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些人大罵她打臉充胖子,有些人隻是一笑而過,有些人是真起了心思,跑來望枯跟前問,“你這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子,當真有用嗎?”
望枯也沒答,法子就是法子,何必冠上什麽反其道的綴敘。
蒼寸與走龍峰的符修結盟,當真煞費苦心。盟友站在冷畫水最湍急處畫符下界,又是學了梵文,要念給過往鬼魂聽,蒼寸則運起靈火,趁水不息,蒸團厚雲來給落水鬼墊背。
因此,他像那銀耳,任十斤水泡發,比原先更胖了些,又大喇喇地在望枯前頭開路,一走一晃,猛吸鼻子:“這些人的話,聽過就算了,莫往心裏去。”
萬來、廖董在望枯一左一右,長劍當偃月刀拿,就成了一對押人的副將。
望枯不解:“哪裏往心裏去了?”
蒼寸噎一口,再迴看望枯。
說無恙也確如平日無異,但說不對便就是不對。
可惜說不出為何。
望枯迴了上劫峰,才恍惚想起,那時休忘塵說過,在十二峰逾期,都會有相應懲戒。
又至饕餮軒前,正因柳柯子偶然現身,昨日那些餓狼出籠的師兄們,今日就斯文不少,一口肉能嚼整整十下。
望枯卻放下碗筷:“師尊是來同我興師問罪的?”
四方屏息,誰人筷子敲出聲音,都心頭大亂,動彈不得。
柳柯子並未抬頭:“做何事了?”
望枯:“沒做何事,隻是我歸宗歸遲了,理應降罪才是。”
柳柯子抬眸:“誰人說的?”
望枯:“休宗主。”
柳柯子麵色驟冷:“他的話你也聽?你是哪個宗的?”
望枯:“《上劫律》第三條也說,十二峰戒律即為上劫峰之準,不可隨意忤逆。可惜我並未背下十二峰戒律,因此什麽也不知道。”
柳柯子盯著她:“那你明明可以裝傻充愣,為何偏要宣之於口?莫非,你想讓我降罪。”
望枯:“自然也不是。”
她隻是想看看,是否隻有身居他位,行事才會殺伐果斷,從不思慮自己的抉擇對錯與否。
柳柯子嗤笑:“那你如今是在試探我了?”
望枯:“師尊說是就是,但既然宗律寫寫明白能殺師證道,我想要知己知彼,也並無過錯。倘若無法以下犯上,師尊懲戒便是。”
柳柯子撇撇嘴,再次低頭:“行,罰你今日多吃兩口飯,不吃完不許走。”
他埋頭吃了一口,嘖出聲,又喃喃自語:“……這菜是那廢物做的?可真難吃。”
無人不嫌,卻無人不吃個精光。
如今鬼去樓空,百草再也不長,泥流衝完,換冷畫水泛濫成災,山中溝壑成了一座鱗次櫛比的水稻田。
而銀燭山,也像那一夜白頭且久病不起的有為才俊,卻一朝失勢,家破人亡,若非昔日那點風光猶在,隻怕盼不到來年春。
雨還在下。
望枯例行去了銀燭山多日,每迴都是拖家帶口,再坐在老地方,看一天的雨,雨聲好眠,於是歪頭睡下。直至水漲裙衣,才跟著師姐、師兄們一並將水往外舀。
再有本事的謫仙,也逃不了用笨法子。
續蘭不愧是含玉而出的貴女,凡是有斤有兩的石塊都難逃法眼。便由吹蔓撐傘,帶她往深山盡頭開采更多,申時就歸。
而望枯的“激將法”,還真有幾分用處。那幾名鬼魂慍怒至此,為證自己便是成了鬼,也定有用處,便跨過恭州去往瀠州,尋了一處亂葬墳,與本地鬼爭搶冥幣。
且真搶到手了。
雖禮崩樂壞,有悖常理,但也是個法子,給望枯功德本上記下四筆——僅次於第一的席嚀、第二的蒼寸。
如此手到擒來,就多的是人效仿。
望枯卻由他們而去。
隻因此事做不得太多,野鬼已成嫋嫋青煙,自然貪欲有度,能撬動幾個,已是意外之喜。可現下遍地燒紙,隔靴搔癢,各個搶不到還何必去爭?再次尋死覓活,也是常有之態。
到頭來,還得搬石頭砸腳的修士們跟在後頭哄著。
