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後,崇禎返迴書房,李辰坐在書案前,腦海中依舊迴蕩著早朝上的波瀾。他雖然用心鏡術窺探到朝臣們的真實意圖,但問題的複雜性卻遠超他的預期。從遼東戰事到內庫的捉襟見肘,再到東廠和禦史台的對峙,每一件事都牽動著大明的命脈。


    此時,崇禎喚醒了玄天策係統。他需要一個清晰的方向,而係統的“未來決策模擬”功能無疑是最好的工具。


    “玄天策,啟動決策模擬。”崇禎的聲音低沉,透著一絲期待與冷峻。


    一道虛擬光幕在他的麵前展開,熟悉的星河圖案再次出現。不同的是,這一次光幕上充滿了數據和分支,每一條分支都如同交錯的命運線,指向不同的未來。


    “請宿主選擇模擬議題。”


    “遼東問題。”崇禎毫不猶豫地答道。


    光幕上迅速顯示出相關信息:


    當前狀態:遼東防線麵臨後金威脅,軍糧短缺,士氣低迷。


    關鍵人物:遼東總兵袁崇煥。


    核心問題:後金軍勢強盛,遼東防線遲早會麵臨全麵進攻。


    “模擬以下三種決策路徑:‘守’、‘戰’、‘和’。”


    第一路徑:守


    李辰點擊“守”路徑,光幕立刻展開了模擬場景。


    畫麵中,明軍選擇固守寧遠城,袁崇煥在城內加強防禦工事,設置伏兵,同時請求增援。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畫麵漸漸變得灰暗:軍糧匱乏,士卒疲憊,防禦陣線逐漸崩潰。後金軍隊大舉進攻,寧遠陷落,大明的東北屏障被徹底摧毀。


    模擬結果旁出現了一行數據:“守”路徑的成功率為32%,代價為財政枯竭與國土流失。三年後,大明滅亡概率提升至70%。


    崇禎眉頭緊鎖:“單純固守,隻會被動挨打,不行。”


    第二路徑:戰


    他切換到“戰”路徑,光幕中的場景再次變化。這一次,袁崇煥率領明軍主動出擊,以騎兵偷襲後金營地,試圖一舉重創敵軍。


    畫麵中,戰事初期明軍獲得了一些勝利,成功切斷後金的糧道。但隨著時間推移,後金調整戰略,展開反撲。明軍因疲於奔命而士氣崩潰,防線全麵失守。


    模擬結果:“戰”路徑的成功率為45%,但失敗後邊疆崩潰的代價不可挽迴,大明滅亡概率提升至80%。


    崇禎微微皺眉:“主動出擊雖有勝算,但大明軍力薄弱,這條路同樣不可取。”


    第三路徑:和


    光幕切換到“和”路徑。畫麵中,明朝與後金展開談判,試圖以物資換取短暫和平。然而,隨著後金的實力迅速恢複,它再次發動侵襲,甚至因明朝的妥協更加肆無忌憚。


    模擬結果:“和”路徑的成功率為20%,短期效果緩解危機,但長遠看風險更大,大明滅亡概率提升至90%。


    看到這裏,搖了搖頭:“談判是飲鴆止渴,不戰而敗。”


    綜合策略:守戰結合


    “係統,有沒有更優解?”李辰試探性地問道。


    光幕亮起,出現一條新的分支:“守戰結合策略。”


    模擬場景中,袁崇煥繼續固守寧遠,但同時派出精銳小股部隊,對後金展開夜襲和伏擊,以不斷騷擾敵軍為目標,削弱其戰鬥力。同時,明軍利用堅固防線和火器優勢,主動引誘敵軍疲於奔命。


    畫麵中,後金軍隊在多次騷擾下陷入混亂,最終被迫退兵。與此同時,明朝內部通過有效的糧草調配和士氣鼓舞,穩定了遼東的防禦局勢。


    模擬結果:“守戰結合”路徑的成功率為72%,大明滅亡概率下降至40%。


    崇禎眼前一亮。這種策略避免了單純的防守和冒進的出擊,是一個更為可行的選擇。


    光幕消失,崇禎陷入沉思。他知道,“守戰結合”是眼下最優的決策,但具體實施還需要結合現實考量。袁崇煥雖有能力,但朝廷對他的支持是否足夠?軍糧調配如何快速落實?這些都需要進一步部署。


    “玄天策,給出優化建議。”崇禎再次發問。


    在書案前沉思良久,目光鎖定在玄天策係統光幕上,“守戰結合”方案的模擬結果依然在腦海中迴放。這是他目前為止最有希望保全遼東局勢的決策,但將它從理論變為現實,需要更深入的分析與細化。


    他輕聲念道:“守戰結合,既要穩固防線,又要打擊敵軍的銳氣。這需要人、糧、器三方麵配合。”他的目光逐漸明亮起來,喚醒了玄天策係統。


    “玄天策,針對‘守戰結合’方案提供詳細分析,優化執行路徑。”


    守戰結合的核心邏輯


    玄天策的光幕開始展現模擬的戰略結構,並分解為三個關鍵部分:


