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浮濯抬手摘了眼上綢帶,再睜開一雙碎玉瞳眸,悲憫如初。
他沉吟幾許:“依望枯看來,此事是因誰人所為?”
望枯:“休忘塵。”
還能有誰。
風浮濯:“……那望枯想如何行事?”
他未嚐什麽不知。
但望枯聰明絕頂,未嚐需得他去擺平一切。
望枯晃著腿:“話說在前,我將銀柳的空桑山毀了。”
風浮濯並未起疑:“我雖昏聵已久,但仙山與我命脈相連,我自然知曉。”
望枯笑眯眯地湊近看他:“銀柳這迴是不是忘了誇我?”
風浮濯並未言語,隻是失神迴看咫尺之人:“……”
望枯絕非風浮濯,不知他的麵前,並非是一個掌心大的木頭人,而是脫了厚殼,仰頭散發,明眸皓齒,時不時就要瞟他一眼的心上人。
——多少日不見,風浮濯自然要使渾身解數描摹望枯的麵目。
而今,心上人無意的靠近,唇瓣也在似無中擦過風浮濯的臉頰。
一吻似惠風,剝離為陣雨,潮濕了一方心野。
風浮濯明知眼前隻是望枯的倒影。
但他就是不肯讓步半寸。
還叫囂著他更近一步,將望枯圈攬身下。
他是自私的。
望枯能成以這般憨態可掬的掌中之物示人,卻與風浮濯同行,應是他福祉深厚,得來了上蒼的一次眷顧。
他並未獨占。
但卻藏在眼中。
風浮濯這才斂其千胥,撫順她的背脊:“好……望枯很是厲害。”
莫名的,望枯忽覺簇擁了些,風浮濯的聲息像是依著她的耳畔道出,像是被這“偉光正人”摟在懷中,最討巧的掌心卻在古怪遊走在她的背脊,“輕浮”而滾燙。
久未與人如此親近,望枯的耳心才不由發癢。
每每碰著風浮濯,總叫她身子癱軟,兩眼失神,耳根發燙。
擇日,定要尋師尊好生問問此般情愫的原宥。
望枯定心靜氣:“我接著說了,我猜,那空桑山除了藏著銀柳的迴憶,應當還有迴溯往昔之力。可當時,山中還有師尊、弋禎法師、萬苦尊人等,即便法力再高,也不至敵過仙山。他們不曾被卷入仙山的災禍中,恐怕是因,他們的過去尚未去到四百年後。”
風浮濯:“言之有理。”
望枯:“再者,為何那日在皇宮祠堂裏看到的過往之事,偏偏就是銀柳與太子殿下呢?”
世上無湊巧。
隻是命理為之。
風浮濯淡漠:“隻因休忘塵正是衝我而來。”
望枯捧場拍手:“不錯!那蘭氏一族的將領、士卒多半也是當年誤入磐州的人,才對你我深信不疑。由此可知,無名師姐也在這裏。”
她賊心不死。
風浮濯:“要去找麽?”
望枯歪頭:“銀柳倒是什麽都知道,如今天下大亂,時局動蕩,為何不問我如此執著此事呢?”
風浮濯:“不問。”
卻悄悄扶正了望枯倒在一邊的腦袋。
她好似那通體雪白的幼犬。
獠牙能飲血,水眸卻澹澹。
可人之至。
望枯撓撓頭:“那為何不問呢?”
風浮濯輕歎:“望枯,我早已把命給了你。”
所行即所念,所念即望枯。
他要跟著她。
要心上人諸事順遂。
望枯笑著跳下:“銀柳倒是對我愛之入骨了。”
風浮濯背過身去,答得愚鈍:“……是。”
待望枯的第一要義,便是不可欺瞞。
難得二人獨處,又無瑣事纏身,望枯索性一問到底:“隻聽銀柳說喜歡,卻不聽銀柳說求娶之事,莫非……銀柳是隻願與不喜歡的姑娘成親麽?”
風浮濯狠狠闔上眼:“……望枯,莫要胡言亂語。”
望枯張大了嘴:“銀柳當真會罵人了?”
