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商戰中,要處於不敗之地,首先要注意“修道保修”。其實質是消化內部管理,從各方麵修明不被戰勝之道,建立製勝的內部機製。任何一個經營實體,都由人、財、物、信息四大要素構成經營活動的全部內容,而經營者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五項職能管理全部經營活動。
其次,要“因利製權”,根據環境、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原材料等條件來綜合考慮,製定生產計劃、營銷策略,有效組織各種經營活動。
□別出心裁煙台啤酒廠大獲全勝
經營者善於選擇突破口,發揮自己有限的條件,突出自己的優勢,也能戰勝自己的競爭對手。
舊上海,英國沙遜洋行開辦了“友啤啤酒廠”,怡和洋行開辦“怡和啤酒廠”,法國人開辦了“國民啤酒廠”。20世紀30年,上海的啤酒市場幾乎被這三家啤酒廠壟斷,每年廣告費用就40萬元。在這種局麵下,中國生產的啤酒無法擠進上海市。
山東煙台啤酒廠,是當地一些民族資本家合辦的,資產才20萬元。它生產的啤酒質量毫不遜色於英法啤酒廠的產品,可到上海後無人問津。煙台啤酒廠決心與外國人競爭一番,展了聲勢浩大、別開生麵的公關活動。
首先,他們在上海靜安寺路20號“新世界”這個大規模遊樂所的底層租了一間店麵,精心裝潢,提高啤酒廠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樹立企業形象。征得“新世界”同意後,煙台啤酒廠在各報紙版麵刊登大幅廣告,內容是:定於某日,購票可進“新世”內,由煙台啤酒廠贈洗臉毛巾一條。然後,可免費喝啤酒,按啤酒的多少定出第一到第三名,贈送大獎。
這一日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市民搶著門票,“新世界”內整整一天免費供應啤酒。這一舉動在上海引起轟動,各家報紙爭相報道,煙台啤酒廠名聲大噪。“煙台酒廠贈”幾個字隨著廠家贈給顧客的毛巾走進千家萬戶,充當無聲宣傳器的作用。特別是一個“贈”字,在情感上把廠家和客拉近了許多,煙台啤酒廠第一舉便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個月後,煙台啤酒廠又在各大報上刊登消息:某個星期,一些煙台啤酒將被隱藏在上海半淞園,歡迎上海市民前去尋,找到一瓶啤酒,獎啤酒20箱。於是,這一天半淞園內人頭攢,到處是尋找煙台啤酒之人。這一天共用去了520箱啤酒。
煙台啤酒廠這兩個舉動別出心裁,使不少上海市民品嚐到煙台啤酒,對酒的質量有了了解,順利完成了自我推銷過程,而用於宣傳的費用還不到英法啤酒廠的一半。
英法啤酒廠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很不甘心,於是他們給出售法啤酒的老板增加傭金。煙台啤酒廠針鋒相對,決定在1萬箱酒中,拿出1萬元作為獎金。在1萬個瓶蓋中,印上“中”、“國”、“啤”、“酒”4個不同的字,分別代表1元、2.5元、5元、10元。消費者開瓶時,隻要發現帶字的瓶蓋,就可拿到煙台啤酒廠上海辦事處換錢。這一招實在高明絕妙,顧客都願意買他們啤酒。餐廳的服務員開的啤酒愈多,中獎希望愈大,因此他們願意賣煙台啤酒。而印在瓶蓋上的字,能激起市民的民族意識,買煙台啤酒的可能性更大些。於是,這場啤酒大戰,以英法酒廠的失敗而告終,煙台啤酒廠則大獲全勝。
煙台啤酒廠的優勢就是他們在自己的本土從事釀酒業。他們充分利用外國人的“情”,並以此為突破口,巧妙勝過洋對手。
□以信為本和田良平創大業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要善於摒棄舊觀念,營造企業實力和企業文化,以適應市場競爭,完善企業形象。
日本八百半商社是從沿街叫賣蔬菜起家的,經營這家商社是和田良平與他的妻子加津。創業之始,和田良平夫婦深知自“家小”、“業小”,先天條件不足,隻有勤奮工作,不斷創造條,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住腳,才有可能得以發展和壯大。為,夫婦倆把“童叟無欺”做為自己經商的信條。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田良平夫婦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鋪,店叫做“八百半熱海分店”。但是,不久,熱海市連遭大火,成千上的人家被大火燒得一貧如洗,“八百半熱海分店”也被燒成一灰燼。這時“八百半”有一批進貨在大火後運到,由於許多菜店葬身火海,“熱海”的蔬菜價格暴漲。和田良平夫婦認為,現在家都很困難,不能賺這筆不義之財;而且在這種困難時期,如還以平價出售,更能證明白己講求信義,真正“童叟無欺”,這係到菜店的長遠利益。因此,和田良平夫婦堅持以平價出售,贏得了市民們的好感和尊敬。
當時,“八百半”與四十多家批發商店有聯係。批發商們知“八百半”有困難,主動提出免去或遲收“八百半”的貸款。“八半”認為經商必須講求信譽,否則,無法發展壯大,和田良平夫按月湊足現金結賬。批發商們認為和田良平可以信賴,在以的交往中,不斷地為“八百半”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資助“八百”的發展。
一場大火“八百半”幾乎被燒得一無所有。大火過後不久,“八百半”卻在廢墟上建起了二層樓的商店!這不能不歸功於和良平“童叟無欺”、講求信義的經營策略。
和田良平夫婦在事業有成的基礎上,將講求信義、“童叟無”的經營方針進行了改革,大膽實行了明碼實價經營——在當的日本,敢於這樣做的商店隻有10家,這是以真正最低廉的格向顧客銷售最好貨物。有一次,加津對丈夫說:“如果把每商品的毛利增加一分錢,我們就能扭虧為盈。”和田良平思索良,說:“我們一開始就以廉價經營的方法辦店,千萬不能半途而。從明天起,每件商品的毛利下調百分之一。”消息傳出去,“八百半”的顧客又增加了一倍。“八百半”不懈追求,不斷創造的、為顧客所歡迎的購物環境,使自身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發展良機。
