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殺
穿越荒年,我靠手藝種田翻身 作者:老白旎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燒烤這一晚似乎是這個盛夏留給時新雨的最後一個畫麵,這段記憶充斥著濃鬱的孜然辛香與一晚上不曾斷絕的笑聲,給在場的每個人都留下深刻的記憶。
立秋那天,時新雨的小作坊也正式開工,滿打滿算,也給自己放了兩個月的暑假。
秋日是養蠶的最佳時節,時新雨對於這幾個月很是看重,提前2日就將幾大包蠶卵買迴來,約莫100隻蠶蛾的卵,算起來也有幾萬隻蠶卵。
買迴來的時候這些蠶卵還是細小的芝麻粒,這剛過了2日已經變成了赤豆色。
時新雨和三鳳一起將蠶卵均勻地散在簸箕上,再一隻隻放到蠶架上。
之後的幾天三鳳每天來到院中第一件事不是挑水,而是將晚上關上的窗戶打開通風。
兩人每天鑽到蠶房中,一個簸箕一個簸箕的檢查,將有異常情況的蠶繭挑出來扔掉,比如變色的、發黴的。
接連5,6日,每日盯得眼睛酸痛暈頭轉向, 白日溫度高時,還要往地上潑些水來降溫。
在第六日終於孵化出了第一隻蟻蠶,赤褐色且極其細小的身體。
前段時間時新雨和十安一起將北山村四麵的山都溜達了一遍,發現了蒲公英、榆樹,這些葉子也可以用來喂食蠶寶寶,這樣就不會擔心萬一這桑葉出了什麽問題,直接影響到養蠶的收成了。
所以時新雨這次打算摘些蒲公英葉子、榆葉混在桑葉中,一起喂食,看一下成絲質量、光澤如何。
另外還要趁著蘿卜沒下來之前,抽空做一個更大也更精致的抽絲機,日後兩台一起抽絲會更方便省事。
這抽絲小車的結構她已經很是熟悉,畢竟自己已經親手做過一個,現在手頭趁手的生產工具已經越發齊全,做起來應該會比第一次的簡易版好些。
今日一早三姐還沒過來,她便開始做這紡車,等迴過神來抬頭時,已經累的肩膀酸痛,手指無力。
她直起腰來晃了晃脖子,才發現日頭已經升起來了,三姐都開始喂蠶了,這才想起來給自己整點早飯。
三鳳進院子的時候看到她正用刨木頭刨的起勁又入神,也不敢打擾她,看她起身往廚房走,才出聲問道:“新雨,怎麽今日起這麽早,這是在做啥?”
時新雨聽到她說話,站在院中說著:“抽絲的紡車,趁著還沒結繭,再做一個更大的,到時候我們抽絲更快。”
“我能幫什麽忙不?看你弓著腰刨木頭怪累的,還沒吃飯吧?”
時新雨笑眯眯的:“不用,三姐,你幫忙伺候這蠶就行,就省很多事兒了。”
三鳳看她站在院中前後晃著脖子笑了下:“十安是不是明天迴來?”
“對呢,所以我今日趕趕工,看晚上能不能做好。”
時新雨沒想到,這活趕不得,一著急就要出錯了。
待吃完早飯,她也沒別的心思,又一頭紮到紡車上去了。
用刨子將8根木條都刨得筆挺光滑,短些的四根將木條的兩頭削得略窄一些,到時這窄頭需要插在用來卷線的木條上。
兩頭削窄之後又在中間掏洞,用來穿到中軸木條上。
接下來便是將四根長木條的兩端都用鑿子鑿出洞口,好將長木條的窄頭插上去連接起來。
待這8根木條按照不同需求一一處理好,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
但這手搖紡車部分做好了,底座支架還沒做,還要做兩個立起來的支架,在支架的一頭掏孔,將中軸木條插上去,這樣小車部分就可以騰空旋轉起來了。
時新雨拍了拍腦門,竟忘了底座支架,看樣子這小車隻能等十安迴去完成了。
天馬上黑了,她還要做晚飯,唉,人要是能不吃就好了,時新雨心裏暗自想著。
剛想收拾工具去廚房做飯呢,三鳳拎著個竹籃過來了:“新雨,別整了,快來吃飯,你今晚別做飯了。”
時新雨有些摸不著頭腦,啊了一聲。
“看你下午累的手都有些抖,這木匠活精細,要控著力氣,可難做呢,你今天肯定累壞了,我中午讓我娘晚上多做些飯,你晚上就不用做了!”
