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罰款程序還是挺規矩的。
幾名書生交了錢以後每人都拿到了一張收據。
這樣的收據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給被罰款人,一份留存在罰款部門,另一份則需要上交財務。
幾名書生拿著收據離開以後李治等人也轉頭離開了坊市。
走到人少的地方以後李治馬上對跟在自己身旁的一名護衛開口道:“去查一下這幾名書生的來曆。”
那名護衛離開以後李貞馬上疑惑的問道:“九弟為何如此關注他們?
莫非還怕那名書生賴賬不成?”
李治搖頭道:“八哥想到哪裏去了?
那張姓書生一身的衣服鞋帽,頭巾掛飾無一不是精品,這便足以說明他的家境十分優渥。
此人既然能夠考取功名自然不會是商人之家。
如此一來他的身份便隻剩下官員子弟或是世家直係。
若是如此能與他結伴而行的幾人身份怕是也不簡單。
這樣的一群人小弟怎能不讓人好好查查?”
李慎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開口道:“便是查明幾人的底細又當如何?
九哥不會想要讓幾人全都考試不中吧?”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白了李慎一眼道:“滾一邊去,九哥我和幾人無冤無仇用得著針對他們嗎?”
李貞再次開口道:“那你調查幾人有何目的?”
李治道:“這幾人若是世家子弟也就罷了,若是家中有人當官嘛...嘿嘿!”
“九哥此言何意?為何笑得如此陰險?”李囂開口問道。
“這幾人若是官員子弟那麽其父輩定然是一名大貪官。”李治笑眯眯的說道。
李慎道:“便是其家中長輩乃是貪官又能如何?
父皇即便派人將他抓了九哥也落不到好處啊?”
李治聽了他的話以後笑道:“最起碼本王也算是舉報有功啊!”
李治的話說完以後眾人全都默默的對他豎起了中指。
李治看到幾人的動作以後馬上驚訝的問道:“這個動作是誰教你們的?”
幾人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馬上異口同聲的說道:“六哥...”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額頭上馬上浮現出一抹黑線...
因為李治的心中有事因此幾人溜達到宮城附近便各自分開。
李治迴到王府以後一邊陪著楊氏母女和劉安打牌一邊等待著有關幾名士子的消息。
他這樣做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區區的舉報之功那麽簡單。
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檢驗一下百騎司如今的能力。
如今百騎司正好剛剛將人手散布到大唐各地。
順道給他們分配一些有針對性的調查任務一點也不算浪費人力。
幾名士子的信息早在入住客棧的時候就已經做了詳細記錄。
因此那名侍衛很快就拿著一份剛剛抄好的資料迴到了王府。
李治接過資料粗略的一看便發現幾人居然全部來自於遙遠的嶺南道。
具體說來是來自嶺南道西麵的幾個州府的官二代。
李治皺著眉頭仔細思考了半天也沒能想起這些州府中有哪個會比較發達。
更想不出這些士子的家裏怎麽能這麽有錢。
於是李治便直接將手中的資料轉交給了柴龍並對他說道:“將資料送給翟長孫。
讓他盡快查明這些人是否存在問題。”
交代完這些之後李治便繼續打牌絲毫未曾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這可能不過就是幾件涉嫌貪腐的案子。
畢竟嶺南道那個地方本來就沒人願意關注而且派駐過去的官員也都是在朝中沒有根基的。
然而讓他未曾想到的是沒過太長的時間百騎司就給他帶迴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元日過後朝中的一眾官員自然便要開始走動。
而今年許多官員的走訪名單中很自然的便多出了一個魏王李泰。
別看他隻是占了一個秘書監的位置但是配上他嫡次子的身份就顯得很不一樣了。
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朝堂中一直流傳著太子再不適合為君的流言。
因此一些意誌不太堅定的騎牆派們便紛紛跑到了李泰的府上去獻殷勤。
不是這些人不想去權勢更大的李治府上。
而是李治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接待他們這些外人。
先不說李治每年都要去拜訪三位老師和一些老臣。
就說李治自己一係的官員那也是不少的。
這些人也許在朝堂上還說不上話,但是人家跟李治的關係那是真的鐵呀!
