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在成為漢王之前,首先是秦臣,是秦人,而今天子臨漢,焉有不迎之禮乎?”
嬴楚自縊後,嬴嘉倫自然就是整個大秦帝國最後的天子。
沒人知道嬴嘉倫是怎麽越過楚國到的漢國,盡管隻有他一個人,劉邵仍是執臣禮,駁斥了所有臣子,在都城長安城外向嬴嘉倫跪了下去。
“臣劉邵,參見陛下!”
寒風凜冽,長安城外陰雲密布,劉邵這一跪,群臣嘩然。幾位老將氣得胡須亂顫,欲要上前拉扯劉邵,卻被他眼神中的決絕震懾住,隻能跺腳幹著急。
嬴嘉倫身形單薄,身著一襲破舊卻仍顯威嚴的龍袍,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劉邵身上,眼中有一瞬的動容。他微微抬手,輕聲道,“漢王請起,此般局勢,你這一跪,倒叫朕……心中複雜。”
劉邵卻未起身,沉聲道,“陛下,大秦雖曆經風雨,於臣而言,正統之位,陛下所坐。臣雖為漢王,守土一方,可曾受秦恩,不敢忘本。”
有謀士鄧越出列,拱手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漢地軍民,浴血奮戰,方有今日安寧,怎可因舊禮束縛?”
鄧越言罷,附和之聲漸起。
劉邵猛地轉頭,目光如炬:“住口!若無秦之根基,何來今日天下之格局?背信棄義,豈是吾輩所為!若無陛下,何來今日之寡人!休要再說此無父無君之言,莫要逼寡人殺你!”
嬴嘉倫望著爭執的眾人,苦笑一聲,“漢王,眾臣之意,朕亦知曉。朕今日來,非為複辟,隻是這天下大勢,朕看得清楚。朕願禪位於你,望你能護蒼生,平亂世,莫讓這華夏大地再添戰火。”說罷,他解下腰間玉佩,那是皇權象征,遞向劉邵。
劉邵驚愕抬頭,隨即猛然叩首道,“陛下!莫要再說此言啊,臣劉邵,世代為我大秦之臣,生是秦臣,死亦是秦臣,怎可僭越,而登大寶之位!”
嬴嘉倫上前一步,雙手扶起劉邵,目光真摯,“漢王,你不必如此。如今天下崩頹,百姓深陷水火,朕空有天子之名,卻無力迴天。這玉璽在朕手中,不過是塊死物,於你卻能化作利劍,斬破這亂世陰霾。”說罷,他硬是將玉佩塞到劉邵手裏。
劉邵緊握著玉佩,手微微顫抖,眼中淚光閃爍,“陛下,臣聽聞昔日秦滅周,車同軌、書同文,奠基天下萬世之基,此皆陛下先祖之功。臣怎敢妄取神器,背負篡逆之名,遭後世唾棄。況臣之先祖未盡寸功,蒙我大秦先帝恩寵,屢加封賞,而才有我當今漢國之景啊。”
劉邵迴頭指向長安城,“陛下,我們從頭來過,漢之地有糧有兵,臣願為陛下之馬前卒,還我大秦一個海晏河清啊!”
嬴嘉倫聞言,眼中淚光隱現,他凝視劉邵許久,緩緩開口:“漢王赤心,朕深感欣慰。然朕一路東來,見山河破碎,流民哀號,大秦氣數已盡,這是不爭之實。朕若貪戀皇位,強撐殘局,隻會陷萬民於更深苦難。”
眾將士聽聞,皆麵露動容之色,幾位老將更是眼眶泛紅。謀士鄧越微微歎氣,低頭不語。
嬴嘉倫拍了拍劉邵的肩膀,接著道,“你有壯誌,朕相信你能成就非凡。這皇位,非是賜予你榮華,而是賦予你重擔。接下它,你便可整合各方,令政令統一,救百姓於水火。莫再因舊念躊躇,順應大勢,才是蒼生之幸。”
劉邵麵露掙紮,手中玉佩似有千鈞之重。此時,長安城外的難民潮隱隱傳來悲戚哭聲,聲聲叩問人心。
劉邵一咬牙,再次跪地,“陛下若是再說這般話,臣頃刻就撞死在陛下麵前!”
