令還俗的多達一萬二千餘人。


    救時宰相


    姚崇曾問紫微舍人齊浣:“我為宰相,可以和什麽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嬰嗎?”齊浣道:“管仲晏嬰所行政策雖不能傳諸後世,但在他們執政時期卻能一直保持。您所製定的法度則隨時更改,從這一點來看,您似乎比不上他們。”姚崇又問:“那我是個怎麽樣的宰相?”齊浣道:“您是個救時之相。”意思是說姚崇隻是拯救時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時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太廟自壞


    唐玄宗將要巡幸洛陽時,太廟突然崩壞。宋璟進諫道:“陛下三年服喪未滿,不可離京巡幸。發生災變,是上天用以警誡的,陛下應停止東行。”唐玄宗又詢問已經罷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廟原是前秦時期修建的宮殿,後被隋文帝改為太廟,又被大唐所襲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壞也會崩塌,何況木料。這次太廟崩壞隻是湊巧與陛下東行碰到一起,不是因為你要東行才崩塌的。陛下因關中歉收,糧運勞民,才東幸洛陽,這是為了百姓。東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駕準備,陛下停止東行,豈不失信於天下。依臣之見,陛下繼續東行,至於太廟,讓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悅。


    算計張說


    張說曾與姚崇一同擔任宰相,但常發生矛盾,對他怨恨很深。姚崇臨離開時,囑咐他兒子道:“我走之後,張說出於禮節,一定會來吊唁。你們可將我收藏的珍寶器皿全部陳列出來,他最喜愛這類東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們就會有危險了;如果他看了,你們就將他喜歡的送給他,並請他為我撰寫神道碑。你們得到碑文後,馬上謄寫,呈報皇帝後立即雕刻。張說一定會後悔,必會索迴碑文,你們就告訴他已經呈報皇帝。”姚崇走後,張說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樣,為他寫了碑文,並給了很高的評價,但隨即後悔,派人索迴,說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訴來人,碑文已通過皇帝審閱。張說知道後,懊悔的道:“離去的姚崇還能算計活著的張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主要著作


    姚崇不僅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學家,其作品涵蓋了文集、詩作以及各類奏疏和賦文等。


    - 《姚崇集》:姚崇著有文集十卷,雖然這部文集已佚失,但根據曆史記載,它應該包含了姚崇大量的政論文章和個人創作。


    - 參與修定《開元前格》:這是唐朝的一部重要法典,姚崇在其製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他在行政管理和法律製度建設方麵的貢獻。


    詩文


    《全唐詩》收錄了姚崇的六首詩作,這些詩不僅展現了他個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背景,主要有:《奉和聖製夏日遊石淙山》、《故洛陽城侍宴應製》、《春日洛陽城侍宴》、《奉和聖製龍池篇》、《秋夜望月》和《夜渡江》。


    文章與奏疏


    《全唐文》中收錄了姚崇的20多篇文,這些文獻記錄了他的政見、治理理念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麵的思想,這些文章包括:《撲滿賦》、《請褒賞劉子元吳兢奏》《請東都別立義宗廟奏》、《請宣示豫州鼎銘符瑞奏》、《諫造寺度僧奏》、《答捕蝗奏》、《十事要說》、《東幸疏》、《答張九齡書》、《報倪若水捕蝗牒》、《造像記》和《先師冉伯牛讚》等,期中《十事要說》這篇文特別重要,因為它概述了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條政治建議,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


    姚崇的作品不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更體現了他對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深刻見解。他的詩歌表達了個人情感,而奏疏和其他文章則反映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更加全麵地了解姚崇作為一個多麵手的曆史形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憶l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憶lt並收藏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