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之世,中國共產黨所領之統一戰線,曆數時期,始自第一次國共合作,繼以工農民主、抗日民族、人民民主諸統一戰線,積累經驗宏富。其間,要妙無遺,乃在與資產階級之關係處置得宜。黨能善處與資產階級結盟或分裂之事,則黨之發展鞏固,必能前進;否則,必致後退。


    二、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其要旨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以取得種種成就與進步,總因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揚鬥爭精神,深化改革開放,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必需把握之重大原則,然非最堅實之根基與最深厚之力量。


    五、調整經濟結構,宜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黨中央因應經濟發展之實際,提出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率先發展以及建設長江經濟帶之戰略布局。


    六、中華文明連綿不絕,五千餘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根脈與優勢,亦為“四個自信”之依據。“連綿不絕”彰顯中華文明連續性之特質,此連續性決定中華民族必自行其道。


    七、發展文化事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生活品質,補齊文化發展之短板,其途重要。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一體建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數字化戰略,提升服務數字化水平,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等重點項目。


    八、人生價值內含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二者。社會價值,即個體之實踐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之價值,以個體對社會之貢獻為衡量。自我價值,即個體生活對自己生存發展所具有之價值,表現為對自身物質與精神需要之滿足。人生之價值,由社會規定,社會對個體之價值評判,亦以貢獻為標準。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區別又相聯係,共同構成人生價值之矛盾統一體。


    九、中國革命道德內涵豐富獨特,涵蓋原則、要求、態度、修養、風尚及革命理想、精神等方麵。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為革命道德之靈魂。無數先烈為理想獻身,彰顯其崇高。


    十、中華傳統美德,傳統文化之精華,為道德建設提供資源。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加強傳統美德挖掘,滋養社會主義道德,反對複古論與虛無論兩種錯誤思潮。


    十一、人民參與法治實踐之方式途徑日多,如參與立法討論,依法監督,旁聽審判,參與模擬法庭等。


    十二、公平正義為法治生命線,司法靈魂,人民感知法治之尺度。全麵依法治國,須圍繞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貫徹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


    十三、自然科學物質形態與結構具體多樣,哲學物質概念為物質世界本原,抽象單一,為具體物質形態之共同本質。


    十四、內容為事物要素總和,形式為要素結合結構與方式。係統為整體,由多要素構成,非自然科學物質形態構成抽象物質概念。


    十五、現象為事物外部聯係與特征,可感官感知;本質為內在聯係與根本性質,需理性思維把握。現象與本質為揭示事物外在表現與內在聯係之範疇。


    十六、對物質認識深度廣度,區分唯物主義三種形態之依據。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原子為物質最小單位,混淆自然科學物質概念與哲學物質範疇,不能說明社會生活物質性,割裂自然與社會物質統一性。辯證唯物主義抽象出物質共同本質,指出客觀實在性為物質共同特性。


    十七、內容為事物存在基礎,形式對內容有決定作用;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適合內容之形式促進發展,反之阻礙發展。形式具有相對獨立性,同一內容可由多種形式體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雜事雜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米涼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米涼粉並收藏雜事雜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