時新雨站在院中笑了下,看著三鳳將一碗扯麵條和一碗菜端到了小桌上,她嗯了一聲:“好的,謝謝三姐,謝謝韓嬸,今晚正不想做飯了呢!”
三鳳也笑了下:“你別心急,李年說這活裏頭最難幹的就是木工活,不是框框出力就行,還得收著控著,費勁!反正咱著等結繭還要半個月呢,慢慢弄,肯定來得及!”
時新雨嗯了一聲,跟在她身後送她出了門。
待三鳳走遠,時新雨喊了兩聲皮皮,看著它在院中,就將院門對齊關上,將上下兩道門閂都插好後,又用頂門棍將門頂上。
這根頂門棍是韓叔特意尋得,一根粗壯的桃木,比時新雨還高出半頭,一頭卡在門閂板,一頭卡在地麵的凹槽處,任是幾個大漢也撞不開。
這桃木頂門棍時新雨堂屋門後也放著一個,讓她很是安心。
吃完飯她洗漱了下,躺在床上放空。
不知十安最近在藥鋪是否順利,他不是悶葫蘆的性格,報喜也報憂,每次迴家纏著她講話,但她還是很留心十安的狀況,十安是極早慧的,她不希望出現任何差錯。
時新雨迴想起上次十安迴來時,碎碎念說道葉先生在外麵收藥材的大兒子前些日子迴來了,帶來了很多從各地收來的特味藥材,有老參、金銀花、白芍還有黃芪等等。
最近每天關門後他都要跟在孫光和師父後麵炮製藥材,炒蒸炙曬樣樣不差。
製完之後還要學會對各類藥材如何儲存,不僅要學會如何防鼠、防蟲,還要防黴變、防過度脫水、防走油,數百種藥材的習性各不相同,易出現問題也不一樣。
還跟時新雨說,剛開始兩天師父隻許他跟在後麵看,隻能做一些漂洗、切製的活計,後來許他跟著孫光一起炮製,麵上有少有的得意。
這家夥還說對於常見的風痰、傷寒、暑熱、燥火、瀉痢、痰嗽、咽喉等已經熟知,以及不同藥材如何配伍,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藥效。
還會日日記錄病人的基本狀況,年歲、性別、症狀等到紙上,待晚上再將後麵開的藥方謄抄上去。
時新雨翻了個身,越發覺得自己王婆賣瓜將十安推銷到迴春堂是絕妙之舉,不隻十安有了一技之長安身立命,更是他的家學傳承興趣所在。
第二日她將魚如期送到登春樓後,迴來的路上采摘了一背簍的桑葉,又用另外一個背簍采了些蒲公英葉、槐樹葉和柞樹葉迴家。
跟三鳳交代完將這樹葉和桑葉混在一起喂食後,時新雨開始找了一根細溜筆直的竹節來做剝離絲膠的孔架,這東西結構很簡單,將竹子中透一個圓溜的小孔,再將竹節兩頭固定在豎直的支架上,絲線從小孔中穿過,把絲膠留在孔洞下就行。
這竹節本就纖細,有些不易操作,時新雨拿著刻刀收著力氣一下下的鑽洞,同樣是打孔,這小孔可比之前做竹竿的大孔難鑿太多,大孔所用竹筒粗,好發力,用鑿子敲擊再用刻刀修圓即可。
她連著用刻刀切了幾下都隻留下劃痕,效率太低,於是直起腰來換了個好發力的姿勢,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竹節,右手拿住刻刀朝著之前留下的痕跡狠狠的戳了上去。
“啊!”一聲吃痛的尖叫在小院中響起。
立秋那天,時新雨的小作坊也正式開工,滿打滿算,也給自己放了兩個月的暑假。
秋日是養蠶的最佳時節,時新雨對於這幾個月很是看重,提前2日就將幾大包蠶卵買迴來,約莫100隻蠶蛾的卵,算起來也有幾萬隻蠶卵。
