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劉巧英與韋仁富,的確是一切若無其事又相安無事。


    劉巧英依然做她的淑女,不與任何男生有任何學習之外的交往,也不與女同學張家長李家短招惹是非,她依然隻是班級裏一個普通平常的女生,隻做自己本分裏的事,隻在為提升自己的數理化成績竭盡全力。


    韋仁富依然做他的人氣旺旺的理科之王,依然對吳甜甜情有獨鍾,百般奉承迎合,也依然常常搖著大腦袋,出他自己的風頭。


    隻是在劉巧英的內心深處,有時也會情不自禁地迴味起與韋仁富左右腿緊貼的某種怪怪的感覺,甚至有幾次還暗暗期待冷風暴來得更猛烈些,期待寒潮接踵而來,期待寒潮“凍死蒼蠅未足奇”。


    盡管同桌的劉巧英與韋仁富依然保持相當的距離,但他們在桌凳上、在心理上的三八線還是越來越不那麽明顯了――其實,界線本來就是劉巧英的規矩,韋仁富的不越界,也隻是出於男生的自尊罷了。老死不相往來的禁忌已經被打破,再次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數理化難題,劉巧英也能請韋仁富點撥點撥思路了。


    劉巧英的確不再拒斥韋仁富了,但依然拒其他男生於千裏之外。


    劉巧英依然對城裏人吳甜甜獨具好感,依然與吳甜甜保持姐妹般的交好,也知道吳甜甜的心始終在那遙遠的蘇州古城裏,絕對不會對農村人韋仁富屈尊移情,但每當再次遇到韋仁富對吳甜甜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般的癡迷示好,卻不再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超然,不再覺得韋仁富的徒勞無功有什麽可笑,而是有了莫名其妙的酸酸的感覺,甚至免不了顧影自憐起來。但對這種異樣的感覺,劉巧英又從來不形之於色,韋仁富不會知道,吳甜甜不會知道,同學老師也不會看出來。


    大戰螞蝗之後不幾天,韋仁富來了一樁尷尬事。


    這還真的是無巧不成書的事。


    這次學農“三同”,三角圩中學高二(2)班偏偏到了幸福大隊第九生產隊安營紮寨。


    韋仁富的父親又恰巧在這個時候要過五十大壽。


    韋仁富的那個“童養媳”和她的父母又理所當然的要來出人情,要來拜壽。


    帶隊的班主任給了韋仁富一天假。


    高二(2)班全班都沸騰了。


    韋仁富的同學們終於有機會一睹韋仁富“童養媳”的芳容了。


    盡管一上午幹農活累得人人都想躺上地鋪睡個三天三夜,但中午大鍋飯吃完一解散,同學們還是放棄了休息,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直奔韋仁富的家。


    打頭陣的自然是那些平日裏最犯嫌的幾個男生,看足了西洋景迴到駐地,還要誇張渲染,眉飛色舞,奔走相告,撩逗的其他同學也都心裏癢癢的,感到不去看上一眼就會枉過此生。


    好事的女生們也都看過迴來了,她們也是嘰嘰喳喳,咯咯笑個不停。


    最後,劉巧英和吳甜甜,終於也扭不過好奇心,結伴來到了韋仁富的家裏。


    韋仁富的家的確貧窮。


    韋仁富家還沒有搬到集體農莊上,住在一大框農田的邊上,屬於單頭舍。


    韋仁富家的正房是兩間人稱“頂頭府”的稻草屋,在劉巧英所在的生產隊裏,大家都直唿“丁頭屋”,已經相當少見。這種屋正常為南北向兩間,一般前間為堂空後間屋為臥室,也有前屋為廚後屋為臥室,稱之為連房灶屋,進門見灶,灶旁大水缸,前屋後屋通常用蘆柴耙分開。


    韋仁富家的這兩間丁頭屋看得出已經很陳舊,應該還是舊社會地主建給佃戶住的原版屋,估計由當年土改分浮財所得。原本的茅草屋麵大概因為長年累月的雨打風吹,草爛屋漏,已經用稻草翻蓋過,前間後間也換用磚坯分隔。劉巧英與吳甜甜現在能看到的前間,擺有兩張木製八仙桌,估計一張是韋仁富自家的,一張是從農莊人家那裏借來的。――說是五十大壽,看來也並沒有多少親友。客人已經用過餐分散出去了,大桌上還有些沒有來得及收清的碗筷。前後間隔牆前還有一張灰暗的長條桌,那是韋家的家常櫃,上邊點著的紅蠟燭還有半截沒有燃盡。家長櫃前邊靠西牆側靠著一大塊木板,應該是韋仁富和他弟弟的睡床,因為堂間要擺酒席而被臨時收起來的。


    韋仁富家丁頭屋正房前邊東南邊上另有一間低矮的廚房,廚房之北正屋之東則是更為低矮的豬圈茅房,都是同樣的泥垡牆稻草頂。前來韋家祝壽的親友就三個一堆五個一群地分散在廚房邊、茅廁前,正高一聲低一聲地閑談著。


