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晚宴,在一股莫名的氣氛中,潦草收場。
翌日,辰時。
甄儼、甄堯結伴來到母親屋前請安。
“孩兒,拜見母親!”
“儼兒、堯兒,可是有事?”見兩人麵色陰沉不定,張月華便知道這兄弟倆定是有要事相商。
“母親,真的要分家嗎?那樣會被叔父們他們指責的。”甄儼道出內心的憂慮。
“大哥沒在家的這些日子,母親可沒少受指責。”
“儼兒,你覺得,你的叔父們為何要交權?”張月華淡淡地反問,她並沒有理會兩兄弟間的爭執。
“自然是內心有愧,又懼怕城外弘農王的軍隊。”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叔父們早已料定為娘,不會接過甄府的大權,隻是在弘農王麵前演一出戲罷了。”
“如果為娘不識趣,全部接了過來,他們隻需從中作梗便可。要知道這些年來,他們可沒有閑著。”
“隻有長樂號,因為張氏的緣故,這些年才未被他們完全侵占。”張月華解釋道。
甄儼頗念舊情地反問:“難道以後都不與叔父他們往來了?”
“這幾年,受他們欺負得還不夠嗎?”甄堯怒喝。
“不過是搬到真定縣而已。”張月華製止了兩個兒子的爭吵,轉而問道:“你前幾日跟甄玄談得怎麽樣了?”
“還沒來及細談,就遇到弘農王了。”甄儼如實相告。
“那弘農王因何而來?”張月華竟一直被她大兒子蒙在鼓裏。
“買馬。”
“哦?弘農王打算購買多少匹馬?”
“大概四千匹吧。”
“弘農王要買這麽多戰馬,意欲何為?”張月華沉思了起來,心中有了些許猜測。
“孩兒推測,他恐怕是為了舉事,而且弘農王還帶來了三千士卒,就駐紮在城外。”
“儼兒你好糊塗啊!還沒搞清楚狀況,就把你的妹妹送了過去。”
張月華一聽到舉事,頓時急了,如今甄薑還嫁了過去。若有不測,甄氏全族勢必會受到牽連。
“母親有所不知,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太守都在招兵買馬。”
甄儼將天下的形勢,先前的打算以及如今的情況,都細細說與張月華聽。
甄堯頓時明白了其中的來龍去脈,出言嘲笑道:“兄長以為那弘農王是一隻羊,想順手牽給袁氏,卻沒想到惹上了一隻虎,如今是騎虎難下。”
他說的很是直接,也算概括了甄氏如今的處境。
“二弟你!”甄儼臉色憋得通紅,竟無言反駁。
“我看袁紹好謀而少決,行事遠不如弘農王果斷,兄長還是早些斷了聯係的好。”甄堯又補充道。相比袁紹,他更看好弘農王。
“弘農王拿住了你的信使,卻未有責備,可見他有容人之量。”張月華也不是迂腐之人,聽這麽一說,頓時也接受了她這個女婿。
更何況,就算她不接受,又能怎麽辦呢?如今木已成舟,甄氏也不好反悔了。
甄堯繼續大膽設想道:“同無極甄氏分家後,何不直接搬去平原郡?”
相比兄長的憂慮,母親的無奈,他與弘農王一見如故,也認定弘農王必能成事。
“古語有雲,急人之困,天報之以厚。此時的弘農王還未起勢,正乃投效之時。”
“昨日弘農王敢為三妹、四妹辯說,可見他能力不俗,光從這一點來看,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嗯,堯兒說得在理。”張月華心裏對劉禪又多了幾分欣賞。
“還不是因為三妹、四妹長得清麗脫俗!”甄儼不擅長識人,但他懂男人。
“兄長之言大謬,阿薑的容貌、氣質俱佳,可曾有世家豪門前來求親?”
“沒有吧?”甄堯自問自答。
“知曉甄氏雙生女的豪門大族,哪個不是唯恐避諱不及?”
“就算弘農王真的貪圖美色,隻要他願意,便將道兒、榮兒也送入府中,又有何妨?總好過嫁給那些輕視她們的人。”
“昨日一觀,那弘農王到確實生得相貌堂堂,不似尋常之人。”張月華也認可甄堯的話,顯然,她已經徹底被兒子說服了。
“既然大哥要出任平原令,何不將長樂號也一起搬去,跟無極甄氏徹底分道揚鑣。”
“二弟!”他見甄堯越說越大膽,頓時有些生氣。“還請母親決斷!”
