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公開對峙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光灑在朱紅色的宮牆上,宮殿內卻籠罩著一片肅殺的氣息。今日的大朝會,不同於往常的平靜,圍繞稅製改革的爭議已經讓朝堂內外風聲鶴唳。
崇禎端坐龍椅,掃視滿堂文武百官。氣氛緊張卻未失禮儀,他心知今日會是一次針鋒相對的較量。
“陳愛卿,”崇禎緩緩開口,語氣如清晨的寒風,“稅製改革的初步規劃已經完成,擬於來年初推行試點。今日召集群臣,就是為了聽取諸位的意見。”
戶部尚書陳子敬出列,詳細匯報了改革的具體條目。條條款款皆以簡化稅種、減輕農民負擔、調整士紳稅收比例為核心,字字鏗鏘。然而他的聲音未落,一名身著紫袍的官員便從列中邁出。
“陛下,臣有異議!”
出列之人正是內閣次輔周延儒。他眉頭微蹙,語氣中夾雜著恭敬與隱隱的不滿:“陛下,稅製改革雖為利國之舉,但推行過急,恐怕難以為繼。地方財政若因此混亂,受害的終究是百姓。”
崇禎不動聲色,目光如炬:“周大人,你的意思是,改革本身並無不妥,隻是推進的速度需要放緩?”
“正是如此。”周延儒拱手,抬頭直視崇禎,繼續說道,“地方士紳在民間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他們若失去支持,地方治理的穩定便岌岌可危。臣懇請陛下三思。”
周延儒的言辭鏗鏘,朝堂中不少官員頻頻點頭。東林黨的核心成員更是暗中交換眼色,顯然早已準備好了這番論調。
崇禎靜靜聽著,並未急於反駁。他啟動心鏡術,周延儒的內心活動如同一麵鏡子,清晰地呈現在他眼前。
**“陛下若執意推行改革,東林黨在地方的士紳支持必然受損。沒有士紳,地方就失去了治理根基。我們不能讓皇權再進一步削弱我們的地位。”**
崇禎暗自冷笑,表麵卻依舊平靜。他合上手中的折子,輕聲問道:“周大人,你剛才說地方士紳是治理的根基。朕有一問,既然他們是治理的根基,為何朕收到的報告中,卻屢次提到士紳在稅賦分配中徇私舞弊,甚至欺壓百姓?”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一片寂靜。幾名東林黨的成員目光閃爍,顯然心中有鬼。
周延儒麵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陛下,臣不否認,地方確有少數士紳行為不當。但若因此而一刀切,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動蕩。不如讓地方逐步適應改革,避免因推行過快而傷及根基。”
崇禎微微一笑:“逐步適應,倒是個建議。那麽,若以試點的形式推行,是否能夠避免動蕩?”
“試點?”周延儒怔了一下,顯然沒料到崇禎會主動提出試點。
“是的。”崇禎起身,語氣堅定,“河南與山西,作為糧倉計劃的成功試點地區,其政務能力已經被證明可以勝任稅製改革。朕決定先以這兩地為試點推行改革。若試點成功,再向全國推廣。”
周延儒聽聞,眉頭微微舒展。他知道,崇禎提出試點,意味著改革不會立刻全麵展開,這無疑為東林黨爭取了時間。他拱手道:“陛下英明,試點之策確實可行,臣願盡力配合。”
崇禎麵色如常,但心中早已洞悉周延儒的伎倆。這次的讓步看似妥協,實則是在試點中積累成功經驗,讓反對派的立場進一步削弱。
隨著試點決定的宣布,大殿內的氣氛驟然發生變化。剛剛還爭論激烈的群臣,此刻陷入短暫的沉默。支持者、觀望者、反對者的反應在這片安靜中逐漸顯現。
改革派的年輕官員們麵露欣慰,他們明白,試點意味著崇禎的改革不會因反對聲浪而停滯。葉知秋站在人群中,低頭掩飾嘴角的一抹笑意。他暗想:“陛下的布局果然高明,先試點既能避免全麵推行帶來的衝突,又能用成果反駁反對派。”
這些年輕官員交換了目光,似乎在無聲中達成了某種共識。他們知道,試點的成功將是推動改革的關鍵,而他們必須全力以赴。
東林黨一派,氣氛明顯更加緊張。錢謙益微微低頭,麵容平靜,眼底卻掠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身旁的幾名核心成員輕聲私語,其中一人低聲說道:“錢大人,這試點……會不會成為陛下進一步集權的借口?”