如今,雖然“八百半”公司由於種種原因而走了下坡路,但在發展曆史上卻都是以著名跨國商貿集團而出現在國際商界上,它曾在新加坡、美國、巴西等國都設有自己的分店,並都以信卓著而聞名。
和田良平正是以其無懈可擊的信用,起死迴生。
□初衷不改蓋茨扶搖直上
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信念,無疑會加重成功的砝碼。堅定的信念,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基石。
1973年,比爾·蓋茨進入著名的哈佛大學讀書,其間他引出著名的basic語言程序,創建了微軟公司。然後比爾·蓋從哈佛大學退學,開始在計算機行業上縱橫馳騁。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西部美麗的城西雅圖,比爾·蓋茨出身名門,外祖父是美國第九大銀行的副裁。
11歲的時候,蓋茨進入西雅圖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學——
湖濱中學學習。蓋茨進入這所學校後以他的進取心、堅韌的性、處事的態度以及他的聰明才智,很快他便超過其他的同學。
這時正是計算機悄然興起之時,湖濱中學花巨資購置了一計算機供學生們了解、學習。喜歡數學和自然科學的蓋茨很就迷上了計算機。
和蓋茨同時對計算機產生濃厚興趣的還有比蓋茨大兩歲的中部的學生保羅·艾倫,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了好朋友。當們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後,他們倆人便開經常在一起規他們的夢想。
1971年年初,湖濱中學程序編製小組得到了一筆重要的業,一家計算機公司找到他們,要他們為公司的一家客戶編寫一工資表程序,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由於平時蓋茨在這方麵有特殊的才華,所以在這一次工作中他便成了小組的中心人。程序編出來以後,這家計算機公司答應將公司所獲利潤的10%給程序小組,並且還給他們提供大約l萬美金的計算機使時間。
也是這一年的秋天,蓋茨的好朋友保羅從湖濱中學畢業,進了華盛頓大學計算機係。但他仍然和蓋茨保持聯係,而且他聯手四處招攬生意。這時他和蓋茨又辦了個公司,因為他們又到一筆業務,為市政府設計一個交通數字軟件,因而他們為這公司取名為交通數據公司,這個公司在這項業務中獲得了2萬美元的贏利。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哈佛是世界著名的大學,這裏雲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的學生。蓋茨學的是法律,但對他來說,進入哈佛僅僅是為了聽從父母的意願而已,他並沒有在哈佛學到點兒什麽,在這所世界名牌大學裏蓋茨仍然在盤如何用計算機掙更多的錢。
1974年,保羅在一個書攤上看到一則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消息。於是保羅便趕忙跑去告訴了蓋茨。對於他們來說,微型算機的問世,使他們長期以來致力研究的計算機編程技術有用武之地。他們知道,個人電腦的誕生,必然要配備一種微處器,而這種微處理器又需要有一種簡單的語言命令,而這正是茨和保羅所擅長的。他們興奮不已,馬上給發明這台個人電的埃德·羅伯茨打電話,謊稱他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basic語言程序。其實蓋茨和保羅並沒有研製出任何語言程序,他們是不想讓這樣的機會溜掉。為了真正地擁有這種語言,從那天開始,在隨後8個星期裏,蓋茨和保羅不分白天黑夜地在計機房裏工作。
經過蓋茨和保羅艱苦的努力,在他們整整工作了三四個星後,basic語言程序初露端倪,又經過3個星期的修改和完,basic語言程序終於誕生了。到2月底,研究工作全部結束,一切準備就緒,他們決定由保羅親自帶著他們的成果前往羅伯所在的微型儀器遙測係統公司與羅伯茨進行談判。
不久羅伯茨就邀請保羅到他的公司工作,並承諾讓保羅擔公司軟件部經理的職務。保羅接受了這一邀請。不久,蓋茨也到保羅所在的公司和好友一塊工作,決定退出哈佛。
就這樣,在蓋茨念完他在哈佛的二年級課程後,便急不可待飛往了阿爾伯克基。阿爾伯克基的工作為蓋茨提供了自由發的廣闊空間,在這裏蓋茨和保羅開始了他們真正的計算機生。
後來,蓋茨和保羅看到,羅伯茨對於整個計算機工業及其市沒有長遠的目光,蓋茨和保羅認為和羅伯茨一起工作不僅沒熱忱而且還沒有前途。於是保羅和蓋茨決定另起爐灶。
1975年,蓋茨和保羅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將自己公司命名為微軟公司,它是微型計算機和軟件公司的縮寫。
微軟成立後,蓋茨和保羅達成了一份協議。按協議的規定,蓋茨獲得了微軟公司60比40的權益,而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比例又變更為64比36,蓋茨在公司中的地位愈加顯著了。
1975年7月下旬,蓋茨和保羅與羅伯茨達成了一個關於8080basic使用權的協議。這份期限10年的協議,將允許遙測統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使用basic語言,包括再轉讓給予第方,而這種向第三方的轉讓一定要有另一方的同意。通過這協議,蓋茨和保羅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微軟在這次交易獲得了大約18萬美元的收益,取得了開門紅。
