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這次出行之後,秦始皇就已經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了。


    一路顛簸,加上荊楚燥熱潮濕的天氣,讓久居關中的秦始皇並不太適應。這一路上食欲就不怎麽好。雖然身邊有夏無且這個醫官隨侍,時時給自己診脈服藥。但是一路下來,總覺得精神萎靡。可是在侍衛和隨行官員麵前,又還要強撐著,表現出自己一切都正常的樣子,這些並不容易。


    車駕轉到船上的時候,秦始皇甚至已經開始暈船。煩惡嘔吐不止,當然隨行的關中漢子們也都沒好到哪兒去,大家都以為是正常現象,也就忽視了皇帝的不適。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還要堅持每天閱讀幾十斤重的木簡。疲病勞累,皇帝已經開始出現了虛弱症狀。隻有皇帝身邊極少數人真正知道皇帝的健康情況,比如夏無且,比如,趙高。


    所以最近趙高的表情也極為嚴肅。經常對下屬無由發怒。對皇帝侍從也更多挑剔。每個人看到趙高的臉,都忍不住別過頭去,或者灰溜溜的低著頭縮著身子從趙高身邊快速經過。看到這個樣子趙高還能泰然自若的,也隻有始皇帝、李斯、胡亥等少數幾個人。連上卿蒙毅,在這種情況下都不想觸趙高的黴頭。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年紀輕輕就已經身居上卿之位,被稱為忠信將軍,出行的時候和始皇帝同乘一輛車,侍奉皇帝不離左右,從這兒也能看到皇帝對蒙家、對蒙氏兄弟的倚重。


    蒙毅也已經發現皇帝身體不對勁兒,建議皇帝減速緩行,或者盡快折返迴鹹陽。始皇帝卻哂笑:“朕已經昭告天下,要巡行祭拜山川之神,哪有就迴去的道理。朕若是半途而返,隻怕朝中和天下的猜疑更多,沒準還會有什麽亂子。走還是要繼續走下去的,就沿著原來的路線繼續前進,不要停留、不要折返。”


    蒙毅聽了,也隻是不語。


    “但是我大概也不能祭拜所有的山川之神了,要不,蒙毅,你替我走一趟?”


    “陛下的意思是?”


    “我繼續沿著之前定下的路線走,隻不過隻走大路,不再向山川偏僻的地方走,蒙恬你帶隊、帶上祭品,以朕的名義,替我拜祭這大秦的山川?”


    “但憑陛下吩咐。”


    一直到生命最後的階段,秦始皇的命令和決定都是清晰理智的。隻是,秦始皇沒有想到一切來的這麽快。


    進入到會稽郡的時候,始皇帝開始覺得自己並不隻是水土不服。身體更疲倦,胃口變差,也經常有發熱發冷的情況。身邊的醫官卻始終無法斷定是什麽病症,也請祝由科的巫醫跳過神了,仍然不見起色。身體疲憊,皇帝召見隨行的侏儒優旃給自己講笑話取樂。


    優旃看到這個總是威嚴的皇帝一副病容,努力的講著笑話,卻始終沒辦法為皇帝分心。也有點汗下來了。


    “優旃啊,你隨便瞎掰點什麽吧。”


    “臣無能……”


    “還記得,那個誰,曾經講過一段《論語》嗎?”


    “前一陣陛下召見張誠,張誠說論語雲朝聞道夕死可也,意思是早上知道了去仇家的道路,晚上就上門弄死仇家!”


    “對,就是那個!想起來這話其實還蠻像那個孩子的性格,頭一天晚上被匈奴人擄走了,第二天半夜他就毒死了那些匈奴人!他沒準兒還真是那麽理解的啊!”


    “那臣又有了: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君子也喜歡錢財,所以搶走它是有道理的!”


    “啊哈哈哈哈!”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了,有人不知道我的大名,我還沒發怒,這已經算是君子了!”


    “對對對。”


    “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身體強壯精力過剩的人,才可以學習讀書……”


    “好!”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說了,要想在殺人這事兒上擅長,就得先把刀子磨得快一些!”


