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教學通訊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人的嗅覺永遠是靈敏的。張誠受賞、內侍推車跟隨張誠迴到家裏,鹹陽市上就傳出消息,許老掌櫃就能打探到是什麽原因受賞,知道軸承和減震弓用在車輛上,本能覺得這裏麵大有文章,於是巴巴趕來,要探聽一二。
“確有此事。”張誠笑笑,讓仆役把皇帝賞賜的酒打了兩爵,送上來,幾案上也擺上了時令果子和一碟點心。
“不知者軸承和車弓是何物?有何用處?小號可否代銷?”
“許掌櫃神通廣大,這麽短時間就能知道這麽多。不過軸承和車弓,都是陛下禦車所用之物,許掌櫃思量,這東西可是貴商行能做的嗎?”張誠掛著禮節性的微笑。
“這個……”許掌櫃碰了個釘子,也覺得不妥。“我就是隨便問問,好奇嘛,張府佐所創之物定然非凡,所以想見識一下。”許掌櫃打個哈哈,把這一節遮過去。
“見大概是見不到的,至少不能從我這裏見到了。陛下剛剛申斥過在下,說寺工一切技藝,關涉軍國大事,不得外傳。你也知道,咱大秦律法森嚴,陛下說了這話,那誰還敢多一句嘴?”
“是……是……是……”許掌櫃連聲應和。
“其實最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不是這些軸承減震之類的,而是和柱下史張大人、寺工丞歐冶大人一起在研究的一些東西,張蒼大人所研究的圓錐曲線和寺工的三視圖之法,才是真正的寶物。”
“可得一見?”
張誠去書房,從桌案上取一個薄薄的小冊子,正是最近寺工編印的《三視圖製圖規範》。寺工的印刷當然更加精美,可惜文字是鐵線篆字。張誠另有一本簡體字手稿的小冊子,是要寄給張村中學,作為教材的。
“圓錐曲線理論高深艱澀,估計張大人也要一些時日才能定稿,倒是這個三視圖之法,寺工已經編訂成冊。這個小冊子最後一定會大行天下,眼下交給你也不算違製。”張誠說。
許掌櫃把這本小冊子珍而重之的接過來,揣到懷裏。
送走許掌櫃,張誠在燭火下閱讀來信。先翻看的是學生的課業。力學的一些課程,在小學就有涉獵,是“簡單機械”的內容,講了杠杆、斜麵、滑輪,當時匆忙開這個課的目的,也是為了應對直道工程。這些知識在修築直道的時候,學生們做了很多擴展和應用,也都各自有心得。進入初等中學以後,物力課的內容就到了日程上。之前已經印出來的課本包括了力學、測量、密度、浮力和壓強的部分,磁學、電學和光學當下並沒有條件展開,但是張誠的想法,是在初中階段就讓孩子們看到電的力量,以及對光學、磁學有所涉獵。力學部分涉及到運動、牛頓定律、功的部分也沒有印出來,自然是因為牛頓定律還沒有被寫出來。這主要要怪張蒼和歐冶子淵,給了那麽多前置資料,怎麽沒人去做。實在不行就得自己赤膊上陣了。這就要好好迴憶當年伽利略還有牛頓都是咋幹的……
化學課程現在完全沒有。當下這個時代對物質的認識極為粗淺。靠著現在的材料,張誠完全搭不起化學學科的框架。所以在初中的課程中,就有了一本不倫不類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一本小冊子。這是一本半實踐的課程,大量要求學生觀察和研究爐灶、磚窯、高爐、風箱等等,留下一堆思考題,包括火是什麽、如何讓火更旺、溫度是什麽、石頭是如何變成鋼鐵的、高溫能改變哪些物質、從鐵到鋼的過程、煉鐵和煉鋼如何改進、碳氣中毒預防和搶救等等。
張誠不指望這些孩子能迴答這些問題,隻是希望他們能夠觀察思考,或多或少進行一些猜想。
初中的實踐課非常之多。有了之前算術、代數和幾何的基礎,要這些孩子們在自己視力所及範圍內進行一些專項的記錄和研究報告,多少彌補了理論課程不足的問題。除此而外,張誠也留下了關於“如何改良農具”、“如何改良住房”、“如何改良耕作”、“如何改良木器生產”等等的課題,放手讓孩子們幻想各種設計。這些孩子都是動手能力極強的農家子,更有直道工程的曆練,在生活中觀察,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和機械原理,能改進出什麽來也說不定。
因為課程設置本身就是開放性的,對教師的能力要求就極高,很多實踐題、研究題,張村的幾個班長是沒有能力評價的,就要定期寄到鹹陽這麵,由張誠來評判。張誠則要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趕製各種新的教材。這一次張誠就要把三視圖製圖規範寄過去。這一門課程想必會消耗他們不少精力吧?
