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幕後勢力的初現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坐在書案前,靜靜地聽著王安的匯報。他的表情沉穩如山,目光卻如冷電,掃過案上玄衛呈交的調查報告。
“陛下,”王安低聲說道,單膝跪地,“玄衛追查數日,已從刺客的供詞和線索中鎖定了幾名嫌疑人。這些人分別在內廷、京師商賈和朝中官員中有聯係,彼此隱秘勾連,形成一張嚴密的情報網。”
“他們是誰?”皇帝語氣低沉,但每一個字都帶著威壓。
王安將手中一份密信雙手奉上:“京師商賈中,一名綢緞行東家是其中的關鍵人物,陳正豐,四十餘歲,是京師一帶綢緞行的大東家。他表麵上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人,經營多家綢緞鋪,以“陳家錦緞”聞名京城。陳正豐為人處世極為圓滑,在朝中多有結交,以往曾向魏忠賢執掌大權時的大量宦官輸送銀兩,獲得了不少官員的庇護。
玄衛查明,他的綢緞行表麵光鮮,但內部賬目複雜,暗中有大筆資金流向不明,極可能是支持餘黨的財源之一。更可疑的是,刺客供詞中提到,行動前曾領取一筆銀兩作為酬勞,而銀兩上的記號,與“陳家錦緞”常用的銀票格式完全一致。陳正豐雖自稱隻是個普通商人,但玄衛在其商鋪後院暗中發現了一間秘密賬房,牆上掛著一幅魏忠賢生前題字的匾額。這種痕跡,顯然暴露了他與餘黨的特殊關係。
內廷內侍負責倉庫調撥的小吏夏得清,負責管理宮中各類物資的調撥與分配,尤其是倉庫中珍貴物品的出入。夏得清在內廷中地位不高,擁有許多便利的渠道,這使得他成為餘黨潛伏在宮中最隱秘的眼線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刺客進入宮中的路線,與夏得清的值班時間完美重合。而刺客所用的一部分物資,如宮中調撥的黑布和特製火油,也與夏得清的職責範圍密切相關。
他近期頻繁接觸幾名身份不明的外宮太監,似乎在傳遞什麽信息。此人性格狡黠,極善隱藏自己的行蹤。他表麵上對任何人都恭恭敬敬,實則內心深藏算計。若非刺殺行動敗露,他恐怕還會在內廷中繼續潛伏,為餘黨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從二品的兵部尚書王懋德,雖無直接證據,但其過往與魏忠賢關係密切,他為人低調,在朝中不爭不搶,但卻在魏忠賢執掌大權時期與之關係頗深。當年魏忠賢掌控兵權時,王懋德負責配合調兵事宜,兩人關係一度十分密切。玄衛查出的線索顯示,王懋德雖然近年來刻意與魏忠賢餘黨保持距離,但其名下的一些莊園和鋪子,仍與陳正豐的綢緞行保持暗中往來。
在刺殺行動前數日,王懋德的一名親信被發現與一名玄衛盯梢的餘黨成員在酒樓密談,這一異常行為讓他進入嫌疑名單。
更重要的是,王懋德在朝中極少發表意見,但每當涉及肅清魏忠賢舊黨的提議,他總是以“不宜操之過急”為由提出反對,試圖拖延進程。屬下推測,他很可能在利用自身地位,為餘黨爭取喘息之機。
這三人身份各異,但卻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網絡:陳正豐負責提供資金,夏得清負責內部滲透和情報傳遞,而王懋德則是掩護這一切的外部屏障。他們分工明確,隱秘而高效,但隨著刺殺行動的失敗,這才露出蛛絲馬跡。。”
崇禎掃了一眼名單,目光冷凝,手指在書案上輕輕敲擊。每一擊都像是在思考,更像在為下一步布置棋局。
“王安,”崇禎緩緩開口,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寒意,“這些人不過是麵上的棋子,幕後必有真正的操控者。這些人,能撬出主謀嗎?”
王安目光一沉,搖頭道:“暫時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從供詞中提到的‘秘密賬冊’來看,線索可能隱藏在綢緞行中。微臣認為,這是突破的關鍵。”
“很好,”崇禎眼中閃過一抹冷芒,嘴角微微上揚,“既然如此,朕就讓他們自己露出破綻。”
崇禎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看向窗外黑沉的夜空。他腦海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計劃:與其被動追查,不如主動出擊,用刺殺的餘波撬動朝堂,逼敵人自己現身。
“刺殺的事,你們覺得朝臣們會如何看待?”崇禎忽然轉頭看向王安和剛進入殿內的王承恩。
王承恩微微一愣,躬身說道:“此事雖未公開,但朝中早已暗流湧動。不少人恐怕已將這次刺殺視為陛下震懾敵人的手段,或是某派試圖幹預朝局的信號。”
崇禎冷笑一聲:“他們怕的不是刺殺,而是在觀望朕的反應。既然如此,朕就給他們一點壓力。”
翌日,崇禎召集大朝會。朝堂之上,他一改往日的溫和語氣,開門見山直言:“近日,宮中突發刺殺事件,餘黨作亂之跡已現,朕深感痛心!”
