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糧荒的危機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深夜,乾清宮的燭火映照在崇禎眉間,他凝視著一份剛送來的密報。紙張上的字跡蒼勁有力,卻帶著沉重的悲涼:
“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旱情持續,農田顆粒無收。饑民流徙,餓殍遍野,哀聲動天,急盼朝廷賑濟。”
他攥緊手中的密報,目光中燃起一道寒芒。
“陛下!”王承恩匆匆趕來,神色凝重,“此乃戶部急報,請陛下定奪。”
崇禎抬手接過文書,又瀏覽了一遍。果然如玄天策預測,糧荒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稍有不慎便會釀成民變。
“召集內閣大臣,天亮之前務必給朕一個方案。”他一字一頓,語氣如鐵。
翌日清晨,朝堂。
崇禎端坐禦座,殿中已是眾臣匯聚。戶部尚書陳子敬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夜審三地情報,認為需即刻從內庫撥款賑濟,否則百姓將不保。”
話音剛落,一名大臣卻不以為然地搖頭出列:“陳大人此言差矣!國庫本就虧空,若再大肆撥款,隻怕朝廷難以為繼!”
崇禎掃了對方一眼,是禮部侍郎李長壽,素以謹慎聞名。
“那依李大人的意思,該如何處置?”李辰語氣平靜,卻透著隱隱的壓迫。
李長壽拱手說道:“微臣以為,糧荒雖重,然地方士紳家中儲糧充裕,陛下可頒旨命地方豪紳開倉施粥,以紓民困。”
陳子敬立即反駁:“士紳固然有糧,可他們曆來以利益為先,陛下若無強有力的督促,恐怕糧食隻會在賬上空轉!”
兩派意見相持不下,爭論聲逐漸高漲。崇禎閉上眼睛,心鏡術迅速運轉,他捕捉到每一位大臣內心的真實情緒。
**玄天策模擬啟動**
在腦海中,他召喚玄天策,屏幕上迅速浮現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1. **單純撥款**:可短期解燃眉之急,但容易滋生貪腐,實際到達災民手中的糧食有限。
2. **征用士紳糧食**:可能緩解糧荒,但會引發士紳與朝廷的矛盾,導致地方不穩。
3. **糧食調控與儲備方案**:通過加強中央儲備糧調度,結合地方士紳資源,以現代運輸與分配技術實現精準賑災。
模擬結果清晰地指向第三種方案,但實施難度更大,需要他親自統籌。
崇禎睜開雙眼,抬手一拍扶手,沉聲道:“諸卿靜聽!單純撥款賑濟難以根治糧荒,朕決定采取糧食調控與儲備政策,結合朝廷與地方力量,共同紓解民困。”
他轉向戶部尚書陳子敬:“即刻清點中央儲備糧,核算可調動的數額,確保三地優先分配。”
又看向工部尚書:“朕記得,去年南方糧食豐收。工部需迅速調集運力,確保從江南運糧至北方災區。”
隨後,他的目光移向戶部侍郎:“地方士紳自當為朝廷分憂。朕命你起草諭旨,以皇權命令地方豪紳開倉施粥,並派玄衛暗中監察,嚴防貪墨。”
朝堂頓時安靜下來,不少人麵麵相覷,但無人敢當場提出異議。
皇帝的命令迅速傳達下去。幾日後,戶部的儲備糧被分批調出,工部則緊急協調漕運,江南的糧食船隻駛向北方。
與此同時,玄衛在地方展開行動,深入豪紳大戶,確保皇命得以執行。一名玄衛小隊長報告:“陛下,河北某些士紳家中藏糧數十石,卻以‘運力不足’為由推諉。我們是否采取強製措施?”
崇禎冷笑一聲:“告訴他們,朝廷不為貪婪者留餘地。若再推三阻四,玄衛有權直接封倉。”
果然,命令一出,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士紳不得不乖乖服從。
河北省定州的一個糧倉前,憤怒的人群越聚越多。烈日炙烤著大地,饑民的臉上寫滿焦急與憤怒。分配糧食的官員滿頭大汗,站在高台上試圖平息混亂:“各位鄉親,糧食會公平分發,大家不要急!”
