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玄德大義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聽聞有一文士自稱“單福”,前來大營求見。
不由頗感意外,此時袁劉兩軍對壘。
此人白身來見,難道不怕被當成細作嗎?
不過劉備一向禮賢下士,還是命左右,將其請入中軍大帳。
劉備見此人儀表堂堂,器宇不凡,不由好奇問道:
“單福先生從何處而來?敢問有何事教劉備?”
徐庶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對劉備說道:
“單福從荊州而來,一路北上,聽聞劉使君與袁術相持於淮南,甚為煩惱,特來獻計,不知使君接納否?”
劉備奇道:
“先生何以得知劉備煩惱?”
徐庶大笑道:
“如今何人不知使君奉天子之命,前來討伐袁術?但其兵力雄厚,領地甚廣。使君此前初戰告捷,擊退袁術大軍,卻並未乘勝追擊,反而在此停滯不前!依單福所見,使君此時,恐怕已是進退兩難之局!進則兵力不足,難以一戰定乾坤。退又憂慮違抗朝廷之命,招陛下怪罪。然否?”
劉備眼前一亮,連忙拱手道:
“先生之言,鞭辟入裏!不瞞先生,如今劉備正如先生所言,頗有些進退不得,卻苦無良策,願先生教我!”
徐庶微微一笑,說道:
“此事倒也不難,使君如今所慮。無非深入袁術之地,兵力,糧草,二者無以為繼!聽聞使君將俘獲袁術軍士卒,全部放歸,可有此事?”
劉備坦言道:
“確是如此,若是持續再戰,劉備兵力不足,糧草也將難以為繼!而袁術軍俘虜,良莠不齊,難以歸心,我軍也並無餘糧供給。故我將俘虜放迴,望對袁術大軍起警示之意!”
“哈哈,使君此計,收效甚慢。單福另有妙計!使君既奉詔討賊,那袁術麾下士卒便是附逆之人,將其俘獲,不必憐憫,一律處斬即可,必能震懾敵膽!若使君愛惜羽毛,怕有損仁德之名,倒也不必盡殺之。可將俘虜收編,然後命其為先鋒。袁術淮南之地,一旦攻下,便讓袁術降軍掠奪錢糧,堅壁清野。如此,便是以戰養戰之策!之後隻要推脫此事,乃袁術降軍私自所為,自然於使君名聲無礙!”
徐庶現出得意之色,仿佛正在等劉備欣然采納。
劉備思慮片刻,臉上浮現一絲怒容,正色道:
“恕劉備直言,先生之謀,有違天和!自古殺降不祥,劉備雖非聖賢,也深明此理,此事斷不可為!而以袁術降軍之名,禍亂淮南,以戰養戰,終究是百姓受苦,若劉備為一己之私,陷民眾於水火,與那害民賊袁術又有何區別!先生以此教我,恕劉備無法苟同,此等計策休要再提!我與先生,道不同不相為謀,請先生自便!”
說罷,劉備一拂衣袖,已有逐客之意。
“哈哈哈,使君高義,單福佩服不已!不瞞使君,鄙人一向聽聞,使君仁義布於四海,乃天下英雄!故方才出言試探,引出使君真心,此時方知使君傳言非虛,真乃當世明主!請使君勿要怪罪!”
徐庶長施一禮,正色說道。
劉備見其坦言相告,神色懇切,不似作偽。
倒也不再介懷,將徐庶扶住,說道:
“恕劉備眼拙,先生大才,願先生以良謀教我!”
徐庶收起眼高於頂的做派,說道:
“鄙人真名徐庶,字元直。此次化名前來,正是要為使君解憂!恕我唐突,聽聞使君乃漢室宗親,可確有其事?”
劉備毫不遲疑,答道:
“此言非虛,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有族譜為證!”
徐庶聞言道:
“謝使君解惑,如今使君進退兩難。最為憂慮者,恐怕便是天子詔書。若使君身為漢室宗親,卻陽奉陰違,不遵天子旨意,恐更令天下人議論紛紛,質疑使君身份!”
“正是如此!戰場得失倒是其次,劉備隻恐失信於天下!更被那曹孟德,借此事散布流言,設計陷害!”
徐庶此言,確是戳到劉備痛處。
“使君不必憂慮,如今使君親自率軍,擊潰袁術所部,雖未建全功,卻也殺敵甚眾,更俘獲袁術軍大將橋蕤,已是大功一件!此時使君當上書朝廷,言己方勢單力薄,需他人相助!”