多數人見奪魁無果,也想另辟蹊徑,但這迴是向續蘭學——采石。價值連城的好石不常有,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無計可施,但索性樂得自在,山水一程,權當修煉。
也正因如此,好事做不成,先把銀燭山剜成空殼了。塌了一處,還有一處,水載入,聚為溝。
但他們還不肯罷休,還嬉笑擺手——“無非,隻是一座荒山罷了。”
當天也陰沉時,隻有魂魄是至淨之物。
清泓一抹白,染在蟬翼上。
世間僅剩的黑,都在路上。烏泱泱的,高螻蟻百丈,渾身的骨,都是銳矛。
傷了物,說物不長眼。
傷了人,說他即宵小。
但望枯為藤,最厭鋒芒,自當敬而遠之。
而位列榜首的席嚀,卻從不做這些。
她是得了休忘塵的首肯,願讓來日獎賞減半,也隻想與鬼修淩嶸結伴。
淩嶸也瘦了,麵上凹去兩塊,身上官袍空蕩蕩的。席嚀是冰靈根,牽出一縷雪繩,一頭係她手上,另一頭係自己手上——是怕淩嶸身子差,不慎倒地了。
如此看來,淩嶸的少女模樣不複存在,銀燭山受過幾多傷,都在她臉龐如實刻上——
荒草的發隨風擺動卻不生,隻用一支毛筆纏了幾圈盤在發上,以筆作分水嶺,上為烏黑,下為蒼發。寬額頭上的皺紋已有古稀之年才有的模樣,兩個梨渦仍舊漾著清甜。
她抬頭,可見一個高門倒落,飄過的雪沉在磐州的官道上。但她的雙手戴著枷,於是隻能低頭,拿來挽發的筆,謄下史書一頁。
唯四目明媚依舊。
望枯揣測,那是淩嶸死前的最後一幕。
席嚀可用舟遠劍給鬼魂當小舟而乘、可傾囊相助,可拿佛珠與木魚為它們渡去往生。淩嶸就能用自己傷痕累累的身,給每個鬼魂當一個屏障,它們要什麽,它就給什麽,修為也是。
如此深明大義,不止風浮濯做得了,她們亦然。
望枯伴著這些,捱過了第五日。
倒數最後兩日也並無不同,隻是有一魂靈,鬱鬱寡歡,要躺在池底任水衝走,幾十個人拉也拉不住,其中一個修士頓時急了,準備拿劍去攔截,卻不慎斬斷了躲雨的石窟。
鬼沒救下,就地灰飛煙滅。頂上斷了一半,成了窄短屋簷。個子矮的續蘭,無處可躲,雨都往臉上拍,蒼寸看不下去,先一步將她帶走。
吹蔓站在望枯身旁,二人背脊緊貼石壁:“銀燭山中的水這樣多,若是給我們巫山也分一點就好了。”
望枯喃喃:“是啊。”
如此,荒蕪的植株,想必也有救了。
第五日也一無所獲,但修葺新屋,也該提上日程了。
第六日,蒲許荏卻尋上門來嘮嗑幾句。
他說,襄泛借火,是為不義。休忘塵未顯怒色,卻暗諷他“好心可取,但不該泛濫成災,銀燭山的雨如今夠多了,襄宗主便不必再添把火了”。
因此,起先輪流看守、怕鬧出人命的宗主們如今都被休忘塵下了禁製,誰人若邁入十二峰,就是有違正道。縱使蒲許荏日日睡得腰酸背痛,也無法下山舒展身形,做何事都沒了興致。
隻是聽聞續蘭拿迴三塊原石後,才弓直背脊,直言要看。
蒲許荏反複端詳後,卻連連歎息:“莽,太莽了!你們三個女子就沒一個識貨的嗎?這翡翠成色上好,又吸了銀燭山地靈,給修士做個鐲子都能賣個千兩靈石,可惜啊,砸成這樣,也就隻能自個兒留著了。”
續蘭耷拉個眼:父皇說了,玉石就是拿來玩的,兒時都讓我扔著玩兒,砸碎了還要給我賞賜,看來不識貨的另有其人。
望枯:“……”
續蘭不要,或是要不了太多,留掌心大的一塊,碾成玉碎,再挖一把門口杏子樹下的泥土。平素裏她瞧不上的捏泥人,也勉強能玩了。
而吹蔓從未戴過首飾,身子輕盈,稍微戴兩個耳墜都會頭暈腦脹。
這翡翠便順理成章落到望枯手上。
望枯:“蒲宗主,我能用它修補我的斷劍嗎?”
蒲許荏遲疑:“可以是可以,但你那斷劍,斷的是頭,用玉來補,削尖了會破,不削會不鋒利,你當真要如此?”
