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陳留郡酸棗縣。


    酸棗縣就屬於今天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附近。


    諸侯聯軍總部。


    經過數日行軍,公孫瓚大軍終於抵達會盟地酸棗,聯軍負責接洽各路諸侯的正是矯詔討董的曹操。


    “久聞公孫太守縱橫塞北之威名,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曹操與公孫瓚示禮並笑道。


    “孟德兄謬讚了,區區微名不足掛齒,倒是昔日孟德兄孤身刺殺董卓的義舉讓我甚為欽佩。”


    公孫瓚拱手恭維道,兩人相視而笑。


    隨後公孫瓚便打量著這曆史上以奸雄著稱的曹操曹孟德。


    隻見其身高七尺左右,細眼長髯,身材矮胖短小,但卻顯精幹模樣。


    當真不可以貌取人,誰能想到這幅模樣的曹操,在曆史上竟能奠定曹魏一番霸業。


    “公孫太守遠道而來,共襄討董大業,旅途勞苦。”


    “操已準備妥當,請先安營歇息,待明日再議會盟大事。”


    “如此,便有勞孟德兄了。”


    如今,十八路諸侯均已齊聚酸棗,各路諸侯部曲多少不等,多者三萬,少者就像公孫瓚一樣一到兩萬。


    聯軍營寨連綿二百餘裏,不見首尾,聲勢浩大。


    ......


    另一邊。


    公孫範一行五十餘騎星夜疾馳,終於在與公孫瓚約定的時間內趕到了酸棗。


    連續趕路讓公孫範疲憊不已,但一想到沒有辜負主公重托,就頓時覺得不枉此行。


    前方不遠處就是聯軍所在地了,公孫範迫不急待想要向公孫瓚複命,當即道。


    “弟兄們,前方就是聯軍所在,主公正在等待我們的消息,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眼前。”


    一行人就這樣消失在夜色中,往聯軍方向去了。


    ......


    諸侯聯軍公孫瓚軍營帳。


    公孫瓚還沒有睡,正在擔憂公孫範一行到了何處。


    此時營外把守的親兵突然稟報公孫範求見。


    公孫瓚立刻從主位上站了起來,終於迴來了,不知道事情辦成了沒有,隨即忙吩咐親兵傳喚。


    片刻後,公孫範快步進入帳中。


    “末將拜見主公!”


    公孫瓚見公孫範神色疲憊,風塵仆仆,想必是星夜不眠疾馳趕迴來的。


    公孫瓚走下主位一把抓住公孫範的手激動道。


    “仲璟一路鞍馬勞倦,辛苦了!”


    “末將不苦,星夜兼程終於不負主公重托,人現在已經帶迴來了。”公孫範迴道。


    “放眼軍中,隻有仲璟你最沉穩持重,當初派你去的時候,我就相信你一定能辦成。”


    “現在人在何處?”


    “範拜謝主公信任,現在人就在帳外等候。”公孫範感動的拱手道。


    公孫瓚當即吩咐親兵把人領進來。


    片刻後,隻見一人大步走進帳中,其人身高八尺,濃眉大眼,麵容俊秀,威風凜凜。


    “來人莫非子龍乎?”公孫瓚欣喜問道。


    “子龍,這位便是我主。”公孫範在一旁對趙雲介紹道。


    “常山趙子龍拜見公孫大人。”趙雲拱手示禮道。


    趙雲,字子龍,是冀州常山真定人,曆史上的趙雲最開始就是加入了公孫瓚陣營,但是後麵被大耳賊劉備拐走了。


    跟隨劉備的三十年間經曆大小百餘戰,未嚐敗績。


    公孫瓚知道趙雲是個猛人,忠肝義膽,因此第一時間就派公孫範快馬加鞭趕往常山,提前把趙雲收入囊中。


    還得小心提防大耳賊劉備,這一次決不能讓趙雲被大耳賊拐跑了。


    “早就聽聞常山趙子龍忠肝義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若非我要親率大軍前來會盟討伐董卓,必親往相邀。”公孫瓚扶起趙雲隨即讚歎道。


    “雲一介武夫,蒙大人厚愛,尚在常山時便時常聽聞您驅逐胡虜、保境安民的壯舉,心向往之,今日能得見大人實乃三生有幸。”趙雲不曾想自己能得公孫瓚如此看重。


    “子龍過謙了,以我看來,子龍乃是千軍難得的良才矣!”


    “雲承蒙大人知遇之恩,從今往後,願為大人衝鋒陣前,肝腦塗地。”趙雲稽首道。


    “子龍快快起來,今日暫且命你為我親兵隊長,來日立有戰功,不吝封賞。”公孫瓚把趙雲從地上扶起道。


    “子龍謝過主公。”


    隨後,公孫瓚便讓公孫範和趙雲先去休息,來日再飲酒暢談。


    翌日,聯軍宰牛殺羊,舉行諸侯討董會盟,此次會盟,聲勢浩大,十八路諸侯均已到齊。


    這十八路諸侯分別是:


    第一路,南陽太守袁術;第二路,冀州牧韓馥。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路,薊侯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路,驍騎校尉曹操。


    這十八路諸侯中除了曹操隻是校尉一職,而且在刺董失敗後逃出洛陽時被剝奪了官職。


    其餘各路諸侯基本上都是郡守級別以上的人物,還有幾位是州牧或州刺史級別的大佬,要地盤有地盤,要兵有兵。


    按照東漢末年的行政區域劃分,天下共十三州,州下麵一級就是郡,郡下麵才是縣,此時依附公孫瓚的劉備正是擔任的平原縣令一職。


    而除此之外,東漢時期還存在著一些諸侯國,由於西漢武帝時期推恩令開始,到東漢時這些諸侯國控製的地域往往就隻有幾縣之地,人口也越來越少。


    如果曹操不是先以單身刺董聞名天下,後又矯詔布告各路諸侯共舉討董大事,那麽這十八路諸侯根本就沒有曹操的位置。


    劉備就是現成的例子,雖然貴為漢室後裔,但是以區區縣令一職也隻能投靠公孫瓚來參加討董大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公孫瓚,從十八路諸侯會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菜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菜的蝸牛並收藏重生公孫瓚,從十八路諸侯會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