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備戰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內,朝堂氣氛格外肅然。崇禎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滿堂文武百官。陳子敬站在殿中央,正就全國糧倉係統的收益作匯報。
“陛下,自高產作物推廣和糧倉體係運行以來,國庫收入已增長一倍兩成。這是改革的初步成效,但臣以為,這些資金應優先用於鞏固國防,以解邊疆之危。”陳子敬話音剛落,眾臣便低聲議論起來。
兵部尚書程靖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遼東邊疆局勢緊張,後金已調集重兵於邊界,我們的軍備必須盡快提升,否則恐難以抵禦他們的突襲。”
一名老臣卻出列反對:“陛下,改革才剛剛起步,若將資金過多投入軍事,恐怕會擠壓地方的發展。如此一來,百姓難免生怨。”
崇禎聽到此處,微微皺眉。他抬手示意眾臣安靜,語氣沉穩卻擲地有聲:“糧倉儲備與邊疆防禦,皆為大明之基。朕不會讓改革因邊疆危機而停滯,更不會讓百姓因戰事而受苦。戶部即刻調撥新增收入的一半,用於加強邊防建設。其餘部分,繼續用於支持地方發展。”
這番話音剛落,改革派的年輕官員紛紛站出支持。
“陛下聖明!”農政司副司長周景成出列,拱手說道,“邊疆防禦與地方改革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糧倉體係的穩固,正是為大明積蓄力量,應對更大的挑戰。”
兵部尚書程靖隨即補充道:“陛下,若將部分糧倉設於邊疆,不僅能支援軍隊,還能作為戰略儲備,為應急提供保障。”
崇禎點頭:“此法可行。程靖,你與陳子敬共同負責,在邊疆設立軍糧倉。任何阻力,皆由朕親自解決。”
遼東,邊疆總兵楊鎮峰站在軍營內,看著一輛輛裝滿糧草的馬車駛入營地。他的副將滿臉驚喜,快步上前:“將軍,朝廷的軍糧到了,這迴咱們的後勤總算有保障了!”
楊鎮峰拍了拍副將的肩膀,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皇上的決策果然英明。有了這些糧草,就算後金來犯,咱們也不怕耗上一年!”
不久後,在邊疆各處的重要關隘,新的軍糧倉相繼建成。每一處糧倉都由專門的軍隊守衛,不僅能保障前線的糧草供應,還讓邊疆百姓的生活更加穩定。
然而,新派的得勢並未讓所有人滿意。京城內,一些保守派官員私下聚會,試圖阻撓軍事資金的調撥。
“這分明是借邊疆之危,進一步削弱清流的力量!”一名東林黨官員憤憤說道,“糧倉變軍倉,豈不是讓百姓更難伸手!”
另一人接道:“此事若成,皇帝的權威隻會更高,我們的聲音再難被聽見。”
這些密謀很快被玄衛探知,王安將情報呈給崇禎後,語氣沉穩:“陛下,這些人妄圖阻撓邊防建設,是否需要立即處置?”
崇禎冷笑一聲:“暫不動他們,讓他們再跳一會兒。玄衛繼續監視,一旦有實際行動,直接捉拿。”
遼東邊陲,寒風刺骨。新建成的軍糧倉矗立在村莊附近,倉庫的頂棚用厚實的青瓦覆蓋,周圍設有層層圍欄,幾名士兵正來迴巡邏,守衛著這片戰略物資的重要據點。
村莊的百姓圍在糧倉不遠處,有人指著倉庫的方向說道:“這是咱邊疆第一次建這麽大的糧倉吧?以前打仗都沒這待遇啊!”