    韋仁富的母親接待了劉巧英與吳甜甜。說是接待,其實也隻是過來讓她們坐下來,陪她們說說話。而已經來過的那些同學,估計因為都來得不是時候,又伸頭彎頸,滿臉嫌相,大唿小叫,還沒有享受到這劉巧英與吳甜甜的有人陪著聊天的待遇。


    從與韋仁富母親的閑談之中,劉巧英知道,韋仁富在家人麵前,還常常會提到吳甜甜劉巧英她們兩人。


    韋仁富有姐弟三人,姐姐早已經出嫁,這次為韋仁富父親過五十大壽,就是他姐姐一手張羅起來的。在韋家,韋仁富屬於晚來得子――韋仁富比他的姐姐要小十多歲,在韋仁富之後,還又有了一個小弟弟,則更讓韋仁富的父母大喜過望。


    韋仁富的父親有先天性哮喘病,經不得風寒,做不了大工,韋仁富的母親,個頭矮小,挑擔挖地,也比不上一般的女社員。在生產隊裏,韋仁富的父母親,從來就沒有做過強勞力,甚至也算不上大勞力,拿不到大工分,所以,韋家就一直沒有真正翻身過,過不上好日子。


    韋仁富的父母親,對韋仁富的期待也好大,但不是指望韋仁富跳出農門,脫胎換骨,而是希望他強壯起來,能夠撐好韋家的門戶。他們早早地為韋仁富定親的那個姑娘令他們滿意,也令他們欣慰。韋仁富的父母親堅信,韋仁富的未來老婆又高又大,真正的要個子有個子,要力氣有力氣,畢竟身大力不虧,娶進家門來,韋家的好日子,就會開始了。


    劉巧英有些驚訝,在同學麵前一向強勢的韋仁富,對他母親的喋喋不休竟然顯得並不怎麽在乎,無論母親怎麽說他的過去,怎麽說他的家境,怎麽說他的娃娃親,韋仁富都沒有打斷過一次,似乎沒有感到有什麽尷尬難堪,沒有感到有什麽不自在。


    說到興頭兒,韋仁富的母親幹脆丟下他們三個同學,走向這丁頭屋的裏間即他們老夫妻的臥室,把她那引以為自豪的準兒媳請了出來。


    韋仁富的這個“童養媳”,應該是散了宴席就與她的父母一起退迴裏屋,去說他們自家話兒的。


    “翠兒,快過來看看,這是仁富的兩個女同學。”


    韋仁富的母親拉著那個老大不情願又難以違拗的叫做“翠兒”的女孩的手,一路咋唿,直至把她按坐到劉巧英們圍坐的八仙桌旁的一張本來是韋仁富母親自己坐的長板凳上。


    “翠兒”大名束長翠,是劉巧英早就聽韋仁富幸福大隊的老同學們介紹過的。束長翠不是劉巧英韋仁富們這個縣的人,家在三角圩人民公社紫曹河對岸的另一個縣。韋仁富與束長翠的娃娃親是韋仁富的一個近親同時又是束長翠的本家長輩撮合而成的。


    束長翠並沒有接過韋仁富母親的話,始終一言不發,也沒有抬眼看一下劉巧英、吳甜甜、韋仁富他們同學三人,隻是禮節性地坐了一會兒,就又掙脫一直站在她身旁的韋仁富母親的緊抓著的手,起身退迴到裏間的韋仁富母親的臥室裏去了。


    但就這一會兒,好奇的吳甜甜與劉巧英已經對束長翠打量了又打量,他們畢竟不是來看韋仁富的,不是來認識韋仁富的父母親的,她們本來就是衝著束長翠而來的,她們總不能枉作此行。


    束長翠絕對是一個大女人了,豐乳肥臀,四肢發達,個子差不多有一米七五高——如果一米六幾的韋仁富再不趕緊長個頭,等到他們合拍結婚照,韋仁富的瘦臀底下的長凳上,估計得墊上四塊磚頭了,才能拍出一張齊頭照的。


    束長翠上半身著一件水紅色的清涼短袖褂子,下半身穿的是藏青色直筒長褲,布料好像是嗶嘰什麽的——劉巧英也不大說得上。


    束長翠的腳上蹬著的是一雙白色的塑料涼鞋。


    從著裝上看,束長翠沒有吳甜甜時髦,但絕對比劉巧英洋氣多了。


    劉巧英以為束長翠畢竟是個拿大工分掙錢的人了,有條件按照自己的喜愛裝扮自己,況且現在又是來婆家作客。劉巧英不知道,束長翠的這在那時的農村裏算得上時髦的一身衣著,其實是拿韋仁富家人提前預付的這年夏天束長翠來家裏息夏的禮布做成的——這次束長翠來為韋仁富五十歲的父親拜壽,就算順便息過夏了,畢竟,作為社員,她也是輕易不能請假的。