還“罵”的是她。
風浮濯生生止步了,隨地拾起一枝柳條,輕巧一揮,便是打在自己的背脊:“好,說錯話了。”
不知用了幾成功力,一道粗壯如蟒的血痕暈染出三層白衣。
望枯:“……”
風浮濯開不起“玩笑話”。
或是說,克己複禮得人神共憤。
她也歎氣:“好啦,銀柳收手罷,我自然明白銀柳沒有這個意思。我隻是不明白,不成親、不結為道侶,就可享床笫之歡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結為夫妻呢?”
風浮濯靜默刹那:“也有人不為此事而結。”
望枯:“那為何事?”
風浮濯鄭重抬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望枯噗嗤一笑:“都是些陳詞濫調了,我隨商老板公事時,撞見好多兩夫、三夫共侍一個妻主的例子,此般民風開化,致使妖怪們也都不信這些,能及時行樂便及時行樂,巫山才如此……”
穢亂。
風浮濯遲疑些許:“總有人墨守成規,永遠留在過去。”
一世一雙人的過去。
望枯有話就說:“如此,銀柳便是不願行房事的那類人了麽?”
“未曾涉獵,談不上願與不願,”風浮濯輕瞥一眼,“倒是分人。”
望枯捕風捉影:“如此是說,銀柳與我一起,便情願了?”
風浮濯向後踉蹌:“……”
直言是好。
但若是太過,就招架不住。
逗弄多了,望枯倒是真有幾分來於邪物本心的好奇。
她鬼使神差:“若是日後我心有此意,可否來找銀柳呢?”
推諉一迴足矣。
總不能再扯謊第二迴了——
隻因風浮濯看她的神色,實在不甚清白。
他放輕了聲音:“……隨時奉陪。”
二人俱是靈醒透徹。
卻又說著旁人眼裏沒頭沒尾的話語。
但榆木不知情何起。
隻得隨風去,向水流。若是找錯了方位,也不願悔改。
難覓一心安,但求自難忘。
……
風浮濯行事果決,蘭為蕙對他馬首是瞻,允他將蘭蔦城翻了個底朝天,卻也並未尋到端倪。
天大地大,哪怕隻縷碎魂,也從不曾拘泥一隅。
風浮濯索性通宵達旦,計算一條從蘭蔦城為起、磐州為終的最短路徑,少則二十日便可逛盡全天下的大街小巷。若是尋無名,則無須這麽慢,借一廟宇誦經招魂便是。
望枯沿著遊離人間的圖紙邊緣走,心不在焉地看:“銀柳竟記得如此清晰?連哪處有河堤、哪處有幾座屋舍都能知曉?”
此圖繪製的惟妙惟肖,人間京都磐州以紅牆高院指代,東麵便是那湖泊眾多、煙中畫舫、茶樓戲曲聞名於世的曦州。再為江南三州,依次為“香火繚繞”的祉州,“魚躍龍門”的融州,“多河匯川”的瀠州。除此之外,便是極寒之地,又少有人踏足的恭州。
風浮濯轉動腕心:“一來,階下囚的所見所聞皆是來於看守之人,蘭氏一族想要開疆拓土,茶餘飯後常會拿出地勢圖來商榷一二,聽得多了,自然就記得了。二來,歸寧自古守望人間,佛修於人間曆練時,不可阻擋凡人正道,需避讓開來。”
望枯揶揄:“地勢圖都能說與敵國質子聽?蘭為蕙統領的騎兵們當真心大。”
風浮濯稍停:“未嚐隻是如此,曾有幾年,我學著裝瘋賣聾,把他們通通誆騙了去。”
望枯眼前一亮:“想看銀柳如何裝瘋賣聾。”
風浮濯偏頭:“……年華既逝,我要如此,實在無臉無皮。”
望枯兩眼燦若星辰,如此一瞬不瞬盯著他,便是一燭火燎去他眼底。好似還伴著“想看想看”的兩重聲,催人連連敗退,自亂方寸。
風浮濯沉歎一息:“……迴去再說。”
望枯嬉笑。
這是鬆了口。
風浮濯心性溫良,便是另有所謀,也要卷起這張一人高的圖紙,拿與蘭為蕙看。
蘭為蕙驚歎他“才華橫溢”之餘,又淚如雨下:“我雖知曉太子殿下定有離去的那一日,但原先想著,十年嘛,還早著,誰知……隻有幾月而已。”
風浮濯與他較量,便是冷血無情:“蘭將軍,你我本是仇人,日後我不會來看你,不必哭了。”
“太子殿下!您也太狠心了!我也沒指望您這樣待我啊!”蘭為蕙埋於胸襟揩臉,腦袋又如彈簧一般猛然歸位,“慢著!你會說話!”