“大王,陛下怎麽說,不如您就受了這位子呢。”鄧越話還沒說完就被一聲怒喝打斷。
“鄧越!”
是霍休,年輕將軍怒喝一聲,“你我既是漢臣,更是秦臣,你不想著怎麽盡人臣之道,滿腦子都是想著加官進爵,莫非是想要試試霍某的寶劍鋒利否?”
鄧越嚇得撲通跪地,連連叩頭:“將軍恕罪,小人失言,絕無此等忤逆之心!”霍休冷哼一聲,收劍入鞘,劉邵也擺手示意鄧越退下。
嬴嘉倫環視眾人,神色凝重又透著幾分決然:“眾愛卿,不必再爭。朕既已來此,便知前路唯此一途。這蒼生之苦,朕不能再視若無睹。”言罷,他整了整破舊龍袍,大步邁向長安城中的祭天台。
劉邵等人見狀,忙跟在其後。祭天台高築,台階兩側兵衛肅立,寒風中旗幟獵獵作響。嬴嘉倫拾級而上,至頂端,麵向蒼穹,朗聲道:“朕,嬴嘉倫,以大秦列祖列宗之名,今日於長安重承天命,為帝!”台下將士、百姓,起初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山唿海嘯般的唿聲,或激昂、或悲戚,皆盼這破碎山河能有新生。
隨後,嬴嘉倫轉身,目光掃過眾人,落於劉邵身上:“漢王,你之忠心、壯誌,朕銘記於心。此後,你便為朕之臂膀,助朕重整山河。朕封你為大司馬,總理軍政,望你我君臣攜手,驅散這漫天陰霾。”
劉邵叩首謝恩,眼中淚光閃爍:“臣遵旨!必肝腦塗地,不負陛下所托。”
景初六年,齊帝淩丕滅秦,原天子嬴楚自縊身亡,追封諡秦湣帝。淩丕得玉璽,自為正統。
原雅親王嬴嘉倫逃至漢國,自立為帝,改年為永元。
同年,羋法自立為大楚皇帝,越王景姒舉國降楚,羋法改年為天鳳,立世子羋繡為大楚太子,原越王景姒依舊為越王,大楚九鳳將軍殷禧為東海王。
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秦室這條老龍又怎麽可能這麽容易就會死絕。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嬴楚自縊後,嬴嘉倫自然就是整個大秦帝國最後的天子。
沒人知道嬴嘉倫是怎麽越過楚國到的漢國,盡管隻有他一個人,劉邵仍是執臣禮,駁斥了所有臣子,在都城長安城外向嬴嘉倫跪了下去。
“臣劉邵,參見陛下!”
寒風凜冽,長安城外陰雲密布,劉邵這一跪,群臣嘩然。幾位老將氣得胡須亂顫,欲要上前拉扯劉邵,卻被他眼神中的決絕震懾住,隻能跺腳幹著急。
嬴嘉倫身形單薄,身著一襲破舊卻仍顯威嚴的龍袍,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劉邵身上,眼中有一瞬的動容。他微微抬手,輕聲道,“漢王請起,此般局勢,你這一跪,倒叫朕……心中複雜。”
劉邵卻未起身,沉聲道,“陛下,大秦雖曆經風雨,於臣而言,正統之位,陛下所坐。臣雖為漢王,守土一方,可曾受秦恩,不敢忘本。”
有謀士鄧越出列,拱手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漢地軍民,浴血奮戰,方有今日安寧,怎可因舊禮束縛?”
鄧越言罷,附和之聲漸起。
劉邵猛地轉頭,目光如炬:“住口!若無秦之根基,何來今日天下之格局?背信棄義,豈是吾輩所為!若無陛下,何來今日之寡人!休要再說此無父無君之言,莫要逼寡人殺你!”
嬴嘉倫望著爭執的眾人,苦笑一聲,“漢王,眾臣之意,朕亦知曉。朕今日來,非為複辟,隻是這天下大勢,朕看得清楚。朕願禪位於你,望你能護蒼生,平亂世,莫讓這華夏大地再添戰火。”說罷,他解下腰間玉佩,那是皇權象征,遞向劉邵。
劉邵驚愕抬頭,隨即猛然叩首道,“陛下!莫要再說此言啊,臣劉邵,世代為我大秦之臣,生是秦臣,死亦是秦臣,怎可僭越,而登大寶之位!”