“放屁!你們這些狗官,根本沒按人數分!”一個佝僂的老漢揮著瘦骨嶙峋的手,顫巍巍地站出來,“我一家五口人,隻給了一小袋糧,這叫公平?”
“對!還有我們村,隻分到一半的口糧,其他的去了哪?”人群中的憤怒聲浪越來越大,許多人已經按捺不住開始推搡糧倉的護衛。
不遠處,玄衛小隊的隊長冷眼旁觀這一切。他低聲對副手說道:“立即向京城匯報,這裏情況不對。看樣子,不隻是分配出了問題,這裏麵恐怕有貓膩。”
當夜,玄衛迅速行動,盯上了負責此次分配的地方官吳成。這個人外表一派清廉,分糧時也表現得兢兢業業,但玄衛早已通過線索發現,他背後另有文章。
吳成在糧倉中巡查一番後,悄悄迴到後院的一間密室。他推開門,裏麵是一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正是當地士紳李明修。二人見麵後,吳成神色有些緊張:“李老爺,您吩咐的糧食已經調撥出去,接下來我們該怎麽應對這些饑民?”
李明修悠然地抿了一口茶,冷笑道:“放心,百姓不過是蠢驢,吼兩聲就算了。隻要糧荒持續,我們這些有糧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至於朝廷的那幫人,你繼續裝得老實點,他們不會查到你頭上。”
吳成鬆了口氣,正欲再說些什麽,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他猛地迴頭,卻見數名玄衛從天而降,手中的長刀閃爍寒光。
“大膽!誰敢擅闖!”吳成大喊。
為首的玄衛冷聲道:“吳成、李明修,你們勾結貪墨,截留賑災糧食,挑起饑民不滿,意圖禍亂地方,罪不可恕!”
李明修的臉色驟然蒼白,他還未掙紮,便被玄衛利索製服。密室中很快搜出多份賬簿和書信,記錄了兩人如何將賑災糧截留三成,用於暗中售賣的證據。
次日,崇禎接到玄衛的密報,詳細了解了地方的腐敗問題。他沒有多言,隻簡單下令:“將吳成與李明修押解至定州城頭,公開處決!”
消息傳至災區,百姓一片嘩然。不到半日,定州廣場上便聚集了上萬災民,許多人都想親眼看看朝廷如何處理這些毒瘤。
吳成與李明修被押上刑台時,身上已是滿身汙泥,麵容憔悴。他們低著頭,完全沒有了昔日的趾高氣揚。站在高台中央的玄衛隊長麵向人群,高聲宣布:“吳成、李明修,勾結貪墨,私吞賑災糧,致百姓食不果腹,罪大惡極。奉陛下旨意,今斬立決,以正國法!”
隨著大刀落下,兩顆頭顱滾落地麵,台下的百姓頓時爆發出一片喝彩:“好!殺得好!這才是青天大老爺!”
崇禎從密報中得知此事後,長舒了一口氣:“以雷霆手段懲治貪腐,才能讓百姓重新信任朝廷。”
公開處置吳成等人後,玄衛在地方大力整肅,調動軍隊協助賑災,嚴格監督每一批糧食的分發。李辰親自下令,在定州建立臨時糧倉,並派遣數名忠誠的戶部官員前往災區,現場監督糧食分配。
與此同時,他結合玄天策的分析,調整分配方案:以家庭人數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確保每戶分配到的糧食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很快,定州的糧食分發秩序大為改觀。饑民不再騷動,地方逐漸恢複平靜。
賑災行動告一段落,崇禎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遠方蒼茫的夜空,這場糧荒隻是大明困局的一角,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玄天策,如何預防類似危機?”他默默問道。
玄天策的界麵亮起,顯示出一套長期糧食儲備與調控係統的方案:設立全國性的糧倉網絡,推行高產作物種植,加強災害預測與應對。
“建立常備糧倉體係,平時儲備,災時調度,確保不再受限於地方資源。”他不自覺讀出了聲,眼中透出堅定,“此外,推行高產作物種植,減少對天災的依賴。”
王承恩在一旁聽得清楚,恭敬地問道:“陛下,是否要立即推行?”