風浮濯巋然不動:“嗯。”
“好啊!你又騙我!”蘭為蕙收不住脾性,剛要氣得麵紅耳赤,卻又滿頭霧水,“不對啊,我為何要說又……”
風浮濯轉身跳上馬車:“好好想。”
望枯爬窗看得,蘭為蕙健步如飛,聲亮如洪鍾:“太子殿下!我不識字!佛經上的那些‘鬼見愁’!我有好些不會念!你先帶上我!將字認完了!再把我放下來!好不好啊!”
風浮濯在馭馬之位,遮擋車輿的流蘇因迎麵有風,而吹拂兩岸。
作翩然羽翼,呈飛雪四散。
他不停留。
更不迴首。
卻到山色深處。
他輕聲道。
“不好。”
雖是隻有望枯聽到,她卻不由笑了。
也想通了。
她眼中的風浮濯,較之風浮濯眼中的自己,也有“天壤之別”。
風浮濯喜歡望枯,是知曉她洪流而來不潰散,山倒地摧也怡然。
望枯為何會對風浮濯有幾分深切的印象,也絕非是他自甘碾落為泥的濟世之心。
是偶會偏離山野,歸去戲台裏的風。
是風浮濯這輩子不會行,又忍不住想行的“錯事”。
不幫敵人,是錯事。
幫了敵人,是錯事。
不傷惡人,是錯事。
會傷善人,是錯事。
愛一個人,更是錯事。
但誠如望枯生自兵荒馬亂,長於錯亂蔥蘢。
真要心悅一個人,也隻該是風浮濯罷?
他沉吟幾許:“依望枯看來,此事是因誰人所為?”
望枯:“休忘塵。”
還能有誰。
風浮濯:“……那望枯想如何行事?”
他未嚐什麽不知。
但望枯聰明絕頂,未嚐需得他去擺平一切。
望枯晃著腿:“話說在前,我將銀柳的空桑山毀了。”
風浮濯並未起疑:“我雖昏聵已久,但仙山與我命脈相連,我自然知曉。”
望枯笑眯眯地湊近看他:“銀柳這迴是不是忘了誇我?”
風浮濯並未言語,隻是失神迴看咫尺之人:“……”
望枯絕非風浮濯,不知他的麵前,並非是一個掌心大的木頭人,而是脫了厚殼,仰頭散發,明眸皓齒,時不時就要瞟他一眼的心上人。
——多少日不見,風浮濯自然要使渾身解數描摹望枯的麵目。
而今,心上人無意的靠近,唇瓣也在似無中擦過風浮濯的臉頰。
一吻似惠風,剝離為陣雨,潮濕了一方心野。
風浮濯明知眼前隻是望枯的倒影。
但他就是不肯讓步半寸。
還叫囂著他更近一步,將望枯圈攬身下。
他是自私的。
望枯能成以這般憨態可掬的掌中之物示人,卻與風浮濯同行,應是他福祉深厚,得來了上蒼的一次眷顧。
他並未獨占。
但卻藏在眼中。
風浮濯這才斂其千胥,撫順她的背脊:“好……望枯很是厲害。”
莫名的,望枯忽覺簇擁了些,風浮濯的聲息像是依著她的耳畔道出,像是被這“偉光正人”摟在懷中,最討巧的掌心卻在古怪遊走在她的背脊,“輕浮”而滾燙。
久未與人如此親近,望枯的耳心才不由發癢。
每每碰著風浮濯,總叫她身子癱軟,兩眼失神,耳根發燙。
擇日,定要尋師尊好生問問此般情愫的原宥。
望枯定心靜氣:“我接著說了,我猜,那空桑山除了藏著銀柳的迴憶,應當還有迴溯往昔之力。可當時,山中還有師尊、弋禎法師、萬苦尊人等,即便法力再高,也不至敵過仙山。他們不曾被卷入仙山的災禍中,恐怕是因,他們的過去尚未去到四百年後。”
風浮濯:“言之有理。”
望枯:“再者,為何那日在皇宮祠堂裏看到的過往之事,偏偏就是銀柳與太子殿下呢?”
