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崇禎的反擊計劃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刺殺行動雖被及時挫敗,但崇禎清楚,這隻是魏忠賢餘黨的試探性進攻。餘黨在暗,皇權在明,如果不能以雷霆之勢予以反擊,這場暗潮必將不斷滋長,直至動搖根基。
崇禎坐在書案前,燭火明滅間,還除了王承恩和王玄還有沒有可用之人?腦海中浮現出兩個人的名字:戶部侍郎劉誌方,刑部主事唐文清。這兩人會成為他反擊魏忠賢餘黨的幫手嗎?他需要更深的確認。
他閉上眼睛,記憶迴溯到穿越前熟讀的史書內容。關於劉誌方,史書對他的描述並不算詳細,但其中一句讓李辰印象深刻:“劉誌方,持正有度,平衡於權力紛爭,行事多審慎,然於百姓疾苦未嚐失之漠然。”這段評價簡單卻意味深長,說明劉誌方是個不盲目隨波逐流的人,甚至在複雜的朝堂鬥爭中還能保持一定的底線。
至於唐文清,史書對他的記載更多集中於他後來在整頓刑部時的表現:“唐文清,事刑部,執法如山,雖身陷陰謀,終能不屈。”這說明唐文清不僅剛正不阿,而且在複雜的政治旋渦中也能保持清醒。李辰心中湧起一絲讚賞,但他知道,僅靠史書的評價還不足以做決定。
他催動心鏡術,腦海中迅速浮現兩人在朝堂上多次發言的細節片段。劉誌方的情緒波動總是複雜而有分寸——當周延儒提出加稅時,他的矛盾與擔憂顯而易見。他顯然不是一個盲從的黨派成員,而是一個真正關心財政實際問題的官員。這樣的務實精神,是崇禎目前亟需的品質。
唐文清則不同。在心鏡術的感知中,他的情緒多為冷靜與堅定。當一次刑部會議上,他堅持審理一位權貴之子的案子時,那股毫不動搖的正義感與孤獨感在心鏡術中清晰地展現出來。崇禎從未感受到如此純粹的執著,那是一個真正為法治信念而活的人。
崇禎睜開眼睛,嘴角微微上揚。他已經得到了答案——這兩人或許未必完全忠誠於皇權,但他們的能力和原則卻是可用的利器。
他在心中輕聲自語:“劉誌方,是梳理財流的細線;唐文清,是對抗餘黨的鋒刃。”
這一刻,崇禎的目光中透著一股清明:用人之道,不在於完美,而在於用得其所。而這兩人,將是他反擊魏忠賢餘黨中不可或缺的兩個好幫手。
崇禎在書案前沉思片刻,隨即下令:“傳王承恩、王安以及戶部侍郎劉誌方、刑部主事唐文清,即刻前來。”
片刻後,殿門緩緩打開,幾名被召之人依次入內。他們小心翼翼地向李辰行禮,卻也帶著些許疑惑——夜半召見,顯然非同尋常。
“叩見陛下。”王承恩率先跪地,其他人隨即附和。
崇禎緩緩抬手,語氣冷峻:“免禮,朕有要事與你們商議。”
幾人聞言麵色一凜,迅速站起身,但卻不敢抬頭直視皇帝。他們能感覺到,這位年輕皇帝的氣勢,與以往截然不同。
崇禎沉穩地掃視一圈,緩緩說道:“近日刺殺事件,各位應該有所耳聞。這並非孤立之事,而是魏忠賢餘黨潛伏多年後,意圖再次翻天的行動。他們已不滿足於幕後陰謀,竟敢對朕親自動手。”
此話一出,幾人麵麵相覷,彼此目光中盡是驚駭。劉誌方忍不住問道:“陛下,那些餘孽……已如此猖狂?”
崇禎冷笑一聲,目光銳利:“不僅猖狂,而且極為隱秘。他們利用人心叵測,在朝中、宮中乃至地方都安插了不少暗線。若不將其連根拔起,朕何以立威?又何以守江山?”
“陛下有何對策?”刑部主事唐文清低聲問道,語氣中透著幾分謹慎。
崇禎將手中的卷宗重重放在書案上,語氣沉穩卻帶著殺氣:“朕決定主動出擊,以計破計,徹底鏟除這些餘黨。”
他看向王安,冷聲說道:“玄衛首領王安。”
“微臣在。”王安上前一步,單膝跪地,目光堅定。
“你的玄衛不僅是保護朕安全的利器,更是追查黑暗勢力的長刃。從今日起,玄衛的主要任務是三件事:一,查明刺客的聯絡渠道和隱藏網絡;二,追蹤刺殺計劃的幕後指使者;三,盯住那些曾與魏忠賢關係密切的內外官員。”
“微臣遵旨!”王安毫不遲疑地領命,他深知,這將是一場硬仗,但也是玄衛最擅長的領域。
“王承恩。”李辰轉向這位內廷首領,目光如刀,“內廷之中,宮女太監多如牛毛,其中隱藏多少內鬼,連你都未必清楚。朕要你從今日起秘密篩查,凡是可疑者一律記錄在案,不必打草驚蛇,必要時再逐一清算。”
王承恩神色肅然,拱手應道:“奴才必竭盡全力,確保內廷無一漏網之魚!”
