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確定的便是日夜流轉中的陰陽雙方到底是什麽。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一光一暗的晝夜交替。


    光暗分別對應陰陽,確實很契合。


    可陸淵沉思良久以後還是放棄了將光暗對應為陰陽。


    因為白天一直是光明的,而夜晚永遠是黑暗的,這樣就隻存在最基本的陰陽對立,而沒有其轉化過程。


    陸淵又抬頭看了看太陽,似乎找到了日夜流轉中真正的陰陽所在。


    那就是太陽本身。


    今日他起得格外早,與鄧月嬌一同來到翠微山時,朝陽初升,寒氣頗重。


    可此時,太陽已經高高升起,寒意被驅散,暖意自生。


    而傍晚時,暖意漸去,寒意再度席卷而來。


    晝夜交替的同時,寒暖二氣也隨之交替。


    究其本質,無非是太陽的位置。


    正午之時,太陽行至最中央,陽氣最盛。


    念及此處,陸淵終於動了,他在地麵上劃下一道長橫。


    這道長橫代表陽,是暖、也是光,對應著正午的太陽。


    當確定午時為陽時,陰對應的時辰自然而然也就出來了。


    可陸淵卻思考了很久很久。


    因為朝陽初升之前,寒意其實是越來越濃的,黎明前也是最黑暗的。


    如此來看,黎明之前其實比與午時相對應的子時更符合‘陰’的定義。


    可若是將陰的位置定在黎明之前,那從黎明到午時是陽氣生發的過程,而午時一直到第二天淩晨,卻都是陽氣漸消、陰氣漸長的過程。


    如此一來,陰盛陽衰,陰陽雙方如果連基本的平衡都沒有,如何能夠永遠相互轉化下去?


    結合此前張文景對陰陽的講解,陸淵很快就確定了一點:陰陽雙方必定是平衡的。


    是以……若將午時定為陽,那麽依據陰陽平衡的規矩,陰的位置必然在與午時相對的子時。


    明確了這一點之後的陸淵又陷入沉思。


    若是陰在子時,那就說明,冷暖、光暗,都不是日夜交替這個陰陽流轉體係中的‘陰陽’本身。


    冷暖、光暗可以代表陰陽,卻永遠不會是陰陽本身……


    這種關係,好像與張文景此前所說的‘象’不謀而合。


    所謂冷暖、光暗,不過是反應陰陽的‘象’而已。


    既然是象,就永遠不可能貼切地將真實的陰陽流轉完美展現出來。


    象就是像。


    而像,永遠隻是像而已。


    真正的陰陽絕不局限於冷暖、光暗,而是更深層次的、本質的、不可言說、無法捉摸的……


    所以,他應該透過表象看本質。


    陸淵再次抬頭,看向太陽。


    午時以後,太陽便會逐漸向西落去,陽氣漸消、陰氣漸長,可在此期間,世間卻依然是白晝,而且非常暖,甚至比上午還要暖。


    所以……子時以後呢?


    子時到黎明時分,是否也與午時到黃昏時分類似呢?


    陽氣漸生、陰氣漸消,可卻愈加黑暗、愈加寒冷。


    顯然,這是一定的。


    確定了這一點的陸淵終於用樹枝在長橫下方很遠的位置,畫下了由兩道短橫組成的長橫。


    上方為陽,對應著午時,下方為陰,對應著子時。


    至此,陰陽劃分,兩儀已成。


    距離完整的八卦,還差六個完全不同的卦象。


    陸淵盯著地上分別代表著陰與陽的符號看了很久。


    午時為一日的正中,子時為一夜的正中。


    兩者將日夜平分。


    於是產生了兩個特殊的時辰:陰陽相交的日出與日落。


    所以,陸淵下一步的目標自然而然地浮現而出。


    如同用陽表示午時,用陰表示子時一般,此刻的他需要用兩種符號分別表示日出和日落。


    而這種符號隻能由陰陽,也就是長橫與雙短橫構成。


    如此一來,原本已經確定的午時與子時的符號,也要隨之變動。


    若是隻有長橫與短橫,隻能展示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態。


    於是陸淵拿起樹枝,在長橫之上又加了一條長橫,短橫之上又加了一條短橫。


    午時的卦象變成了兩個上下並行的陽。


    子時的卦象變成了兩個上下並行的陰。


    卦象的含義沒變,陽還是陽,陰還是陰,但從一變成二以後,卻足以與其它卦象相區分。


    做完這些以後,陸淵將視線放在了兩側。


    最上方是陽氣最盛的午時,最下方是陰氣最盛的子時。


    所以,左邊缺的應當是代表日出的卦象,右邊缺的是代表日落的卦象。


    可具體該如何表示呢?


    陸淵再次陷入沉思。


    若隻從陰陽分布的角度來說,日出之時與日落之時,都代表著陰陽平分。


    可兩者的本質卻截然相反。


    日出時,雖然陰陽平分,可隨著時間的流逝,陽氣漸長,陰氣漸消。


    日落時,雖然也是陰陽平分,可隨著時間的流逝,陽氣漸消,陰氣漸長。


    兩者有著完全相反的內在發展趨勢。


    陸淵眼中閃過些許明悟之色。


    日出與日落,都用一道長橫加一道短橫來表示,以此展現二者同樣是陰陽各半。


    可陽與陰的位置要相反,以此展現二者截然相反的內在發展趨勢。


    可究竟是日出的陽在上,還是日落的陽在上呢?


    陸淵盯著那被他改動的陰陽兩儀看了一會,很快便確定了。


    他在左側畫下上陰下陽,代表日出。


    在右側畫下上陽下陰,代表日落。


    至此,兩兩相對的四象成形。


    一旁,將一切看在眼中的鄧月嬌心中萬分震驚。


    她沒想到陸淵隻用了如此短的時間,便完成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推演。


    而且從始至終沒有做過任何修改。


    一切都那麽自然而然。


    最關鍵的是,全對!


    她緊緊捂住了自己的小嘴,生怕弄出一丁點聲響,打擾了陸淵的思路。


    而她的身旁,張文景的身影不知何時已經出現了。


    他看著陸淵推演出的四象,目光極為複雜。


    這種悟性,甚至已經不能用恐怖來形容了。


    要知道陸淵從未接觸過八卦,這可不是照貓畫虎的模仿,而是從無到有推演。


    其性質,與真正創造出先天八卦的伏羲,並無太多不同。


    唯一的區別在於,沒人教伏羲陰陽之道,一切都是自己悟的,而他張文景,與陸淵講述過陰陽之道,為其奠定了基石。


    可對知識最大的尊重不就是傳承嗎?


    前人打基礎,後人在繼承前人基礎的情況下,推演出新的可能,走向新的山巔。


    四象成型以後,陸淵推演的速度驟然提高。


    手中歪歪扭扭的枝丫在鬆軟的泥土之間來迴畫著。


    原有的四象全部從兩行變成了三行,而且兩兩之間出現了嶄新的四個卦象。


    看著逐漸成型,沒有一絲一毫錯漏的八卦,張文景有些恍惚了。


    沒有傳說中的天地異象、九州齊鳴,一切都很平常。


    一個平凡的少年,拿著歪歪扭扭的樹枝,在略有些潮濕的土地上,畫下了幾個稀鬆平常的符號。


    一切都是那麽平凡,可張文景卻在這種平凡中,恍惚間瞧見了人皇模糊的虛影。


    虛影與眼前的少年重合。


    或許,這就是傳承的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從禁地來,揮袖寫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漸漸的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漸漸的劍並收藏他從禁地來,揮袖寫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