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張飛通傳過後,劉備徑直走入大廳。
“殿下,卑職有重要軍情稟報。”
“玄德,但說無妨!”
劉禪安排他去北海郡南麵諸縣平亂,也不是什麽隱秘的事,倒也不用迴避陶謙等人。
“臧霸在平昌一帶劫掠百姓,被屬下擊退。”
平昌往南便是徐州,原來劉備這是與鄰郡起了衝突。
不過,為何徐州的軍隊出現在北海郡呢?劉禪詫異地看向陶謙,希望他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殿下,這其中或許有誤會。”
臧霸是陶謙麾下一名騎都尉,奉命屯兵琅琊,以防青州的黃巾賊竄入徐州作亂。
以陶謙的了解,臧霸不是一位貪圖小利的人,應該不會做出趁火打劫的事。
“臧霸出身於泰山郡,少時就頗有賢德、孝烈之名,且勇猛非凡。”應劭與臧氏有些交情,也幫腔道。
“還請殿下明察。以臧霸的為人,斷然不會做出劫掠百姓的舉動。”
對於此人,劉禪自然也是知曉的。
在他的記憶中,臧霸可是位牛人,地位比五子良將還高,又曾掌控青、徐兩州,曆經三代而不倒。
這要是沒點政治智慧和職業操守,那絕對是做不到的。
想到此處,劉禪也就相信了陶謙的話,轉而望向劉備,示意他說明一下整個過程。
於是,劉備便詳細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可知道對方帶頭將領的姓名?”
“迴殿下,那人喚作昌豨。”
“這昌豨可是臧霸所部?”劉禪轉而又向陶謙求證。
陶謙臉色微變,看來事情是這昌豨做的,但最終卻會算在他這徐州刺史的身上。
“此人確實是臧霸的部下,但卻是一名反複無常、見利忘義之人。”
“他原本是黃巾賊寇,見徐州安定,才歸順老夫。他定然是賊心不死,才犯下這樣的惡行。”
“老夫迴去後,定當懲戒首惡,同時加倍賠償平昌百姓所有的損失,殿下以為如何?”
陶謙這次來青州,也是為了跟劉禪搞好關係,也不想因此而落下口實。
萬一弘農王借機揮兵南下徐州,他又如何抵擋得住。
“也罷。此前青州境內屢遭戰亂,治下百姓都渴望安定,也不願看到戰火重燃。還望陶公能約束部下,勿要再行劫掠之舉,免得青、徐兩地刀兵相向。”
雖然劉禪也垂涎徐州這塊地盤,但此刻卻不是興兵南下的時候。
他的首要任務是整合青州境內剩餘的世家豪門,然後招兵買馬,去討伐董卓,不便繼續擴大勢力範圍。
既然陶謙願意賠償,而他也不想再動幹戈,隻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不過,陶謙還是聽出了劉禪威脅的語氣,連連點頭稱是:“陶某定會好好管教屬下。”
要到了滿意的說法,劉備便轉身退了下去。而劉禪與陶謙幾人,沒過多久也互相告辭離開。
如今的青州,在名士孔融的感召下,避禍遼東的世家子弟紛紛歸來。
劉禪思考再三,最終也確定了青州各郡的人事任命。
其中孔融、陸康的職位並沒有變化,還是分別擔任平原郡、樂安郡太守一職,不過並沒有統兵的權力。
而新任的太守有:濟南管寧、東萊華歆、齊郡荀彧……。
這幾人中,管寧、華歆都是孔融推薦的才幹之士,也是青州的豪門望族。
荀彧有經天緯地之能,當一個小小的齊郡太守委實有些屈才。不過這也是劉禪為了將他留在身邊,有意而為。
畢竟臨淄城就在齊郡。
劉禪將劉備任命為北海郡太守,倒是惹起了不少爭議。
劉備出身於寒門,名望略有不足,一路平步青雲從虎賁校尉升任一方太守,也難怪各大世家豪門心中不服。
北海郡可是僅次於平原郡的產糧大郡。眾人見劉禪執意安排親信上位,最終也隻好認了。
加上劉禪把青州的大量土地,都收歸州牧府所有,再分給底層百姓,這無疑也侵害了豪族們的利益。
自此,劉禪與青州世家豪門之間的隔閡,就這樣悄然埋下了。
而且劉備這個北海郡太守是有統兵大權的,可謂是這幾位太守中的特例。
劉禪之所以沒有收迴他的兵權,除了想重點培養劉備之外,也是為了防止徐州、泰山郡諸部的騷擾。
同時,劉禪還安排了簡雍、孫乾兩人輔佐他處理政務。
簡雍在幽州時就是劉備的好友,在劉禪麾下逛了一圈之後,被任命為北海郡丞。
孫乾則是北海郡人,他是名儒鄭玄向劉禪推薦的賢才之一。
安排好青州的政務,劉禪又馬不停蹄去往城北巡視軍務。
叮叮叮,打鐵聲不絕於耳。
殺殺殺,兵士操練的聲音此起彼伏。
劉禪穿過一大片鐵作坊區域,最終抵達城北的軍營。
隻見不遠處,關羽、魏延、管亥、太史慈四人正在操練兵士。
軍營門口,劉禪也看到了剛從濮陽迴來的橋蕤。
他連忙走了過來,一臉忐忑地參拜。
“德茂啊,此去濮陽迎接太後,可是辛苦你了。”
“卑職惶恐。”
橋蕤與兄長會麵過後,才發現劉禪的恐怖之處,原來自己一直被弘農王蒙在鼓裏,而不自知。
如今妻女又在太後手中,這讓他如何不覺得惶恐。
“德茂不必如此,本王也是不得已才對你有所隱瞞,你能返迴青州,孤也很是欣慰。”劉禪柔聲細語地安慰道。
橋蕤心中不禁一陣吐槽:“你都把我妻女都綁來了,橋某能不迴來嗎?”
