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把範琳娜的事情妥善處理完畢之後,李誠軒決定給自己放一個長假,特意前往那寧靜祥和的小山村中遊山玩水一番。


    畢竟經曆過地府那場驚心動魄的風波,他內心深處對於修行道術和鑽研丹術的渴望愈發強烈起來。


    在這人世間,存在著數不清的病態現象,人們被各種疾病所困擾,痛苦不堪。


    而李誠軒深知,傳統的醫術固然能夠治療一部分病症,但麵對一些疑難雜症時卻往往束手無策。


    然而,古老神秘的丹術似乎蘊含著無盡的可能,如果能夠深入探究並掌握其中精髓,說不定就能找到更為有效的方法,來解除眾多患者的苦痛。


    就這樣,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轉眼間三個月的光陰已然逝去。


    這期間,李誠軒全身心地沉浸於小山村的山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時也不忘思考和探索關於道術與丹術的奧秘。


    終於,在某一天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光影之時,李誠軒緩緩睜開雙眼,臉上露出一抹滿足的微笑。


    他知道,是時候該結束這段悠閑愜意的旅程,悠然返迴那個名為“天倫閣”的地方了。


    那裏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使命等待著他,而他也已經做好準備,帶著從這次旅行中獲得的感悟和啟示,繼續踏上追尋真理、拯救蒼生的道路。


    “師父,您好!您在哪裏啊?忙不忙啊?…”李誠軒剛迴來不久,便接到他徒弟張誌良打過來的電話。


    “剛出去旅遊迴來,也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你有什麽事嗎?”李誠軒也不隱瞞。


    “也沒有什麽事情,就是您上次交給我的學習資料,我已經全部熟記在心了。


    如果您那邊方便的話,我想過去跟您實習一下,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想請您指導一下。”張誌良直接表明心聲。


    “不錯啊!那麽快就記熟基礎知識了!看得出來你很用心學習了啊!


    我現在就把位置發給你,你什麽時候有空就過來,我在店裏等你…”李誠軒也不推脫,爽快答應了。


    “好咧!我現在就開車過去找您!嘿嘿嘿…”張誌良相當開心。


    “沒問題!那你開車慢一點,路上注意安全啊!”李誠軒叮囑道。


    “知道了!師父!我現在就出發!見麵聊啊!……”看得出來,張誌良確實是開心!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交通就是方便快捷,到傍晚時分,張誌良便順利到達了!


    “誌良,師父家的房子雖然簡陋了一點,但也算是有一個落腳點。你就當做是在自己家裏一樣,安心住下就行了!”李誠軒幫張誌良拿行李,並且領他到家裏住下。


    “師父,能和您住在一起,是我的榮幸!我哪裏還有什麽要求呢!”張誌良的心態變好了很多,笑眯眯的說。


    “那好吧!等一會師父帶你出去吃飯,你以後就住在這裏,改天我帶你出去,實地考察,現場為你講解尋龍點穴方麵的理論知識,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更快上手!”


    “好的!弟子全聽師父您的安排…”張誌良尊師重道的想法很好。


    “誌良,趁著現在有空,為師帶你到附近的山嶺轉轉吧。”轉眼間便到了第二天早上。


    “好呀!好呀!…我開車,你帶路…”張誌良相當開心,一路歡聲笑語。


    “師父,在電視、電影上麵,經常聽到他們說‘龍脈’風水,到底什麽是‘龍脈’呀?”剛把車停好在山腳下,張誌良便開始他的求學之路。


    “誌良,你作為我的第三個徒弟,你跟我也挺有緣份,而且你對風水學也有一定的天賦,我也會對你傾襄相授。


    隻是,風水學相當博大精深,而且風水流派眾多,但再多的分支,最終的根本還是脫離不開《易經》。


    《易經》乃群書之首,也確實是有著它精妙絕倫的道理,而且它包含的風水秘密,也相當深奧,我到現在也隻是掌握到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你日後想學好風水術,多研究《易經》裏麵的內容,定會收益良多。


    風水學紛繁博雜,你千萬不要見一門,學一門。如果你的心太大太雜了,到後來隻能是雜亂無章,本末倒置,一事無成。


    你一定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好師父教你的基礎知識,掌握好裏麵的應用秘訣,一切便會化繁為簡,一通百通了!