望枯:“無妨,鈍就鈍點,隻要不斷就好。”
蒲許荏:“……行,我努把力。”
他如今有事幹了,正在興頭。隻是先把翡翠抱去琢磨,待到哪日望枯湊好三百六十個靈石了,再找他不遲。
三百六十個。
還是給了人情麵的,原先是四百起。
奈何這屋子連地基都還未搭起。
而再一看天中悶雷滾滾。
愁雨多,過江涼。
……
十二峰瀟瀟落雨了。
望枯曠了一日,又帶吹蔓與續蘭來了最後一日。
這日來的人多了許多,但不知是被訓誡了,還是雨照麵容,臉色各個寒而不自知。
他們有備而來,勢必將這最後一日送得轟轟烈烈。
敲鑼打鼓、身披袈裟、舞姿婀娜、誦經禮佛,十八般武藝樣樣上陣。更有披桑戴麻,就地認祖歸宗,為這素未謀麵的魂魄們包場白事的。
望枯隻有啼笑皆非。
喧鬧事折騰多了,這些鬼魂也知曉他們意圖不軌。
裝得再真也是裝。
如今的銀燭山,已無安身之樣。
淩嶸跌跌撞撞在冷畫水中行走,有六個結伴赴死的魂魄,一直漫去懸崖邊上:“停下!快停下——”
她也是鬼,所以喊得撕心裂肺。
自詡正義的修士們,圍了一圈又一圈。
“你們莫要動,若有何夙願可同我來說!”
“為何如此想不開啊?能化鬼,就是對世間還有留戀的。”
“既有執念,為何不渡往生?”
那為首一鬼,分外沉穩:“那是從前。”
它又道:“百年,已經夠了。”
它們毫無掙紮之力,卻誤入蒼寸前幾日設下的結界。
“救下了就下了!”
“太好了!快把它們撈上來!”
何人笑著唿喊:“你看,天都在幫你!”
——“不,這不是在幫我。”
它們的聲音很小,卻不約而同闔上眼,血淚潸然滴落冷畫水。
望枯忽而拿過斷劍,義無反顧衝上前去。
劍隨主,揮出青翠的劍氣。
隻兩下,斬斷兩岸符咒。
“誰人的劍!誰!”
“完了完了——它們要掉下去了!”
望枯幽幽現身,抹一把臉上的雨水。
“下去罷。”
她最後道聲別。
歸宿幾許,旁人定不得。
死,亦為歸宿。
望枯也沒答,法子就是法子,何必冠上什麽反其道的綴敘。
蒼寸與走龍峰的符修結盟,當真煞費苦心。盟友站在冷畫水最湍急處畫符下界,又是學了梵文,要念給過往鬼魂聽,蒼寸則運起靈火,趁水不息,蒸團厚雲來給落水鬼墊背。
因此,他像那銀耳,任十斤水泡發,比原先更胖了些,又大喇喇地在望枯前頭開路,一走一晃,猛吸鼻子:“這些人的話,聽過就算了,莫往心裏去。”
萬來、廖董在望枯一左一右,長劍當偃月刀拿,就成了一對押人的副將。
望枯不解:“哪裏往心裏去了?”
蒼寸噎一口,再迴看望枯。
說無恙也確如平日無異,但說不對便就是不對。
可惜說不出為何。
望枯迴了上劫峰,才恍惚想起,那時休忘塵說過,在十二峰逾期,都會有相應懲戒。
又至饕餮軒前,正因柳柯子偶然現身,昨日那些餓狼出籠的師兄們,今日就斯文不少,一口肉能嚼整整十下。
望枯卻放下碗筷:“師尊是來同我興師問罪的?”
四方屏息,誰人筷子敲出聲音,都心頭大亂,動彈不得。
柳柯子並未抬頭:“做何事了?”
望枯:“沒做何事,隻是我歸宗歸遲了,理應降罪才是。”
柳柯子抬眸:“誰人說的?”
望枯:“休宗主。”
柳柯子麵色驟冷:“他的話你也聽?你是哪個宗的?”
望枯:“《上劫律》第三條也說,十二峰戒律即為上劫峰之準,不可隨意忤逆。可惜我並未背下十二峰戒律,因此什麽也不知道。”
柳柯子盯著她:“那你明明可以裝傻充愣,為何偏要宣之於口?莫非,你想讓我降罪。”
望枯:“自然也不是。”
她隻是想看看,是否隻有身居他位,行事才會殺伐果斷,從不思慮自己的抉擇對錯與否。
柳柯子嗤笑:“那你如今是在試探我了?”
