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曹彰如約完成了張雨認張仲景為義父的儀式,然後將她迎娶到了府內。


    今日到了諸葛亮要舌戰群儒的時候,他年紀輕輕,就要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的消息,早已經傳遍了許都和周邊各地。


    曹操麾下的謀士,朝中的文武官員,甚至周邊的許多名仕都是聞風而來,他們都是久負盛名的名仕,也都有些心高氣傲。


    曹彰當年憑借自己的才學力壓眾人,拿到了月旦評的第一,隨後一年風頭無兩。


    但他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有著先天的優勢。


    諸葛亮卻是名不見經傳,而且年紀輕輕,卻要直接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還放出豪言,要和天下名仕進行治國之策的辯論。


    這種“狂妄”的態度,讓所有人心裏都憋了一口氣,準備要上台好好辯論一番,殺一殺諸葛亮的銳氣。


    諸葛亮、徐庶、劉曄等人都是很早的就出發去往了辯論會的地點。


    曹彰卻是鎮定自若,照常起床,洗漱之後吃過早飯,拉著幾位夫人在宅院內吃著早餐,絲毫沒有要去看辯論比賽的跡象。


    諸葛若雪畢竟還是擔心弟弟,忍不住低聲地提醒著:“夫君,今日孔明就要和各路名仕進行辯論,你不去看看嗎?”


    “孔明是我任命的軍師,若是他當眾被眾人駁倒,是不是丟我的麵子?如果我公然到場,那些名仕們有所顧慮,就難以暢所欲言,這場擂台辯論也就沒有了意義。”


    “所以我絕對不可以公然露麵,去影響所有人進行辯論,我希望所有人都拿出最真實的實力去進行比試,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結果。”曹彰向諸葛若雪做著解釋。


    “夫君,你就真的不關心比賽的過程嗎?”一旁的萬年公主關切地詢問道。


    “當然關心,而且我也想親自去看看,隻不過我不可以這樣明目張膽地去,我得做些準備才行。”曹彰笑著對眾人說道。


    “涓兒,你去廚房幫我弄一些鍋底灰來。”曹彰向夏侯涓吩咐著。


    夏侯涓雖然不著調曹彰要鍋底灰有何用,但還是按照曹彰的吩咐,去往廚房取了一些迴來。


    曹彰將鍋底灰用水化開,然後均勻地塗抹到臉上和脖子、手上等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膚上,使整個膚色看上去黑了許多。


    然後他又讓夫人們幫他熬了一些漿糊,從她們的頭上分別剪了一些頭發,小心地粘在下巴和上唇,做成了長胡子的效果。


    最後他更換了一身撲通的布衣長袍,整個人看上去完全變成了一個參加辯論的儒生模樣,若不是靠近細看,很難發現破綻。


    曹彰自己偽裝完畢之後,又吩咐李進和六名無畏軍也都更換衣服,做好偽裝,這才悄悄從後門分別離開後將軍府,直奔辯論會的地點而去。


    諸葛若雪和其他幾位夫人雖然也想去現場觀看,但是想到自己現在的身份,以及曹彰剛才提到的問題,隻能耐著性子在家中等待消息。


    曹彰等人跟著那些前去參加辯論的儒生人流,一起來到辯論會的現場,躲在一個角落裏,等待著辯論大會的開始。


    辯論會的現場,布置的和去年的月旦評情況很相像。


    會場中心搭起了一座高台,諸葛亮羽扇綸巾,端坐在台子正中,麵露微笑,等待著辯論會的開始。


    高台的旁邊,是觀禮台,此時曹操和一些來觀禮的文武官員分別落座,等待著辯論會的開始。


    曹操看現場的來人已經很多,向著身邊的荀彧微微點頭。


    荀彧起身站起,大聲宣布:“今日的辯論大會開始,各位有想和諸葛先生討論治國之道的,都可以上台進行辯論。”


    荀彧的話音剛落,人群中就走出一位青年,高聲說道:“我來向諸葛先生討教。”


    青年走上擂台,向諸葛亮施禮:“在下潁川陳平,向軍師討教。”


    諸葛亮微笑還禮:“陳先生請。”


    曹彰在人群中聽到潁川陳平四字微微點頭,隨後又觀察著在場來自潁川的荀彧、郭嘉還有其他一些士族的反應,當即意識到,這陳平雖然同樣年輕不出名,但肯定是得到了他們的授意和指點,首先站出來“刁難”諸葛亮的。


    陳平開門見山地說道:“聽聞諸葛先生要和天下名仕討論治國之道,在下鬥膽,班門弄斧,拋磚引玉,先來闡述一番。在下認為道家的學說,是最適合用來治國的。不知諸葛軍師認為在下的話是否有道理?”


    “陳兄隻說了你的觀點,卻沒有講出你的道理,讓在下如何評述?還請陳兄指點一番,我願聽高見。”諸葛亮語氣謙遜地問著。


    陳平見諸葛亮態度如此親善,得意起來,開口說道:“雖然天道與人道都很神秘,但是道家的無為而治理念,能夠上順應天心,下響應民心。透過無為之道,我們能夠行有為之事,做到無欲無求,卻又能應對天下事務,不鬥爭卻又能競爭得勝。”


    “因此,我深信道家的無為而治,是治理社會最為適合的方式。”陳平作出了總結性的發言。


    陳平說完之後,人群中傳出了一片讚揚之聲,顯然和他持相同觀點的人很多。


    曹彰不動聲色,看向諸葛亮,想看他打算如何迴應。


    諸葛亮平靜地露出淡淡微笑,隨後對陳平說道:“陳兄的觀念恐怕有些錯了。”


    陳平頓時瞪大眼睛,有些不悅地盯著諸葛亮,大聲問道:“諸葛先生一句話就要否定道家的理念,為什麽呢?”


    諸葛亮淡淡地說:“請陳兄聆聽我的解釋。”


    陳平當即點頭:“先生請講。”


    諸葛亮直截了當地說:“道家的無為而治口號雖然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它仍然涵蓋了某些有為的成分。傳統的無為主義理論認為,國家問題,可以通過設定製度和約束人的思想,來實現無為而治。”


    “然而,既然是製度,也是由人製定的。從本質上來說,道家的無為而治原則其實是在通過製度手段,來減少前者對後者的幹預。大家應該明白,製度乃是人定,用人定的製度再去說無為,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當然不可取。”


    聽了諸葛亮的解釋,陳平一時間陷入了沉默和茫然之中,不知如何反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家父曹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龍宇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龍宇恆並收藏三國:家父曹孟德最新章節