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糧食問題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的陽光灑在乾清宮的殿門上,投下一片淡淡的金輝。金鑾殿內卻一片肅穆,朝臣們低聲議論,不安的氣氛蔓延。
崇禎坐在龍椅上,目光冷靜地掃過殿內眾臣。經過前幾日的激烈爭論,這些人早已各懷心思,而今日,他將把矛頭指向另一場危機——糧價飆升。
“陳子敬。”崇禎開口,聲音低沉卻透著威嚴,“朕聽聞最近多地糧價暴漲,民生艱難。陳尚書,細說其中緣由。”
站在殿中的陳子敬神色惶然,雙手捧著一卷奏折,躬身說道:“啟稟陛下,近日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糧價持續攀升,有些地方甚至漲至平時的兩倍有餘。賑災糧儲不足,地方官員屢屢上報,但戶部實在無力應對。”
“無力應對?”崇禎的語氣冷了幾分,目光如刀鋒般落在陳子敬身上,“朕記得,去年朝廷撥了大量銀兩,用以儲備糧食。如今糧倉空虛,銀兩去向何處?”
陳子敬臉色驟變,結結巴巴地答道:“陛下,部分銀兩確實用於災區,但因各地倉儲調度不善,加上地方貪腐……所以……”
“貪腐。”崇禎冷笑一聲,語氣冷冽,“在朕的眼皮底下,竟還有人敢如此猖獗。”
殿內一片沉寂,所有人都低頭不語,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這時,錢謙益站出,拱手說道:“陛下,糧價飆升確是問題,但根本原因在於今年天災不斷,產量銳減。即使地方倉儲充足,也無法緩解全局的糧荒。”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是從其他省份調撥糧食入京,並通過增稅籌措資金,直接用於賑災。”
“增稅?”士紳派的顧時康立刻反駁,語氣激烈,“大人每遇問題便提增稅,卻從不考慮百姓承受能力。如今民間怨聲載道,再行加賦,恐怕會激起民變!”
“顧大人!”錢謙益冷笑,“若無增稅,國庫如何撥款?難道讓大明百姓挨餓?還是顧大人願意先從士紳捐資開始?”
“你!”顧時康怒目而視,二人又一次唇槍舌劍,引得朝堂眾臣紛紛低聲議論。
崇禎看著爭執不休的二人,心中不由冷笑。他知道,這場爭論看似激烈,實則不過是為各自陣營爭取話語權。真正關心民生的,又有幾人?
“夠了!”崇禎一聲斷喝,聲音如雷霆炸響,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錢謙益,顧時康。”他的目光冷冷掃過兩人,語氣如冰,“你們爭來爭去,無非是為各自陣營謀利。可朕問你們,有誰真正為百姓考慮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兩人臉色一變,低頭不語。
崇禎站起身,環視群臣:“糧價飆升的根本,在於糧食供給不足。單靠調糧或增稅,無異於治標不治本。朕以為,當務之急,是增加糧食產量,徹底打破這種困局。”
陳子敬疑惑地問:“陛下,增產雖好,但如何能短期見效?”
“高產作物。”崇禎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紅薯、玉米,乃高產易種之物,若能在河南等災區試點推廣,足以緩解當前糧荒。”
崇禎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眼,腦海中再次浮現出那熟悉的淡藍光芒。玄天策係統緩緩啟動,複雜的光網在虛空中交織,構建出一幅明朝的全局沙盤。田地、糧倉、災區和運河等要素逐一顯現,仿佛整個大明都被縮小為一幅動態的地圖。
“分析當前糧食問題的根本原因,模擬解決方案。”崇禎在心中下令。
玄天策的聲音低沉而穩定:“分析中……糧價飆升的核心因素為三:天災導致糧食減產、地方士紳囤積居奇、賑災調配效率低下。”
沙盤開始變化,災區的紅色光點閃爍,標明糧食短缺最嚴重的地區——河南、山西、山東。與此同時,沿海富庶的江南區域則呈現一片綠色,代表著糧食充足。運輸線路以白色線條標注,卻顯得斷斷續續,象征著效率低下的調配係統。
“模擬解決方案,目標:在半年內緩解糧價波動。”崇禎沉聲道。
沙盤中,三條光芒分散的路徑逐一顯現:
方案一:強行征糧
動用皇權向江南征調餘糧,迅速調往災區。沙盤中,短期內災區的紅色光點逐漸減弱,但緊接著,江南地區的綠色變為橙色,代表怨氣與經濟波動加劇。同時,士紳派勢力開始暗中串聯,反對征調的輿論迅速擴散。模擬結果顯示:兩年內政局不穩,朝廷陷入更大困境。
方案二:調整運輸