此時的微軟雖然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但蓋茨以及他的朋在計算機界已小有名氣了。這時微軟獲得了兩筆很大的交,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全國收款機nec決定使用basic。
這兩項生意給微軟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軟從此名大震。
接著,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需要一種配合計算機使的軟件,他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試一試微軟。
1981年8月12日,ibm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這台算機有一個磁盤驅動器,16k存儲器。ibm推出的計算機轟動時,當時的《華爾街日報》對此報道說:“國際商機公司以嶄新態度進入個人計算機這門新興產業,人們普遍認為‘藍色巨’在近兩年內將主導這門產業。”而更引人側目的是,為ibm先進的計算機提供語言程序的正是年輕的蓋茨領導下的微軟。
微軟公司為個人電腦pc所編寫的軟件包括basic語言和戲節目。雖然目前隻有微軟ms-dos這一種操作係統供ibmpc使用,但ibm並沒有確定其操作係統的標準,因而蓋茨操作係統仍然前景堪憂。然而上帝似乎又一次賜幸運於比爾·蓋茨,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基爾代爾教授雖然能提供16位cpam操作係統,但這種係統很複雜,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而且價格也比微軟的dos貴得多,因此,ibm決定全力進行dos的開發。與ibm合作的蓋茨又一次贏得了勝利。
1982年春,基爾代爾教授的16位cp/m操作係統終於推了市場。雖然這種係統的價格較貴,但對微軟的dos仍然具很大的威脅。蓋茨為此立即展開了攻勢,他派出了公司裏的精強將分兵四路四處出擊,說服了許多商家使用微軟的操作係。由於蓋茨足智多謀,巧妙地引導著對手,同時憑著對市場的入了解,使他的對手一直未能占到什麽優勢。
經過不懈的努力,微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ibm個人電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件方麵的領導者,微軟dos成為這個產業的惟一標準。隨著ibm個人電腦的節節勝,微軟也平步青雲。ibm的計算機供不應求,訂單如雪片般飛。到1982年8月,ibm共售出13533台個人電腦,收入達4300萬美元,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pc機軟件的供應者——微軟也到令人驚歎的發展。微軟並沒有因此而陶醉,他們正積極地抓開發ms-dos的升級版本。1982年5月,作為ms-dos的升級版本——dos.1版正式完成,公開發售。這種升級版本磁盤容量將增至320k,比原來的大一倍多。這個版本的開發功,使微軟更上一層樓,這時隻有26歲的蓋茨一躍而成為計機軟件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
1995年,微軟又開發出了“視窗95”係統軟件,其功能更為進,操作更為方便,是微軟幾年來的傑作。為此,蓋茨準備全力它推出。在正式發售之前,蓋茨耗資5億美元以各種方式進行密集的廣告宣傳,更是世界廣告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1995年8月24日,微軟正式在全球同時投放12種語言的“視窗95”。“視窗95”一出現,立即引起了轟動,一時間,整個世界掀起搶購熱潮,4天內,全球範圍內銷售突破100萬套。到年底,各文字版本的“視窗95”在全球各地推出,“視窗95”風靡了全。
1998年,微軟再次出擊,推出“視窗98”,其功能更為完善,操作更為簡便。
蓋茨終於憑借著自己實力登上了計算機軟件世界的巔峰,成為這個行業的霸主。
如果不是由於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不是對計算機的夢想,不是對計算機的癡心不改,或許就沒有今天微軟公司的輝煌。
□嚴把質量關張果喜聲名遠播
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隻有嚴把質量關,才能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
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個富翁的張果喜,1952年出生在江西省江縣一個普通農民家。
張果喜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他讀完了小學,剛剛踏進中學校門,“*****”的狂潮席了餘江縣,學校裏已經無書可讀。15歲的張果喜隻好到餘江鄧家埠農具修造社木工車間去當學徒。
張果喜成了一個好木工,五年以後還擔任了木工車間主。可是,他所在的廠,卻因為經營管理不善,效益每況愈下,到1972年,已瀕臨倒閉的邊緣。結果,無法自負盈虧的木工車間被廠裏割離出來,單獨成為木器廠。年輕的張果喜被任命為廠。
張果喜名義上是廠長,可是他從農具社得到的,除了3平板木頭和幾間破工棚,就隻有21名職工和他們的家庭近百口人吃飯難題,以及“分”到他們頭上的2.4萬元的沉重債務!