“至於你們。”崇禎看向劉誌方和唐文清,聲音低沉但充滿威嚴,“戶部和刑部,分別是查財與查案的兩把利器。劉卿,你要仔細梳理魏忠賢生前掌控的資金流向,特別是涉及地方和內廷的支出,看看有哪些異常;唐卿,刑部要配合玄衛行動,一旦鎖定目標,必須迅速行動,絕不留情。”
劉誌方和唐文清拱手齊聲道:“臣定當盡職!”
崇禎說罷,手指輕輕敲擊書案,殿內陷入一片沉寂。他目光深邃,環視眾人,語氣驟然轉冷:“朕知道,此事涉及甚廣,牽連甚多。朕不怕得罪任何人,也不怕多流幾桶血。但你們要記住,若稍有懈怠,別怪朕無情!”
眾人被這句話震懾,當即跪地齊聲應道:“臣等必竭盡所能,不負聖恩!”
待幾人退下後,崇禎仍坐在書案前,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色。他的指尖輕輕劃過玄天策虛擬界麵上浮現的複雜情報網,心中湧動著一股強烈的決心:
“既然他們想翻天,那我就讓他們徹底伏地。這場棋局,我一定要贏。”
養心殿外,劉誌方與唐文清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夜風拂過,他們的身影被宮燈拉得修長。兩人皆沉默片刻,仿佛在消化剛才的密議內容。
“唐大人,”劉誌方率先開口,語氣低沉,“你覺得陛下為何如此信任我們?”
唐文清微微側頭,眼神冷靜如常:“陛下用人,從來不是看表麵,而是看我們能否解決問題。你擅理財,我擅查案,正合適。”
劉誌方點點頭,卻忍不住歎道:“隻是,此事牽涉魏忠賢餘黨,盤根錯節,稍有不慎,恐怕性命堪憂。”
唐文清冷笑一聲,目光中透出一絲決然:“既然入仕為臣,便已身不由己。再危險,若不做事,我們還能苟安到何時?”
兩人對視片刻,心中暗自堅定了肩上責任,轉身各自迴府,夜風中,兩道身影逐漸融入濃濃的夜色中。
崇禎坐在書案前,燭火明滅間,還除了王承恩和王玄還有沒有可用之人?腦海中浮現出兩個人的名字:戶部侍郎劉誌方,刑部主事唐文清。這兩人會成為他反擊魏忠賢餘黨的幫手嗎?他需要更深的確認。
他閉上眼睛,記憶迴溯到穿越前熟讀的史書內容。關於劉誌方,史書對他的描述並不算詳細,但其中一句讓李辰印象深刻:“劉誌方,持正有度,平衡於權力紛爭,行事多審慎,然於百姓疾苦未嚐失之漠然。”這段評價簡單卻意味深長,說明劉誌方是個不盲目隨波逐流的人,甚至在複雜的朝堂鬥爭中還能保持一定的底線。
至於唐文清,史書對他的記載更多集中於他後來在整頓刑部時的表現:“唐文清,事刑部,執法如山,雖身陷陰謀,終能不屈。”這說明唐文清不僅剛正不阿,而且在複雜的政治旋渦中也能保持清醒。李辰心中湧起一絲讚賞,但他知道,僅靠史書的評價還不足以做決定。
他催動心鏡術,腦海中迅速浮現兩人在朝堂上多次發言的細節片段。劉誌方的情緒波動總是複雜而有分寸——當周延儒提出加稅時,他的矛盾與擔憂顯而易見。他顯然不是一個盲從的黨派成員,而是一個真正關心財政實際問題的官員。這樣的務實精神,是崇禎目前亟需的品質。
唐文清則不同。在心鏡術的感知中,他的情緒多為冷靜與堅定。當一次刑部會議上,他堅持審理一位權貴之子的案子時,那股毫不動搖的正義感與孤獨感在心鏡術中清晰地展現出來。崇禎從未感受到如此純粹的執著,那是一個真正為法治信念而活的人。
崇禎睜開眼睛,嘴角微微上揚。他已經得到了答案——這兩人或許未必完全忠誠於皇權,但他們的能力和原則卻是可用的利器。
他在心中輕聲自語:“劉誌方,是梳理財流的細線;唐文清,是對抗餘黨的鋒刃。”
這一刻,崇禎的目光中透著一股清明:用人之道,不在於完美,而在於用得其所。而這兩人,將是他反擊魏忠賢餘黨中不可或缺的兩個好幫手。
崇禎在書案前沉思片刻,隨即下令:“傳王承恩、王安以及戶部侍郎劉誌方、刑部主事唐文清,即刻前來。”
片刻後,殿門緩緩打開,幾名被召之人依次入內。他們小心翼翼地向李辰行禮,卻也帶著些許疑惑——夜半召見,顯然非同尋常。
“叩見陛下。”王承恩率先跪地,其他人隨即附和。
崇禎緩緩抬手,語氣冷峻:“免禮,朕有要事與你們商議。”
幾人聞言麵色一凜,迅速站起身,但卻不敢抬頭直視皇帝。他們能感覺到,這位年輕皇帝的氣勢,與以往截然不同。
崇禎沉穩地掃視一圈,緩緩說道:“近日刺殺事件,各位應該有所耳聞。這並非孤立之事,而是魏忠賢餘黨潛伏多年後,意圖再次翻天的行動。他們已不滿足於幕後陰謀,竟敢對朕親自動手。”
此話一出,幾人麵麵相覷,彼此目光中盡是驚駭。劉誌方忍不住問道:“陛下,那些餘孽……已如此猖狂?”