所以那些之前沒有站隊的人除了少數幾個跟李治有了走動之外其他大部分都選擇了李泰。
當誌得意滿的李泰到了初二的晚上才拿著禮物來到高士廉的府上時,高士廉忍不住暗自搖了搖頭。
“青雀來啦!快坐快坐。”高士廉假裝高興的說道。
李泰一邊將手中的禮物遞給一旁的管家一邊對高士廉行了一禮。
隻聽他開口說道:“學生今日一早便想過來看望老師,奈何家中客人始終不斷故而才拖到了現在。”
高士廉擺手道:“你剛剛在朝中有了正式的官職,又恰好趕上元日自然是要忙上一些。
這一點我這個糟老頭子還是能夠理解的。”
李泰開口道:“學生也是考慮自己剛剛為官不好隨便折損了這些人的臉麵。
因此才一直耐心接待。”
高士廉道:“你能想到這些便已經算是不錯了,至於其他大可慢慢熟悉。”
說到這裏他將話題一轉開口道:“最近朝堂上流傳的一些閑言碎語可有你的參與?”
李泰聽了這話以後小心的問道:“老師以為這樣是否管用?”
高士廉歎息道:“你可知這樣一來剛好觸犯到了皇上的逆鱗?”
李泰聽了這話以後忍不住疑惑道:“父皇在這方麵有何逆鱗?”
高士廉歎氣道:“你可知你父皇為何在高明才八歲時就早早將其立為太子?
又是否知道你父皇為何要給高明的太子府中配備如此多的博學正直之士?”
李泰低頭想了半天之後還是搖頭道:“學生不知。”
高士廉看著李泰說道:“一切便是因為他想要維護長幼有序的皇位傳承之法呀!”
幾名書生交了錢以後每人都拿到了一張收據。
這樣的收據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給被罰款人,一份留存在罰款部門,另一份則需要上交財務。
幾名書生拿著收據離開以後李治等人也轉頭離開了坊市。
走到人少的地方以後李治馬上對跟在自己身旁的一名護衛開口道:“去查一下這幾名書生的來曆。”
那名護衛離開以後李貞馬上疑惑的問道:“九弟為何如此關注他們?
莫非還怕那名書生賴賬不成?”
李治搖頭道:“八哥想到哪裏去了?
那張姓書生一身的衣服鞋帽,頭巾掛飾無一不是精品,這便足以說明他的家境十分優渥。
此人既然能夠考取功名自然不會是商人之家。
如此一來他的身份便隻剩下官員子弟或是世家直係。
若是如此能與他結伴而行的幾人身份怕是也不簡單。
這樣的一群人小弟怎能不讓人好好查查?”
李慎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開口道:“便是查明幾人的底細又當如何?
九哥不會想要讓幾人全都考試不中吧?”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白了李慎一眼道:“滾一邊去,九哥我和幾人無冤無仇用得著針對他們嗎?”
李貞再次開口道:“那你調查幾人有何目的?”
李治道:“這幾人若是世家子弟也就罷了,若是家中有人當官嘛...嘿嘿!”
“九哥此言何意?為何笑得如此陰險?”李囂開口問道。
“這幾人若是官員子弟那麽其父輩定然是一名大貪官。”李治笑眯眯的說道。
李慎道:“便是其家中長輩乃是貪官又能如何?
父皇即便派人將他抓了九哥也落不到好處啊?”
李治聽了他的話以後笑道:“最起碼本王也算是舉報有功啊!”
李治的話說完以後眾人全都默默的對他豎起了中指。
李治看到幾人的動作以後馬上驚訝的問道:“這個動作是誰教你們的?”