到了第一次發工資的日子,張果喜這個廠長手上卻連一分也沒有!血氣方剛的他找到父親,要把家裏的房子賣了。那房還是土地改革時分給他們家的,已經住過張家祖孫三代人。
人家當了廠長,忙著給自家蓋房子,張果喜這個廠長卻急著賣自的房子!盡管如此,通情達理的父親,理解兒子的難處,還是同了。房子賣了1400元,張果喜全部拿到了廠裏,這成了他們最的本錢。
單靠這點錢,又能發得上幾迴工資呢?木器廠必須找到能掙的活幹。張果喜必須另找出路。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上海。說幹就幹,張果喜和他的夥伴,4個人帶了200元錢,闖進了大上海。因為怕被扒手扒去這筆“巨”,他們躲進廁所裏,每人分50元藏在貼身口袋裏。晚上舍不住旅館,就蜷縮在第一百貨公司的屋簷下打地鋪。他們從上人口中得知,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大廈坐落在九江路。九可是江西的地名呀!他們感到了幾分親切,也更增加了幾分希。
在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陳列樣品的大廳裏,張果喜被一種樟雕花套箱吸引了目光。套箱是由兩個或三個大小不一的箱子合而成的,每個箱子都是單獨的工藝品,套在一起又天衣無;箱子的四沿堆花疊翠,外壁層層相映著龍鳳梅竹,精美非。當他聽說每件套箱的收購價是300元時,簡直覺得這是天上下來的餡餅!300元啊,他們四個人千裏迢迢來闖上海,全部纏也才不過200元呀!他決定接下這批活。
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答應了張果喜提出的承做50套出口樟雕花套箱的請求,並當場簽訂了合同。張果喜的名字,第一次1.5萬元巨款連在了一起!
張果喜沒有馬上迴去,他對夥伴們的木工技藝心中有數,知要做這樣精細的活計還有難度,所以先在上海藝術雕刻廠學一個星期的木雕技術,把看到的一切都牢牢地記住。臨走時,他從上海藝術雕刻廠的廢紙堆裏,揀迴了幾張雕花圖樣,又順牽羊地帶走了一隻報廢的“老虎腳”。
迴到餘江的當天夜裏,他顧不上休息,連夜召開全廠職工大。要求大夥一定要把這第一批活幹好。
但是,怎樣才能幹好呢?張果喜把全廠的碎木料一一清理出,分成三十幾堆,全廠職工每人一堆,讓大家照著樣品上的花去練雕刻。接著,他把工人帶到有“木雕之鄉”美稱的浙江省陽縣,向東陽縣的老師傅學習;又把東陽的老師傅請到餘江來……就這樣,張果喜和他的夥伴們如期交出了高質量的樟木花套箱。在1974年的廣交會上,他們獨具一格的“雲龍套箱”,造成了極大的轟動。
張果喜決心要將工藝雕刻這碗飯吃到底了。他給每一位雕工發了畫筆、畫板,要求每人每天一張素描,由他過目,評分。
他擠出經費,讓雕刻工外出“遊山玩水”,接受美的熏陶。於是,各種題材、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雕刻藝術,都匯聚到他的辦公,爭奇鬥妍。
1979年秋天,張果喜再次闖進大上海。同樣在上海工藝品出口公司的樣品陳列廳裏,他看中了比雕花套箱值錢得多的龕。
這是專門出口日本的高檔工藝品。日本國民家家必不可少“三大件”,就是別墅、轎車、佛龕。佛龕用來供奉釋迦牟尼,雖大小隻有幾尺見方,結構卻像一座袖珍宮殿一樣複雜。成百上造型各異的部件,隻要有一塊不合規格或稍有變形,到最後就裝不起來,成為廢品。因為工藝要求太高,許多廠家都不敢問,但張果喜卻看中了它用料不多而價格昂貴,差不多是木頭變金的生意!
張果喜簽了合同,帶著樣品返迴家鄉,一連20天泡在車間,和工人們一起揣摩、仿製,終於取得了成功。張果喜慶幸自抱住了一棵“搖錢樹”。1980年,他的企業創外匯100萬日,其中60萬日元是佛龕收入;1981年,他們創外匯156萬日,佛龕收入超過100萬日元!
張果喜深知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對產品質量有極其嚴格的要求。一次,有一個工人在雕刻佛龕橫梁上一左右兩條龍時,左邊的龍須比右邊的龍須短了兩厘米,張果喜竟氣地摔斷了那根價值幾百元的橫梁。他說:“寧可自己受損,也不能砸了廠裏的招牌!”