“你二弟之言,話糙理不糙,你此刻還有更好的決斷嗎?”
甄儼一愣,隨即反過來一想,確實沒有更好的對策。
即便他想左右逢源,多方下注,但弘農王又怎麽會再給他機會?
先前他的密信被劫,劉禪並沒有追究,相反還提拔他為平原令。現在看來,這又如何不是一次嚴厲的警告。
若甄儼還三心二意,恐怕等待他的將是滅頂之災。裹挾之下,甄儼也沒有其他辦法。
三人最終統一了意見,決定將他們這一脈從無極甄氏中分出來,並追隨弘農王。
接下來幾天,劉禪都在居所內養精蓄銳,期間也曾有許多中山郡的世家豪門登門拜訪,都被他一一迴絕。
翌日淩晨,終於迎來了商隊開拔的日子。
甄玄帶著長樂號的掌櫃張承,特意來請弘農王。
畢竟有了弘農王麾下軍隊的加入,他們請商隊護衛的錢都可以省了,而且這戰力又豈是護衛能比的。
看著停在府門外的商隊規模,劉禪不禁心中佩服。這甄氏不愧是商人,很懂得借勢,他們帶的貨物比之前約定的要多出三、五倍。
原來先前,他們贈給弘農王的兩千馬匹,就當是付了護衛商隊的費用。
劉禪大感後悔,早知道這樣,他還推辭了半天,也沒獅子大開口翻個倍什麽的。
不過甄府的其他族老,並沒有安排任何商隊隨行,或許是為了跟弘農王劃清界限吧。因為他們的利益在常山郡,犯不著跟著弘農王冒險。
此去幽州,路途遙遠。
甄薑、李鴻雁等人被留在了無極,畢竟隨行多有不便。而且後續她們要同長樂號一起,遷徙至平原城。
甄儼、甄堯倆兄弟誌在官場,對商賈之事看不上,也暫時留了下來。
這也正常,誰讓士農工商的排位深入人心呢?有能力的都優先考慮入仕了。
最終,劉禪一行人領著三千人馬,會合甄玄、張承等人,押運著貨物,沿上郡道往東北進發。
翌日,辰時。
甄儼、甄堯結伴來到母親屋前請安。
“孩兒,拜見母親!”
“儼兒、堯兒,可是有事?”見兩人麵色陰沉不定,張月華便知道這兄弟倆定是有要事相商。
“母親,真的要分家嗎?那樣會被叔父們他們指責的。”甄儼道出內心的憂慮。
“大哥沒在家的這些日子,母親可沒少受指責。”
“儼兒,你覺得,你的叔父們為何要交權?”張月華淡淡地反問,她並沒有理會兩兄弟間的爭執。
“自然是內心有愧,又懼怕城外弘農王的軍隊。”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叔父們早已料定為娘,不會接過甄府的大權,隻是在弘農王麵前演一出戲罷了。”
“如果為娘不識趣,全部接了過來,他們隻需從中作梗便可。要知道這些年來,他們可沒有閑著。”
“隻有長樂號,因為張氏的緣故,這些年才未被他們完全侵占。”張月華解釋道。
甄儼頗念舊情地反問:“難道以後都不與叔父他們往來了?”
“這幾年,受他們欺負得還不夠嗎?”甄堯怒喝。
“不過是搬到真定縣而已。”張月華製止了兩個兒子的爭吵,轉而問道:“你前幾日跟甄玄談得怎麽樣了?”
“還沒來及細談,就遇到弘農王了。”甄儼如實相告。
“那弘農王因何而來?”張月華竟一直被她大兒子蒙在鼓裏。
“買馬。”
“哦?弘農王打算購買多少匹馬?”