此話一出,百官皆驚,殿內瞬間陷入寂靜。緊接著,崇禎目光掃過朝堂,語氣逐漸淩厲:“魏忠賢已伏誅多年,可餘黨仍在作亂,膽敢將黑手伸入宮中!你們,有誰能解釋這是為什麽?”
皇帝的話如同重錘落地,朝臣們麵麵相覷,許多人低下頭,生怕被點名。錢謙益出列,微微躬身說道:“陛下,魏忠賢一黨盤踞多年,根深蒂固,雖已大清其主,但餘孽難免藏匿於暗處。臣以為,應當徹查內外,肅清朝堂。”
崇禎冷冷一笑,目光直視錢謙益:“錢卿所言極是,但如何徹查?查到何種程度?是否包括過去與魏忠賢有所往來的朝臣?”
這句話仿佛一道雷霆劈下,瞬間點燃了整個朝堂。許多官員臉色微變,甚至有些人開始緊張地交換眼神。錢謙益的表情微微一僵,連忙低頭拱手:“陛下聖明,臣所言不過是為朝廷謀安,並無他意。”
崇禎淡淡一笑,隨即轉向宦官派的領袖曹化淳:“曹公公,內廷也有人參與此次刺殺,朕該如何處置?”
曹化淳的臉色瞬間蒼白,連忙跪地叩首:“陛下明鑒,內廷若真有叛逆,奴才定當竭力協查,絕不姑息。”
崇禎點點頭,目光深邃:“很好,既然如此,就讓你們兩派共同負責此事。錢卿負責外廷審查,內廷則由宦官自查。朕希望結果能讓朕滿意。”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驟然緊張。朝堂兩派原本就暗流洶湧,如今被皇帝以此事件牽製,勢必互相掣肘。而這,正是崇禎的用意。
朝會結束後,崇禎迴到養心殿,坐在書案前,靜靜地看著玄天策呈現出的最新情報圖。他嘴角微微勾起,低聲說道:“餘黨的力量隱藏得深,但他們最怕的,就是朝堂的混亂。一旦朝臣互相懷疑,他們的網絡便難以維持。”
他轉頭吩咐王安:“讓玄衛緊盯那些嫌疑人,無論是誰,隻要露出一絲破綻,朕就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夜風微涼,燭火搖曳,皇帝的反擊計劃已經拉開序幕。而幕後真正的主謀,似乎已經感受到,這場博弈的局勢正在悄然變化。
“陛下,”王安低聲說道,單膝跪地,“玄衛追查數日,已從刺客的供詞和線索中鎖定了幾名嫌疑人。這些人分別在內廷、京師商賈和朝中官員中有聯係,彼此隱秘勾連,形成一張嚴密的情報網。”
“他們是誰?”皇帝語氣低沉,但每一個字都帶著威壓。
王安將手中一份密信雙手奉上:“京師商賈中,一名綢緞行東家是其中的關鍵人物,陳正豐,四十餘歲,是京師一帶綢緞行的大東家。他表麵上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人,經營多家綢緞鋪,以“陳家錦緞”聞名京城。陳正豐為人處世極為圓滑,在朝中多有結交,以往曾向魏忠賢執掌大權時的大量宦官輸送銀兩,獲得了不少官員的庇護。
玄衛查明,他的綢緞行表麵光鮮,但內部賬目複雜,暗中有大筆資金流向不明,極可能是支持餘黨的財源之一。更可疑的是,刺客供詞中提到,行動前曾領取一筆銀兩作為酬勞,而銀兩上的記號,與“陳家錦緞”常用的銀票格式完全一致。陳正豐雖自稱隻是個普通商人,但玄衛在其商鋪後院暗中發現了一間秘密賬房,牆上掛著一幅魏忠賢生前題字的匾額。這種痕跡,顯然暴露了他與餘黨的特殊關係。
內廷內侍負責倉庫調撥的小吏夏得清,負責管理宮中各類物資的調撥與分配,尤其是倉庫中珍貴物品的出入。夏得清在內廷中地位不高,擁有許多便利的渠道,這使得他成為餘黨潛伏在宮中最隱秘的眼線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刺客進入宮中的路線,與夏得清的值班時間完美重合。而刺客所用的一部分物資,如宮中調撥的黑布和特製火油,也與夏得清的職責範圍密切相關。
他近期頻繁接觸幾名身份不明的外宮太監,似乎在傳遞什麽信息。此人性格狡黠,極善隱藏自己的行蹤。他表麵上對任何人都恭恭敬敬,實則內心深藏算計。若非刺殺行動敗露,他恐怕還會在內廷中繼續潛伏,為餘黨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從二品的兵部尚書王懋德,雖無直接證據,但其過往與魏忠賢關係密切,他為人低調,在朝中不爭不搶,但卻在魏忠賢執掌大權時期與之關係頗深。當年魏忠賢掌控兵權時,王懋德負責配合調兵事宜,兩人關係一度十分密切。玄衛查出的線索顯示,王懋德雖然近年來刻意與魏忠賢餘黨保持距離,但其名下的一些莊園和鋪子,仍與陳正豐的綢緞行保持暗中往來。
在刺殺行動前數日,王懋德的一名親信被發現與一名玄衛盯梢的餘黨成員在酒樓密談,這一異常行為讓他進入嫌疑名單。
更重要的是,王懋德在朝中極少發表意見,但每當涉及肅清魏忠賢舊黨的提議,他總是以“不宜操之過急”為由提出反對,試圖拖延進程。屬下推測,他很可能在利用自身地位,為餘黨爭取喘息之機。
這三人身份各異,但卻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網絡:陳正豐負責提供資金,夏得清負責內部滲透和情報傳遞,而王懋德則是掩護這一切的外部屏障。他們分工明確,隱秘而高效,但隨著刺殺行動的失敗,這才露出蛛絲馬跡。。”
崇禎掃了一眼名單,目光冷凝,手指在書案上輕輕敲擊。每一擊都像是在思考,更像在為下一步布置棋局。
“王安,”崇禎緩緩開口,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寒意,“這些人不過是麵上的棋子,幕後必有真正的操控者。這些人,能撬出主謀嗎?”