有一次,一個日本客商來到廠裏,對張果喜說,他們的產品到日本後散了架,斷了梁,並且提出索賠的要求。胸有成竹的果喜不動聲色,把日本客商帶到包裝車間,看佛龕的裝箱過,然後再帶到倉庫,讓他任意挑出一箱進行測試。
工人將這位日本客商挑出包裝好的木箱高舉到離地兩米,然後砰地一聲摔到水泥地上,接著又再摔了一次,這才打開木,請客商檢查箱內的佛龕。日本客商看到,盡管包裝箱已被震,箱內的佛龕一絲一毫都沒損壞!他不禁麵露愧色,無言以。就這樣,憑著過硬的質量,餘江縣工藝雕刻廠的產品,戰勝資曆深、技藝高的韓國對手,幾乎壟斷了日本的佛龕市場。
張果喜善於利用天時地利。由於訂貨量逐年上升,他果斷在同業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橫向經濟聯合,先後在浙江、上、江蘇等省市建立起32個分廠,員工人數達到4000多人。
1988年,當海南省剛剛被確立為經濟大特區時,張果喜當即帶人馬赴三亞考察,投資1500萬元,組建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接著又在深圳組建了宏達工貿有限公司,成為他們進行國際易的紐帶和窗口。外國報紙把他的企業稱作“建在稻田上的國”,除在中國3個城市開設辦事處外,張果喜還在日本、加拿和德國建立了辦事處,果喜集團如今已成為國際貿易總公。
正是由於張果喜把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並嚴把質量關,木器廠的工藝品才能遠渡重洋,到海外安家落戶。
</p>
在商戰中,要處於不敗之地,首先要注意“修道保修”。其實質是消化內部管理,從各方麵修明不被戰勝之道,建立製勝的內部機製。任何一個經營實體,都由人、財、物、信息四大要素構成經營活動的全部內容,而經營者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五項職能管理全部經營活動。
其次,要“因利製權”,根據環境、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原材料等條件來綜合考慮,製定生產計劃、營銷策略,有效組織各種經營活動。
□別出心裁煙台啤酒廠大獲全勝
經營者善於選擇突破口,發揮自己有限的條件,突出自己的優勢,也能戰勝自己的競爭對手。
舊上海,英國沙遜洋行開辦了“友啤啤酒廠”,怡和洋行開辦“怡和啤酒廠”,法國人開辦了“國民啤酒廠”。20世紀30年,上海的啤酒市場幾乎被這三家啤酒廠壟斷,每年廣告費用就40萬元。在這種局麵下,中國生產的啤酒無法擠進上海市。
山東煙台啤酒廠,是當地一些民族資本家合辦的,資產才20萬元。它生產的啤酒質量毫不遜色於英法啤酒廠的產品,可到上海後無人問津。煙台啤酒廠決心與外國人競爭一番,展了聲勢浩大、別開生麵的公關活動。
首先,他們在上海靜安寺路20號“新世界”這個大規模遊樂所的底層租了一間店麵,精心裝潢,提高啤酒廠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樹立企業形象。征得“新世界”同意後,煙台啤酒廠在各報紙版麵刊登大幅廣告,內容是:定於某日,購票可進“新世”內,由煙台啤酒廠贈洗臉毛巾一條。然後,可免費喝啤酒,按啤酒的多少定出第一到第三名,贈送大獎。
這一日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市民搶著門票,“新世界”內整整一天免費供應啤酒。這一舉動在上海引起轟動,各家報紙爭相報道,煙台啤酒廠名聲大噪。“煙台酒廠贈”幾個字隨著廠家贈給顧客的毛巾走進千家萬戶,充當無聲宣傳器的作用。特別是一個“贈”字,在情感上把廠家和客拉近了許多,煙台啤酒廠第一舉便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個月後,煙台啤酒廠又在各大報上刊登消息:某個星期,一些煙台啤酒將被隱藏在上海半淞園,歡迎上海市民前去尋,找到一瓶啤酒,獎啤酒20箱。於是,這一天半淞園內人頭攢,到處是尋找煙台啤酒之人。這一天共用去了520箱啤酒。
煙台啤酒廠這兩個舉動別出心裁,使不少上海市民品嚐到煙台啤酒,對酒的質量有了了解,順利完成了自我推銷過程,而用於宣傳的費用還不到英法啤酒廠的一半。
英法啤酒廠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很不甘心,於是他們給出售法啤酒的老板增加傭金。煙台啤酒廠針鋒相對,決定在1萬箱酒中,拿出1萬元作為獎金。在1萬個瓶蓋中,印上“中”、“國”、“啤”、“酒”4個不同的字,分別代表1元、2.5元、5元、10元。消費者開瓶時,隻要發現帶字的瓶蓋,就可拿到煙台啤酒廠上海辦事處換錢。這一招實在高明絕妙,顧客都願意買他們啤酒。餐廳的服務員開的啤酒愈多,中獎希望愈大,因此他們願意賣煙台啤酒。而印在瓶蓋上的字,能激起市民的民族意識,買煙台啤酒的可能性更大些。於是,這場啤酒大戰,以英法酒廠的失敗而告終,煙台啤酒廠則大獲全勝。
煙台啤酒廠的優勢就是他們在自己的本土從事釀酒業。他們充分利用外國人的“情”,並以此為突破口,巧妙勝過洋對手。
□以信為本和田良平創大業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要善於摒棄舊觀念,營造企業實力和企業文化,以適應市場競爭,完善企業形象。
日本八百半商社是從沿街叫賣蔬菜起家的,經營這家商社是和田良平與他的妻子加津。創業之始,和田良平夫婦深知自“家小”、“業小”,先天條件不足,隻有勤奮工作,不斷創造條,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住腳,才有可能得以發展和壯大。為,夫婦倆把“童叟無欺”做為自己經商的信條。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田良平夫婦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鋪,店叫做“八百半熱海分店”。但是,不久,熱海市連遭大火,成千上的人家被大火燒得一貧如洗,“八百半熱海分店”也被燒成一灰燼。這時“八百半”有一批進貨在大火後運到,由於許多菜店葬身火海,“熱海”的蔬菜價格暴漲。和田良平夫婦認為,現在家都很困難,不能賺這筆不義之財;而且在這種困難時期,如還以平價出售,更能證明白己講求信義,真正“童叟無欺”,這係到菜店的長遠利益。因此,和田良平夫婦堅持以平價出售,贏得了市民們的好感和尊敬。