世上無湊巧。
隻是命理為之。
風浮濯淡漠:“隻因休忘塵正是衝我而來。”
望枯捧場拍手:“不錯!那蘭氏一族的將領、士卒多半也是當年誤入磐州的人,才對你我深信不疑。由此可知,無名師姐也在這裏。”
她賊心不死。
風浮濯:“要去找麽?”
望枯歪頭:“銀柳倒是什麽都知道,如今天下大亂,時局動蕩,為何不問我如此執著此事呢?”
風浮濯:“不問。”
卻悄悄扶正了望枯倒在一邊的腦袋。
她好似那通體雪白的幼犬。
獠牙能飲血,水眸卻澹澹。
可人之至。
望枯撓撓頭:“那為何不問呢?”
風浮濯輕歎:“望枯,我早已把命給了你。”
所行即所念,所念即望枯。
他要跟著她。
要心上人諸事順遂。
望枯笑著跳下:“銀柳倒是對我愛之入骨了。”
風浮濯背過身去,答得愚鈍:“……是。”
待望枯的第一要義,便是不可欺瞞。
難得二人獨處,又無瑣事纏身,望枯索性一問到底:“隻聽銀柳說喜歡,卻不聽銀柳說求娶之事,莫非……銀柳是隻願與不喜歡的姑娘成親麽?”
風浮濯狠狠闔上眼:“……望枯,莫要胡言亂語。”
望枯張大了嘴:“銀柳當真會罵人了?”
還“罵”的是她。
風浮濯生生止步了,隨地拾起一枝柳條,輕巧一揮,便是打在自己的背脊:“好,說錯話了。”
不知用了幾成功力,一道粗壯如蟒的血痕暈染出三層白衣。
望枯:“……”
風浮濯開不起“玩笑話”。
或是說,克己複禮得人神共憤。
她也歎氣:“好啦,銀柳收手罷,我自然明白銀柳沒有這個意思。我隻是不明白,不成親、不結為道侶,就可享床笫之歡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結為夫妻呢?”
風浮濯靜默刹那:“也有人不為此事而結。”
望枯:“那為何事?”
風浮濯鄭重抬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望枯噗嗤一笑:“都是些陳詞濫調了,我隨商老板公事時,撞見好多兩夫、三夫共侍一個妻主的例子,此般民風開化,致使妖怪們也都不信這些,能及時行樂便及時行樂,巫山才如此……”
穢亂。
風浮濯遲疑些許:“總有人墨守成規,永遠留在過去。”
一世一雙人的過去。
望枯有話就說:“如此,銀柳便是不願行房事的那類人了麽?”
“未曾涉獵,談不上願與不願,”風浮濯輕瞥一眼,“倒是分人。”
望枯捕風捉影:“如此是說,銀柳與我一起,便情願了?”
風浮濯向後踉蹌:“……”
直言是好。
但若是太過,就招架不住。
逗弄多了,望枯倒是真有幾分來於邪物本心的好奇。
她鬼使神差:“若是日後我心有此意,可否來找銀柳呢?”
推諉一迴足矣。
總不能再扯謊第二迴了——
隻因風浮濯看她的神色,實在不甚清白。
他放輕了聲音:“……隨時奉陪。”
二人俱是靈醒透徹。
卻又說著旁人眼裏沒頭沒尾的話語。
但榆木不知情何起。
隻得隨風去,向水流。若是找錯了方位,也不願悔改。
難覓一心安,但求自難忘。
……
風浮濯行事果決,蘭為蕙對他馬首是瞻,允他將蘭蔦城翻了個底朝天,卻也並未尋到端倪。
天大地大,哪怕隻縷碎魂,也從不曾拘泥一隅。
風浮濯索性通宵達旦,計算一條從蘭蔦城為起、磐州為終的最短路徑,少則二十日便可逛盡全天下的大街小巷。若是尋無名,則無須這麽慢,借一廟宇誦經招魂便是。
望枯沿著遊離人間的圖紙邊緣走,心不在焉地看:“銀柳竟記得如此清晰?連哪處有河堤、哪處有幾座屋舍都能知曉?”
