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三竿,春霧消散。


    劉禪剛走出寢殿,就看到一個黑色布包朝自己飛來。他體內禹王訣飛速運轉,堪堪躲過這突如其來的一擊。


    布包沒有擊中劉禪,卻砸中他身後的小黃門,一團五顏六色的粉末瞬間散開,將那小黃門染成了彩色。


    “你是個壞人!”一道稚嫩而又憤怒的聲音響起,緊接著拔腿就跑。


    劉禪這才認出那位肇事的熊孩子,正是諸葛亮。


    “想跑?”劉禪疾衝過去,就將他提了起來。


    “放開我,你這個好色之徒,欺負我姊姊。”


    劉禪這才明白,眼前這位小舅子是為昨夜之事,前來尋仇的。


    “小孩子懂什麽,這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劉禪隨即將他放下。


    納諸葛姐妹入宮一事,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但也讓劉禪和諸葛氏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本王與你姊姊之事,發乎情,止於禮,又何來好色之說。”


    “我不要做外戚,外戚都是壞人。”


    劉禪這才明白,原來諸葛亮這孩子在意這個。


    雖說漢朝跋扈專權的外戚多了去了,但也有不少賢臣。小孩子才分好壞,成年人隻看結果。


    “好壞由心,誰說外戚隻能是壞人,難道你沒讀過封狼居胥的衛青、霍去病。”劉禪拉起小諸葛亮,循循善誘道。


    “本王看你骨骼清奇,以後定然是一位流芳千古的大賢臣,又何必拘泥於外戚的身份?”


    “真的?”小諸葛亮將信將疑。


    “孤何時騙過你?”


    “艾崖村……”


    “哈哈,那次是個意外。”


    就在兩人爭論之際,長廊上,迎麵走來一人,朝劉禪稟報道:“殿下,諸位府君都在太極殿等您。


    “好,本王知曉。”


    “本王還有要事,就不陪你玩了。”


    劉禪轉而拍拍諸葛亮的肩膀,一番勉勵道:“去吧,記得勤讀篤學,你以後定能成為像管仲、樂毅那樣的大才。”


    諸葛亮畢竟是小孩子心性,被誇了一頓,怒意全消,再看劉禪這位姐夫,倒也沒有之前那麽礙眼了。


    諸葛姐妹看到這一幕,也相視一笑,兩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隨後,劉禪來到太極殿。


    今日太後召集諸臣,是商討發兵洛陽的一些具體事宜。


    雖然如今劉禪在青州有了足夠的話語權,但礙於他的身份,他並不能在青州就藩開府。


    因為那屬於僭越,除非他加九錫,稱齊王。


    正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劉禪的封地在弘農郡,青州的許多事情隻能假借他老娘——何太後的名義。


    太極殿東堂。


    左邊是一眾武將,魏延、太史慈、管亥、橋蕤、關羽、張飛、趙雲,牽招。


    牽招是劉備的鐵哥們,又是何氏餘部。他安葬師傅之後,便來到青州,被劉禪任命其為騎都尉。


    右側是一眾文臣、謀士,其中以盧植、賈詡、荀攸三人為首,其後是各郡太守如孔融、陸康、荀彧、劉備、華歆、管寧等人。


    大殿之上,何太後臨朝理政,劉禪隻能跟諸位大臣一樣站在殿下。


    不過,在諸臣心中,卻不敢對這位少年有半分的輕視。


    戰平原,平北海,席卷青州,這可都是眼前這位少年浴血奮戰,真刀真槍拚出來的。這還是他們所認識的,那位散養於民間,舉止少威儀的弘農王嗎?


    眾人隻覺得一陣陌生,又仿佛看到了昔日光武帝的身影,因此對漢室再興,也多了些期盼。


    “太後詔令:由弘農王兼任驃騎將軍,封盧植為西中郎將,荀攸為後軍師,率軍五萬西征洛陽。”


    原本何太後不同意劉禪親征,但考慮到董卓的前車之鑒,最終她還是決定把兵權交到兒子手上,要更加放心一些。


    漢朝太後的權力極大,劉禪想封什麽官,隻需知會他便宜老娘一聲,就能名正言順。


    何太後甚至想讓劉禪在青州稱帝,以對抗洛陽。隻因劉禪堅決拒絕,而且盧植等人也不支持,才悻悻作罷。


    在劉禪看來,亂世將起,緩稱帝才是上策。


    除了賈詡、橋蕤留守青州,其餘諸將皆隨劉禪西征。


    臨淄西門,大軍開拔。


    “殿下,等等!”


    “钜子何事?”


    劉禪迴首看見墨家钜子田稷正匆忙趕來,他身後的馬車上似乎還裝了不少貨物。


    “這是……?”劉禪心中不解。


    “這些是剛打造的新式馬鞍,獻與殿下!”田稷說完,還牽著坐騎在弘農王麵前展示一番。


    “這些跟普通的馬鞍有什麽區別?”劉禪粗略一看,並沒有發現其中不同。


    “殿下請看。”田稷指向馬鞍兩側的馬鐙。“這種高橋馬鞍兩側都有馬鐙,而普通馬鞍隻有一側有馬鐙。兩者相比而言,雙馬鐙更利於操控。”


    馬鐙在漢朝已經開始普及,隻是大部分都以繩索、布料、木板製成的,非常不耐用。而墨家钜子田稷拿出來的金屬雙馬鐙,不僅解決耐用性的問題,更是大大提高實用性。


    劉禪不知道雙馬鐙,但他卻擅長騎術,經過田稷一番解釋,頓時恍然領悟。雙馬蹬的出現,意味著可以讓騎手徹底釋放雙手,更加靈活地操縱武器殺敵。


    “這可是能瞬間提升騎兵戰力的好東西。”劉禪難掩心中歡喜。


    “這總共有多少?”


    “五百副!”


    “好……好!那足夠了。”


    “翼德!”


    “屬下在!”


    “從親衛軍中挑選五百精銳,讓他們都換上雙馬鐙。”


    “諾!!”


    劉禪又對田稷低聲耳語:“此物還需保密,另外再打造兩千套,以供新招募的騎兵使用。”


    轉而又喚來橋蕤,命他倆聯手打造一支重騎兵。當田稷聽完劉禪的描述,心中不禁暗自佩服:“沒想到弘農王竟也懂得這些奇技淫巧。”


    馬鐙雖然普及已久,但卻沒人想過用金屬來做。倒是田稷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發明了雙馬鐙。


    短暫試用之後,他發現效果竟好得出奇,於是趕緊多打造一些。要不是弘農王出兵日期已定,如果再給他十天時間,他至少還能打造兩千套。


    眾武將也紛紛換上新型馬鞍,一個個比劉禪還歡喜。


    “看來這五百騎兵得藏起來用,不能讓敵人發現。”


    劉禪想著等雙馬鐙大規模裝備軍隊之後,再堂而皇之地亮出來。到那時,肯定是戰場上的一大殺器。就算別人想要照抄,也來不及了。


    劉禪恭敬地朝田稷行了一禮。這雙馬鐙對他來說,太重要了。


    田稷身為匠人,哪裏受過如此禮遇,頓時被劉禪感動得心潮澎湃,恨不得肝腦塗地。


    劉禪翻身上馬,下令全軍出征。


    不遠處的城樓上,劉禪的一眾妻妾正翹首相望,為他送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