當時,“八百半”與四十多家批發商店有聯係。批發商們知“八百半”有困難,主動提出免去或遲收“八百半”的貸款。“八半”認為經商必須講求信譽,否則,無法發展壯大,和田良平夫按月湊足現金結賬。批發商們認為和田良平可以信賴,在以的交往中,不斷地為“八百半”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資助“八百”的發展。
一場大火“八百半”幾乎被燒得一無所有。大火過後不久,“八百半”卻在廢墟上建起了二層樓的商店!這不能不歸功於和良平“童叟無欺”、講求信義的經營策略。
和田良平夫婦在事業有成的基礎上,將講求信義、“童叟無”的經營方針進行了改革,大膽實行了明碼實價經營——在當的日本,敢於這樣做的商店隻有10家,這是以真正最低廉的格向顧客銷售最好貨物。有一次,加津對丈夫說:“如果把每商品的毛利增加一分錢,我們就能扭虧為盈。”和田良平思索良,說:“我們一開始就以廉價經營的方法辦店,千萬不能半途而。從明天起,每件商品的毛利下調百分之一。”消息傳出去,“八百半”的顧客又增加了一倍。“八百半”不懈追求,不斷創造的、為顧客所歡迎的購物環境,使自身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發展良機。
如今,雖然“八百半”公司由於種種原因而走了下坡路,但在發展曆史上卻都是以著名跨國商貿集團而出現在國際商界上,它曾在新加坡、美國、巴西等國都設有自己的分店,並都以信卓著而聞名。
和田良平正是以其無懈可擊的信用,起死迴生。
□初衷不改蓋茨扶搖直上
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信念,無疑會加重成功的砝碼。堅定的信念,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基石。
1973年,比爾·蓋茨進入著名的哈佛大學讀書,其間他引出著名的basic語言程序,創建了微軟公司。然後比爾·蓋從哈佛大學退學,開始在計算機行業上縱橫馳騁。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西部美麗的城西雅圖,比爾·蓋茨出身名門,外祖父是美國第九大銀行的副裁。
11歲的時候,蓋茨進入西雅圖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學——
湖濱中學學習。蓋茨進入這所學校後以他的進取心、堅韌的性、處事的態度以及他的聰明才智,很快他便超過其他的同學。
這時正是計算機悄然興起之時,湖濱中學花巨資購置了一計算機供學生們了解、學習。喜歡數學和自然科學的蓋茨很就迷上了計算機。
和蓋茨同時對計算機產生濃厚興趣的還有比蓋茨大兩歲的中部的學生保羅·艾倫,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了好朋友。當們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後,他們倆人便開經常在一起規他們的夢想。
1971年年初,湖濱中學程序編製小組得到了一筆重要的業,一家計算機公司找到他們,要他們為公司的一家客戶編寫一工資表程序,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由於平時蓋茨在這方麵有特殊的才華,所以在這一次工作中他便成了小組的中心人。程序編出來以後,這家計算機公司答應將公司所獲利潤的10%給程序小組,並且還給他們提供大約l萬美金的計算機使時間。
也是這一年的秋天,蓋茨的好朋友保羅從湖濱中學畢業,進了華盛頓大學計算機係。但他仍然和蓋茨保持聯係,而且他聯手四處招攬生意。這時他和蓋茨又辦了個公司,因為他們又到一筆業務,為市政府設計一個交通數字軟件,因而他們為這公司取名為交通數據公司,這個公司在這項業務中獲得了2萬美元的贏利。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哈佛是世界著名的大學,這裏雲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的學生。蓋茨學的是法律,但對他來說,進入哈佛僅僅是為了聽從父母的意願而已,他並沒有在哈佛學到點兒什麽,在這所世界名牌大學裏蓋茨仍然在盤如何用計算機掙更多的錢。
1974年,保羅在一個書攤上看到一則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消息。於是保羅便趕忙跑去告訴了蓋茨。對於他們來說,微型算機的問世,使他們長期以來致力研究的計算機編程技術有用武之地。他們知道,個人電腦的誕生,必然要配備一種微處器,而這種微處理器又需要有一種簡單的語言命令,而這正是茨和保羅所擅長的。他們興奮不已,馬上給發明這台個人電的埃德·羅伯茨打電話,謊稱他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basic語言程序。其實蓋茨和保羅並沒有研製出任何語言程序,他們是不想讓這樣的機會溜掉。為了真正地擁有這種語言,從那天開始,在隨後8個星期裏,蓋茨和保羅不分白天黑夜地在計機房裏工作。
經過蓋茨和保羅艱苦的努力,在他們整整工作了三四個星後,basic語言程序初露端倪,又經過3個星期的修改和完,basic語言程序終於誕生了。到2月底,研究工作全部結束,一切準備就緒,他們決定由保羅親自帶著他們的成果前往羅伯所在的微型儀器遙測係統公司與羅伯茨進行談判。
不久羅伯茨就邀請保羅到他的公司工作,並承諾讓保羅擔公司軟件部經理的職務。保羅接受了這一邀請。不久,蓋茨也到保羅所在的公司和好友一塊工作,決定退出哈佛。
就這樣,在蓋茨念完他在哈佛的二年級課程後,便急不可待飛往了阿爾伯克基。阿爾伯克基的工作為蓋茨提供了自由發的廣闊空間,在這裏蓋茨和保羅開始了他們真正的計算機生。
後來,蓋茨和保羅看到,羅伯茨對於整個計算機工業及其市沒有長遠的目光,蓋茨和保羅認為和羅伯茨一起工作不僅沒熱忱而且還沒有前途。於是保羅和蓋茨決定另起爐灶。
1975年,蓋茨和保羅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將自己公司命名為微軟公司,它是微型計算機和軟件公司的縮寫。
微軟成立後,蓋茨和保羅達成了一份協議。按協議的規定,蓋茨獲得了微軟公司60比40的權益,而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比例又變更為64比36,蓋茨在公司中的地位愈加顯著了。