嬴嘉倫上前一步,雙手扶起劉邵,目光真摯,“漢王,你不必如此。如今天下崩頹,百姓深陷水火,朕空有天子之名,卻無力迴天。這玉璽在朕手中,不過是塊死物,於你卻能化作利劍,斬破這亂世陰霾。”說罷,他硬是將玉佩塞到劉邵手裏。
劉邵緊握著玉佩,手微微顫抖,眼中淚光閃爍,“陛下,臣聽聞昔日秦滅周,車同軌、書同文,奠基天下萬世之基,此皆陛下先祖之功。臣怎敢妄取神器,背負篡逆之名,遭後世唾棄。況臣之先祖未盡寸功,蒙我大秦先帝恩寵,屢加封賞,而才有我當今漢國之景啊。”
劉邵迴頭指向長安城,“陛下,我們從頭來過,漢之地有糧有兵,臣願為陛下之馬前卒,還我大秦一個海晏河清啊!”
嬴嘉倫聞言,眼中淚光隱現,他凝視劉邵許久,緩緩開口:“漢王赤心,朕深感欣慰。然朕一路東來,見山河破碎,流民哀號,大秦氣數已盡,這是不爭之實。朕若貪戀皇位,強撐殘局,隻會陷萬民於更深苦難。”
眾將士聽聞,皆麵露動容之色,幾位老將更是眼眶泛紅。謀士鄧越微微歎氣,低頭不語。
嬴嘉倫拍了拍劉邵的肩膀,接著道,“你有壯誌,朕相信你能成就非凡。這皇位,非是賜予你榮華,而是賦予你重擔。接下它,你便可整合各方,令政令統一,救百姓於水火。莫再因舊念躊躇,順應大勢,才是蒼生之幸。”
劉邵麵露掙紮,手中玉佩似有千鈞之重。此時,長安城外的難民潮隱隱傳來悲戚哭聲,聲聲叩問人心。
劉邵一咬牙,再次跪地,“陛下若是再說這般話,臣頃刻就撞死在陛下麵前!”
“大王,陛下怎麽說,不如您就受了這位子呢。”鄧越話還沒說完就被一聲怒喝打斷。
“鄧越!”
是霍休,年輕將軍怒喝一聲,“你我既是漢臣,更是秦臣,你不想著怎麽盡人臣之道,滿腦子都是想著加官進爵,莫非是想要試試霍某的寶劍鋒利否?”
鄧越嚇得撲通跪地,連連叩頭:“將軍恕罪,小人失言,絕無此等忤逆之心!”霍休冷哼一聲,收劍入鞘,劉邵也擺手示意鄧越退下。
嬴嘉倫環視眾人,神色凝重又透著幾分決然:“眾愛卿,不必再爭。朕既已來此,便知前路唯此一途。這蒼生之苦,朕不能再視若無睹。”言罷,他整了整破舊龍袍,大步邁向長安城中的祭天台。
劉邵等人見狀,忙跟在其後。祭天台高築,台階兩側兵衛肅立,寒風中旗幟獵獵作響。嬴嘉倫拾級而上,至頂端,麵向蒼穹,朗聲道:“朕,嬴嘉倫,以大秦列祖列宗之名,今日於長安重承天命,為帝!”台下將士、百姓,起初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山唿海嘯般的唿聲,或激昂、或悲戚,皆盼這破碎山河能有新生。
隨後,嬴嘉倫轉身,目光掃過眾人,落於劉邵身上:“漢王,你之忠心、壯誌,朕銘記於心。此後,你便為朕之臂膀,助朕重整山河。朕封你為大司馬,總理軍政,望你我君臣攜手,驅散這漫天陰霾。”
劉邵叩首謝恩,眼中淚光閃爍:“臣遵旨!必肝腦塗地,不負陛下所托。”
景初六年,齊帝淩丕滅秦,原天子嬴楚自縊身亡,追封諡秦湣帝。淩丕得玉璽,自為正統。
原雅親王嬴嘉倫逃至漢國,自立為帝,改年為永元。
同年,羋法自立為大楚皇帝,越王景姒舉國降楚,羋法改年為天鳳,立世子羋繡為大楚太子,原越王景姒依舊為越王,大楚九鳳將軍殷禧為東海王。
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秦室這條老龍又怎麽可能這麽容易就會死絕。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