“何人可助我?”劉備奇道。
“許昌朝廷幕後之人,司空曹孟德!”徐庶認真說道。
劉備皺眉道:
“不瞞先生,那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次下令劉備出征袁術,恐是其背後操縱,欲借天子名義,讓我與袁術互相征伐,以至兩敗俱傷!如此,他怎肯助我?”
“使君隻知其一,未知其二!曹操欲借此事,坐收漁翁之利,豈可令其稱心如意!使君乃漢室宗親,代天子討伐叛逆,義不容辭。然曹操官拜司空,位列三公,若讓其出兵,與使君齊心協力,共討袁術,也是其分內之事!使君可大張旗鼓,借押送逆賊橋蕤為名,一路宣揚朝廷恩威,親往許都麵見陛下!一則以族譜麵呈陛下,為使君漢室宗親身份正名!二則啟奏陛下,願與曹操精誠合作,共討逆賊,如此曹操無法置身事外,使君徐州壓力必減,更可借征伐袁術,擴大勢力,以圖大業!”
待徐庶將自己計謀全盤托出,劉備才恍然大悟。
他憶起霍驍也曾為其謀劃,通過朝廷,為其漢室宗親身份正名,取得匡扶漢室的大義名分!
若得大義之名,便可與曹操挾天子之勢抗衡!
縱使與曹操真正兵戎相見,也不必擔心被其誣為“逆賊”,引天下諸侯群起攻之!
霍驍有此謀劃,還是因穿越者的身份,能看穿某些曆史迷霧。
而徐庶卻是依靠自己對局勢洞察入微,為劉備定下此計!
如此不但擺脫劉備軍空耗錢糧兵馬,獨自與袁術對峙的窘境。
更可與大敵曹操“同舟共濟”!讓其無話可說!
劉備本以為,陳登父子已是智計過人。
如今方知徐庶運籌帷幄,更勝一籌!
若能得此大才相助,何愁匡扶漢室大業不成。
一念及此,劉備拱手下拜道:
“得先生良謀,劉備如雲開日現!恕劉備厚顏,懇請元直先生出仕,屈居軍師之位,助我匡扶漢室,平定天下!”
徐庶見劉備仁義名不虛傳,更具英雄氣度。
自己一介白丁,出言試探,其卻不以為忤。
反對自己禮賢下士,授以軍師要職!
徐庶不僅心情激蕩,一時難平,緩了半晌才說道:
“既蒙使君抬愛,徐庶必盡心輔佐,助使君完成大業!”
下章預告“許都一行”!
不由頗感意外,此時袁劉兩軍對壘。
此人白身來見,難道不怕被當成細作嗎?
不過劉備一向禮賢下士,還是命左右,將其請入中軍大帳。
劉備見此人儀表堂堂,器宇不凡,不由好奇問道:
“單福先生從何處而來?敢問有何事教劉備?”
徐庶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對劉備說道:
“單福從荊州而來,一路北上,聽聞劉使君與袁術相持於淮南,甚為煩惱,特來獻計,不知使君接納否?”
劉備奇道:
“先生何以得知劉備煩惱?”
徐庶大笑道:
“如今何人不知使君奉天子之命,前來討伐袁術?但其兵力雄厚,領地甚廣。使君此前初戰告捷,擊退袁術大軍,卻並未乘勝追擊,反而在此停滯不前!依單福所見,使君此時,恐怕已是進退兩難之局!進則兵力不足,難以一戰定乾坤。退又憂慮違抗朝廷之命,招陛下怪罪。然否?”
劉備眼前一亮,連忙拱手道:
“先生之言,鞭辟入裏!不瞞先生,如今劉備正如先生所言,頗有些進退不得,卻苦無良策,願先生教我!”
徐庶微微一笑,說道:
“此事倒也不難,使君如今所慮。無非深入袁術之地,兵力,糧草,二者無以為繼!聽聞使君將俘獲袁術軍士卒,全部放歸,可有此事?”
劉備坦言道:
“確是如此,若是持續再戰,劉備兵力不足,糧草也將難以為繼!而袁術軍俘虜,良莠不齊,難以歸心,我軍也並無餘糧供給。故我將俘虜放迴,望對袁術大軍起警示之意!”
“哈哈,使君此計,收效甚慢。單福另有妙計!使君既奉詔討賊,那袁術麾下士卒便是附逆之人,將其俘獲,不必憐憫,一律處斬即可,必能震懾敵膽!若使君愛惜羽毛,怕有損仁德之名,倒也不必盡殺之。可將俘虜收編,然後命其為先鋒。袁術淮南之地,一旦攻下,便讓袁術降軍掠奪錢糧,堅壁清野。如此,便是以戰養戰之策!之後隻要推脫此事,乃袁術降軍私自所為,自然於使君名聲無礙!”