實踐課的作業,張誠一一看過,批注各不相同,有稱讚想法大膽的,有認為這條思路很好,可以在某個方向繼續深入嚐試一下的,更多的則是痛批注意安全,你不要命了之類。這些半大孩子的想法固然天馬行空,膽子也越來越大,尤其涉及到與火有關的內容,簡直啥都想往火裏投,還有不知道聽了誰的瞎胡說,想研究以身殉爐煉製絕世好劍的。
張誠用沾了朱砂的筆大字批複:“趙杏兒,你帶幾個班長把這家夥綁在桌子上,給我痛揍一頓,讓它死了這條心!”
難得見到公孫尼子也寄來一份實踐課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冊子的一個全麵體驗和觀察。將焦炭煉製、磚窯、找礦、煉鐵、澆築、鍛打等相關工藝進行了描述和總結。對煉鐵的產物也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在報告的最後一段,公孫尼子提到在熔爐的殘渣中找到一些特殊的東西,比如半透明的團塊,但是更重要的一個發現是,在熔爐裏找到一種灰白色的石塊。這種石塊遇水會激烈反應冒出氣泡,並且發熱。把這種石塊放到裝水的小口罐子裏,冒出的氣體可以點燃,並且極為明亮。不知道此為何物。公孫尼子正在探求這種石塊的產生原因。
“這是電石嗎?”張誠猜測著,根據描述,這種物質和電石非常像,冒出的那種氣體就是乙炔氣。高壓乙炔氣燃燒甚至可以切割厚鋼板。現在就能得到這個東西了嗎?
張誠對電石生產的原理並不了解,也不知道煉鋼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電石,打算什麽時候去作坊看一下,寺工這麵就有鐵作。了解一下也好。
公孫尼子的這份報告讓張誠很意外。以校長之尊,公孫尼子本不需要去做這些作業,他是當世大儒,也完全可以不理這些雜學。但是公孫尼子就是真正的在從頭開始學習這些內容,看得出來公孫尼子並沒有年輕人那般天馬行空敢想敢幹,就隻是一邊讀書、一邊觀察、一邊記錄、一邊思考。走的路數是儒家格物致知的路數。不能說這個方法就不行,總之能看到公孫尼子在執掌這所學校的同時,也被這所學校改變著。
張誠準備等自己在寺工找到電石,再給公孫尼子寫迴信,最後看的是趙杏兒的來信。趙杏兒的來信放到最後看,就和吃飯的時候,那個雞腿要放到最後吃是一個道理。最美好的事情一定要忍耐到最後時刻慢慢品嚐,才格外味美。
打開信封,抽出一張紙,上麵用不工整的字跡書寫著,開頭是:“張誠吾兒”。
嚇得張誠從椅子上蹦起來了。
“確有此事。”張誠笑笑,讓仆役把皇帝賞賜的酒打了兩爵,送上來,幾案上也擺上了時令果子和一碟點心。
“不知者軸承和車弓是何物?有何用處?小號可否代銷?”
“許掌櫃神通廣大,這麽短時間就能知道這麽多。不過軸承和車弓,都是陛下禦車所用之物,許掌櫃思量,這東西可是貴商行能做的嗎?”張誠掛著禮節性的微笑。
“這個……”許掌櫃碰了個釘子,也覺得不妥。“我就是隨便問問,好奇嘛,張府佐所創之物定然非凡,所以想見識一下。”許掌櫃打個哈哈,把這一節遮過去。
“見大概是見不到的,至少不能從我這裏見到了。陛下剛剛申斥過在下,說寺工一切技藝,關涉軍國大事,不得外傳。你也知道,咱大秦律法森嚴,陛下說了這話,那誰還敢多一句嘴?”
“是……是……是……”許掌櫃連聲應和。
“其實最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不是這些軸承減震之類的,而是和柱下史張大人、寺工丞歐冶大人一起在研究的一些東西,張蒼大人所研究的圓錐曲線和寺工的三視圖之法,才是真正的寶物。”
“可得一見?”