一位老農感慨地說道:“皇上是真為咱們著想啊!以前哪敢想,軍隊的糧草能這麽快送到,咱們村裏的日子也能過得這麽穩。”
旁邊的一名中年漢子點頭附和:“以前打仗,糧草不夠,士兵隻好從咱們手裏征糧。現在倒好,軍糧倉的糧還富餘,前些日子連咱村都分了些救濟糧。”
說話間,幾名軍人從村口走過,他們一邊巡邏一邊向百姓點頭致意。一名年輕的小夥子站在路邊,目光追隨著這些士兵,眼中閃著光。
“誌成,你這是看什麽呢?”一位村婦打趣道。
“娘,我是想著,咱現在糧草有了保障,軍隊也越來越強,說不定我也能去當兵,為咱村爭口氣!”誌成握緊拳頭,滿臉憧憬。
軍營內,邊疆總兵楊鎮峰正在檢查新到的糧草儲備。他站在堆積如山的糧袋前,滿意地點了點頭。副將跟隨在一旁,滿臉喜色:“將軍,這次的糧草不僅量足,而且質量極好!全是皇上推行的高產作物種子種出來的,顆粒飽滿,營養好,足夠咱們撐上一年!”
楊鎮峰微微一笑:“皇上真是深謀遠慮。以前我們隻能打短期戰,現在有了這些糧草,就算敵人想打持久戰,我們也不怕!”
他轉頭看向正在搬運糧袋的士兵們,大聲說道:“兄弟們,這些糧食是皇上專門撥來的,為的就是讓你們吃飽肚子,好保衛邊疆!”
士兵們聞言齊聲高唿:“皇上萬歲!”
在大營的角落裏,幾個年輕的士兵圍坐在一起,正在分享從糧倉分發來的新鮮食材。一名士兵笑著說道:“你們說,以前誰能想到軍營裏還能吃上這麽好的飯?這迴,就算再苦再累,我也值了!”
軍糧倉的建立不僅穩定了軍隊的士氣,也拉近了軍隊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在一個邊疆小村,村民們自發為駐紮在此的軍隊送來手工縫製的冬衣和熱騰騰的饅頭。
“將軍,這是村裏的婦人們一起做的,希望你們別嫌棄。”一位年長的村民遞上一個竹籃,裏麵放著整齊疊好的棉衣。
楊鎮峰接過籃子,深深鞠了一躬:“老丈,這衣服我們收下了,但請您放心,隻要有我們在,一定不會讓敵人踏進村裏一步!”
村民們聞言,紛紛鼓掌,甚至有人激動得眼眶發紅。
“以前總覺得軍隊和咱老百姓是兩碼事,現在才知道,他們就是為了咱們好啊!”一位婦人感慨地說道。
“可不是嘛,這些兵哥們吃住都在這裏,保護著咱們。皇上英明,能讓軍隊和咱們這樣親近!”另一人接道。
邊疆的百姓逐漸意識到,軍糧倉不僅是軍隊的後盾,更是他們自身生活的保障。一個村落中,村長正在召集村民開會,討論如何更好地配合軍隊的糧草調配工作。
“大家聽好了,軍隊為了保護咱們,付出了這麽多。現在軍糧倉在咱村附近,我們得盡心盡力配合他們!”村長語氣堅定,“誰家有多餘的草料和木材,可以拿出來支援倉庫的修繕。”
村民們紛紛響應,一位年輕人站起來說道:“村長,咱家裏有不少草料,我明天就送過去!”
另一位年長的村民則補充道:“還有咱村的牛車,可以借給軍隊用,反正平時閑著也是閑著。”
幾個月後,邊疆某處糧倉正式竣工。楊鎮峰率領士兵和村民共同舉行了簡單的慶祝儀式。
村長聲音哽咽:“這也是咱們村的榮幸!隻要有需要,咱村永遠是軍隊的後盾!”
崇禎在朝堂上宣布了軍糧倉的初步成效:“各地新建軍糧倉已覆蓋遼東、寧夏等地,後金的試探性進攻被有效遏製。改革的收益不僅救濟了百姓,還守住了大明的疆土。這就是改革的意義。”
朝堂內鴉雀無聲,保守派官員再無話可說,而年輕的官員則紛紛稱頌:“陛下英明!”