    守:強化寧遠等戰略要地的防禦,確保邊疆防線不被攻破。


    戰:派遣小股精銳部隊,采用夜襲、伏擊等靈活戰術,削弱敵軍士氣。


    後援:調動資源保障軍需,同時穩定後方民心,確保前線支持不被切斷。


    係統的冰冷聲音隨之響起:


    “守戰結合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以下四點:”


    戰略節點的選擇:以寧遠為核心,整合周邊防禦工事,形成多重防線。


    作戰方式的靈活性:采用“以小擾大”的戰術,避免與敵軍主力正麵衝突。


    後勤保障的高效運轉:確保糧草和軍械的充足供應,避免士氣崩潰。


    朝廷內外的配合:調和內閣分歧,避免因黨爭拖累前線決策。


    光幕上還顯示了一條附加分析:“此方案需要精密的調度與配合,否則可能因資源不足或執行失誤導致前功盡棄。”


    防守部分的具體分析


    “玄天策,優先分析防守部分。”崇禎沉聲說道。


    光幕中出現一幅遼東地區的地形圖,寧遠城被標記為紅色,周邊的其他城池如山海關、錦州等被標記為黃色,代表次要防禦節點。


    “寧遠是戰略核心,但其防禦工事陳舊,物資儲備不足,需優先加固。”


    係統提供了三個關鍵建議:


    加強城防工事:寧遠的城牆需增厚加高,同時修建防禦壕溝,以抵禦後金騎兵的衝擊。


    火器的優先部署:將朝廷中最新製造的火炮和火槍優先運往寧遠,提升城防武器的威懾力。


    儲備糧草與軍械:確保至少三個月的糧草儲備,並在城內設置緊急物資補給點。


    畫麵中顯示了一條附加建議:“可借助袁崇煥的戰術才能,由其全權負責防守部署。”


    崇禎點頭自語:“袁崇煥確實是守城的最佳人選。但朝中對他仍有疑慮,我必須親自與他溝通。”


    作戰部分的具體分析


    “接下來是作戰部分,玄天策,展開分析。”崇禎下令。


    光幕轉換為動態演示,展示了一小股精銳部隊對後金展開襲擾的戰術場景。畫麵中,明軍利用地形優勢,在夜間對後金的糧草運輸線發動突襲,成功擾亂敵軍後勤補給。另一組明軍埋伏於後金行軍的必經之路,實施突然伏擊,打散敵軍編隊。


    係統總結了關鍵點:


    精銳部隊的選擇:挑選一批熟悉地形、行動敏捷的士兵組成小股突擊隊。


    夜襲與伏擊結合:通過夜間突襲後金營地和糧道,削弱其後勤保障。


    敵軍心理戰術:利用明軍機動性和靈活性,製造敵軍對明軍兵力規模的誤判,進一步壓低士氣。


    “建議:此戰術的成功依賴於情報的準確性,需密切監控敵軍動向。”


    畫麵中顯示出情報網絡的重要性:遼東地區的偵察能力需要全麵提升,可通過組建一支專門的情報小隊,暗中潛入後金軍中,獲取第一手信息。


    崇禎深吸一口氣,意識到情報對於守戰結合的重要性。他暗暗下定決心:“必須派人加強偵查,這不僅是戰術成功的保障,也是預防突發危機的關鍵。”


    後勤部分的具體分析


    光幕中再次轉變,展示了後勤保障的動態模擬。係統冷靜地分析道:


    “守戰結合的後勤需求包括糧草、武器、醫藥等多方麵,這些都需快速從中央或地方調撥,確保供應鏈暢通。”


    係統列出了三條優先級:


    江南糧草的快速調配:從江南富庶地區運送糧草至遼東,借助運河運輸,減少時間成本。


    武器裝備的分配:確保前線能優先獲得最新的火炮和火槍,以彌補兵力不足的劣勢。


    緊急醫療物資儲備:組建後勤醫療隊,攜帶藥材和醫具,降低士兵傷亡後的戰鬥力削弱。


    同時,係統附帶了一條警示:“後勤保障的效率極大依賴中央財政的支持,需確保朝廷內部對此事無異議。”


    “玄天策,整合分析結果,製定統籌實施計劃。”崇禎下令。


    光幕上展現出一份詳細的計劃框架:


    強化寧遠防線:


    調撥軍械物資,並指派袁崇煥為總指揮。


    督促寧遠城防的加固,特別是城牆與火器陣地的建設。


    組建精銳突襲部隊:


    從各地挑選善於機動作戰的精銳士兵,組建特種突擊隊。


    配備輕便武器與高效裝備,重點實施夜襲和伏擊。


    加強情報網絡:


    組建專門的情報小隊,滲透後金陣營。


    提升邊疆地區的偵查能力,確保信息流暢。


    確保後勤保障:


    立即從江南調撥糧草與火器,通過運河運輸至遼東。


    組織後勤醫療隊,隨軍提供支援。


    朝廷內部協調:


    提前解決黨爭問題,穩定財政資源分配。


    以皇帝名義發詔書,號召天下共抗外敵。


    崇禎不禁皺眉。內閣黨爭導致財政分配極其混亂,要在短時間內調撥足夠的資源,必須解決朝廷的掣肘。


    “看來,在前線部署之前,朝堂上的障礙必須先清除。”他喃喃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泥巴超酷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泥巴超酷的並收藏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