1975年7月下旬,蓋茨和保羅與羅伯茨達成了一個關於8080basic使用權的協議。這份期限10年的協議,將允許遙測統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使用basic語言,包括再轉讓給予第方,而這種向第三方的轉讓一定要有另一方的同意。通過這協議,蓋茨和保羅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微軟在這次交易獲得了大約18萬美元的收益,取得了開門紅。
此時的微軟雖然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但蓋茨以及他的朋在計算機界已小有名氣了。這時微軟獲得了兩筆很大的交,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全國收款機nec決定使用basic。
這兩項生意給微軟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軟從此名大震。
接著,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需要一種配合計算機使的軟件,他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試一試微軟。
1981年8月12日,ibm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這台算機有一個磁盤驅動器,16k存儲器。ibm推出的計算機轟動時,當時的《華爾街日報》對此報道說:“國際商機公司以嶄新態度進入個人計算機這門新興產業,人們普遍認為‘藍色巨’在近兩年內將主導這門產業。”而更引人側目的是,為ibm先進的計算機提供語言程序的正是年輕的蓋茨領導下的微軟。
微軟公司為個人電腦pc所編寫的軟件包括basic語言和戲節目。雖然目前隻有微軟ms-dos這一種操作係統供ibmpc使用,但ibm並沒有確定其操作係統的標準,因而蓋茨操作係統仍然前景堪憂。然而上帝似乎又一次賜幸運於比爾·蓋茨,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基爾代爾教授雖然能提供16位cpam操作係統,但這種係統很複雜,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而且價格也比微軟的dos貴得多,因此,ibm決定全力進行dos的開發。與ibm合作的蓋茨又一次贏得了勝利。
1982年春,基爾代爾教授的16位cp/m操作係統終於推了市場。雖然這種係統的價格較貴,但對微軟的dos仍然具很大的威脅。蓋茨為此立即展開了攻勢,他派出了公司裏的精強將分兵四路四處出擊,說服了許多商家使用微軟的操作係。由於蓋茨足智多謀,巧妙地引導著對手,同時憑著對市場的入了解,使他的對手一直未能占到什麽優勢。
經過不懈的努力,微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ibm個人電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件方麵的領導者,微軟dos成為這個產業的惟一標準。隨著ibm個人電腦的節節勝,微軟也平步青雲。ibm的計算機供不應求,訂單如雪片般飛。到1982年8月,ibm共售出13533台個人電腦,收入達4300萬美元,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pc機軟件的供應者——微軟也到令人驚歎的發展。微軟並沒有因此而陶醉,他們正積極地抓開發ms-dos的升級版本。1982年5月,作為ms-dos的升級版本——dos.1版正式完成,公開發售。這種升級版本磁盤容量將增至320k,比原來的大一倍多。這個版本的開發功,使微軟更上一層樓,這時隻有26歲的蓋茨一躍而成為計機軟件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
1995年,微軟又開發出了“視窗95”係統軟件,其功能更為進,操作更為方便,是微軟幾年來的傑作。為此,蓋茨準備全力它推出。在正式發售之前,蓋茨耗資5億美元以各種方式進行密集的廣告宣傳,更是世界廣告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1995年8月24日,微軟正式在全球同時投放12種語言的“視窗95”。“視窗95”一出現,立即引起了轟動,一時間,整個世界掀起搶購熱潮,4天內,全球範圍內銷售突破100萬套。到年底,各文字版本的“視窗95”在全球各地推出,“視窗95”風靡了全。
1998年,微軟再次出擊,推出“視窗98”,其功能更為完善,操作更為簡便。
蓋茨終於憑借著自己實力登上了計算機軟件世界的巔峰,成為這個行業的霸主。
如果不是由於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不是對計算機的夢想,不是對計算機的癡心不改,或許就沒有今天微軟公司的輝煌。
□嚴把質量關張果喜聲名遠播
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隻有嚴把質量關,才能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
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個富翁的張果喜,1952年出生在江西省江縣一個普通農民家。
張果喜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他讀完了小學,剛剛踏進中學校門,“*****”的狂潮席了餘江縣,學校裏已經無書可讀。15歲的張果喜隻好到餘江鄧家埠農具修造社木工車間去當學徒。
張果喜成了一個好木工,五年以後還擔任了木工車間主。可是,他所在的廠,卻因為經營管理不善,效益每況愈下,到1972年,已瀕臨倒閉的邊緣。結果,無法自負盈虧的木工車間被廠裏割離出來,單獨成為木器廠。年輕的張果喜被任命為廠。
張果喜名義上是廠長,可是他從農具社得到的,除了3平板木頭和幾間破工棚,就隻有21名職工和他們的家庭近百口人吃飯難題,以及“分”到他們頭上的2.4萬元的沉重債務!