夜晚,崇禎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深沉的夜空。他知道,改革帶來的財富與力量已經逐步顯現,但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
“內憂暫平,外患尚存。”他低聲自語,“這場改革不僅是為了今日的安穩,更是為了大明百年的根基。”
窗外的夜風卷動宮燈,崇禎的身影在燈光中顯得格外堅定。
“陛下,自高產作物推廣和糧倉體係運行以來,國庫收入已增長一倍兩成。這是改革的初步成效,但臣以為,這些資金應優先用於鞏固國防,以解邊疆之危。”陳子敬話音剛落,眾臣便低聲議論起來。
兵部尚書程靖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遼東邊疆局勢緊張,後金已調集重兵於邊界,我們的軍備必須盡快提升,否則恐難以抵禦他們的突襲。”
一名老臣卻出列反對:“陛下,改革才剛剛起步,若將資金過多投入軍事,恐怕會擠壓地方的發展。如此一來,百姓難免生怨。”
崇禎聽到此處,微微皺眉。他抬手示意眾臣安靜,語氣沉穩卻擲地有聲:“糧倉儲備與邊疆防禦,皆為大明之基。朕不會讓改革因邊疆危機而停滯,更不會讓百姓因戰事而受苦。戶部即刻調撥新增收入的一半,用於加強邊防建設。其餘部分,繼續用於支持地方發展。”
這番話音剛落,改革派的年輕官員紛紛站出支持。
“陛下聖明!”農政司副司長周景成出列,拱手說道,“邊疆防禦與地方改革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糧倉體係的穩固,正是為大明積蓄力量,應對更大的挑戰。”
兵部尚書程靖隨即補充道:“陛下,若將部分糧倉設於邊疆,不僅能支援軍隊,還能作為戰略儲備,為應急提供保障。”
崇禎點頭:“此法可行。程靖,你與陳子敬共同負責,在邊疆設立軍糧倉。任何阻力,皆由朕親自解決。”
遼東,邊疆總兵楊鎮峰站在軍營內,看著一輛輛裝滿糧草的馬車駛入營地。他的副將滿臉驚喜,快步上前:“將軍,朝廷的軍糧到了,這迴咱們的後勤總算有保障了!”
楊鎮峰拍了拍副將的肩膀,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皇上的決策果然英明。有了這些糧草,就算後金來犯,咱們也不怕耗上一年!”
不久後,在邊疆各處的重要關隘,新的軍糧倉相繼建成。每一處糧倉都由專門的軍隊守衛,不僅能保障前線的糧草供應,還讓邊疆百姓的生活更加穩定。
然而,新派的得勢並未讓所有人滿意。京城內,一些保守派官員私下聚會,試圖阻撓軍事資金的調撥。
“這分明是借邊疆之危,進一步削弱清流的力量!”一名東林黨官員憤憤說道,“糧倉變軍倉,豈不是讓百姓更難伸手!”
另一人接道:“此事若成,皇帝的權威隻會更高,我們的聲音再難被聽見。”
這些密謀很快被玄衛探知,王安將情報呈給崇禎後,語氣沉穩:“陛下,這些人妄圖阻撓邊防建設,是否需要立即處置?”
崇禎冷笑一聲:“暫不動他們,讓他們再跳一會兒。玄衛繼續監視,一旦有實際行動,直接捉拿。”
遼東邊陲,寒風刺骨。新建成的軍糧倉矗立在村莊附近,倉庫的頂棚用厚實的青瓦覆蓋,周圍設有層層圍欄,幾名士兵正來迴巡邏,守衛著這片戰略物資的重要據點。
村莊的百姓圍在糧倉不遠處,有人指著倉庫的方向說道:“這是咱邊疆第一次建這麽大的糧倉吧?以前打仗都沒這待遇啊!”