買迴來的時候這些蠶卵還是細小的芝麻粒,這剛過了2日已經變成了赤豆色。
時新雨和三鳳一起將蠶卵均勻地散在簸箕上,再一隻隻放到蠶架上。
之後的幾天三鳳每天來到院中第一件事不是挑水,而是將晚上關上的窗戶打開通風。
兩人每天鑽到蠶房中,一個簸箕一個簸箕的檢查,將有異常情況的蠶繭挑出來扔掉,比如變色的、發黴的。
接連5,6日,每日盯得眼睛酸痛暈頭轉向, 白日溫度高時,還要往地上潑些水來降溫。
在第六日終於孵化出了第一隻蟻蠶,赤褐色且極其細小的身體。
前段時間時新雨和十安一起將北山村四麵的山都溜達了一遍,發現了蒲公英、榆樹,這些葉子也可以用來喂食蠶寶寶,這樣就不會擔心萬一這桑葉出了什麽問題,直接影響到養蠶的收成了。
所以時新雨這次打算摘些蒲公英葉子、榆葉混在桑葉中,一起喂食,看一下成絲質量、光澤如何。
另外還要趁著蘿卜沒下來之前,抽空做一個更大也更精致的抽絲機,日後兩台一起抽絲會更方便省事。
這抽絲小車的結構她已經很是熟悉,畢竟自己已經親手做過一個,現在手頭趁手的生產工具已經越發齊全,做起來應該會比第一次的簡易版好些。
今日一早三姐還沒過來,她便開始做這紡車,等迴過神來抬頭時,已經累的肩膀酸痛,手指無力。
她直起腰來晃了晃脖子,才發現日頭已經升起來了,三姐都開始喂蠶了,這才想起來給自己整點早飯。
三鳳進院子的時候看到她正用刨木頭刨的起勁又入神,也不敢打擾她,看她起身往廚房走,才出聲問道:“新雨,怎麽今日起這麽早,這是在做啥?”
時新雨聽到她說話,站在院中說著:“抽絲的紡車,趁著還沒結繭,再做一個更大的,到時候我們抽絲更快。”
“我能幫什麽忙不?看你弓著腰刨木頭怪累的,還沒吃飯吧?”
時新雨笑眯眯的:“不用,三姐,你幫忙伺候這蠶就行,就省很多事兒了。”
三鳳看她站在院中前後晃著脖子笑了下:“十安是不是明天迴來?”
“對呢,所以我今日趕趕工,看晚上能不能做好。”
時新雨沒想到,這活趕不得,一著急就要出錯了。
待吃完早飯,她也沒別的心思,又一頭紮到紡車上去了。
用刨子將8根木條都刨得筆挺光滑,短些的四根將木條的兩頭削得略窄一些,到時這窄頭需要插在用來卷線的木條上。
兩頭削窄之後又在中間掏洞,用來穿到中軸木條上。
接下來便是將四根長木條的兩端都用鑿子鑿出洞口,好將長木條的窄頭插上去連接起來。
待這8根木條按照不同需求一一處理好,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
但這手搖紡車部分做好了,底座支架還沒做,還要做兩個立起來的支架,在支架的一頭掏孔,將中軸木條插上去,這樣小車部分就可以騰空旋轉起來了。
時新雨拍了拍腦門,竟忘了底座支架,看樣子這小車隻能等十安迴去完成了。
天馬上黑了,她還要做晚飯,唉,人要是能不吃就好了,時新雨心裏暗自想著。
剛想收拾工具去廚房做飯呢,三鳳拎著個竹籃過來了:“新雨,別整了,快來吃飯,你今晚別做飯了。”
時新雨有些摸不著頭腦,啊了一聲。
“看你下午累的手都有些抖,這木匠活精細,要控著力氣,可難做呢,你今天肯定累壞了,我中午讓我娘晚上多做些飯,你晚上就不用做了!”