    “好啊好啊,孔子不愧是大儒!”皇帝開懷大笑。甚至開始咳嗽起來。


    “陛下……”優旃憂慮的看著皇帝。


    “沒事,沒事,來人,賞優旃十金。來人傳旨,賞寺工禦車坊作府佐張誠十金。說朕獎賞他解讀掄語之功!”


    張誠看著使者快馬送來的十金和旨意,並不覺得開心。


    儒家在大秦是一個很忌諱的詞。雖然李斯、張蒼都是儒家高士,但是有焚書坑儒的前事,沒有那麽深的背景,和儒有瓜葛,並不是一件好事兒。使者說,優旃給皇帝解論語,皇帝大悅,賞賜了優旃,又想起張誠來,所以特地發來賞賜,這話也讓張誠憂心。靠抹黑孔子來搞笑開心?皇帝現在的心境可不咋地啊!


    算算時日,那件大事也快到了吧?


    “敢問使者從何處出發?”


    “陛下行程,不是你該打聽的。”使者倒是很職業。


    嗯。


    “臣張誠謝恩,祝我皇陛下萬歲、萬萬歲!”張誠深深鞠躬施禮。


    在會稽山下,始皇帝看著一輛車,這車廂中有一節巨大的骨頭。這個時代當然人類並沒有聽說過什麽叫做恐龍,隻覺得這是古代巨人的骨頭。


    “這就是防風氏的骨頭?”始皇帝問身旁的李斯。李斯的年齡比秦始皇還要大好些,這一番舟車勞頓,李斯的精神也很萎靡,但皇帝有所詢問,仍然要打起精神迴答:


    “魯國的史書《國語》有記載,昔年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專車。吳子使來好聘,且問之仲尼,曰:“無以吾命。”賓發幣於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徹俎而宴,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丘問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者,為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


    “後來越王勾踐滅吳,楚滅越。陛下,這車子和骨頭乃是從楚王宮室庫房所得,這次運來會稽山下。臣以為,這就應該是吳伐越所獲的那塊防風氏的骨頭。”丞相李斯不愧是大儒荀子的高徒,熟知典籍,這一刻講述這節骨頭的來曆也是頭頭是道。


    始皇帝伸出雙臂比量了一下這節骨頭,看起來是股骨的一節骨頭,居然有幾尺長。不由神往:“一節骨頭就這麽長,扶風氏該有多高啊,大禹說殺也就殺了。”


    “當其時也,大禹治水,大河滔滔,天下盡成澤國,大禹王九年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召群神於會稽山,也隻是為了聚天下之力絕此水患,防風氏輕慢王事是小,一處輕忽不能調動指揮,則治水之功便可毀於一旦,殺一個輕慢的防風氏也不是目的,整肅製度、立威修法,才是重點。”李斯順著始皇帝的話往下說。


    “也對。李斯啊,我繼位登基37年了,繼承父祖遺誌,終於並七國天下一統,這其中將士效命,按秦律各自封賞爵位了,臣工勤謹,我也都給與了官職和爵祿,李斯你這樣的客卿也做了大秦的丞相,可是朕……你說朕有什麽功勞呢?又應該得到什麽獎賞呢?”


    “陛下,您以聖明之君治理國家,製定刑名法度,彰顯舊有的章程。最初平定法度形勢,明確職責分工,以建立永恆的常規。六國國王專橫跋扈,貪婪兇猛,自以為是。暴虐肆行無忌憚,依仗武力驕傲自大,屢次發動戰爭。暗中結黨營私,以事合縱連橫之術,行為詭秘異常。內部裝飾欺詐陰謀,外有鄰國侵擾邊境,導致災禍連連。皇帝的仁義之威鎮壓他們,徹底消滅了這些暴亂之徒。


    您的聖德廣博深遠,覆蓋四方八麵之地。


    您統一了天下諸侯國,兼聽各方麵的聲音和意見。治理國家政務時運籌帷幄,考驗事實真相。無論貴賤貧富都公開陳述其過失或功績。修飾省察宣揚道義德行教化。有子女私自嫁娶的必受懲罰。