錢謙益搖了搖頭,聲音低沉:“試點是暫時的,但結果未定。我們不能貿然激怒陛下,現在是該忍的時候。”
另一名東林黨成員卻眉頭緊鎖,滿臉憂慮:“試點一旦成功,士紳的影響力將被削弱,我們恐怕再無反抗之機。”
錢謙益沒有迴應,目光望向殿內高坐的崇禎,腦海中盤旋著複雜的計劃。他明白,東林黨必須在試點期間找到反擊的機會,否則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宦官派的幾名官員則保持沉默,既無意支持,也無意反對。他們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一人壓低聲音說道:“如今的改革與我們無關,暫且靜觀其變。等試點中出現問題,再決定如何行動。”
另一人點頭:“陛下的目標是士紳和東林黨,我們不過是旁觀者,切勿招惹禍端。”
朝堂中的反對聲逐漸平息,更多的觀望者選擇了沉默。他們看著崇禎的目光中,透著一絲複雜的敬畏。陛下雖然年輕,卻有著無可匹敵的掌控力。他一聲令下,不僅化解了矛盾,還將試點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崇禎掃視群臣,語氣沉穩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事暫定試點,各位當全力以赴。若試點失敗,朕自會承擔責任;若試點成功,朝廷必有賞賜。”
這番話既是承諾,也是威懾。群臣紛紛低頭稱是,心中各自揣度。
“諸位,朝廷的每一項政策,都是為了天下百姓。”崇禎環視群臣,語氣沉穩而堅定,“改革必然伴隨著陣痛,但若因怕痛而停步,受苦的隻能是百姓。朕希望,各位都能站在大明的未來之上,為天下蒼生著想,而非為了自己的一時私利。”
這番話言辭懇切,卻隱隱帶著警告的意味。反對者低頭不語,支持者默默點頭。
當日退朝後,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
“東林黨暫時不會動手,他們會利用試點爭取更多時間。”崇禎聲音低沉,“玄衛盯緊河南與山西的試點實施過程,任何問題都不允許被隱瞞。”
王安拱手領命:“屬下明白。”
崇禎站在窗前,目光深遠:“他們以為試點能拖延時間。但朕要讓他們明白,這試點會成為徹底瓦解東林黨的第一步。”
窗外陽光正盛,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崇禎端坐龍椅,掃視滿堂文武百官。氣氛緊張卻未失禮儀,他心知今日會是一次針鋒相對的較量。
“陳愛卿,”崇禎緩緩開口,語氣如清晨的寒風,“稅製改革的初步規劃已經完成,擬於來年初推行試點。今日召集群臣,就是為了聽取諸位的意見。”
戶部尚書陳子敬出列,詳細匯報了改革的具體條目。條條款款皆以簡化稅種、減輕農民負擔、調整士紳稅收比例為核心,字字鏗鏘。然而他的聲音未落,一名身著紫袍的官員便從列中邁出。
“陛下,臣有異議!”
出列之人正是內閣次輔周延儒。他眉頭微蹙,語氣中夾雜著恭敬與隱隱的不滿:“陛下,稅製改革雖為利國之舉,但推行過急,恐怕難以為繼。地方財政若因此混亂,受害的終究是百姓。”
崇禎不動聲色,目光如炬:“周大人,你的意思是,改革本身並無不妥,隻是推進的速度需要放緩?”
“正是如此。”周延儒拱手,抬頭直視崇禎,繼續說道,“地方士紳在民間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他們若失去支持,地方治理的穩定便岌岌可危。臣懇請陛下三思。”
周延儒的言辭鏗鏘,朝堂中不少官員頻頻點頭。東林黨的核心成員更是暗中交換眼色,顯然早已準備好了這番論調。
崇禎靜靜聽著,並未急於反駁。他啟動心鏡術,周延儒的內心活動如同一麵鏡子,清晰地呈現在他眼前。
**“陛下若執意推行改革,東林黨在地方的士紳支持必然受損。沒有士紳,地方就失去了治理根基。我們不能讓皇權再進一步削弱我們的地位。”**
崇禎暗自冷笑,表麵卻依舊平靜。他合上手中的折子,輕聲問道:“周大人,你剛才說地方士紳是治理的根基。朕有一問,既然他們是治理的根基,為何朕收到的報告中,卻屢次提到士紳在稅賦分配中徇私舞弊,甚至欺壓百姓?”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一片寂靜。幾名東林黨的成員目光閃爍,顯然心中有鬼。
周延儒麵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陛下,臣不否認,地方確有少數士紳行為不當。但若因此而一刀切,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動蕩。不如讓地方逐步適應改革,避免因推行過快而傷及根基。”
崇禎微微一笑:“逐步適應,倒是個建議。那麽,若以試點的形式推行,是否能夠避免動蕩?”