    下麵我會逐步為你講解風水學的基礎理論,及一些實用性知識,你一定要認真聽,用心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問。


    風水學的理論知識很多,也很重要,隻有掌握好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實際的山巒形局,才能做到一點就通的階層。”李誠軒一邊往山裏走,一邊說,而且說得也相當實在。


    “好的!師父,我一定會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的……”張誌良倒也很虛心接受。


    “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麵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


    在華夏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


    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像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唿。


    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細微地形和水流,正所謂‘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細細分辨即可。


    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


    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尋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


    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分辨別生氣與死氣,分陰陽等,必須了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兇。


    風水業內公認: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龍脈從昆侖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


    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也即是龍穴。


    昆侖山的左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


    昆侖山的右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伸展。


    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然後東出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整體的昆侖山脈體係。


    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西南的峨眉山。


    這些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華夏巨龍圖。”李誠軒一邊說,一邊用樹枝在地上畫出大概的地圖。


    “龍脈,也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麵與龍相似,故華夏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在華夏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


    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視山脈是否起伏連綿,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


    根據風水學,又將山脈的起伏和形態,依據不同的狀態,分為“九龍”:迴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騰龍、和領群龍。


    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生猛有力,氣勢恢宏,山體秀麗。


    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故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


    古人認為,這樣便可以辨別藏風得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李誠軒繼續解釋。


    “尋龍枝幹要分明,枝幹之中分輕重。”次要分真龍的龍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之山,纏多富多,護密人貴。


    但如果是在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是不吉。識得真龍之後,再去觀察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砂,確定結穴之處。


    龍之走勢,以矯健活潑為貴。


    重重起伏,之字形婉轉,東西飄忽,生猛有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


    如果粗糙臃腫,慵懶低伏,如枯木死蟲,是為死龍,葬之則兇。


    風水學上對於龍的起名叫法,有諸多名目,例如強龍、弱龍、肥龍、廋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病龍、劫龍、殺龍、真龍、假龍、貴龍、賤龍等等。


    總的來說,龍脈須纏護周密,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


    形態宜端莊秀雅,如果枝幹不清,枝幹模糊,或尖射直插,怪石嶙峋,畸形怪狀,佳為惡形,葬後多有劫煞。”李誠軒一邊說,一邊指著旁邊的地形山態講解。


    “風水,也可以理解為山與水的關係。山脈為龍脈,而江河便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


    華夏有三大河流,即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黃河與長江,同是發源於青藏高原。


    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發源地,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唐古拉山則是長江的源頭。


    黃河、長江與珠江都是向東流,分別流入渤海、東海與南海。黃河全長5400多公裏,流經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東流入渤海。


    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雲南、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流經八省、直轄市,然後流入東海。


    珠江源於雲貴高原,流經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經廣州市形成富饒的珠江三角洲,而後流入南海。


    三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令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環水抱之勢。”李誠軒分析完山脈,又分析水勢。


    “山是龍的態勢,水是龍的血液,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


    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清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是一種健康快樂的享受。


    這便是我國整體龍脈的大致走勢,也是風水學界上大多數人的共識。


    雖然很少有風水師能夠走遍每一條龍脈,但是大體上了解一下我國的來龍去脈,還是有必要的。


    誌良,林林總總的說了那麽多,不知道你能理解了多少啊?”李誠軒笑眯眯的問。


    “師父,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按照您一邊畫地圖,一邊參照附近的山形態勢,還是能理解大部分了。


    最起碼知道了什麽是“龍脈”,什麽是“生龍脈”,什麽是“死龍脈”,什麽是“生氣秀麗”的山體,什麽是“崎形怪狀”的山體,什麽是“來龍去脈”。


    總的來說,還是有初步了解及係統性的認知了。”張誌良略微有點尷尬的說。


    “嗯,有初步認識就好。咱們今天就先到這兒,迴去好好消化一下。”李誠軒拍了拍張誌良的肩膀。兩人轉身下山。


    剛走到山腳,張誌良突然感覺一陣寒意襲來,他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李誠軒也察覺到了異樣,眼神變得警惕起來。


    這時,一隻黑貓不知從哪兒竄了出來,站在路中央,眼睛發出幽綠的光,直勾勾地盯著他們。“師父,這貓看起來有點邪門啊。”張誌良小聲說道。


    李誠軒眉頭緊皺,低聲念起了咒語。黑貓像是受到了挑釁,弓起背,喵嗚叫了一聲,周圍的空氣仿佛瞬間冷了幾分。


    就在黑貓準備撲過來的時候,一根樹枝從李誠軒手中射出,直接擊中黑貓。黑貓慘叫一聲,迅速鑽入草叢中消失不見了。


    “看來這裏隱藏著我們還沒發現的東西。”李誠軒麵色凝重。


    “那怎麽辦,師父?”張誌良問道。


    “可能是有某種東西不想我們過多打擾,又或者是我們無意之中,驚動了野貓的安寧。


    既然已經沒事了,我們也沒必要多管閑事,徒增孽障!”李誠軒說完,便帶著張誌良快步離開了此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學風水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同道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同道長並收藏玄學風水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