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她發現了問題,她提出來的策略,最後選出來的人也得她先挑,但偏偏把活推給了他們,要是明瑤攤上這事兒,她也得憤怒,但沒辦法,誰讓不是她攤上呢。
再說了,她不過是個兵部侍郎罷了,還這麽年輕,她能做什麽呢?
還是得靠兩位尚書啊。
明瑤在心裏真誠的感謝兩位尚書為她做出的巨大貢獻,並為他們默哀一秒,隨後就高高興興的跟李白一起玩兒了。
她錯了,她不改。
長安城這麽多美麗的景色,有趣的東西,熱鬧的街道,她得帶太白都看看,以盡地主之誼才是。
“太白,一起去遊湖如何?”
如何?
對明瑤的提議李白一向從善如流。
“善。”
當然,遊湖不是白天遊,若是夜晚遊湖,萬家燈火和星子一同倒映在湖水上,璀璨的燈光和清冷的星光相互映襯,那才是遊湖的真諦呢,明瑤為此特地讓人製了一艘畫舫。
在夏日,若是明瑤自己出遊,她還會再湖水上住一晚,聽著風聲,夾雜著若隱若現的喧囂,那是最好的催眠曲。
明瑤想帶李白體會所有她眼中的美好。
就在明瑤和李白實施玩兒遍京城計劃的時候,李隆基開始作妖了。
起因是這樣的,李琩的母親武惠妃,也就是李隆基最為寵愛的妃子去世了,然後有人進言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也就是這個楊玉環長得好,跟天仙下凡似的,比較應該進宮當妃子,於是沒了愛妃的李隆基就心動了。
但這楊玉環身份吧,他有點兒不一樣。
這人她是壽王李琩的王妃,楊玉環出身宦門世家,十歲左右其父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當年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參加了,鹹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琩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李隆基就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你瞅瞅,這婚還是李隆基自己給訂的,是他正經兒兒媳婦,而且壽王夫婦婚後十分恩愛,他要是摻一腳那還有什麽名聲。
所以他有點兒猶豫,雖然他是皇帝,富有四海,天下都是他的,但他是個英明的君主,理想是超越太宗皇帝,他還是在乎名聲的。
但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李隆基實在心動,而且有人跟他建議了,他完全可以用為自己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 ,另賜一個壽王妃,然後在她祈完福以後,把她納入宮嘛。
這事兒少有人知,畢竟不太光彩,李隆基隻想偷偷做就行,高力士作為李隆基寵信的宦官,自然會知道,但他最近有些猶豫不決。
他是個太監,依附李隆基而生,但人很聰明,有眼力見兒,他知道李隆基這個做法確實有違倫理,但他不能也不敢說什麽,所以思來想去,他還是把事情的決定權交給了明瑤。
明瑤比自己聰明,如果明瑤不管,那就沒事兒,如果明瑤管,也不知道是誰告訴的,就算知道了也可以說是明瑤追問的。
而明瑤卻直接傻眼了,她還從來沒想過有皇帝會這麽幹呢,當然,混亂的魏晉南北朝那肯定不算了,那個時候匈奴人入侵中原,把漢人比做兩腳羊,易子而食的情況不是一次發生,人能活著就不錯了,哪裏還管什麽人倫綱常。
但她大唐這是盛世,也沒見過盛世君主這麽沒素質的,搶兒媳婦?
又不是蠻夷之地,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兒!
但李隆基現在還隻是有這個想法,沒開始行動呢,她還能衝上去告訴他不能這麽做嗎?
但她實在沒別的辦法了,她也不能天天看著皇宮,看見聖旨就劫,要是看著壽王妃,與她同吃同住那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她也不能一直貼身跟著楊玉環啊,隻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明瑤現在恨不得去祭拜太宗皇帝,然後讓他托夢了,可惜她知道,求了估計也白費。
但她也沒個人商量,隻能先治標,然後另尋方法了。
估計她找到了壽王妃,壽王也不可能相信他父皇能做出這樣的事。
畢竟要不是高力士親自告訴她這個事兒,她也不敢相信。
李隆基一向被人稱作有太宗風範,怎麽做這種事兒呢。
李治娶武媚娘那是因為太宗陛下去世了,而他李隆基這是搶兒子媳婦兒,完全不一個概念。
李治那兒頂多眼光太好了點兒,非看中父親的女人,他李隆基這是直接就是道德問題,德行有虧啊。
他怎麽能有這個想法呢?!?
甄宓還被誇為洛神呢,可見美貌,但曹操那不也沒跟曹丕搶嗎?
雖然明瑤對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不解,但還是要做出一些應對,先是半真半假的把楊玉環給請來明家,隨後又讓壽王四處搜刮能歌善舞的美女,以盡孝的名義獻給李隆基,反正李隆基隻是少了美女,又不是非楊玉環不可。
而明瑤也有意的減少了出府的次數,生怕李隆基太執著,趁她不在讓人來下旨。
這確實有效果,首先壽王終日不見人影,其次楊玉環就在明府,以討論音律的名義長住,而李隆基再如何也不能往明瑤家裏下旨啊,他有點兒丟不起那人。
但效果是有了,李白卻是苦了。
再說了,她不過是個兵部侍郎罷了,還這麽年輕,她能做什麽呢?