望枯:“師尊說是就是,但既然宗律寫寫明白能殺師證道,我想要知己知彼,也並無過錯。倘若無法以下犯上,師尊懲戒便是。”
柳柯子撇撇嘴,再次低頭:“行,罰你今日多吃兩口飯,不吃完不許走。”
他埋頭吃了一口,嘖出聲,又喃喃自語:“……這菜是那廢物做的?可真難吃。”
無人不嫌,卻無人不吃個精光。
如今鬼去樓空,百草再也不長,泥流衝完,換冷畫水泛濫成災,山中溝壑成了一座鱗次櫛比的水稻田。
而銀燭山,也像那一夜白頭且久病不起的有為才俊,卻一朝失勢,家破人亡,若非昔日那點風光猶在,隻怕盼不到來年春。
雨還在下。
望枯例行去了銀燭山多日,每迴都是拖家帶口,再坐在老地方,看一天的雨,雨聲好眠,於是歪頭睡下。直至水漲裙衣,才跟著師姐、師兄們一並將水往外舀。
再有本事的謫仙,也逃不了用笨法子。
續蘭不愧是含玉而出的貴女,凡是有斤有兩的石塊都難逃法眼。便由吹蔓撐傘,帶她往深山盡頭開采更多,申時就歸。
而望枯的“激將法”,還真有幾分用處。那幾名鬼魂慍怒至此,為證自己便是成了鬼,也定有用處,便跨過恭州去往瀠州,尋了一處亂葬墳,與本地鬼爭搶冥幣。
且真搶到手了。
雖禮崩樂壞,有悖常理,但也是個法子,給望枯功德本上記下四筆——僅次於第一的席嚀、第二的蒼寸。
如此手到擒來,就多的是人效仿。
望枯卻由他們而去。
隻因此事做不得太多,野鬼已成嫋嫋青煙,自然貪欲有度,能撬動幾個,已是意外之喜。可現下遍地燒紙,隔靴搔癢,各個搶不到還何必去爭?再次尋死覓活,也是常有之態。
到頭來,還得搬石頭砸腳的修士們跟在後頭哄著。
多數人見奪魁無果,也想另辟蹊徑,但這迴是向續蘭學——采石。價值連城的好石不常有,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無計可施,但索性樂得自在,山水一程,權當修煉。
也正因如此,好事做不成,先把銀燭山剜成空殼了。塌了一處,還有一處,水載入,聚為溝。
但他們還不肯罷休,還嬉笑擺手——“無非,隻是一座荒山罷了。”
當天也陰沉時,隻有魂魄是至淨之物。
清泓一抹白,染在蟬翼上。
世間僅剩的黑,都在路上。烏泱泱的,高螻蟻百丈,渾身的骨,都是銳矛。
傷了物,說物不長眼。
傷了人,說他即宵小。
但望枯為藤,最厭鋒芒,自當敬而遠之。
而位列榜首的席嚀,卻從不做這些。
她是得了休忘塵的首肯,願讓來日獎賞減半,也隻想與鬼修淩嶸結伴。
淩嶸也瘦了,麵上凹去兩塊,身上官袍空蕩蕩的。席嚀是冰靈根,牽出一縷雪繩,一頭係她手上,另一頭係自己手上——是怕淩嶸身子差,不慎倒地了。
如此看來,淩嶸的少女模樣不複存在,銀燭山受過幾多傷,都在她臉龐如實刻上——
荒草的發隨風擺動卻不生,隻用一支毛筆纏了幾圈盤在發上,以筆作分水嶺,上為烏黑,下為蒼發。寬額頭上的皺紋已有古稀之年才有的模樣,兩個梨渦仍舊漾著清甜。
她抬頭,可見一個高門倒落,飄過的雪沉在磐州的官道上。但她的雙手戴著枷,於是隻能低頭,拿來挽發的筆,謄下史書一頁。
唯四目明媚依舊。
望枯揣測,那是淩嶸死前的最後一幕。
席嚀可用舟遠劍給鬼魂當小舟而乘、可傾囊相助,可拿佛珠與木魚為它們渡去往生。淩嶸就能用自己傷痕累累的身,給每個鬼魂當一個屏障,它們要什麽,它就給什麽,修為也是。
如此深明大義,不止風浮濯做得了,她們亦然。
望枯伴著這些,捱過了第五日。
倒數最後兩日也並無不同,隻是有一魂靈,鬱鬱寡歡,要躺在池底任水衝走,幾十個人拉也拉不住,其中一個修士頓時急了,準備拿劍去攔截,卻不慎斬斷了躲雨的石窟。