“你兄長的事,孤也聽說了,不過你是你,本王用人不疑。”
“多謝殿下海涵。”橋蕤雖然心中不滿,但嘴上卻是畢恭畢敬。“不知小女在宮中可好,還懇請殿下準許拙荊探望。”
“孤準了,以後你妻子楊氏可自由出入宮廷。”劉禪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話說,你那兩個女兒,太後可喜歡得很。”
“微臣謝過太後、殿下垂愛。”
劉禪這一棒一棗的拉扯之下,橋蕤心中頓感隆恩浩蕩,一時間也好受了不少。
如今劉禪勢力已成,又成功把何太後、唐姬接了迴來,徹底脫離了橋氏一族的掌控。
再也不用提防橋氏一族,自然也就對橋蕤是滿腔的熱情,這可是他的未來嶽丈大人。
不過,此時的大、小喬,年齡還太小,得在太後的花園中再養上好幾年。
“橋氏這份恩情,本王銘記於心,他日定當報答。”
“殿下……!”橋蕤見劉禪說得情真意切,心中的隔閡也漸漸消散。
“殿下,卑職有重要軍情稟報。”
“玄德,但說無妨!”
劉禪安排他去北海郡南麵諸縣平亂,也不是什麽隱秘的事,倒也不用迴避陶謙等人。
“臧霸在平昌一帶劫掠百姓,被屬下擊退。”
平昌往南便是徐州,原來劉備這是與鄰郡起了衝突。
不過,為何徐州的軍隊出現在北海郡呢?劉禪詫異地看向陶謙,希望他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殿下,這其中或許有誤會。”
臧霸是陶謙麾下一名騎都尉,奉命屯兵琅琊,以防青州的黃巾賊竄入徐州作亂。
以陶謙的了解,臧霸不是一位貪圖小利的人,應該不會做出趁火打劫的事。
“臧霸出身於泰山郡,少時就頗有賢德、孝烈之名,且勇猛非凡。”應劭與臧氏有些交情,也幫腔道。
“還請殿下明察。以臧霸的為人,斷然不會做出劫掠百姓的舉動。”
對於此人,劉禪自然也是知曉的。
在他的記憶中,臧霸可是位牛人,地位比五子良將還高,又曾掌控青、徐兩州,曆經三代而不倒。
這要是沒點政治智慧和職業操守,那絕對是做不到的。
想到此處,劉禪也就相信了陶謙的話,轉而望向劉備,示意他說明一下整個過程。
於是,劉備便詳細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可知道對方帶頭將領的姓名?”
“迴殿下,那人喚作昌豨。”
“這昌豨可是臧霸所部?”劉禪轉而又向陶謙求證。
陶謙臉色微變,看來事情是這昌豨做的,但最終卻會算在他這徐州刺史的身上。
“此人確實是臧霸的部下,但卻是一名反複無常、見利忘義之人。”
“他原本是黃巾賊寇,見徐州安定,才歸順老夫。他定然是賊心不死,才犯下這樣的惡行。”
“老夫迴去後,定當懲戒首惡,同時加倍賠償平昌百姓所有的損失,殿下以為如何?”
