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縣與都昌縣之間的曠野上。
兩軍正在激戰。
劉禪被張饒、李條兩股勢力死死圍在中間。
不過,他卻並沒有露出絲毫慌亂,所有士卒在他的指揮下,正列成了一道圓陣。
陣前是由盾手和長矛兵組成的防線,劉備、關羽、管亥、周倉、裴元紹五人皆列在其中,陣中是兩千弓弩手,由張飛一人壓住陣腳。
而趙雲、魏延統帥的四千騎兵,早已與李條、張饒麾下的騎兵交上了手。
嗚嗚!
一陣鼓角聲在天空中迴蕩。
緊跟著,無數的黃巾軍朝劉禪軍陣發起猛烈的攻擊。
隨著距離的拉近,雙方弓弩齊發。
黃巾軍都以硬弓為主,遠不如劉禪軍中的強弓硬弩威力大,在遠程壓製力上自然就處於劣勢,其傷亡也是劉禪軍的數倍。
但黃巾軍人多,如潮水一般,前赴後繼向劉禪軍陣湧去。
此時,圓形陣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即便被黃巾軍四麵圍住,卻依然能像堅島一般巍然不動。
劉禪軍陣中的弓弩兵,通過拋射,不斷殺傷對麵黃巾軍的後隊。
陣前,雙方的士卒也在激烈地展開較量,但劉禪軍中那一道道盾牆,在諸多猛將的加持下,始終巍然不動。
陣外,雙方的騎兵幾輪對衝過後,立刻便分出了勝負。
李條、張饒麾下的二千騎全軍覆沒,而趙雲、魏延這邊也損失了將近五百人。
兩人來不及心疼這些寶貝騎兵,當即馬不停蹄支援劉禪而去。
此刻,劉禪的主陣也岌岌可危,持盾的士卒們在這不斷的衝擊下,早已精疲力竭,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見此情形,劉禪神色冷峻地取下一把硬弓,搭弓射箭一氣嗬成。他暗地裏在箭矢上凝聚了禹王訣的力量,從而使得每一道箭矢的威力都更加強大。
嗖嗖嗖,箭矢刺破空氣,帶著尖銳的唿嘯聲,射向一擁而上的黃巾軍。
每一箭射出,則必有一名黃巾軍應聲而倒,或是眉心中箭,或是胸膛被射穿,又或是脖子被一箭射爆。
敵軍頓時膽寒不已,這也給了劉禪他們些許喘息之機。
當趙雲、魏延率領的騎兵加入戰鬥,勝利的天秤卻並沒有向劉禪這邊傾斜。敵軍外圍也結成了軍陣,他們對騎兵背衝早有防備。
整場戰鬥頓時陷入膠著,趙雲、魏延反複衝擊敵陣,卻並沒有打開一條通道。而劉禪的圓形陣猶如一隻巨大的血刺蝟,一時間也讓黃巾軍難以近身。
李條、張饒似乎也不急。
在這兩人眼中,此刻的劉禪隻是困獸之鬥。他們隻需要耗光對方的箭矢,等待劉禪軍顯露出疲態,這軍陣自然就不攻自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禪心中逐漸有些焦躁不安。
他知道,再這樣拖下去,將極為不利。
劉禪突然有些後悔自己過於托大,平原上沒有任何地利可占,而他麾下的騎兵也被長矛陣拖住,陷入苦戰。
眼看著圓形陣越縮越小,劉禪知道,他不能再等了,必須放棄殲滅敵軍的想法,轉而趁早突圍。
不然,若是等到他們筋疲力盡,那真就是插翅難飛了。
就在劉禪一籌莫展,準備突圍之際。
都昌縣方向,一隊遊俠打扮的騎兵隊伍正朝著戰場這邊飛馳而來。
人數約莫兩百餘騎,領頭卻是一位留著胡須的青年男子,約莫二十幾歲。
“上弦,射擊!”