    您禁止淫亂行為,男女之間保持純潔關係。丈夫私通外婦的殺無赦罪。妻子逃嫁的子女不得認其母為母親。國家大治洗禮風俗習慣使天下百姓蒙受教化之恩。天下百姓都遵守法度規矩和諧相處共同進步。


    臣下的功績陛下封賞,但是陛下的功績,大概隻有天可以獎賞了。”、


    李斯這一番馬屁拍的是高妙之極,但是高明的馬屁總是基於基本事實。李斯所說這些,並不脫離始皇帝的施政。


    “領軍作戰,我不如王翦蒙驁一幹將軍,衝鋒陷陣,我甚至不如一般的秦武卒。撰寫政令頒布法律,我不如李斯你和諸位大臣,做皇帝,我也不過是把恰當的人放在恰當的位置上,用盡他們的能力就好了。李斯你這個馬屁拍的還是很有水平的。”


    秦始皇最近虛弱,深陷的眼眶中露出一絲光彩來,“我幼年登基,一路走來,每日讀奏章文書數以百斤計算,就還算是勤勉。作為君王,我勤於政務,並不沉湎女色,也並不貪戀享樂,近四十年,就這樣勤勉做事,終於可以看到天下一統,希望自我而起,再沒有征戰。”這次說話有點多,皇帝甚至有些氣短。“你知道古來君王為何稱孤道寡?”


    李斯不語。


    “孤者無父,寡者無侶。做一個王、做一個天子、做一個皇帝,無論什麽事,都沒有人可以商量、可以分享、可以分擔。”


    “臣下……”


    “君臣是君臣,孤家寡人是孤家寡人。”秦始皇製止了李斯的話,“和臣下商量,是另外的事情。天子無友。”沉默了一下,秦始皇再開口:“李斯啊,把你說過的朕的功績寫一篇文出來我看吧!”


    過不久,李斯帶著大幅絹帛在皇帝麵前展開,是李斯所創的非常漂亮的小篆,內容就是之前李斯所述的秦始皇一聲功績,隻不過換了這個時代流行的四字一句的韻文。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攸長。


    卅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


    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道高明。


    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


    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常。


    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眾自強。


    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


    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


    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


    皇帝並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


    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


    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


    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


    夫為寄猳,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


    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


    黔首修絜,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


    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始皇帝讀了幾遍,道:“就這樣吧,派人在會稽山刻石吧。”沒再說更多的話。


    不幾日,這份刻石的內容就傳遍了鹹陽,無數官吏捧著這份刻石的文章,讚頌始皇帝的功績,讚頌李斯丞相的文筆。張誠在張蒼處看到一份抄本,拿來讀了,卻又讀不懂,請張蒼幫助解讀,之後沉默半天。才問:“先生,我出身鄉野,並不了解國家大事,隻是我聽說六國認為我秦法苛刻,黔首百姓負擔重。”


    張蒼略抬了抬眼皮:“百姓艱難,在哪裏都是一樣的。黔首百姓要想生存下去,首要就是耕織。說到耕織,大秦可以算是最重視農作的。治粟內史位列九卿,郡縣乃至鄉裏都有嗇夫扶助農桑。大秦不隻是兵甲堅利,農具也是天下第一。哪怕是最近幾年災荒多一些,收成減少穀價升騰,靠著秦國的農事管理,也能少些大饑荒。


    我做這個柱下史,最是關心列國人口、糧食、軍力、災荒情況。曆年的統計,大秦的百姓在七國之間,算是要好得多。至於說秦法苛刻,我師弟韓非曾經主張法不阿貴、明法去私,在大秦,官員貴胄和黔首黎民用的是同樣的法令,法條都是公開的並無隱秘。在公正這方麵,秦也比六國要好很多。當然,這樣的法令,對官員貴胄來說,可能是有點苛刻吧……”


    張誠無言。


    “李斯這篇刻石,文采如何不說,事兒基本上算是事實,也不能算是諛詞。皇帝兼聽萬事,每天批閱奏折文牘,也要多達百斤,陛下是一個勤勉的君王。”


    可能大秦的高官對秦始皇看法,有他們的道理吧?張誠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指神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指神蓋並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