優化糧食運輸線路,提升調配效率。沙盤中的運輸線路變得流暢,災區供需得到部分緩解。但同時,因地方糧價過高,普通百姓依然無力購買,民怨積聚,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
方案三:高產作物推廣與糧食市場整頓
沙盤中,河南、山西兩地的土地被標注為試點區域,高產作物如紅薯和玉米逐漸覆蓋荒地,代表未來半年內的增產潛力。與此同時,地方糧倉與糧食交易市場被納入直接監管,囤積現象逐步減少。紅色光點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的穩定信號。模擬結果顯示:國庫收入穩定增長,糧價波動在半年內得到控製。
崇禎睜開雙眼,目光堅定。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徑,既有長遠利益,又能直接打擊地方士紳的囤積行為。
“玄天策。”他再次下令,“為河南和山西試點製定具體實施細則,包括推廣區域、所需資源、預期增產量,以及士紳可能的反對手段。”
玄天策瞬間響應,詳細的數據化為三維圖表呈現在崇禎腦海中。高產作物推廣的最佳區域被精確標定,試點所需種子、農具、勞動力的調配一一清晰。同時,模擬出士紳囤糧的反擊策略和可能的阻撓手段。
“任何改革,都會伴隨阻力。”崇禎冷笑一聲,閉上眼睛結束了模擬,“但朕要的,是結果。”
他睜開眼,語氣篤定:“朕已決定,在河南、山西兩地試點推廣高產作物,戶部負責協調種子和農具。朕更要建立糧食交易市場,將餘糧流通知各地,緩解供需矛盾。”
周延儒皺眉問道:“陛下,高產作物雖好,但推廣所需時間與成本皆不容小覷。若地方士紳阻撓,此策恐難以推進。”
“阻撓?”崇禎冷笑,“凡阻撓者,按妨害國策論處!玄衛將全程監督此事,任何人敢從中作梗,朕定不輕饒。”
殿內鴉雀無聲,眾臣紛紛低頭。他們明白,皇帝已鐵了心,任何反對都將是自找苦吃。
退朝後,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冷聲下令:“玄衛立刻行動,監控河南、山西士紳的動向,若有煽動民眾反對之舉,直接拿下!”
“臣遵旨!”王安拱手領命,眼中寒光一閃。
崇禎目送王安離去,迴到乾清宮,看著案幾上的輿圖,心中滿是冷峻的決心。
“糧食,是穩國之本。若連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大明的未來又從何談起?”他低聲自語,眼神如炬,“朕會讓所有人知道,改革雖難,但阻攔朕者,隻有死路一條!”
崇禎坐在龍椅上,目光冷靜地掃過殿內眾臣。經過前幾日的激烈爭論,這些人早已各懷心思,而今日,他將把矛頭指向另一場危機——糧價飆升。
“陳子敬。”崇禎開口,聲音低沉卻透著威嚴,“朕聽聞最近多地糧價暴漲,民生艱難。陳尚書,細說其中緣由。”
站在殿中的陳子敬神色惶然,雙手捧著一卷奏折,躬身說道:“啟稟陛下,近日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糧價持續攀升,有些地方甚至漲至平時的兩倍有餘。賑災糧儲不足,地方官員屢屢上報,但戶部實在無力應對。”
“無力應對?”崇禎的語氣冷了幾分,目光如刀鋒般落在陳子敬身上,“朕記得,去年朝廷撥了大量銀兩,用以儲備糧食。如今糧倉空虛,銀兩去向何處?”
陳子敬臉色驟變,結結巴巴地答道:“陛下,部分銀兩確實用於災區,但因各地倉儲調度不善,加上地方貪腐……所以……”
“貪腐。”崇禎冷笑一聲,語氣冷冽,“在朕的眼皮底下,竟還有人敢如此猖獗。”
殿內一片沉寂,所有人都低頭不語,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這時,錢謙益站出,拱手說道:“陛下,糧價飆升確是問題,但根本原因在於今年天災不斷,產量銳減。即使地方倉儲充足,也無法緩解全局的糧荒。”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是從其他省份調撥糧食入京,並通過增稅籌措資金,直接用於賑災。”
“增稅?”士紳派的顧時康立刻反駁,語氣激烈,“大人每遇問題便提增稅,卻從不考慮百姓承受能力。如今民間怨聲載道,再行加賦,恐怕會激起民變!”
“顧大人!”錢謙益冷笑,“若無增稅,國庫如何撥款?難道讓大明百姓挨餓?還是顧大人願意先從士紳捐資開始?”
“你!”顧時康怒目而視,二人又一次唇槍舌劍,引得朝堂眾臣紛紛低聲議論。
崇禎看著爭執不休的二人,心中不由冷笑。他知道,這場爭論看似激烈,實則不過是為各自陣營爭取話語權。真正關心民生的,又有幾人?