胡須男在距離黃巾軍陣不足二十丈的時候,對麾下遊俠們下達了命令。
隻見,數百道飛矢射入黃巾軍的長矛陣中,瞬間濺起道道血光。而黃巾軍迴擊的箭矢,卻夠不到他們,這是純粹的射程壓製。
見來了救兵,劉禪頓時士氣大振,隻是這救兵實在有點太少了。
“突騎。”趙雲立刻認出來了,這是胡人騎射的戰法。
於是,他趕緊找到魏延,將隊伍中所有善於騎射的,統一調到自己麾下,而把那些箭術不精的人,又全調撥給魏延指揮。
這也怪劉禪急於求成。
原本騎兵隊伍中有半數以上都是新手,自然沒法發揮騎射的威力,所以幹脆就將他們手中的部分弓弩,交給了步弓手。
如此一來,魏延帶領的騎兵隻會莽正麵,衝不破敵陣就隻能幹瞪眼。
所幸趙雲一再堅持之下,保留了八百副弓弩,他隨後又找到胡須男,編成一支千餘人的突騎隊。
幾輪射擊之下,敵軍的長矛陣便頂不住了,他們這群黃巾軍連皮甲都沒有,就更別說盾牌了。
沒有了長矛陣的阻礙,魏延當即率領騎兵長驅直入,打開了第一道缺口。
緊接著,第二道,第三道……。
劉禪大喜過望。
眼看敵軍逐漸出現了慌亂,而張饒、李條兩人的身形也出現在劉禪的視野之中。
他屏住唿吸,體內禹王訣悄然運轉,兩道箭矢如流星般激射而出,頓時穿透了兩人的頭顱。
“渠帥!”
“首領!”
兩波親衛不約而同地看向兩位黃巾軍首領,隻見張饒、李條兩人都被是箭矢射中眉心而亡。
“敵軍頭目已死,快隨本王出擊。”劉禪大喝一聲,轉而拿起禹王槍就朝敵陣衝去。
“護衛殿下。”
一眾武將當即守衛在他左右,拚死相隨。
誰也沒想到,他們這股架勢,恰好成了摧毀敵軍內心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首領都死了,快逃吧。”
“對麵那位神射手真的太厲害了,渠帥就是喪命在他那箭矢之下。”
黃巾軍內心開始動搖,隨後各自分散而逃,而劉禪軍趁勢開始反擊。
劇縣以東的平原上,頓時出現一道奇觀。一支支騎兵隊伍正驅趕著數倍的黃巾軍倉皇而逃。
就連司馬俱最終也沒能逃脫追殺,被趙雲一箭射下馬來。
半個時辰後,戰鬥進入尾聲。
趙雲領著那名胡須男子,有說有笑來到劉禪跟前。
“迴稟殿下,這位少俠是東萊郡黃縣人。此番正好從遼東返迴鄉裏,聽聞東萊的黃巾賊寇要進攻北海郡,便特意召集了一些義士前來相助。”
“草民太史子義,拜見弘農王。”
“太史慈?”劉禪不禁驚唿,連忙跨步向前主動扶起他。“少俠如此俠肝義膽,實在令人敬佩。”
太史慈麵帶疑惑:“殿下您認識我?”
“本王早就聽聞東萊有位英雄,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殿下過譽了,在下隻是一介布衣,當不得英雄二字。”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誰說草莽之中就沒有英雄呢?”劉禪拉起太史慈的雙手,目光灼灼地看向對方:“不知子義可願留在本王帳下效力?”