時新雨站在院中笑了下,看著三鳳將一碗扯麵條和一碗菜端到了小桌上,她嗯了一聲:“好的,謝謝三姐,謝謝韓嬸,今晚正不想做飯了呢!”
三鳳也笑了下:“你別心急,李年說這活裏頭最難幹的就是木工活,不是框框出力就行,還得收著控著,費勁!反正咱著等結繭還要半個月呢,慢慢弄,肯定來得及!”
時新雨嗯了一聲,跟在她身後送她出了門。
待三鳳走遠,時新雨喊了兩聲皮皮,看著它在院中,就將院門對齊關上,將上下兩道門閂都插好後,又用頂門棍將門頂上。
這根頂門棍是韓叔特意尋得,一根粗壯的桃木,比時新雨還高出半頭,一頭卡在門閂板,一頭卡在地麵的凹槽處,任是幾個大漢也撞不開。
這桃木頂門棍時新雨堂屋門後也放著一個,讓她很是安心。
吃完飯她洗漱了下,躺在床上放空。
不知十安最近在藥鋪是否順利,他不是悶葫蘆的性格,報喜也報憂,每次迴家纏著她講話,但她還是很留心十安的狀況,十安是極早慧的,她不希望出現任何差錯。
時新雨迴想起上次十安迴來時,碎碎念說道葉先生在外麵收藥材的大兒子前些日子迴來了,帶來了很多從各地收來的特味藥材,有老參、金銀花、白芍還有黃芪等等。
最近每天關門後他都要跟在孫光和師父後麵炮製藥材,炒蒸炙曬樣樣不差。
製完之後還要學會對各類藥材如何儲存,不僅要學會如何防鼠、防蟲,還要防黴變、防過度脫水、防走油,數百種藥材的習性各不相同,易出現問題也不一樣。
還跟時新雨說,剛開始兩天師父隻許他跟在後麵看,隻能做一些漂洗、切製的活計,後來許他跟著孫光一起炮製,麵上有少有的得意。
這家夥還說對於常見的風痰、傷寒、暑熱、燥火、瀉痢、痰嗽、咽喉等已經熟知,以及不同藥材如何配伍,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藥效。
還會日日記錄病人的基本狀況,年歲、性別、症狀等到紙上,待晚上再將後麵開的藥方謄抄上去。
時新雨翻了個身,越發覺得自己王婆賣瓜將十安推銷到迴春堂是絕妙之舉,不隻十安有了一技之長安身立命,更是他的家學傳承興趣所在。
第二日她將魚如期送到登春樓後,迴來的路上采摘了一背簍的桑葉,又用另外一個背簍采了些蒲公英葉、槐樹葉和柞樹葉迴家。
跟三鳳交代完將這樹葉和桑葉混在一起喂食後,時新雨開始找了一根細溜筆直的竹節來做剝離絲膠的孔架,這東西結構很簡單,將竹子中透一個圓溜的小孔,再將竹節兩頭固定在豎直的支架上,絲線從小孔中穿過,把絲膠留在孔洞下就行。
這竹節本就纖細,有些不易操作,時新雨拿著刻刀收著力氣一下下的鑽洞,同樣是打孔,這小孔可比之前做竹竿的大孔難鑿太多,大孔所用竹筒粗,好發力,用鑿子敲擊再用刻刀修圓即可。
她連著用刻刀切了幾下都隻留下劃痕,效率太低,於是直起腰來換了個好發力的姿勢,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竹節,右手拿住刻刀朝著之前留下的痕跡狠狠的戳了上去。
“啊!”一聲吃痛的尖叫在小院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