“夠了!”崇禎一聲斷喝,聲音如雷霆炸響,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錢謙益,顧時康。”他的目光冷冷掃過兩人,語氣如冰,“你們爭來爭去,無非是為各自陣營謀利。可朕問你們,有誰真正為百姓考慮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兩人臉色一變,低頭不語。
崇禎站起身,環視群臣:“糧價飆升的根本,在於糧食供給不足。單靠調糧或增稅,無異於治標不治本。朕以為,當務之急,是增加糧食產量,徹底打破這種困局。”
陳子敬疑惑地問:“陛下,增產雖好,但如何能短期見效?”
“高產作物。”崇禎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紅薯、玉米,乃高產易種之物,若能在河南等災區試點推廣,足以緩解當前糧荒。”
崇禎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眼,腦海中再次浮現出那熟悉的淡藍光芒。玄天策係統緩緩啟動,複雜的光網在虛空中交織,構建出一幅明朝的全局沙盤。田地、糧倉、災區和運河等要素逐一顯現,仿佛整個大明都被縮小為一幅動態的地圖。
“分析當前糧食問題的根本原因,模擬解決方案。”崇禎在心中下令。
玄天策的聲音低沉而穩定:“分析中……糧價飆升的核心因素為三:天災導致糧食減產、地方士紳囤積居奇、賑災調配效率低下。”
沙盤開始變化,災區的紅色光點閃爍,標明糧食短缺最嚴重的地區——河南、山西、山東。與此同時,沿海富庶的江南區域則呈現一片綠色,代表著糧食充足。運輸線路以白色線條標注,卻顯得斷斷續續,象征著效率低下的調配係統。
“模擬解決方案,目標:在半年內緩解糧價波動。”崇禎沉聲道。
沙盤中,三條光芒分散的路徑逐一顯現:
方案一:強行征糧
動用皇權向江南征調餘糧,迅速調往災區。沙盤中,短期內災區的紅色光點逐漸減弱,但緊接著,江南地區的綠色變為橙色,代表怨氣與經濟波動加劇。同時,士紳派勢力開始暗中串聯,反對征調的輿論迅速擴散。模擬結果顯示:兩年內政局不穩,朝廷陷入更大困境。
方案二:調整運輸
優化糧食運輸線路,提升調配效率。沙盤中的運輸線路變得流暢,災區供需得到部分緩解。但同時,因地方糧價過高,普通百姓依然無力購買,民怨積聚,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
方案三:高產作物推廣與糧食市場整頓
沙盤中,河南、山西兩地的土地被標注為試點區域,高產作物如紅薯和玉米逐漸覆蓋荒地,代表未來半年內的增產潛力。與此同時,地方糧倉與糧食交易市場被納入直接監管,囤積現象逐步減少。紅色光點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的穩定信號。模擬結果顯示:國庫收入穩定增長,糧價波動在半年內得到控製。
崇禎睜開雙眼,目光堅定。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徑,既有長遠利益,又能直接打擊地方士紳的囤積行為。
“玄天策。”他再次下令,“為河南和山西試點製定具體實施細則,包括推廣區域、所需資源、預期增產量,以及士紳可能的反對手段。”
玄天策瞬間響應,詳細的數據化為三維圖表呈現在崇禎腦海中。高產作物推廣的最佳區域被精確標定,試點所需種子、農具、勞動力的調配一一清晰。同時,模擬出士紳囤糧的反擊策略和可能的阻撓手段。
“任何改革,都會伴隨阻力。”崇禎冷笑一聲,閉上眼睛結束了模擬,“但朕要的,是結果。”
他睜開眼,語氣篤定:“朕已決定,在河南、山西兩地試點推廣高產作物,戶部負責協調種子和農具。朕更要建立糧食交易市場,將餘糧流通知各地,緩解供需矛盾。”
周延儒皺眉問道:“陛下,高產作物雖好,但推廣所需時間與成本皆不容小覷。若地方士紳阻撓,此策恐難以推進。”
“阻撓?”崇禎冷笑,“凡阻撓者,按妨害國策論處!玄衛將全程監督此事,任何人敢從中作梗,朕定不輕饒。”
殿內鴉雀無聲,眾臣紛紛低頭。他們明白,皇帝已鐵了心,任何反對都將是自找苦吃。
退朝後,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冷聲下令:“玄衛立刻行動,監控河南、山西士紳的動向,若有煽動民眾反對之舉,直接拿下!”
“臣遵旨!”王安拱手領命,眼中寒光一閃。
崇禎目送王安離去,迴到乾清宮,看著案幾上的輿圖,心中滿是冷峻的決心。
“糧食,是穩國之本。若連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大明的未來又從何談起?”他低聲自語,眼神如炬,“朕會讓所有人知道,改革雖難,但阻攔朕者,隻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