“久聞殿下仁政愛民,某甘願效勞。”太史慈伏地大拜,轉而又說道:“我此次還帶來了兩百名弓馬嫻熟的遊俠,以供殿下驅使。”
“都是大漢的好兒郎,本王即日擢升你為校尉。”
“謝殿下。”
而經此一戰,劉禪不僅收服了太史慈,更是徹底擊潰了盤踞青州多年的黃巾勢力。
兩軍正在激戰。
劉禪被張饒、李條兩股勢力死死圍在中間。
不過,他卻並沒有露出絲毫慌亂,所有士卒在他的指揮下,正列成了一道圓陣。
陣前是由盾手和長矛兵組成的防線,劉備、關羽、管亥、周倉、裴元紹五人皆列在其中,陣中是兩千弓弩手,由張飛一人壓住陣腳。
而趙雲、魏延統帥的四千騎兵,早已與李條、張饒麾下的騎兵交上了手。
嗚嗚!
一陣鼓角聲在天空中迴蕩。
緊跟著,無數的黃巾軍朝劉禪軍陣發起猛烈的攻擊。
隨著距離的拉近,雙方弓弩齊發。
黃巾軍都以硬弓為主,遠不如劉禪軍中的強弓硬弩威力大,在遠程壓製力上自然就處於劣勢,其傷亡也是劉禪軍的數倍。
但黃巾軍人多,如潮水一般,前赴後繼向劉禪軍陣湧去。
此時,圓形陣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即便被黃巾軍四麵圍住,卻依然能像堅島一般巍然不動。
劉禪軍陣中的弓弩兵,通過拋射,不斷殺傷對麵黃巾軍的後隊。
陣前,雙方的士卒也在激烈地展開較量,但劉禪軍中那一道道盾牆,在諸多猛將的加持下,始終巍然不動。
陣外,雙方的騎兵幾輪對衝過後,立刻便分出了勝負。
李條、張饒麾下的二千騎全軍覆沒,而趙雲、魏延這邊也損失了將近五百人。
兩人來不及心疼這些寶貝騎兵,當即馬不停蹄支援劉禪而去。
此刻,劉禪的主陣也岌岌可危,持盾的士卒們在這不斷的衝擊下,早已精疲力竭,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見此情形,劉禪神色冷峻地取下一把硬弓,搭弓射箭一氣嗬成。他暗地裏在箭矢上凝聚了禹王訣的力量,從而使得每一道箭矢的威力都更加強大。
嗖嗖嗖,箭矢刺破空氣,帶著尖銳的唿嘯聲,射向一擁而上的黃巾軍。
每一箭射出,則必有一名黃巾軍應聲而倒,或是眉心中箭,或是胸膛被射穿,又或是脖子被一箭射爆。
敵軍頓時膽寒不已,這也給了劉禪他們些許喘息之機。
當趙雲、魏延率領的騎兵加入戰鬥,勝利的天秤卻並沒有向劉禪這邊傾斜。敵軍外圍也結成了軍陣,他們對騎兵背衝早有防備。
整場戰鬥頓時陷入膠著,趙雲、魏延反複衝擊敵陣,卻並沒有打開一條通道。而劉禪的圓形陣猶如一隻巨大的血刺蝟,一時間也讓黃巾軍難以近身。
李條、張饒似乎也不急。
在這兩人眼中,此刻的劉禪隻是困獸之鬥。他們隻需要耗光對方的箭矢,等待劉禪軍顯露出疲態,這軍陣自然就不攻自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禪心中逐漸有些焦躁不安。
他知道,再這樣拖下去,將極為不利。
劉禪突然有些後悔自己過於托大,平原上沒有任何地利可占,而他麾下的騎兵也被長矛陣拖住,陷入苦戰。
眼看著圓形陣越縮越小,劉禪知道,他不能再等了,必須放棄殲滅敵軍的想法,轉而趁早突圍。
不然,若是等到他們筋疲力盡,那真就是插翅難飛了。
就在劉禪一籌莫展,準備突圍之際。
都昌縣方向,一隊遊俠打扮的騎兵隊伍正朝著戰場這邊飛馳而來。
人數約莫兩百餘騎,領頭卻是一位留著胡須的青年男子,約莫二十幾歲。
“上弦,射擊!”