崇禎點頭:“莫急,糧荒不是一日之患,朕要在平息之時,為大明未來種下希望。”
“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旱情持續,農田顆粒無收。饑民流徙,餓殍遍野,哀聲動天,急盼朝廷賑濟。”
他攥緊手中的密報,目光中燃起一道寒芒。
“陛下!”王承恩匆匆趕來,神色凝重,“此乃戶部急報,請陛下定奪。”
崇禎抬手接過文書,又瀏覽了一遍。果然如玄天策預測,糧荒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稍有不慎便會釀成民變。
“召集內閣大臣,天亮之前務必給朕一個方案。”他一字一頓,語氣如鐵。
翌日清晨,朝堂。
崇禎端坐禦座,殿中已是眾臣匯聚。戶部尚書陳子敬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夜審三地情報,認為需即刻從內庫撥款賑濟,否則百姓將不保。”
話音剛落,一名大臣卻不以為然地搖頭出列:“陳大人此言差矣!國庫本就虧空,若再大肆撥款,隻怕朝廷難以為繼!”
崇禎掃了對方一眼,是禮部侍郎李長壽,素以謹慎聞名。
“那依李大人的意思,該如何處置?”李辰語氣平靜,卻透著隱隱的壓迫。
李長壽拱手說道:“微臣以為,糧荒雖重,然地方士紳家中儲糧充裕,陛下可頒旨命地方豪紳開倉施粥,以紓民困。”
陳子敬立即反駁:“士紳固然有糧,可他們曆來以利益為先,陛下若無強有力的督促,恐怕糧食隻會在賬上空轉!”
兩派意見相持不下,爭論聲逐漸高漲。崇禎閉上眼睛,心鏡術迅速運轉,他捕捉到每一位大臣內心的真實情緒。
**玄天策模擬啟動**
在腦海中,他召喚玄天策,屏幕上迅速浮現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1. **單純撥款**:可短期解燃眉之急,但容易滋生貪腐,實際到達災民手中的糧食有限。
2. **征用士紳糧食**:可能緩解糧荒,但會引發士紳與朝廷的矛盾,導致地方不穩。
3. **糧食調控與儲備方案**:通過加強中央儲備糧調度,結合地方士紳資源,以現代運輸與分配技術實現精準賑災。
模擬結果清晰地指向第三種方案,但實施難度更大,需要他親自統籌。
崇禎睜開雙眼,抬手一拍扶手,沉聲道:“諸卿靜聽!單純撥款賑濟難以根治糧荒,朕決定采取糧食調控與儲備政策,結合朝廷與地方力量,共同紓解民困。”
他轉向戶部尚書陳子敬:“即刻清點中央儲備糧,核算可調動的數額,確保三地優先分配。”
又看向工部尚書:“朕記得,去年南方糧食豐收。工部需迅速調集運力,確保從江南運糧至北方災區。”
隨後,他的目光移向戶部侍郎:“地方士紳自當為朝廷分憂。朕命你起草諭旨,以皇權命令地方豪紳開倉施粥,並派玄衛暗中監察,嚴防貪墨。”
朝堂頓時安靜下來,不少人麵麵相覷,但無人敢當場提出異議。
皇帝的命令迅速傳達下去。幾日後,戶部的儲備糧被分批調出,工部則緊急協調漕運,江南的糧食船隻駛向北方。
與此同時,玄衛在地方展開行動,深入豪紳大戶,確保皇命得以執行。一名玄衛小隊長報告:“陛下,河北某些士紳家中藏糧數十石,卻以‘運力不足’為由推諉。我們是否采取強製措施?”
崇禎冷笑一聲:“告訴他們,朝廷不為貪婪者留餘地。若再推三阻四,玄衛有權直接封倉。”
果然,命令一出,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士紳不得不乖乖服從。
河北省定州的一個糧倉前,憤怒的人群越聚越多。烈日炙烤著大地,饑民的臉上寫滿焦急與憤怒。分配糧食的官員滿頭大汗,站在高台上試圖平息混亂:“各位鄉親,糧食會公平分發,大家不要急!”