還是得靠兩位尚書啊。
明瑤在心裏真誠的感謝兩位尚書為她做出的巨大貢獻,並為他們默哀一秒,隨後就高高興興的跟李白一起玩兒了。
她錯了,她不改。
長安城這麽多美麗的景色,有趣的東西,熱鬧的街道,她得帶太白都看看,以盡地主之誼才是。
“太白,一起去遊湖如何?”
如何?
對明瑤的提議李白一向從善如流。
“善。”
當然,遊湖不是白天遊,若是夜晚遊湖,萬家燈火和星子一同倒映在湖水上,璀璨的燈光和清冷的星光相互映襯,那才是遊湖的真諦呢,明瑤為此特地讓人製了一艘畫舫。
在夏日,若是明瑤自己出遊,她還會再湖水上住一晚,聽著風聲,夾雜著若隱若現的喧囂,那是最好的催眠曲。
明瑤想帶李白體會所有她眼中的美好。
就在明瑤和李白實施玩兒遍京城計劃的時候,李隆基開始作妖了。
起因是這樣的,李琩的母親武惠妃,也就是李隆基最為寵愛的妃子去世了,然後有人進言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也就是這個楊玉環長得好,跟天仙下凡似的,比較應該進宮當妃子,於是沒了愛妃的李隆基就心動了。
但這楊玉環身份吧,他有點兒不一樣。
這人她是壽王李琩的王妃,楊玉環出身宦門世家,十歲左右其父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當年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參加了,鹹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琩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李隆基就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你瞅瞅,這婚還是李隆基自己給訂的,是他正經兒兒媳婦,而且壽王夫婦婚後十分恩愛,他要是摻一腳那還有什麽名聲。
所以他有點兒猶豫,雖然他是皇帝,富有四海,天下都是他的,但他是個英明的君主,理想是超越太宗皇帝,他還是在乎名聲的。
但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李隆基實在心動,而且有人跟他建議了,他完全可以用為自己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 ,另賜一個壽王妃,然後在她祈完福以後,把她納入宮嘛。
這事兒少有人知,畢竟不太光彩,李隆基隻想偷偷做就行,高力士作為李隆基寵信的宦官,自然會知道,但他最近有些猶豫不決。
他是個太監,依附李隆基而生,但人很聰明,有眼力見兒,他知道李隆基這個做法確實有違倫理,但他不能也不敢說什麽,所以思來想去,他還是把事情的決定權交給了明瑤。
明瑤比自己聰明,如果明瑤不管,那就沒事兒,如果明瑤管,也不知道是誰告訴的,就算知道了也可以說是明瑤追問的。
而明瑤卻直接傻眼了,她還從來沒想過有皇帝會這麽幹呢,當然,混亂的魏晉南北朝那肯定不算了,那個時候匈奴人入侵中原,把漢人比做兩腳羊,易子而食的情況不是一次發生,人能活著就不錯了,哪裏還管什麽人倫綱常。
但她大唐這是盛世,也沒見過盛世君主這麽沒素質的,搶兒媳婦?
又不是蠻夷之地,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兒!
但李隆基現在還隻是有這個想法,沒開始行動呢,她還能衝上去告訴他不能這麽做嗎?
但她實在沒別的辦法了,她也不能天天看著皇宮,看見聖旨就劫,要是看著壽王妃,與她同吃同住那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她也不能一直貼身跟著楊玉環啊,隻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明瑤現在恨不得去祭拜太宗皇帝,然後讓他托夢了,可惜她知道,求了估計也白費。
但她也沒個人商量,隻能先治標,然後另尋方法了。
估計她找到了壽王妃,壽王也不可能相信他父皇能做出這樣的事。
畢竟要不是高力士親自告訴她這個事兒,她也不敢相信。
李隆基一向被人稱作有太宗風範,怎麽做這種事兒呢。
李治娶武媚娘那是因為太宗陛下去世了,而他李隆基這是搶兒子媳婦兒,完全不一個概念。
李治那兒頂多眼光太好了點兒,非看中父親的女人,他李隆基這是直接就是道德問題,德行有虧啊。
他怎麽能有這個想法呢?!?
甄宓還被誇為洛神呢,可見美貌,但曹操那不也沒跟曹丕搶嗎?
雖然明瑤對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不解,但還是要做出一些應對,先是半真半假的把楊玉環給請來明家,隨後又讓壽王四處搜刮能歌善舞的美女,以盡孝的名義獻給李隆基,反正李隆基隻是少了美女,又不是非楊玉環不可。
而明瑤也有意的減少了出府的次數,生怕李隆基太執著,趁她不在讓人來下旨。
這確實有效果,首先壽王終日不見人影,其次楊玉環就在明府,以討論音律的名義長住,而李隆基再如何也不能往明瑤家裏下旨啊,他有點兒丟不起那人。
但效果是有了,李白卻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