王安目光一沉,搖頭道:“暫時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從供詞中提到的‘秘密賬冊’來看,線索可能隱藏在綢緞行中。微臣認為,這是突破的關鍵。”
“很好,”崇禎眼中閃過一抹冷芒,嘴角微微上揚,“既然如此,朕就讓他們自己露出破綻。”
崇禎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看向窗外黑沉的夜空。他腦海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計劃:與其被動追查,不如主動出擊,用刺殺的餘波撬動朝堂,逼敵人自己現身。
“刺殺的事,你們覺得朝臣們會如何看待?”崇禎忽然轉頭看向王安和剛進入殿內的王承恩。
王承恩微微一愣,躬身說道:“此事雖未公開,但朝中早已暗流湧動。不少人恐怕已將這次刺殺視為陛下震懾敵人的手段,或是某派試圖幹預朝局的信號。”
崇禎冷笑一聲:“他們怕的不是刺殺,而是在觀望朕的反應。既然如此,朕就給他們一點壓力。”
翌日,崇禎召集大朝會。朝堂之上,他一改往日的溫和語氣,開門見山直言:“近日,宮中突發刺殺事件,餘黨作亂之跡已現,朕深感痛心!”
此話一出,百官皆驚,殿內瞬間陷入寂靜。緊接著,崇禎目光掃過朝堂,語氣逐漸淩厲:“魏忠賢已伏誅多年,可餘黨仍在作亂,膽敢將黑手伸入宮中!你們,有誰能解釋這是為什麽?”
皇帝的話如同重錘落地,朝臣們麵麵相覷,許多人低下頭,生怕被點名。錢謙益出列,微微躬身說道:“陛下,魏忠賢一黨盤踞多年,根深蒂固,雖已大清其主,但餘孽難免藏匿於暗處。臣以為,應當徹查內外,肅清朝堂。”
崇禎冷冷一笑,目光直視錢謙益:“錢卿所言極是,但如何徹查?查到何種程度?是否包括過去與魏忠賢有所往來的朝臣?”
這句話仿佛一道雷霆劈下,瞬間點燃了整個朝堂。許多官員臉色微變,甚至有些人開始緊張地交換眼神。錢謙益的表情微微一僵,連忙低頭拱手:“陛下聖明,臣所言不過是為朝廷謀安,並無他意。”
崇禎淡淡一笑,隨即轉向宦官派的領袖曹化淳:“曹公公,內廷也有人參與此次刺殺,朕該如何處置?”
曹化淳的臉色瞬間蒼白,連忙跪地叩首:“陛下明鑒,內廷若真有叛逆,奴才定當竭力協查,絕不姑息。”
崇禎點點頭,目光深邃:“很好,既然如此,就讓你們兩派共同負責此事。錢卿負責外廷審查,內廷則由宦官自查。朕希望結果能讓朕滿意。”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驟然緊張。朝堂兩派原本就暗流洶湧,如今被皇帝以此事件牽製,勢必互相掣肘。而這,正是崇禎的用意。
朝會結束後,崇禎迴到養心殿,坐在書案前,靜靜地看著玄天策呈現出的最新情報圖。他嘴角微微勾起,低聲說道:“餘黨的力量隱藏得深,但他們最怕的,就是朝堂的混亂。一旦朝臣互相懷疑,他們的網絡便難以維持。”
他轉頭吩咐王安:“讓玄衛緊盯那些嫌疑人,無論是誰,隻要露出一絲破綻,朕就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夜風微涼,燭火搖曳,皇帝的反擊計劃已經拉開序幕。而幕後真正的主謀,似乎已經感受到,這場博弈的局勢正在悄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