鬼沒救下,就地灰飛煙滅。頂上斷了一半,成了窄短屋簷。個子矮的續蘭,無處可躲,雨都往臉上拍,蒼寸看不下去,先一步將她帶走。
吹蔓站在望枯身旁,二人背脊緊貼石壁:“銀燭山中的水這樣多,若是給我們巫山也分一點就好了。”
望枯喃喃:“是啊。”
如此,荒蕪的植株,想必也有救了。
第五日也一無所獲,但修葺新屋,也該提上日程了。
第六日,蒲許荏卻尋上門來嘮嗑幾句。
他說,襄泛借火,是為不義。休忘塵未顯怒色,卻暗諷他“好心可取,但不該泛濫成災,銀燭山的雨如今夠多了,襄宗主便不必再添把火了”。
因此,起先輪流看守、怕鬧出人命的宗主們如今都被休忘塵下了禁製,誰人若邁入十二峰,就是有違正道。縱使蒲許荏日日睡得腰酸背痛,也無法下山舒展身形,做何事都沒了興致。
隻是聽聞續蘭拿迴三塊原石後,才弓直背脊,直言要看。
蒲許荏反複端詳後,卻連連歎息:“莽,太莽了!你們三個女子就沒一個識貨的嗎?這翡翠成色上好,又吸了銀燭山地靈,給修士做個鐲子都能賣個千兩靈石,可惜啊,砸成這樣,也就隻能自個兒留著了。”
續蘭耷拉個眼:父皇說了,玉石就是拿來玩的,兒時都讓我扔著玩兒,砸碎了還要給我賞賜,看來不識貨的另有其人。
望枯:“……”
續蘭不要,或是要不了太多,留掌心大的一塊,碾成玉碎,再挖一把門口杏子樹下的泥土。平素裏她瞧不上的捏泥人,也勉強能玩了。
而吹蔓從未戴過首飾,身子輕盈,稍微戴兩個耳墜都會頭暈腦脹。
這翡翠便順理成章落到望枯手上。
望枯:“蒲宗主,我能用它修補我的斷劍嗎?”
蒲許荏遲疑:“可以是可以,但你那斷劍,斷的是頭,用玉來補,削尖了會破,不削會不鋒利,你當真要如此?”
望枯:“無妨,鈍就鈍點,隻要不斷就好。”
蒲許荏:“……行,我努把力。”
他如今有事幹了,正在興頭。隻是先把翡翠抱去琢磨,待到哪日望枯湊好三百六十個靈石了,再找他不遲。
三百六十個。
還是給了人情麵的,原先是四百起。
奈何這屋子連地基都還未搭起。
而再一看天中悶雷滾滾。
愁雨多,過江涼。
……
十二峰瀟瀟落雨了。
望枯曠了一日,又帶吹蔓與續蘭來了最後一日。
這日來的人多了許多,但不知是被訓誡了,還是雨照麵容,臉色各個寒而不自知。
他們有備而來,勢必將這最後一日送得轟轟烈烈。
敲鑼打鼓、身披袈裟、舞姿婀娜、誦經禮佛,十八般武藝樣樣上陣。更有披桑戴麻,就地認祖歸宗,為這素未謀麵的魂魄們包場白事的。
望枯隻有啼笑皆非。
喧鬧事折騰多了,這些鬼魂也知曉他們意圖不軌。
裝得再真也是裝。
如今的銀燭山,已無安身之樣。
淩嶸跌跌撞撞在冷畫水中行走,有六個結伴赴死的魂魄,一直漫去懸崖邊上:“停下!快停下——”
她也是鬼,所以喊得撕心裂肺。
自詡正義的修士們,圍了一圈又一圈。
“你們莫要動,若有何夙願可同我來說!”
“為何如此想不開啊?能化鬼,就是對世間還有留戀的。”
“既有執念,為何不渡往生?”
那為首一鬼,分外沉穩:“那是從前。”
它又道:“百年,已經夠了。”
它們毫無掙紮之力,卻誤入蒼寸前幾日設下的結界。
“救下了就下了!”
“太好了!快把它們撈上來!”
何人笑著唿喊:“你看,天都在幫你!”
——“不,這不是在幫我。”
它們的聲音很小,卻不約而同闔上眼,血淚潸然滴落冷畫水。
望枯忽而拿過斷劍,義無反顧衝上前去。
劍隨主,揮出青翠的劍氣。
隻兩下,斬斷兩岸符咒。
“誰人的劍!誰!”
“完了完了——它們要掉下去了!”
望枯幽幽現身,抹一把臉上的雨水。
“下去罷。”
她最後道聲別。
歸宿幾許,旁人定不得。
死,亦為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