“試點?”周延儒怔了一下,顯然沒料到崇禎會主動提出試點。
“是的。”崇禎起身,語氣堅定,“河南與山西,作為糧倉計劃的成功試點地區,其政務能力已經被證明可以勝任稅製改革。朕決定先以這兩地為試點推行改革。若試點成功,再向全國推廣。”
周延儒聽聞,眉頭微微舒展。他知道,崇禎提出試點,意味著改革不會立刻全麵展開,這無疑為東林黨爭取了時間。他拱手道:“陛下英明,試點之策確實可行,臣願盡力配合。”
崇禎麵色如常,但心中早已洞悉周延儒的伎倆。這次的讓步看似妥協,實則是在試點中積累成功經驗,讓反對派的立場進一步削弱。
隨著試點決定的宣布,大殿內的氣氛驟然發生變化。剛剛還爭論激烈的群臣,此刻陷入短暫的沉默。支持者、觀望者、反對者的反應在這片安靜中逐漸顯現。
改革派的年輕官員們麵露欣慰,他們明白,試點意味著崇禎的改革不會因反對聲浪而停滯。葉知秋站在人群中,低頭掩飾嘴角的一抹笑意。他暗想:“陛下的布局果然高明,先試點既能避免全麵推行帶來的衝突,又能用成果反駁反對派。”
這些年輕官員交換了目光,似乎在無聲中達成了某種共識。他們知道,試點的成功將是推動改革的關鍵,而他們必須全力以赴。
東林黨一派,氣氛明顯更加緊張。錢謙益微微低頭,麵容平靜,眼底卻掠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身旁的幾名核心成員輕聲私語,其中一人低聲說道:“錢大人,這試點……會不會成為陛下進一步集權的借口?”
錢謙益搖了搖頭,聲音低沉:“試點是暫時的,但結果未定。我們不能貿然激怒陛下,現在是該忍的時候。”
另一名東林黨成員卻眉頭緊鎖,滿臉憂慮:“試點一旦成功,士紳的影響力將被削弱,我們恐怕再無反抗之機。”
錢謙益沒有迴應,目光望向殿內高坐的崇禎,腦海中盤旋著複雜的計劃。他明白,東林黨必須在試點期間找到反擊的機會,否則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宦官派的幾名官員則保持沉默,既無意支持,也無意反對。他們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一人壓低聲音說道:“如今的改革與我們無關,暫且靜觀其變。等試點中出現問題,再決定如何行動。”
另一人點頭:“陛下的目標是士紳和東林黨,我們不過是旁觀者,切勿招惹禍端。”
朝堂中的反對聲逐漸平息,更多的觀望者選擇了沉默。他們看著崇禎的目光中,透著一絲複雜的敬畏。陛下雖然年輕,卻有著無可匹敵的掌控力。他一聲令下,不僅化解了矛盾,還將試點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崇禎掃視群臣,語氣沉穩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事暫定試點,各位當全力以赴。若試點失敗,朕自會承擔責任;若試點成功,朝廷必有賞賜。”
這番話既是承諾,也是威懾。群臣紛紛低頭稱是,心中各自揣度。
“諸位,朝廷的每一項政策,都是為了天下百姓。”崇禎環視群臣,語氣沉穩而堅定,“改革必然伴隨著陣痛,但若因怕痛而停步,受苦的隻能是百姓。朕希望,各位都能站在大明的未來之上,為天下蒼生著想,而非為了自己的一時私利。”
這番話言辭懇切,卻隱隱帶著警告的意味。反對者低頭不語,支持者默默點頭。
當日退朝後,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
“東林黨暫時不會動手,他們會利用試點爭取更多時間。”崇禎聲音低沉,“玄衛盯緊河南與山西的試點實施過程,任何問題都不允許被隱瞞。”
王安拱手領命:“屬下明白。”
崇禎站在窗前,目光深遠:“他們以為試點能拖延時間。但朕要讓他們明白,這試點會成為徹底瓦解東林黨的第一步。”
窗外陽光正盛,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