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斯入呂不韋相府數日。


    朝堂之上,明日將對鄭國渠修建一事進行商議。呂不韋為了試探李斯這個荀子高徒的遠見卓識,遂將李斯找來。


    李斯聽聞呂不韋召見,心中欣喜若狂。畢竟入府才短短數日,呂不韋就召見於他,想必是有事請教,李斯認定這正是自己展現才華的絕佳時機。


    呂不韋見李斯跟在侍者身後緩緩走了進來,急忙將李斯引入一旁落座,隨後兩人便開始商議鄭國渠修建的事宜。


    呂不韋一心讚同鄭國渠的修建,因為在他看來,鄭國渠一旦建成,便能為他和他的附屬帶來巨大的利益。


    然而,李斯的看法卻和呂不韋截然不同,他認為鄭國渠的修建,必定勞民傷財,會極大地削弱秦國當下的國力;兩人為此展開了爭論。


    呂不韋坐在主位之上,神色自信,目光堅定地說道:“李斯啊,這鄭國渠修建一事,乃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大事,本相以為應當全力以赴地推進。”


    李斯微微躬身,語氣恭敬卻帶著無比堅定的反對之意:“相國大人,在下對此事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此工程規模浩大,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堪稱無數。如今秦國的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貿然開啟此舉,恐怕會動搖國家的根本。”


    呂不韋眉頭微皺,聲音低沉而有力地沉聲道:“你這目光未免太過短淺了。若此渠能夠修成,關中必將沃野千裏,糧食豐收在望,屆時秦國的國力必將大幅增強,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李斯再次拱手,言辭懇切地說道:“相國,話雖如此,但在施工期間,百姓的負擔必然沉重不堪。而且,韓國此番提議此計,未必單純,或許其中暗藏陰謀,我們不得不加以防範。”


    呂不韋輕哼一聲,滿不在乎地說道:“陰謀?這是秦國發展的絕佳良機,絕對不容錯過。”


    李斯急切地說道:“相國,還望您能三思而後行。如今大王尚未親政,國內諸多事務亟待相國處理,此時開啟如此巨大的工程,隻怕會引發諸多難以預料的問題。”


    呂不韋不耐煩地揮揮手,語氣堅決地說道:“本相心意已決,你無需再多言。你當盡心盡力協助本相完成此大業。”


    李斯見呂不韋態度如此堅決,心中暗自歎息,深知難以改變其想法,但內心仍憂心忡忡。


    離開呂不韋府邸後,李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秦國或將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他在街頭巷尾徘徊,目光憂慮地觀察著秦國百姓的生活,心中的憂慮愈發沉重。


    李斯在街頭巷尾徘徊時,忽然偶遇了一位楚國舊友。


    舊友見他愁眉不展,滿臉憂愁,便關切地詢問緣由。李斯將與呂不韋關於鄭國渠修建之事的爭論詳細地告知了舊友。


    舊友聽後,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通古兄,既然相國心意已決,況且秦國朝堂政事又由呂相國把控處理,秦國必定也會讚同該渠的修建。”


    “你不妨暫且順應形勢,且在工程中尋找轉機,盡量減少可能出現的損失。如今你位卑言輕,縱使反對,也未必會有人聽從你的建議啊。”


    李斯聽完舊友的建議後,無奈地歎道:“我雖有心為秦出力,但正如你所說,位卑言輕,恐怕於事無補。再者,此事牽連甚廣,若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看來,我是該聽從你的想法,大勢如此,隻能順從啊。”


    次日章台宮,朝堂之上,關於鄭國渠修建一事的商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臣以為鄭國渠修建乃造福萬民之舉,應當速速動工!”一位大臣站出來,慷慨激昂,振振有詞地說道。


    “不可!此工程勞民傷財,實非當下秦國所能承受!”另一位大臣堅決反對,言辭激烈。


    “這……”有大臣猶豫不決,左顧右盼,見呂不韋麵色凝重,未敢輕易表態。


    “相國大人,您意下如何?”終於,有朝臣小心翼翼地試探性詢問呂不韋。


    呂不韋掃了一眼眾人,目光威嚴,朗聲道:“本相以為,鄭國渠修成,利在千秋,當建!”


    話音剛落,那些原本猶豫不決、左右搖擺的朝臣立刻紛紛附和:“相國高見,鄭國渠當建!”


    嬴政坐在王位上,靜靜地看著群臣爭論,未發一言,但其眼神中卻透露出深邃的思考。


    下朝之後,呂不韋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鄭國渠的修建事宜。


    他召集了眾多官員和能工巧匠,在詳細規劃著每一個環節,事無巨細,務必確保工程順利開展。


    而在王宮之中,嬴政也從黑冰台中聽聞了李斯與呂不韋的爭論。他暗中派黑冰台之人深入調查此事,試圖全麵了解其中的利弊。


    不久,工程正式動工。百姓們被征調而來,工地之上一片繁忙景象。人來人往,塵土飛揚,號子聲此起彼伏。然而,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各種問題逐漸浮現。


    材料供應不足,導致工程進度嚴重受阻;部分地區的百姓因征調而耽誤了農耕,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民怨四起。


    李斯看到這一幕幕,心急如焚。他再次找到呂不韋,進言道:“相國,如今諸多問題已現,若不及時調整策略,恐怕難以達成預期的目標。”


    呂不韋此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仍強裝鎮定,試圖穩定人心:“莫要驚慌,本相自會解決。”


    但實際上,呂不韋心中也開始犯起了嘀咕,對當初自己的堅決決定產生了一絲動搖。


    在鄭國渠的修建過程中,李斯盡管最初堅決反對修建,但他深知無法改變大局,於是決定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盡量減少工程帶來的負麵影響。


    李斯憑借其卓越的組織和管理能力,不辭辛勞地協助調配人力和物資,精心優化施工流程,以提高工程的效率。他深入工地,與工匠和民夫親切交流,耐心了解實際困難,並及時向呂不韋詳細匯報,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同時,李斯深切關注百姓的疾苦,向呂不韋誠懇建議在農忙時節適當調整民夫的征調,以保障農業生產不受太大影響。


    他還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引入一些新的施工方法和先進工具,努力加快工程進度。


    此外,李斯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留意著可能出現的韓國陰謀和其他外部幹擾。他加強了工地的安全防範,增派守衛,防止敵國奸細破壞工程。


    在李斯的不懈努力下,鄭國渠的修建雖然困難重重,但總體上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就在鄭國渠初期修建進行到了一個相對關鍵的時候,秦國探子從韓國朝堂費盡周折探聽到了一個驚天消息。


    那就是鄭國渠的修建是韓國為了削弱秦國國力精心策劃的間諜之計。


    這一消息迅速被傳迴到秦國,整個朝堂頓時一片嘩然,人心惶惶。


    嬴政從黑冰台聽聞此事,龍顏大怒,額頭上青筋暴起,立刻召集眾臣商議對策。


    呂不韋更是驚得臉色煞白,冷汗直流,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全力推動的鄭國渠工程竟然是韓國的陰謀,心中懊悔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