“大概四千匹吧。”
“弘農王要買這麽多戰馬,意欲何為?”張月華沉思了起來,心中有了些許猜測。
“孩兒推測,他恐怕是為了舉事,而且弘農王還帶來了三千士卒,就駐紮在城外。”
“儼兒你好糊塗啊!還沒搞清楚狀況,就把你的妹妹送了過去。”
張月華一聽到舉事,頓時急了,如今甄薑還嫁了過去。若有不測,甄氏全族勢必會受到牽連。
“母親有所不知,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太守都在招兵買馬。”
甄儼將天下的形勢,先前的打算以及如今的情況,都細細說與張月華聽。
甄堯頓時明白了其中的來龍去脈,出言嘲笑道:“兄長以為那弘農王是一隻羊,想順手牽給袁氏,卻沒想到惹上了一隻虎,如今是騎虎難下。”
他說的很是直接,也算概括了甄氏如今的處境。
“二弟你!”甄儼臉色憋得通紅,竟無言反駁。
“我看袁紹好謀而少決,行事遠不如弘農王果斷,兄長還是早些斷了聯係的好。”甄堯又補充道。相比袁紹,他更看好弘農王。
“弘農王拿住了你的信使,卻未有責備,可見他有容人之量。”張月華也不是迂腐之人,聽這麽一說,頓時也接受了她這個女婿。
更何況,就算她不接受,又能怎麽辦呢?如今木已成舟,甄氏也不好反悔了。
甄堯繼續大膽設想道:“同無極甄氏分家後,何不直接搬去平原郡?”
相比兄長的憂慮,母親的無奈,他與弘農王一見如故,也認定弘農王必能成事。
“古語有雲,急人之困,天報之以厚。此時的弘農王還未起勢,正乃投效之時。”
“昨日弘農王敢為三妹、四妹辯說,可見他能力不俗,光從這一點來看,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嗯,堯兒說得在理。”張月華心裏對劉禪又多了幾分欣賞。
“還不是因為三妹、四妹長得清麗脫俗!”甄儼不擅長識人,但他懂男人。
“兄長之言大謬,阿薑的容貌、氣質俱佳,可曾有世家豪門前來求親?”
“沒有吧?”甄堯自問自答。
“知曉甄氏雙生女的豪門大族,哪個不是唯恐避諱不及?”
“就算弘農王真的貪圖美色,隻要他願意,便將道兒、榮兒也送入府中,又有何妨?總好過嫁給那些輕視她們的人。”
“昨日一觀,那弘農王到確實生得相貌堂堂,不似尋常之人。”張月華也認可甄堯的話,顯然,她已經徹底被兒子說服了。
“既然大哥要出任平原令,何不將長樂號也一起搬去,跟無極甄氏徹底分道揚鑣。”
“二弟!”他見甄堯越說越大膽,頓時有些生氣。“還請母親決斷!”
“你二弟之言,話糙理不糙,你此刻還有更好的決斷嗎?”
甄儼一愣,隨即反過來一想,確實沒有更好的對策。
即便他想左右逢源,多方下注,但弘農王又怎麽會再給他機會?
先前他的密信被劫,劉禪並沒有追究,相反還提拔他為平原令。現在看來,這又如何不是一次嚴厲的警告。
若甄儼還三心二意,恐怕等待他的將是滅頂之災。裹挾之下,甄儼也沒有其他辦法。
三人最終統一了意見,決定將他們這一脈從無極甄氏中分出來,並追隨弘農王。
接下來幾天,劉禪都在居所內養精蓄銳,期間也曾有許多中山郡的世家豪門登門拜訪,都被他一一迴絕。
翌日淩晨,終於迎來了商隊開拔的日子。
甄玄帶著長樂號的掌櫃張承,特意來請弘農王。
畢竟有了弘農王麾下軍隊的加入,他們請商隊護衛的錢都可以省了,而且這戰力又豈是護衛能比的。
看著停在府門外的商隊規模,劉禪不禁心中佩服。這甄氏不愧是商人,很懂得借勢,他們帶的貨物比之前約定的要多出三、五倍。
原來先前,他們贈給弘農王的兩千馬匹,就當是付了護衛商隊的費用。
劉禪大感後悔,早知道這樣,他還推辭了半天,也沒獅子大開口翻個倍什麽的。
不過甄府的其他族老,並沒有安排任何商隊隨行,或許是為了跟弘農王劃清界限吧。因為他們的利益在常山郡,犯不著跟著弘農王冒險。
此去幽州,路途遙遠。
甄薑、李鴻雁等人被留在了無極,畢竟隨行多有不便。而且後續她們要同長樂號一起,遷徙至平原城。
甄儼、甄堯倆兄弟誌在官場,對商賈之事看不上,也暫時留了下來。
這也正常,誰讓士農工商的排位深入人心呢?有能力的都優先考慮入仕了。
最終,劉禪一行人領著三千人馬,會合甄玄、張承等人,押運著貨物,沿上郡道往東北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