一位老農感慨地說道:“皇上是真為咱們著想啊!以前哪敢想,軍隊的糧草能這麽快送到,咱們村裏的日子也能過得這麽穩。”
旁邊的一名中年漢子點頭附和:“以前打仗,糧草不夠,士兵隻好從咱們手裏征糧。現在倒好,軍糧倉的糧還富餘,前些日子連咱村都分了些救濟糧。”
說話間,幾名軍人從村口走過,他們一邊巡邏一邊向百姓點頭致意。一名年輕的小夥子站在路邊,目光追隨著這些士兵,眼中閃著光。
“誌成,你這是看什麽呢?”一位村婦打趣道。
“娘,我是想著,咱現在糧草有了保障,軍隊也越來越強,說不定我也能去當兵,為咱村爭口氣!”誌成握緊拳頭,滿臉憧憬。
軍營內,邊疆總兵楊鎮峰正在檢查新到的糧草儲備。他站在堆積如山的糧袋前,滿意地點了點頭。副將跟隨在一旁,滿臉喜色:“將軍,這次的糧草不僅量足,而且質量極好!全是皇上推行的高產作物種子種出來的,顆粒飽滿,營養好,足夠咱們撐上一年!”
楊鎮峰微微一笑:“皇上真是深謀遠慮。以前我們隻能打短期戰,現在有了這些糧草,就算敵人想打持久戰,我們也不怕!”
他轉頭看向正在搬運糧袋的士兵們,大聲說道:“兄弟們,這些糧食是皇上專門撥來的,為的就是讓你們吃飽肚子,好保衛邊疆!”
士兵們聞言齊聲高唿:“皇上萬歲!”
在大營的角落裏,幾個年輕的士兵圍坐在一起,正在分享從糧倉分發來的新鮮食材。一名士兵笑著說道:“你們說,以前誰能想到軍營裏還能吃上這麽好的飯?這迴,就算再苦再累,我也值了!”
軍糧倉的建立不僅穩定了軍隊的士氣,也拉近了軍隊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在一個邊疆小村,村民們自發為駐紮在此的軍隊送來手工縫製的冬衣和熱騰騰的饅頭。
“將軍,這是村裏的婦人們一起做的,希望你們別嫌棄。”一位年長的村民遞上一個竹籃,裏麵放著整齊疊好的棉衣。
楊鎮峰接過籃子,深深鞠了一躬:“老丈,這衣服我們收下了,但請您放心,隻要有我們在,一定不會讓敵人踏進村裏一步!”
村民們聞言,紛紛鼓掌,甚至有人激動得眼眶發紅。
“以前總覺得軍隊和咱老百姓是兩碼事,現在才知道,他們就是為了咱們好啊!”一位婦人感慨地說道。
“可不是嘛,這些兵哥們吃住都在這裏,保護著咱們。皇上英明,能讓軍隊和咱們這樣親近!”另一人接道。
邊疆的百姓逐漸意識到,軍糧倉不僅是軍隊的後盾,更是他們自身生活的保障。一個村落中,村長正在召集村民開會,討論如何更好地配合軍隊的糧草調配工作。
“大家聽好了,軍隊為了保護咱們,付出了這麽多。現在軍糧倉在咱村附近,我們得盡心盡力配合他們!”村長語氣堅定,“誰家有多餘的草料和木材,可以拿出來支援倉庫的修繕。”
村民們紛紛響應,一位年輕人站起來說道:“村長,咱家裏有不少草料,我明天就送過去!”
另一位年長的村民則補充道:“還有咱村的牛車,可以借給軍隊用,反正平時閑著也是閑著。”
幾個月後,邊疆某處糧倉正式竣工。楊鎮峰率領士兵和村民共同舉行了簡單的慶祝儀式。
村長聲音哽咽:“這也是咱們村的榮幸!隻要有需要,咱村永遠是軍隊的後盾!”
崇禎在朝堂上宣布了軍糧倉的初步成效:“各地新建軍糧倉已覆蓋遼東、寧夏等地,後金的試探性進攻被有效遏製。改革的收益不僅救濟了百姓,還守住了大明的疆土。這就是改革的意義。”
朝堂內鴉雀無聲,保守派官員再無話可說,而年輕的官員則紛紛稱頌:“陛下英明!”
夜晚,崇禎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深沉的夜空。他知道,改革帶來的財富與力量已經逐步顯現,但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
“內憂暫平,外患尚存。”他低聲自語,“這場改革不僅是為了今日的安穩,更是為了大明百年的根基。”
窗外的夜風卷動宮燈,崇禎的身影在燈光中顯得格外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