到了第一次發工資的日子,張果喜這個廠長手上卻連一分也沒有!血氣方剛的他找到父親,要把家裏的房子賣了。那房還是土地改革時分給他們家的,已經住過張家祖孫三代人。
人家當了廠長,忙著給自家蓋房子,張果喜這個廠長卻急著賣自的房子!盡管如此,通情達理的父親,理解兒子的難處,還是同了。房子賣了1400元,張果喜全部拿到了廠裏,這成了他們最的本錢。
單靠這點錢,又能發得上幾迴工資呢?木器廠必須找到能掙的活幹。張果喜必須另找出路。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上海。說幹就幹,張果喜和他的夥伴,4個人帶了200元錢,闖進了大上海。因為怕被扒手扒去這筆“巨”,他們躲進廁所裏,每人分50元藏在貼身口袋裏。晚上舍不住旅館,就蜷縮在第一百貨公司的屋簷下打地鋪。他們從上人口中得知,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大廈坐落在九江路。九可是江西的地名呀!他們感到了幾分親切,也更增加了幾分希。
在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陳列樣品的大廳裏,張果喜被一種樟雕花套箱吸引了目光。套箱是由兩個或三個大小不一的箱子合而成的,每個箱子都是單獨的工藝品,套在一起又天衣無;箱子的四沿堆花疊翠,外壁層層相映著龍鳳梅竹,精美非。當他聽說每件套箱的收購價是300元時,簡直覺得這是天上下來的餡餅!300元啊,他們四個人千裏迢迢來闖上海,全部纏也才不過200元呀!他決定接下這批活。
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答應了張果喜提出的承做50套出口樟雕花套箱的請求,並當場簽訂了合同。張果喜的名字,第一次1.5萬元巨款連在了一起!
張果喜沒有馬上迴去,他對夥伴們的木工技藝心中有數,知要做這樣精細的活計還有難度,所以先在上海藝術雕刻廠學一個星期的木雕技術,把看到的一切都牢牢地記住。臨走時,他從上海藝術雕刻廠的廢紙堆裏,揀迴了幾張雕花圖樣,又順牽羊地帶走了一隻報廢的“老虎腳”。
迴到餘江的當天夜裏,他顧不上休息,連夜召開全廠職工大。要求大夥一定要把這第一批活幹好。
但是,怎樣才能幹好呢?張果喜把全廠的碎木料一一清理出,分成三十幾堆,全廠職工每人一堆,讓大家照著樣品上的花去練雕刻。接著,他把工人帶到有“木雕之鄉”美稱的浙江省陽縣,向東陽縣的老師傅學習;又把東陽的老師傅請到餘江來……就這樣,張果喜和他的夥伴們如期交出了高質量的樟木花套箱。在1974年的廣交會上,他們獨具一格的“雲龍套箱”,造成了極大的轟動。
張果喜決心要將工藝雕刻這碗飯吃到底了。他給每一位雕工發了畫筆、畫板,要求每人每天一張素描,由他過目,評分。
他擠出經費,讓雕刻工外出“遊山玩水”,接受美的熏陶。於是,各種題材、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雕刻藝術,都匯聚到他的辦公,爭奇鬥妍。
1979年秋天,張果喜再次闖進大上海。同樣在上海工藝品出口公司的樣品陳列廳裏,他看中了比雕花套箱值錢得多的龕。
這是專門出口日本的高檔工藝品。日本國民家家必不可少“三大件”,就是別墅、轎車、佛龕。佛龕用來供奉釋迦牟尼,雖大小隻有幾尺見方,結構卻像一座袖珍宮殿一樣複雜。成百上造型各異的部件,隻要有一塊不合規格或稍有變形,到最後就裝不起來,成為廢品。因為工藝要求太高,許多廠家都不敢問,但張果喜卻看中了它用料不多而價格昂貴,差不多是木頭變金的生意!
張果喜簽了合同,帶著樣品返迴家鄉,一連20天泡在車間,和工人們一起揣摩、仿製,終於取得了成功。張果喜慶幸自抱住了一棵“搖錢樹”。1980年,他的企業創外匯100萬日,其中60萬日元是佛龕收入;1981年,他們創外匯156萬日,佛龕收入超過100萬日元!
張果喜深知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對產品質量有極其嚴格的要求。一次,有一個工人在雕刻佛龕橫梁上一左右兩條龍時,左邊的龍須比右邊的龍須短了兩厘米,張果喜竟氣地摔斷了那根價值幾百元的橫梁。他說:“寧可自己受損,也不能砸了廠裏的招牌!”
有一次,一個日本客商來到廠裏,對張果喜說,他們的產品到日本後散了架,斷了梁,並且提出索賠的要求。胸有成竹的果喜不動聲色,把日本客商帶到包裝車間,看佛龕的裝箱過,然後再帶到倉庫,讓他任意挑出一箱進行測試。
工人將這位日本客商挑出包裝好的木箱高舉到離地兩米,然後砰地一聲摔到水泥地上,接著又再摔了一次,這才打開木,請客商檢查箱內的佛龕。日本客商看到,盡管包裝箱已被震,箱內的佛龕一絲一毫都沒損壞!他不禁麵露愧色,無言以。就這樣,憑著過硬的質量,餘江縣工藝雕刻廠的產品,戰勝資曆深、技藝高的韓國對手,幾乎壟斷了日本的佛龕市場。
張果喜善於利用天時地利。由於訂貨量逐年上升,他果斷在同業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橫向經濟聯合,先後在浙江、上、江蘇等省市建立起32個分廠,員工人數達到4000多人。
1988年,當海南省剛剛被確立為經濟大特區時,張果喜當即帶人馬赴三亞考察,投資1500萬元,組建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接著又在深圳組建了宏達工貿有限公司,成為他們進行國際易的紐帶和窗口。外國報紙把他的企業稱作“建在稻田上的國”,除在中國3個城市開設辦事處外,張果喜還在日本、加拿和德國建立了辦事處,果喜集團如今已成為國際貿易總公。
正是由於張果喜把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並嚴把質量關,木器廠的工藝品才能遠渡重洋,到海外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