“放屁!你們這些狗官,根本沒按人數分!”一個佝僂的老漢揮著瘦骨嶙峋的手,顫巍巍地站出來,“我一家五口人,隻給了一小袋糧,這叫公平?”
“對!還有我們村,隻分到一半的口糧,其他的去了哪?”人群中的憤怒聲浪越來越大,許多人已經按捺不住開始推搡糧倉的護衛。
不遠處,玄衛小隊的隊長冷眼旁觀這一切。他低聲對副手說道:“立即向京城匯報,這裏情況不對。看樣子,不隻是分配出了問題,這裏麵恐怕有貓膩。”
當夜,玄衛迅速行動,盯上了負責此次分配的地方官吳成。這個人外表一派清廉,分糧時也表現得兢兢業業,但玄衛早已通過線索發現,他背後另有文章。
吳成在糧倉中巡查一番後,悄悄迴到後院的一間密室。他推開門,裏麵是一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正是當地士紳李明修。二人見麵後,吳成神色有些緊張:“李老爺,您吩咐的糧食已經調撥出去,接下來我們該怎麽應對這些饑民?”
李明修悠然地抿了一口茶,冷笑道:“放心,百姓不過是蠢驢,吼兩聲就算了。隻要糧荒持續,我們這些有糧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至於朝廷的那幫人,你繼續裝得老實點,他們不會查到你頭上。”
吳成鬆了口氣,正欲再說些什麽,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他猛地迴頭,卻見數名玄衛從天而降,手中的長刀閃爍寒光。
“大膽!誰敢擅闖!”吳成大喊。
為首的玄衛冷聲道:“吳成、李明修,你們勾結貪墨,截留賑災糧食,挑起饑民不滿,意圖禍亂地方,罪不可恕!”
李明修的臉色驟然蒼白,他還未掙紮,便被玄衛利索製服。密室中很快搜出多份賬簿和書信,記錄了兩人如何將賑災糧截留三成,用於暗中售賣的證據。
次日,崇禎接到玄衛的密報,詳細了解了地方的腐敗問題。他沒有多言,隻簡單下令:“將吳成與李明修押解至定州城頭,公開處決!”
消息傳至災區,百姓一片嘩然。不到半日,定州廣場上便聚集了上萬災民,許多人都想親眼看看朝廷如何處理這些毒瘤。
吳成與李明修被押上刑台時,身上已是滿身汙泥,麵容憔悴。他們低著頭,完全沒有了昔日的趾高氣揚。站在高台中央的玄衛隊長麵向人群,高聲宣布:“吳成、李明修,勾結貪墨,私吞賑災糧,致百姓食不果腹,罪大惡極。奉陛下旨意,今斬立決,以正國法!”
隨著大刀落下,兩顆頭顱滾落地麵,台下的百姓頓時爆發出一片喝彩:“好!殺得好!這才是青天大老爺!”
崇禎從密報中得知此事後,長舒了一口氣:“以雷霆手段懲治貪腐,才能讓百姓重新信任朝廷。”
公開處置吳成等人後,玄衛在地方大力整肅,調動軍隊協助賑災,嚴格監督每一批糧食的分發。李辰親自下令,在定州建立臨時糧倉,並派遣數名忠誠的戶部官員前往災區,現場監督糧食分配。
與此同時,他結合玄天策的分析,調整分配方案:以家庭人數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確保每戶分配到的糧食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很快,定州的糧食分發秩序大為改觀。饑民不再騷動,地方逐漸恢複平靜。
賑災行動告一段落,崇禎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遠方蒼茫的夜空,這場糧荒隻是大明困局的一角,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玄天策,如何預防類似危機?”他默默問道。
玄天策的界麵亮起,顯示出一套長期糧食儲備與調控係統的方案:設立全國性的糧倉網絡,推行高產作物種植,加強災害預測與應對。
“建立常備糧倉體係,平時儲備,災時調度,確保不再受限於地方資源。”他不自覺讀出了聲,眼中透出堅定,“此外,推行高產作物種植,減少對天災的依賴。”
王承恩在一旁聽得清楚,恭敬地問道:“陛下,是否要立即推行?”
崇禎點頭:“莫急,糧荒不是一日之患,朕要在平息之時,為大明未來種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