胡須男在距離黃巾軍陣不足二十丈的時候,對麾下遊俠們下達了命令。
隻見,數百道飛矢射入黃巾軍的長矛陣中,瞬間濺起道道血光。而黃巾軍迴擊的箭矢,卻夠不到他們,這是純粹的射程壓製。
見來了救兵,劉禪頓時士氣大振,隻是這救兵實在有點太少了。
“突騎。”趙雲立刻認出來了,這是胡人騎射的戰法。
於是,他趕緊找到魏延,將隊伍中所有善於騎射的,統一調到自己麾下,而把那些箭術不精的人,又全調撥給魏延指揮。
這也怪劉禪急於求成。
原本騎兵隊伍中有半數以上都是新手,自然沒法發揮騎射的威力,所以幹脆就將他們手中的部分弓弩,交給了步弓手。
如此一來,魏延帶領的騎兵隻會莽正麵,衝不破敵陣就隻能幹瞪眼。
所幸趙雲一再堅持之下,保留了八百副弓弩,他隨後又找到胡須男,編成一支千餘人的突騎隊。
幾輪射擊之下,敵軍的長矛陣便頂不住了,他們這群黃巾軍連皮甲都沒有,就更別說盾牌了。
沒有了長矛陣的阻礙,魏延當即率領騎兵長驅直入,打開了第一道缺口。
緊接著,第二道,第三道……。
劉禪大喜過望。
眼看敵軍逐漸出現了慌亂,而張饒、李條兩人的身形也出現在劉禪的視野之中。
他屏住唿吸,體內禹王訣悄然運轉,兩道箭矢如流星般激射而出,頓時穿透了兩人的頭顱。
“渠帥!”
“首領!”
兩波親衛不約而同地看向兩位黃巾軍首領,隻見張饒、李條兩人都被是箭矢射中眉心而亡。
“敵軍頭目已死,快隨本王出擊。”劉禪大喝一聲,轉而拿起禹王槍就朝敵陣衝去。
“護衛殿下。”
一眾武將當即守衛在他左右,拚死相隨。
誰也沒想到,他們這股架勢,恰好成了摧毀敵軍內心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首領都死了,快逃吧。”
“對麵那位神射手真的太厲害了,渠帥就是喪命在他那箭矢之下。”
黃巾軍內心開始動搖,隨後各自分散而逃,而劉禪軍趁勢開始反擊。
劇縣以東的平原上,頓時出現一道奇觀。一支支騎兵隊伍正驅趕著數倍的黃巾軍倉皇而逃。
就連司馬俱最終也沒能逃脫追殺,被趙雲一箭射下馬來。
半個時辰後,戰鬥進入尾聲。
趙雲領著那名胡須男子,有說有笑來到劉禪跟前。
“迴稟殿下,這位少俠是東萊郡黃縣人。此番正好從遼東返迴鄉裏,聽聞東萊的黃巾賊寇要進攻北海郡,便特意召集了一些義士前來相助。”
“草民太史子義,拜見弘農王。”
“太史慈?”劉禪不禁驚唿,連忙跨步向前主動扶起他。“少俠如此俠肝義膽,實在令人敬佩。”
太史慈麵帶疑惑:“殿下您認識我?”
“本王早就聽聞東萊有位英雄,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殿下過譽了,在下隻是一介布衣,當不得英雄二字。”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誰說草莽之中就沒有英雄呢?”劉禪拉起太史慈的雙手,目光灼灼地看向對方:“不知子義可願留在本王帳下效力?”
“久聞殿下仁政愛民,某甘願效勞。”太史慈伏地大拜,轉而又說道:“我此次還帶來了兩百名弓馬嫻熟的遊俠,以供殿下驅使。”
“都是大漢的好兒郎,本王即日擢升你為校尉。”
“謝殿下。”
而經此一戰,劉禪不僅收服了太史慈,更是徹底擊潰了盤踞青州多年的黃巾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