張誠去書房,從桌案上取一個薄薄的小冊子,正是最近寺工編印的《三視圖製圖規範》。寺工的印刷當然更加精美,可惜文字是鐵線篆字。張誠另有一本簡體字手稿的小冊子,是要寄給張村中學,作為教材的。
“圓錐曲線理論高深艱澀,估計張大人也要一些時日才能定稿,倒是這個三視圖之法,寺工已經編訂成冊。這個小冊子最後一定會大行天下,眼下交給你也不算違製。”張誠說。
許掌櫃把這本小冊子珍而重之的接過來,揣到懷裏。
送走許掌櫃,張誠在燭火下閱讀來信。先翻看的是學生的課業。力學的一些課程,在小學就有涉獵,是“簡單機械”的內容,講了杠杆、斜麵、滑輪,當時匆忙開這個課的目的,也是為了應對直道工程。這些知識在修築直道的時候,學生們做了很多擴展和應用,也都各自有心得。進入初等中學以後,物力課的內容就到了日程上。之前已經印出來的課本包括了力學、測量、密度、浮力和壓強的部分,磁學、電學和光學當下並沒有條件展開,但是張誠的想法,是在初中階段就讓孩子們看到電的力量,以及對光學、磁學有所涉獵。力學部分涉及到運動、牛頓定律、功的部分也沒有印出來,自然是因為牛頓定律還沒有被寫出來。這主要要怪張蒼和歐冶子淵,給了那麽多前置資料,怎麽沒人去做。實在不行就得自己赤膊上陣了。這就要好好迴憶當年伽利略還有牛頓都是咋幹的……
化學課程現在完全沒有。當下這個時代對物質的認識極為粗淺。靠著現在的材料,張誠完全搭不起化學學科的框架。所以在初中的課程中,就有了一本不倫不類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一本小冊子。這是一本半實踐的課程,大量要求學生觀察和研究爐灶、磚窯、高爐、風箱等等,留下一堆思考題,包括火是什麽、如何讓火更旺、溫度是什麽、石頭是如何變成鋼鐵的、高溫能改變哪些物質、從鐵到鋼的過程、煉鐵和煉鋼如何改進、碳氣中毒預防和搶救等等。
張誠不指望這些孩子能迴答這些問題,隻是希望他們能夠觀察思考,或多或少進行一些猜想。
初中的實踐課非常之多。有了之前算術、代數和幾何的基礎,要這些孩子們在自己視力所及範圍內進行一些專項的記錄和研究報告,多少彌補了理論課程不足的問題。除此而外,張誠也留下了關於“如何改良農具”、“如何改良住房”、“如何改良耕作”、“如何改良木器生產”等等的課題,放手讓孩子們幻想各種設計。這些孩子都是動手能力極強的農家子,更有直道工程的曆練,在生活中觀察,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和機械原理,能改進出什麽來也說不定。
因為課程設置本身就是開放性的,對教師的能力要求就極高,很多實踐題、研究題,張村的幾個班長是沒有能力評價的,就要定期寄到鹹陽這麵,由張誠來評判。張誠則要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趕製各種新的教材。這一次張誠就要把三視圖製圖規範寄過去。這一門課程想必會消耗他們不少精力吧?
實踐課的作業,張誠一一看過,批注各不相同,有稱讚想法大膽的,有認為這條思路很好,可以在某個方向繼續深入嚐試一下的,更多的則是痛批注意安全,你不要命了之類。這些半大孩子的想法固然天馬行空,膽子也越來越大,尤其涉及到與火有關的內容,簡直啥都想往火裏投,還有不知道聽了誰的瞎胡說,想研究以身殉爐煉製絕世好劍的。
張誠用沾了朱砂的筆大字批複:“趙杏兒,你帶幾個班長把這家夥綁在桌子上,給我痛揍一頓,讓它死了這條心!”
難得見到公孫尼子也寄來一份實踐課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冊子的一個全麵體驗和觀察。將焦炭煉製、磚窯、找礦、煉鐵、澆築、鍛打等相關工藝進行了描述和總結。對煉鐵的產物也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在報告的最後一段,公孫尼子提到在熔爐的殘渣中找到一些特殊的東西,比如半透明的團塊,但是更重要的一個發現是,在熔爐裏找到一種灰白色的石塊。這種石塊遇水會激烈反應冒出氣泡,並且發熱。把這種石塊放到裝水的小口罐子裏,冒出的氣體可以點燃,並且極為明亮。不知道此為何物。公孫尼子正在探求這種石塊的產生原因。
“這是電石嗎?”張誠猜測著,根據描述,這種物質和電石非常像,冒出的那種氣體就是乙炔氣。高壓乙炔氣燃燒甚至可以切割厚鋼板。現在就能得到這個東西了嗎?
張誠對電石生產的原理並不了解,也不知道煉鋼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電石,打算什麽時候去作坊看一下,寺工這麵就有鐵作。了解一下也好。
公孫尼子的這份報告讓張誠很意外。以校長之尊,公孫尼子本不需要去做這些作業,他是當世大儒,也完全可以不理這些雜學。但是公孫尼子就是真正的在從頭開始學習這些內容,看得出來公孫尼子並沒有年輕人那般天馬行空敢想敢幹,就隻是一邊讀書、一邊觀察、一邊記錄、一邊思考。走的路數是儒家格物致知的路數。不能說這個方法就不行,總之能看到公孫尼子在執掌這所學校的同時,也被這所學校改變著。
張誠準備等自己在寺工找到電石,再給公孫尼子寫迴信,最後看的是趙杏兒的來信。趙杏兒的來信放到最後看,就和吃飯的時候,那個雞腿要放到最後吃是一個道理。最美好的事情一定要忍耐到最後時刻慢慢品嚐,才格外味美。
打開信封,抽出一張紙,上麵用不工整的字跡書寫著,開頭是:“張誠吾兒”。
嚇得張誠從椅子上蹦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