徐庶現出得意之色,仿佛正在等劉備欣然采納。
劉備思慮片刻,臉上浮現一絲怒容,正色道:
“恕劉備直言,先生之謀,有違天和!自古殺降不祥,劉備雖非聖賢,也深明此理,此事斷不可為!而以袁術降軍之名,禍亂淮南,以戰養戰,終究是百姓受苦,若劉備為一己之私,陷民眾於水火,與那害民賊袁術又有何區別!先生以此教我,恕劉備無法苟同,此等計策休要再提!我與先生,道不同不相為謀,請先生自便!”
說罷,劉備一拂衣袖,已有逐客之意。
“哈哈哈,使君高義,單福佩服不已!不瞞使君,鄙人一向聽聞,使君仁義布於四海,乃天下英雄!故方才出言試探,引出使君真心,此時方知使君傳言非虛,真乃當世明主!請使君勿要怪罪!”
徐庶長施一禮,正色說道。
劉備見其坦言相告,神色懇切,不似作偽。
倒也不再介懷,將徐庶扶住,說道:
“恕劉備眼拙,先生大才,願先生以良謀教我!”
徐庶收起眼高於頂的做派,說道:
“鄙人真名徐庶,字元直。此次化名前來,正是要為使君解憂!恕我唐突,聽聞使君乃漢室宗親,可確有其事?”
劉備毫不遲疑,答道:
“此言非虛,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有族譜為證!”
徐庶聞言道:
“謝使君解惑,如今使君進退兩難。最為憂慮者,恐怕便是天子詔書。若使君身為漢室宗親,卻陽奉陰違,不遵天子旨意,恐更令天下人議論紛紛,質疑使君身份!”
“正是如此!戰場得失倒是其次,劉備隻恐失信於天下!更被那曹孟德,借此事散布流言,設計陷害!”
徐庶此言,確是戳到劉備痛處。
“使君不必憂慮,如今使君親自率軍,擊潰袁術所部,雖未建全功,卻也殺敵甚眾,更俘獲袁術軍大將橋蕤,已是大功一件!此時使君當上書朝廷,言己方勢單力薄,需他人相助!”
“何人可助我?”劉備奇道。
“許昌朝廷幕後之人,司空曹孟德!”徐庶認真說道。
劉備皺眉道:
“不瞞先生,那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次下令劉備出征袁術,恐是其背後操縱,欲借天子名義,讓我與袁術互相征伐,以至兩敗俱傷!如此,他怎肯助我?”
“使君隻知其一,未知其二!曹操欲借此事,坐收漁翁之利,豈可令其稱心如意!使君乃漢室宗親,代天子討伐叛逆,義不容辭。然曹操官拜司空,位列三公,若讓其出兵,與使君齊心協力,共討袁術,也是其分內之事!使君可大張旗鼓,借押送逆賊橋蕤為名,一路宣揚朝廷恩威,親往許都麵見陛下!一則以族譜麵呈陛下,為使君漢室宗親身份正名!二則啟奏陛下,願與曹操精誠合作,共討逆賊,如此曹操無法置身事外,使君徐州壓力必減,更可借征伐袁術,擴大勢力,以圖大業!”
待徐庶將自己計謀全盤托出,劉備才恍然大悟。
他憶起霍驍也曾為其謀劃,通過朝廷,為其漢室宗親身份正名,取得匡扶漢室的大義名分!
若得大義之名,便可與曹操挾天子之勢抗衡!
縱使與曹操真正兵戎相見,也不必擔心被其誣為“逆賊”,引天下諸侯群起攻之!
霍驍有此謀劃,還是因穿越者的身份,能看穿某些曆史迷霧。
而徐庶卻是依靠自己對局勢洞察入微,為劉備定下此計!
如此不但擺脫劉備軍空耗錢糧兵馬,獨自與袁術對峙的窘境。
更可與大敵曹操“同舟共濟”!讓其無話可說!
劉備本以為,陳登父子已是智計過人。
如今方知徐庶運籌帷幄,更勝一籌!
若能得此大才相助,何愁匡扶漢室大業不成。
一念及此,劉備拱手下拜道:
“得先生良謀,劉備如雲開日現!恕劉備厚顏,懇請元直先生出仕,屈居軍師之位,助我匡扶漢室,平定天下!”
徐庶見劉備仁義名不虛傳,更具英雄氣度。
自己一介白丁,出言試探,其卻不以為忤。
反對自己禮賢下士,授以軍師要職!
徐庶不僅心情激蕩,一時難平,緩了半晌才說道:
“既蒙使君抬愛,徐庶必盡心輔佐,助使君完成大業!”
下章預告“許都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