此圖繪製的惟妙惟肖,人間京都磐州以紅牆高院指代,東麵便是那湖泊眾多、煙中畫舫、茶樓戲曲聞名於世的曦州。再為江南三州,依次為“香火繚繞”的祉州,“魚躍龍門”的融州,“多河匯川”的瀠州。除此之外,便是極寒之地,又少有人踏足的恭州。
風浮濯轉動腕心:“一來,階下囚的所見所聞皆是來於看守之人,蘭氏一族想要開疆拓土,茶餘飯後常會拿出地勢圖來商榷一二,聽得多了,自然就記得了。二來,歸寧自古守望人間,佛修於人間曆練時,不可阻擋凡人正道,需避讓開來。”
望枯揶揄:“地勢圖都能說與敵國質子聽?蘭為蕙統領的騎兵們當真心大。”
風浮濯稍停:“未嚐隻是如此,曾有幾年,我學著裝瘋賣聾,把他們通通誆騙了去。”
望枯眼前一亮:“想看銀柳如何裝瘋賣聾。”
風浮濯偏頭:“……年華既逝,我要如此,實在無臉無皮。”
望枯兩眼燦若星辰,如此一瞬不瞬盯著他,便是一燭火燎去他眼底。好似還伴著“想看想看”的兩重聲,催人連連敗退,自亂方寸。
風浮濯沉歎一息:“……迴去再說。”
望枯嬉笑。
這是鬆了口。
風浮濯心性溫良,便是另有所謀,也要卷起這張一人高的圖紙,拿與蘭為蕙看。
蘭為蕙驚歎他“才華橫溢”之餘,又淚如雨下:“我雖知曉太子殿下定有離去的那一日,但原先想著,十年嘛,還早著,誰知……隻有幾月而已。”
風浮濯與他較量,便是冷血無情:“蘭將軍,你我本是仇人,日後我不會來看你,不必哭了。”
“太子殿下!您也太狠心了!我也沒指望您這樣待我啊!”蘭為蕙埋於胸襟揩臉,腦袋又如彈簧一般猛然歸位,“慢著!你會說話!”
風浮濯巋然不動:“嗯。”
“好啊!你又騙我!”蘭為蕙收不住脾性,剛要氣得麵紅耳赤,卻又滿頭霧水,“不對啊,我為何要說又……”
風浮濯轉身跳上馬車:“好好想。”
望枯爬窗看得,蘭為蕙健步如飛,聲亮如洪鍾:“太子殿下!我不識字!佛經上的那些‘鬼見愁’!我有好些不會念!你先帶上我!將字認完了!再把我放下來!好不好啊!”
風浮濯在馭馬之位,遮擋車輿的流蘇因迎麵有風,而吹拂兩岸。
作翩然羽翼,呈飛雪四散。
他不停留。
更不迴首。
卻到山色深處。
他輕聲道。
“不好。”
雖是隻有望枯聽到,她卻不由笑了。
也想通了。
她眼中的風浮濯,較之風浮濯眼中的自己,也有“天壤之別”。
風浮濯喜歡望枯,是知曉她洪流而來不潰散,山倒地摧也怡然。
望枯為何會對風浮濯有幾分深切的印象,也絕非是他自甘碾落為泥的濟世之心。
是偶會偏離山野,歸去戲台裏的風。
是風浮濯這輩子不會行,又忍不住想行的“錯事”。
不幫敵人,是錯事。
幫了敵人,是錯事。
不傷惡人,是錯事。
會傷善人,是錯事。
愛一個人,更是錯事。
但誠如望枯生自兵荒馬亂,長於錯亂蔥蘢。
真要心悅一個人,也隻該是風浮濯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