    束長翠不像劉巧英,留著兩條半長的辮子,而是剪的“丫頭毛”發型,兩邊烏黑的短發隻蓋過耳端子,後邊的頭發也隻到脖頸的一半,前邊的劉海稀稀疏疏的,蓋不住平展的額頭。束長翠頭頂右側下垂的黑發上邊,也隻加夾了一隻蝴蝶形黑色鐵皮發夾。


    束長翠的發型,與正在熱映的《龍江頌》中江水英的發型差不多一模一樣,留著這樣的發型,在劉巧英看起來,束長翠也的確顯得英姿颯爽。


    束長翠留給劉巧英印象更深的同時又讓劉巧英有些納悶的還是她的皮膚。


    束長翠臉上手上的皮膚都相當的白,盡管不是吳甜甜的那種雪.白.粉.嫩,卻也是常年田間勞作的農村姑娘裏邊極其難有的白皙。劉巧英沒有想到,束長翠的皮膚,竟然比大多數時間都坐在教室裏的她自己還要白,還要細膩。


    “翠兒,親家,親家母,你們這就是要走了啊!”


    正當這邊的韋仁富與吳甜甜、劉巧英聊上這次來他們生產隊學農的話題時,坐在一旁不怎麽插得上話了的韋仁富的母親,發現束長翠和她的父母拿著布包,已經從房間裏走了出來,趕忙起身大聲迎了上去。


    “吃了晚飯再迴家吧。”


    韋仁富的父親和姐姐也聞聲迴到屋裏來,連聲地挽留著。


    韋仁富也站了起來,隻是沒有出聲。


    出於禮貌,劉巧英、吳甜甜隻得也起身離開了八仙桌。


    這個時候,劉巧英留意到,束長翠似乎是不經意地掃了她們一眼。


    “不用啦,存財。”


    束長翠的父親拉了拉韋仁富父親的手,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擺手說。


    劉巧英由此知道了韋仁富的父親叫韋存財。


    “朗月姐,你也不要一年到頭勞碌命了,也到我們家走走啊。”


    看到自己的男人已經走出了門,束長翠的母親也結束了與韋仁富母親的拉呱,與束長翠一起往門口走去。


    “再來玩啊,再來玩啊。”


    韋仁富母親一手拉著束長翠,一手拉著束長翠的母親,拖拖拽拽的,一直把她們送出門外。


    韋仁富並沒有跟出去。


    劉巧英得空問韋仁富說:


    “你的媽媽姓什麽啊。”


    “和你一姓哦。怎麽了,要認親嗎?”


    沒有他的“童養媳”在了,韋仁富就又油嘴滑舌起來。


    “去你的,八竿子打不著吧。”


    劉巧英心中暗喜,莫名地生出一種親切感,但口頭上卻並不承認,一推了之。


    劉朗月與劉巧英的父親劉朗生同字輩,劉巧英的確應該叫她姑姑,隻是劉巧英從來就沒有從保衛大隊劉姓家族裏聽說過這個名字,應該是別的什麽地方的劉姓人,與劉巧英這個家族早已經出了五服。


    劉朗月的確矮小,個頭差不多也就一米五零多一點,身體還很瘦弱,才五十歲上下,就已經顯得有點老態龍鍾。鄉村真是不能養人,劉朗月這樣的婦女也還每天都得出大寨工,掙工分養家糊口,又都是拿的小工分,命是夠苦的了。難怪她要以為兒子韋仁富訂下束長翠這門親自豪了,她這輩子做大寨工實在是吃足了個頭小力氣小的苦頭,畢竟身大力不虧,娶迴了束長翠這個兒媳,要個頭有個頭,要力氣有力氣,要人品有人品,再不會像她一樣人前上工人後下工還要受人氣被人低看了。做了韋仁富媳婦的束長翠,應該能夠為韋家好好撐起門戶了。


    韋存財的個頭高多了,應該有一米七八左右,但這個才五十歲的農村男人,背已經有點駝,氣色也不怎麽好。家庭持續困難,又有先天性哮喘病常年折磨著,也難怪舒展不開眉頭了。


    這樣沉默地想了一會兒,劉巧英就拉上吳甜甜的手,走出了韋仁富的家門。


    韋仁富這迴跟著他們,也走出了門。


    外邊的日頭正毒辣辣地曬得起勁。


    束長翠和她的父母親已經走遠。


    原本分散在廚房北山頭和豬圈前邊大楝樹下納涼拉呱的劉家親友們也都走的差不多了。


    與韋仁富道了別,劉巧英與吳甜甜也往返迴班級集體駐紮點的韋仁富所在生產隊隊部的大場的路上去了。


    “你們倒是等等我哇!”


    劉巧英與吳甜甜沒有走出多遠,韋仁富也就小跑著追她們來了。


    雖然這次“三同”學農活動就在韋仁富家的生產隊裏,但韋仁富也是要與所有師生一樣睡集體的地鋪,吃集體的大鍋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狗日的戶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青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青青並收藏狗日的戶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