陶謙這次來青州,也是為了跟劉禪搞好關係,也不想因此而落下口實。
萬一弘農王借機揮兵南下徐州,他又如何抵擋得住。
“也罷。此前青州境內屢遭戰亂,治下百姓都渴望安定,也不願看到戰火重燃。還望陶公能約束部下,勿要再行劫掠之舉,免得青、徐兩地刀兵相向。”
雖然劉禪也垂涎徐州這塊地盤,但此刻卻不是興兵南下的時候。
他的首要任務是整合青州境內剩餘的世家豪門,然後招兵買馬,去討伐董卓,不便繼續擴大勢力範圍。
既然陶謙願意賠償,而他也不想再動幹戈,隻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不過,陶謙還是聽出了劉禪威脅的語氣,連連點頭稱是:“陶某定會好好管教屬下。”
要到了滿意的說法,劉備便轉身退了下去。而劉禪與陶謙幾人,沒過多久也互相告辭離開。
如今的青州,在名士孔融的感召下,避禍遼東的世家子弟紛紛歸來。
劉禪思考再三,最終也確定了青州各郡的人事任命。
其中孔融、陸康的職位並沒有變化,還是分別擔任平原郡、樂安郡太守一職,不過並沒有統兵的權力。
而新任的太守有:濟南管寧、東萊華歆、齊郡荀彧……。
這幾人中,管寧、華歆都是孔融推薦的才幹之士,也是青州的豪門望族。
荀彧有經天緯地之能,當一個小小的齊郡太守委實有些屈才。不過這也是劉禪為了將他留在身邊,有意而為。
畢竟臨淄城就在齊郡。
劉禪將劉備任命為北海郡太守,倒是惹起了不少爭議。
劉備出身於寒門,名望略有不足,一路平步青雲從虎賁校尉升任一方太守,也難怪各大世家豪門心中不服。
北海郡可是僅次於平原郡的產糧大郡。眾人見劉禪執意安排親信上位,最終也隻好認了。
加上劉禪把青州的大量土地,都收歸州牧府所有,再分給底層百姓,這無疑也侵害了豪族們的利益。
自此,劉禪與青州世家豪門之間的隔閡,就這樣悄然埋下了。
而且劉備這個北海郡太守是有統兵大權的,可謂是這幾位太守中的特例。
劉禪之所以沒有收迴他的兵權,除了想重點培養劉備之外,也是為了防止徐州、泰山郡諸部的騷擾。
同時,劉禪還安排了簡雍、孫乾兩人輔佐他處理政務。
簡雍在幽州時就是劉備的好友,在劉禪麾下逛了一圈之後,被任命為北海郡丞。
孫乾則是北海郡人,他是名儒鄭玄向劉禪推薦的賢才之一。
安排好青州的政務,劉禪又馬不停蹄去往城北巡視軍務。
叮叮叮,打鐵聲不絕於耳。
殺殺殺,兵士操練的聲音此起彼伏。
劉禪穿過一大片鐵作坊區域,最終抵達城北的軍營。
隻見不遠處,關羽、魏延、管亥、太史慈四人正在操練兵士。
軍營門口,劉禪也看到了剛從濮陽迴來的橋蕤。
他連忙走了過來,一臉忐忑地參拜。
“德茂啊,此去濮陽迎接太後,可是辛苦你了。”
“卑職惶恐。”
橋蕤與兄長會麵過後,才發現劉禪的恐怖之處,原來自己一直被弘農王蒙在鼓裏,而不自知。
如今妻女又在太後手中,這讓他如何不覺得惶恐。
“德茂不必如此,本王也是不得已才對你有所隱瞞,你能返迴青州,孤也很是欣慰。”劉禪柔聲細語地安慰道。
橋蕤心中不禁一陣吐槽:“你都把我妻女都綁來了,橋某能不迴來嗎?”
“你兄長的事,孤也聽說了,不過你是你,本王用人不疑。”
“多謝殿下海涵。”橋蕤雖然心中不滿,但嘴上卻是畢恭畢敬。“不知小女在宮中可好,還懇請殿下準許拙荊探望。”
“孤準了,以後你妻子楊氏可自由出入宮廷。”劉禪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話說,你那兩個女兒,太後可喜歡得很。”
“微臣謝過太後、殿下垂愛。”
劉禪這一棒一棗的拉扯之下,橋蕤心中頓感隆恩浩蕩,一時間也好受了不少。
如今劉禪勢力已成,又成功把何太後、唐姬接了迴來,徹底脫離了橋氏一族的掌控。
再也不用提防橋氏一族,自然也就對橋蕤是滿腔的熱情,這可是他的未來嶽丈大人。
不過,此時的大、小喬,年齡還太小,得在太後的花園中再養上好幾年。
“橋氏這份恩情,本王銘記於心,他日定當報答。”
“殿下……!”橋蕤見劉禪說得情真意切,心中的隔閡也漸漸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