崇禎冷笑一聲,目光銳利:“不僅猖狂,而且極為隱秘。他們利用人心叵測,在朝中、宮中乃至地方都安插了不少暗線。若不將其連根拔起,朕何以立威?又何以守江山?”
“陛下有何對策?”刑部主事唐文清低聲問道,語氣中透著幾分謹慎。
崇禎將手中的卷宗重重放在書案上,語氣沉穩卻帶著殺氣:“朕決定主動出擊,以計破計,徹底鏟除這些餘黨。”
他看向王安,冷聲說道:“玄衛首領王安。”
“微臣在。”王安上前一步,單膝跪地,目光堅定。
“你的玄衛不僅是保護朕安全的利器,更是追查黑暗勢力的長刃。從今日起,玄衛的主要任務是三件事:一,查明刺客的聯絡渠道和隱藏網絡;二,追蹤刺殺計劃的幕後指使者;三,盯住那些曾與魏忠賢關係密切的內外官員。”
“微臣遵旨!”王安毫不遲疑地領命,他深知,這將是一場硬仗,但也是玄衛最擅長的領域。
“王承恩。”李辰轉向這位內廷首領,目光如刀,“內廷之中,宮女太監多如牛毛,其中隱藏多少內鬼,連你都未必清楚。朕要你從今日起秘密篩查,凡是可疑者一律記錄在案,不必打草驚蛇,必要時再逐一清算。”
王承恩神色肅然,拱手應道:“奴才必竭盡全力,確保內廷無一漏網之魚!”
“至於你們。”崇禎看向劉誌方和唐文清,聲音低沉但充滿威嚴,“戶部和刑部,分別是查財與查案的兩把利器。劉卿,你要仔細梳理魏忠賢生前掌控的資金流向,特別是涉及地方和內廷的支出,看看有哪些異常;唐卿,刑部要配合玄衛行動,一旦鎖定目標,必須迅速行動,絕不留情。”
劉誌方和唐文清拱手齊聲道:“臣定當盡職!”
崇禎說罷,手指輕輕敲擊書案,殿內陷入一片沉寂。他目光深邃,環視眾人,語氣驟然轉冷:“朕知道,此事涉及甚廣,牽連甚多。朕不怕得罪任何人,也不怕多流幾桶血。但你們要記住,若稍有懈怠,別怪朕無情!”
眾人被這句話震懾,當即跪地齊聲應道:“臣等必竭盡所能,不負聖恩!”
待幾人退下後,崇禎仍坐在書案前,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色。他的指尖輕輕劃過玄天策虛擬界麵上浮現的複雜情報網,心中湧動著一股強烈的決心:
“既然他們想翻天,那我就讓他們徹底伏地。這場棋局,我一定要贏。”
養心殿外,劉誌方與唐文清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夜風拂過,他們的身影被宮燈拉得修長。兩人皆沉默片刻,仿佛在消化剛才的密議內容。
“唐大人,”劉誌方率先開口,語氣低沉,“你覺得陛下為何如此信任我們?”
唐文清微微側頭,眼神冷靜如常:“陛下用人,從來不是看表麵,而是看我們能否解決問題。你擅理財,我擅查案,正合適。”
劉誌方點點頭,卻忍不住歎道:“隻是,此事牽涉魏忠賢餘黨,盤根錯節,稍有不慎,恐怕性命堪憂。”
唐文清冷笑一聲,目光中透出一絲決然:“既然入仕為臣,便已身不由己。再危險,若不做事,我們還能苟安到何時?”
兩人對視片刻,心中暗自堅定了肩上責任,轉身各自迴府,夜風中,兩道身影逐漸融入濃濃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