幾人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馬上異口同聲的說道:“六哥...”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額頭上馬上浮現出一抹黑線...
因為李治的心中有事因此幾人溜達到宮城附近便各自分開。
李治迴到王府以後一邊陪著楊氏母女和劉安打牌一邊等待著有關幾名士子的消息。
他這樣做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區區的舉報之功那麽簡單。
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檢驗一下百騎司如今的能力。
如今百騎司正好剛剛將人手散布到大唐各地。
順道給他們分配一些有針對性的調查任務一點也不算浪費人力。
幾名士子的信息早在入住客棧的時候就已經做了詳細記錄。
因此那名侍衛很快就拿著一份剛剛抄好的資料迴到了王府。
李治接過資料粗略的一看便發現幾人居然全部來自於遙遠的嶺南道。
具體說來是來自嶺南道西麵的幾個州府的官二代。
李治皺著眉頭仔細思考了半天也沒能想起這些州府中有哪個會比較發達。
更想不出這些士子的家裏怎麽能這麽有錢。
於是李治便直接將手中的資料轉交給了柴龍並對他說道:“將資料送給翟長孫。
讓他盡快查明這些人是否存在問題。”
交代完這些之後李治便繼續打牌絲毫未曾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這可能不過就是幾件涉嫌貪腐的案子。
畢竟嶺南道那個地方本來就沒人願意關注而且派駐過去的官員也都是在朝中沒有根基的。
然而讓他未曾想到的是沒過太長的時間百騎司就給他帶迴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元日過後朝中的一眾官員自然便要開始走動。
而今年許多官員的走訪名單中很自然的便多出了一個魏王李泰。
別看他隻是占了一個秘書監的位置但是配上他嫡次子的身份就顯得很不一樣了。
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朝堂中一直流傳著太子再不適合為君的流言。
因此一些意誌不太堅定的騎牆派們便紛紛跑到了李泰的府上去獻殷勤。
不是這些人不想去權勢更大的李治府上。
而是李治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接待他們這些外人。
先不說李治每年都要去拜訪三位老師和一些老臣。
就說李治自己一係的官員那也是不少的。
這些人也許在朝堂上還說不上話,但是人家跟李治的關係那是真的鐵呀!
所以那些之前沒有站隊的人除了少數幾個跟李治有了走動之外其他大部分都選擇了李泰。
當誌得意滿的李泰到了初二的晚上才拿著禮物來到高士廉的府上時,高士廉忍不住暗自搖了搖頭。
“青雀來啦!快坐快坐。”高士廉假裝高興的說道。
李泰一邊將手中的禮物遞給一旁的管家一邊對高士廉行了一禮。
隻聽他開口說道:“學生今日一早便想過來看望老師,奈何家中客人始終不斷故而才拖到了現在。”
高士廉擺手道:“你剛剛在朝中有了正式的官職,又恰好趕上元日自然是要忙上一些。
這一點我這個糟老頭子還是能夠理解的。”
李泰開口道:“學生也是考慮自己剛剛為官不好隨便折損了這些人的臉麵。
因此才一直耐心接待。”
高士廉道:“你能想到這些便已經算是不錯了,至於其他大可慢慢熟悉。”
說到這裏他將話題一轉開口道:“最近朝堂上流傳的一些閑言碎語可有你的參與?”
李泰聽了這話以後小心的問道:“老師以為這樣是否管用?”
高士廉歎息道:“你可知這樣一來剛好觸犯到了皇上的逆鱗?”
李泰聽了這話以後忍不住疑惑道:“父皇在這方麵有何逆鱗?”
高士廉歎氣道:“你可知你父皇為何在高明才八歲時就早早將其立為太子?
又是否知道你父皇為何要給高明的太子府中配備如此多的博學正直之士?”
李泰低頭想了半天之後還是搖頭道:“學生不知。”
高士廉看著李泰說道:“一切便是因為他想要維護長幼有序的皇位傳承之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