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穿透雲霧,灑落在田間。北方的秋收季節帶著一絲涼意,空氣中卻充滿了久違的生機。站在禦書房內,崇禎透過窗戶看著遠方的天際,心中浮現出最近收到的捷報:兩廣的改革初見成效,高產作物推廣成功,災區的百姓負擔減輕,社會秩序逐漸恢複。


    “陛下,民間傳來的消息。”玄衛的一名密探恭敬地呈上情報,語氣中難掩振奮,“近日,河南、山西等地災民自發組織修繕水利設施,民間百姓對朝廷新政的評價大為改觀。”


    崇禎接過卷宗,目光掃過上麵的文字,嘴角浮現一絲欣慰的笑意:“看來,百姓終於開始信任朝廷的改革了。”


    河南南部,久旱逢甘霖的田地間,幾名農民正揮汗如雨地修繕一座年久失修的堤壩。頭發斑白的村長揮動鋤頭,帶頭挖掘淤泥。他的身旁,是一群剛從災難中脫身的青年農民。


    “張大伯,這堤壩修好了,咱們村的地就再也不怕被水淹了!”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笑著說道。


    村長停下動作,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小李啊,你別光高興!這堤壩修好了,全靠朝廷的糧倉救濟。要不是大人們分給咱們種子和糧食,咱們哪還有力氣幹活?”


    另一個年長的村民附和道:“可不是嘛,朝廷今年不但減了咱們的稅,還派人來教咱們種那什麽高產稻,地裏的收成好得很。咱們這些老百姓,也該知恩圖報!”


    此時,遠處的山坡上傳來一陣腳步聲。一位書生模樣的年輕官員快步走來,他一身樸素衣袍,眼中透著智慧與堅定。他是戶部派來的年輕官吏劉恆,負責災後重建的事務。


    “大家辛苦了!”劉恆大聲說道,走到村民中間,“陛下剛剛批準了一批新工具和物資,不日就會送到,幫助大家更快完成修繕工作。”


    村民們聽到這話,紛紛圍攏過來,臉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劉大人,您替我們向陛下說一聲,這幾年咱大明可真是變了模樣!如今這樣的皇上,可真是為咱百姓著想啊!”一位村婦感慨地說道。


    “對呀!以前咱們交的稅,都不知道去了哪兒;現在倒好,不但能看到糧食,還能有官員親自到地裏幫忙!”另一個村民接話。


    劉恆點點頭,語氣堅定:“百姓的日子好過了,才是國家的根本。陛下一直掛念著你們,也希望你們能過上好日子。”


    消息通過玄衛傳迴京城,崇禎在禦書房內詳細翻閱了卷宗,心中倍感欣慰。然而,他並未因此鬆懈。他清楚,這隻是改革的第一步。百姓的支持固然重要,但鞏固成果、防止地方勢力反撲,更是改革成敗的關鍵。


    葉知秋步入禦書房,帶來了一份新的統計數據。他將數據放在崇禎麵前,簡潔明了地說道:“陛下,根據最近的統計,災區的恢複速度超過預期,但糧倉的儲備尚不足以應對明年的災害風險。此外,部分地方士紳仍試圖幹擾百姓自發組織的行動,需加以防範。”


    崇禎點點頭,眉頭微蹙:“百姓的主動性難能可貴,若因此遭受士紳壓製,便會削弱他們對朝廷的信任。”


    “微臣以為,可以加強宣傳,直接向民間傳播朝廷的政策。通過以官員為核心的宣講團,將陛下的旨意傳達到最基層。”葉知秋提出建議。


    崇禎略作沉吟,緩緩說道:“你說得對,但僅僅依靠宣傳是不夠的。玄衛和督察司必須聯手行動,徹底肅清那些試圖破壞改革的勢力。否則,百姓的信任將無從談起。”


    夜晚的禦書房靜謐無聲,燭光在風中微微搖曳,映照著崇禎的側臉。他坐在書案前,手中翻動著一封來自河南災區的百姓書信。信紙微微泛黃,上麵字跡工整卻帶著些許笨拙,顯然出自一個不太擅長書寫的農民之手。


    “陛下:我們一家感謝朝廷撥糧賑濟,救了全村百姓。小民不識字,這信是村裏的教書先生代寫的。聽聞高產稻還能擴大種植,我們都願意出力,請陛下放心,百姓們一定好好種地,不讓朝廷失望。”


    讀到最後一句,崇禎的手微微一頓。他看著信紙上的字,眼神逐漸柔和下來,心中卻翻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這些樸素的話語,帶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他感受到改革背後的真正意義——這是百姓對他的信任,是他們用生命寄托的希望。


    他將信輕輕放下,起身走到窗邊。禦書房外,是深沉的夜色,紫禁城內的高牆下,那萬家燈火正搖曳不定。那些燈火後,藏著無數像這封信中的農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或許從未見過他,但卻將生活的重擔與希望托付於他的每一個決策。


    “他們在信任朕,”崇禎低聲說道,語氣中透著幾分自責與堅定,“可朕卻沒有完全解決他們的苦難。這份信任,朕如何敢辜負?”


    他迴過頭,看著書案上堆積的奏折,眼神變得更加淩厲。那些上奏中提及的阻力、士紳的暗中反對,仿佛燃起了他心中的火焰。他清楚,百姓的信任不是永恆的,若不能用行動迴應,改革將失去根基。


    “無論付出什麽代價,”他握緊拳頭,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朕都要讓他們看到,這個朝廷不會辜負他們的信賴。”


    他再次迴到書案前,提筆在一份奏折上批示:“玄衛、督察司盡快行動,查清所有阻礙改革的勢力;戶部加緊調撥物資,確保糧倉計劃落地。此事事關國本,不容有誤!”


    筆鋒收迴,墨跡未幹,他放下筆,長長地唿出一口氣。那一刻,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沉重,但也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信念——為民而治,與民同心。


    夜晚,禦書房內燭火微明。崇禎看著桌案上的奏折,心情複雜。他既感受到百姓的信任,也意識到未來道路的艱難。這份信任來之不易,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


    “朕的改革,是百姓的希望。”崇禎堅信,“他們的支持,是朕最大的動力。”


    窗外,夜風拂過,卻吹不散他心中的信念。黎明前的黑暗才剛剛開始,但隻要與民同心,他便無懼任何阻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泥巴超酷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泥巴超酷的並收藏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